-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7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3.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食物腐烂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进橡皮塞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5.化学物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B.为保障食品安全,应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C.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 D.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 6.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日常生活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8.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9.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末、木炭粉 B.铁片、铝片、银片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分子、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均由分子、原子构成 C.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均易锈蚀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12.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验证碱能与酸反应:将H2SO4溶液滴入Cu(OH)2中 B.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D.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______;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 (3)生活中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_; (4)农业上为了改良酸性土壤,需要在土壤中施加______(物质的俗名)等碱性物质. 14.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石墨和金刚石中,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 (2)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______不同; (3)如图所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转化关系中,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转化②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_. C+COCO2. 15.图A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B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镁离子符号为______; (3)已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______周期. 16.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______; (2)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______g甲; ②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______℃. (3)若B点表示60℃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要使其中的溶质结晶,所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17.盐酸、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回答与它们有关的下列问题.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三、我会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进行如下探究: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说明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______. (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 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三: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如表表格.可选试剂:NaCl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 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O3 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 ______ 结合步骤1,猜想一成立 19.红磷和白磷是两种不同的磷单质,初中化学实验里完成三组如图实验.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实验中,若伸入红磷速度过慢,会导致进水量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2)B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C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写出上述实验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我会计算(共1小题,共6分) 20.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和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g滤液.请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解: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食物腐烂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进橡皮塞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化学物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B.为保障食品安全,应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C.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 D.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金属资源的保护;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用途分析; B、依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臭氧的作用进行解答; D、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分析. 【解答】解:A、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故A说法正确; B、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故B说法不正确; C、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故C说法正确; D、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6.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加工的产物;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分析】A、从天然气燃烧产物分析考虑; B、根据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解答; C、根据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会造成温室效应解答; D、根据石油分馏出的成分的作用解答. 【解答】解: A、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污染小,所以天然气相对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来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故正确;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污染,故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D、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故正确. 答案:C 【点评】此题是对能源与环境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能源知识的了解,以及酸雨对环境的污染和节约用水方法.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日常生活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铁和钢;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进行解答. B、根据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的物理性质﹣﹣具有吸水性进行解答. C、根据红磷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的物理性质﹣﹣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生铁和钢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向滤液中加入薄铁片,而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可以硫酸铜反应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没有稀硫酸,也没有硫酸铜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结论不正确; 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结论不正确; 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结论正确; D、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结论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末、木炭粉 B.铁片、铝片、银片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镁粉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不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铝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铝,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镁粉,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不溶解的是木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稀硫酸,出现气泡,溶液显无色的是铝片,溶液显浅绿色的是铁片,金属不溶解的是银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分子、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均由分子、原子构成 C.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均易锈蚀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来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铁生锈的因素解答. 【解答】解: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放热不是燃烧,故说法错误; B.原子、分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说法错误; C.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故说法正确; D.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是都易锈蚀,比如金,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比较解答即可.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12.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验证碱能与酸反应:将H2SO4溶液滴入Cu(OH)2中 B.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D.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某些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烧时的火焰分别是淡蓝色、淡蓝色和蓝色.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铜溶解,析出蓝色溶液,说明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选项合理; B、某些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例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该选项不合理;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逸出,因此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时会发现质量不相等,该选项不合理; D、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烧时的火焰分别是淡蓝色、淡蓝色和蓝色,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的木条都熄灭,即使在瓶口处点燃了气体,通过火焰颜色也只能够判断出一氧化碳,而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该选项不合理. 故选:A.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水分子间隔变大 ;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 节约水资 ; (3)生活中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 吸收氧气和水,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 ; (4)农业上为了改良酸性土壤,需要在土壤中施加 熟石灰 (物质的俗名)等碱性物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3)根据铁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熟石灰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故答案为:水分子间隔变大.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水资源,故答案为:节约水资. (3)铁易吸收氧气和水生成氧化铁,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所以铁粉的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故填:吸收氧气和水,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 (4)农业上为了改良酸性土壤,需要在土壤中施加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故填:熟石灰.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14.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石墨和金刚石中,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 石墨 ; (2)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 分子构成 不同; (3)如图所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转化关系中,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化合反应 ,转化②在工业上的用途是 利用其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 C+COCO2.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根据物质的硬度加以推测.石墨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 (2)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结构回答; (3)根据反应的类型分析即可. 【解答】解:(1)石墨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 (2)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3)转化①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转化②在工业上的用途是利用其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故答案为:(1)石墨;(2)分子构成;(3)化合反应;利用其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15.图A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B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镁离子符号为 Mg2+ ; (3)已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 3 周期.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解答. (2)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根据题意,已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镁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3)已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镁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3周期. 故答案为:(1)金属;(2)失去;(3)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 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2)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 60 g甲; ②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 30 ℃. (3)若B点表示60℃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要使其中的溶质结晶,所采取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1)A点表示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30℃、60℃时甲的溶解度分别是30g、100g,若B点表示60℃时将40g甲放入100g水中,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有:①保持温度不变,需加入60g甲; 故填:60. ②保持浓度不变,降温到30℃. 故填:30. (3)若B点表示60℃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要使其中的溶质结晶,所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溶剂,随着溶剂的不断蒸发,浓度越来越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继续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 故填:蒸发溶剂. 【点评】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因此降低温度时不一定析出晶体,要注意理解. 17.盐酸、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回答与它们有关的下列问题.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 浓盐酸 ;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是 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解答; (2)根据酸溶液都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 (3)根据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解答; (4)根据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是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解答. 【解答】解: (1)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故答案为:浓盐酸; (2)由于酸溶液都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两者均能与铁锈中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 (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是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答案: (1)浓盐酸; (2)Fe2O3+6HCl=2FeCl3+3H2O; (3)复分解; (4)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我会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进行如下探究: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说明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 (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 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三: 含有NaOH和Ca(OH)2 ; (3)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如表表格.可选试剂:NaCl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 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O3 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沉淀 结合步骤1,猜想一成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和Ca(OH)2. 故填:含有NaOH和Ca(OH)2. (3)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O3 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沉淀, 结合步骤1,猜想一成立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红磷和白磷是两种不同的磷单质,初中化学实验里完成三组如图实验.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实验中,若伸入红磷速度过慢,会导致进水量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2)B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使瓶内外压强相同,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胶塞被弹开 ;C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温度和隔绝氧气 (答出一点即可). (3)写出上述实验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 (2)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进行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若实验中若伸入红磷速度过慢,会使瓶内的空气逸出一部分,导致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较大,会使测定氧气的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2)B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使瓶内外压强相同,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胶塞被弹开;实验C中热水的作用是:供给铜片上白磷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同时让水中白磷隔绝空气. (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 (1)偏大; (2)使瓶内外压强相同,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胶塞被弹开;提供温度和隔绝氧气. (3)4P+5O22P2O5 【点评】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四、我会计算(共1小题,共6分) 20.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和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g滤液.请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硫酸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 (2)根据硫酸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钡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氯化钡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0g×9.8%=0.98g 设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BaCl2+H2SO4═BaSO4↓+2HCl 208 98 233 y 0.98g x == x=2.33g y=2.08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2.33g; (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一般为设出未知数,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求解,答,共六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