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使用无磷洗涤剂 C.垃圾分类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从保护空气质量、防止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垃圾的回收利用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工地的扬尘就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故正确;‎ B.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的污染,故正确;‎ C.将垃圾分类回收,既改善了环境的质量,又节约了资源,故正确;‎ D.大量的使用农药会导致水体的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错误.‎ 故选D.‎ ‎ ‎ ‎2.规范操作是实验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向试管里加粉末 D.量取液体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的送到试管底,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 ‎ ‎3.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植物光合作用 C.木材燃烧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材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 ‎ ‎4.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 量筒 B.‎ 试管 C.‎ 烧杯 D.‎ 集气瓶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分析】可以加热的常用仪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和坩埚等.‎ 直接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能加热的仪器又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解答】解:A、量筒不能加热,故错误;‎ 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正确;‎ B.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 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 ‎ ‎5.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Cl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 ‎ ‎6.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 A.小苏打 B.苛性钠 C.烧碱 D.纯碱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 ‎7.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除去铁锈 B.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铁生锈不是缓慢氧化 D.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根据铁锈能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来分析;‎ B.根据铁的锈蚀因素来分析;‎ C.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废旧金属的回收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水来除铁锈,故错误;‎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故正确;‎ 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故错误;‎ D.铁生锈后可回收重新利用,故错误.‎ 故选B.‎ ‎ ‎ ‎8.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故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5.‎ 故选:A.‎ ‎ ‎ ‎9.有人认为“氮肥壮叶,磷肥壮果,钾肥壮茎”,小王家的柑橘树结的果实偏小,小王应向柑橘树施加下列化肥中的(  )‎ A.硫酸钾 B.硫酸铵 C.碳酸氢铵 D.过磷酸钙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柑橘树结的果实偏小,应向柑橘树施加磷肥;‎ 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D.‎ ‎ ‎ ‎10.家用LED台灯常用到砷化镓(GaAs),已知砷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则As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砷化镓(GaAs)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GaAs中Ga为+3价,设As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 故选B.‎ ‎ ‎ ‎11.已知化学反应:4Al+3MnO23Mn+2Al2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 ‎【解答】解:化学反应:4Al+3MnO23Mn+2Al2O3,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 ‎ ‎12.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马铃薯 茶树 水稻 莲 pH ‎4.8~5.5‎ ‎5.0~5.5‎ ‎6.0~7.0‎ ‎8.0~9.0‎ 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说明土壤呈碱性,土壤的pH>7.‎ ‎【解答】解:‎ A、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范围4.8~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马铃薯;‎ B、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 C、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 D、莲适宜生长的pH范围8.0~9.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因此此土壤适宜种植甘草.‎ 故选D.‎ ‎ ‎ ‎1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Cl2NaCl B.H2O2H2↑+O2↑‎ C.4P+5O2═2P2O5D.Fe+CuSO4═FeSO4+Cu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Cl22NaCl.‎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 ‎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 ‎【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B、溶剂不一定是水;C、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 ‎【解答】解:A、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B错;‎ C、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故C错;‎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D错.‎ 故选A.‎ ‎ ‎ ‎15.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依据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等知识结合各对比实验的情况分析解决即可.‎ ‎【解答】解: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故选:C.‎ ‎ ‎ ‎16.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火星四射 B.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变白 C.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火焰呈淡蓝色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空气中加热铜片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没有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 ‎17.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考点】氧气的用途.‎ ‎【分析】本考点属于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还有三态变化.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工业制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气焊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供潜水员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冶炼钢铁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 ‎18.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Cl﹣‎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 检验CO2‎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检验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检验NH4+‎ 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A、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验NH4+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氯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检验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检验O2,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检验NH4+,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若变蓝色,说明含有NH4+,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B.‎ ‎ ‎ ‎19.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Zn粉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MgCl2‎ B CuO粉末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 D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 A.A B.B C.C D.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 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正确;‎ 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正确;‎ 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正确;‎ 故选 ‎ ‎ ‎20.由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组成的混合物28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36gH2O和一定质量的CO2,混合物中C2H2、C2H4、C2H6的分子个数比可能为(  )‎ A.3:2:3 B.3:2:1 C.1:2:3 D.6:3: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故:‎ ‎36gH2O中氢元素质量为:36g××100%=4g;‎ ‎28g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8g﹣4g=24g;故混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乙烯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已经是1:2,所以与之无关,只要乙炔和乙烷的分子个数比相同就可以了.‎ 故选A.‎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3N2 ;(2)镁离子 Mg2+ ;‎ ‎(3)2个氢原子 2H ;(4)硅元素 Si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4)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故答案为:(1)3N2;(2)Mg2+;(3)2H;(4)Si;‎ ‎ ‎ ‎22.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 ‎(1)塑料是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随意抛弃,会造成所谓“ 白色污染 ”,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 A.玻璃杯 B.矿泉水瓶 C.硬币 D.瓷碗 ‎(2)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3)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一氧化碳 会造成“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气中毒”的方法是 开窗通风 (写一种).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问题、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以及热量的释放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1)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矿泉水瓶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硬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瓷碗使用陶瓷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填:白色污染,B;‎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3)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煤气中毒”,要避免“煤气中毒”可以采用开窗通风的方法;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填:一氧化碳,开窗通风,大于.‎ ‎ ‎ ‎23.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鱼肉 B.米饭 C.西红柿 D.苹果 ‎(2)缺 碘 (填元素名称)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食用富含该元素的海产品如 海带 (填一种)有利于人体摄取该元素.‎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吸烟 B.过量饮酒 C.均衡饮食 D.食用霉变花生.‎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碘元素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3)A、根据烟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来分析.‎ B、根据过量饮酒危害来分析.‎ C、根据均衡饮食的好处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1)A、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2)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食用富含该元素的海产品如海带有利于人体摄取该元素.‎ ‎(3)A、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B、过量饮酒会麻醉神经、伤害肝脏,且会造成生命危险,会危害人体健康.‎ C、均衡饮食,能保证取食的营养全面而合理,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答案为:(1)A;(2)碘;海带;(3)C.‎ ‎ ‎ ‎24.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明矾 .‎ ‎(2)沙滤池可将 难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4)常用于杀菌池消毒的物质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HClO .‎ ‎(5)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肥皂水 ,搅拌,如果观察到 产生大量泡沫 ,则样品为软水.‎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明矾具有吸附小颗粒泥尘的作用解答;‎ ‎(2)根据过滤池有过滤作用,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 ‎(3)根据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解答;‎ ‎(4)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解答;‎ ‎(5)根据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解答.‎ ‎【解答】解:‎ ‎(1)明矾具有吸附小颗粒泥尘的作用,是常用的絮凝剂;‎ ‎(2)过滤池有过滤作用,能除去不溶性杂质;‎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4)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5)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则样品为软水.‎ 答案:‎ ‎(1)明矾;‎ ‎(2)难溶性杂质;‎ ‎(3)疏松多孔;‎ ‎(4)HClO;‎ ‎(5)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 ‎ ‎25.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KNO3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 A (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30℃B.30℃~40℃C.40℃~50℃‎ ‎(2)20℃,将50g硝酸钾与100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饱和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1)根据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2)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根据硝酸钾在40℃时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看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可能在20℃~30℃之间出现交点,故填:KNO3;A;‎ ‎(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克的硝酸钾,所以2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硝酸钾饱和溶液,硝酸钾在40℃时,溶解度是63.9克,所以将温度升到40℃,10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63.9克,所以得到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 ‎(3)在20℃时,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故填: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1)KNO3;A;‎ ‎(2)饱和,33.3%;‎ ‎(3)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1分)‎ ‎26.多数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属矿物可用来冶炼金属.‎ 冶炼方法 反应表示式(其他产生略去)‎ 代表性金属 热还原法 金属A的氧化物+碳(或一氧化碳等)金属A 锌、铜 电解法 金属B的化合物金属B 钾、铝 热分解法 金属C的氧化物金属C 汞、银 ‎(1)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与CO在高温下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2)用氧化铝冶炼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O34Al+3O2↑ .‎ ‎(3)若从铅的矿物中冶炼铅,可使用上述方法中的 热还原法 ,理由是 铅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锌和铜之间 .‎ ‎【考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铝和氧气;‎ ‎(3)根据铅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来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2)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故答案为:2Al2O34Al+3O2↑;‎ ‎(3)铅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锌和铜之间,所以若从铅的矿物中冶炼铅,要用热还原法;故填:热还原法;铅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锌和铜之间.‎ ‎ ‎ ‎27.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含有钠元素,A含有两种元素,C、D分别含有三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转化关系,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B可分别与A、C、D反应,C与D可以反应.‎ ‎(1)A属于化合物中的 氧化物 (“酸”、“碱”、“盐”或“氧化物”).‎ ‎(2)反应A→C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D溶液与足量的B反应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根据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B可分别与A、C、D反应,C与D可以反应,所以A、C、D是碱、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等,D含有钠元素,A含有两种元素,所以A是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钙,D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B可分别与A、C、D反应,C与D可以反应,所以A、C、D是碱、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等,D含有钠元素,A含有两种元素,所以A是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钙,D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氧化钙,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2)反应A→C是氧化钙和谁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D溶液与足量的B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3)C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氧化物;‎ ‎(2)化合,有气泡产生;‎ ‎(3)Ca(OH)2+Na2CO3=CaCO3↓+2NaOH.‎ ‎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6分)‎ ‎2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用实验仪器或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常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C (填字母序号).‎ ‎(2)小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并装入试剂瓶备用.‎ ‎①要完成该实验,如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天平 (填名称).‎ ‎②该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速率 .‎ ‎(3)用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是:将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 ‎ ‎,与标准比色片比较,读出pH,若pH试纸事先用水湿润,测出的食醋pH值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液的仪器以及作用来分析;‎ ‎(3)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溶液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故填:2KMnO4K2MnO4+MnO2+O2↑;C;‎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天平、量筒、药匙、滴管、烧杯等;溶解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速率;‎ 故填:①天平;②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速率;‎ ‎(3)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要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由于白醋用水润湿,使其浓度变小,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偏大.‎ ‎ ‎ ‎29.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不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 脱水性 .‎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使黑色固体膨胀.‎ ‎【查阅资料】‎ 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 Ⅱ.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实验探究】‎ 为验证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事实与结论】‎ ‎(1)请将能得出对应结论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验证气体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SO2‎ ‎ B中品红溶液变红 ‎ 有SO2产生 CO2‎ ‎ D中品红溶液不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有CO2产生 ‎(2)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2SO4(浓)CO2↑+2SO2↑+2H2O .‎ ‎(3)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产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体膨胀,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1)小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 ‎(2)若B、E中试剂交换,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理由是 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 .‎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特性解答;‎ ‎【事实与结论】‎ ‎(1)根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解答;‎ ‎(2)C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反思与交流】‎ ‎(1)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2)根据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3)根据用高锰酸钾溶液把二氧化硫除去,可以防止干扰CO2检验解答.‎ ‎【解答】解: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脱水生成C;‎ ‎【事实与结论】‎ ‎(1)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果B中品红溶液变红,说明有SO2产生;而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中品红溶液不变红,说明无SO2,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 ‎(2)C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反思与交流】‎ ‎(1)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加热也可进行;‎ ‎(2)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故不能将B、E中试剂交换;‎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答案:‎ 脱水性;‎ ‎【事实与结论】‎ ‎(1)‎ 验证气体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SO2‎ B中品红溶液变红 有SO2产生 CO2‎ D中品红溶液不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产生 ‎(2)C+2H2SO4(浓)CO2↑+2SO2↑+2H2O;‎ ‎【反思与交流】‎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不能;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 ‎(3)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 ‎ 五、计算题(共7分)‎ ‎30.葡萄糖(C6H12O6)溶液与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反应,可以在玻璃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银,工业上可用于制镜,该反应为: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铵)+2Ag↓+3NH3↑+H2O.请回答以下问题.‎ ‎(1)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1:2:1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若制镜需要用银21.6g,列式计算需要葡萄糖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一个葡萄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第生成的银的质量计算需要葡萄糖的质量.‎ ‎【解答】解:‎ ‎(1)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葡萄糖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 葡糖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40%;‎ ‎(2)设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x 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铵)+2Ag↓+3NH3↑+H2O.‎ ‎180 216‎ x 21.6g x=18g 答案:‎ ‎(1)1:2:1;40%;‎ ‎(2)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18g.‎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