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基础知识总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 。【是一个状态量。】‎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 性质。 ‎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 的温度规定为0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 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 ‎4.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 ‎5.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1) 、(2) 、(3) ① 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液体体充分接触②玻璃泡 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4) ①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 ③读数时 把温度计取出来读、(5) ‎ ‎6.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 实验温度计 无 寒暑表 无 同上 ‎7.熔化和凝固 t/℃‎ 吸热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熔化要 热 t/℃‎ t/min 非晶体熔化曲线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凝固要 热 ‎8.晶体和非晶体:(1)熔化时温度 的固体是晶体。如: (2)熔化时温度 的固体是非晶体。如 ‎ 放热 ‎9.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 ,叫熔点 晶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t/min ‎(2)凝固点: ,叫凝固点 ‎(3)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 ‎10.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右图)‎ ‎11.汽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热。 ‎ ‎12. 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 ,液体 , 。‎ ‎13.蒸发有 作用。‎ ‎14. 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 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② 。‎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越 ,沸点越 ;气压越 ,沸点越 。(海拔越 ,气压越 )‎ ‎15.液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 ;(2) 。‎ ‎16. 升华和凝华现象 ‎ ‎(1) 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7. 升华 热,凝华 热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 , , , , ,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km ‎1m= dm 1dm= m 1dm= cm ‎1cm= dm ‎1cm= mm ‎1mm= cm ‎1mm= μm 1μm= mm ‎1m= μm ‎1m= nm 1μm= nm 1nm= μm 1nm= 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 1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 ‎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 。‎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 F、“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也可表达为:由 、 和 组成)。‎ ‎7、误差:‎ 1、 定义: 叫误差。‎ 2、 产生原因: 。‎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 4、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质量:‎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 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 。‎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称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 C 。‎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三、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这两个单位比较: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1kg/m3= g/cm3‎ 水的密度为 ,读作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 ,m与 V成正比;‎ ‎(2)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 无关,但与物质的 和 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⑶求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二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 假定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 相同,比较 的大小;‎ ‎⑵ 相同,比较 的长短。‎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 ⑵ ‎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 不变,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 。 ‎ ‎(2)物理意义:速度是 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 变形 , 。‎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 换算:‎1m/s= km/h 。人步行速度约‎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合 km/h C.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t S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 变化的运动。‎ B.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 (或 )的快慢程度。‎ l 平均速度= ÷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l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 。‎ l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原理 ‎ ‎(2)方法:用 测路程,用 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3)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C.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或 的速度。‎ 第四章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就 。‎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 , 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 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 ‎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 跟 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 。‎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 ‎4.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 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 决定的, 越大,音调 。‎ ‎(2). 响度:声音的 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 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 远近有关 ‎(3). 音色: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 噪声 ‎(1)定义: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 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大小用 表示,单位是 (dB),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 dB,15dB—45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3)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 处、 和 减弱。‎ ‎6.人耳的听觉范围:频率在 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7.超声波:高于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可以测距离、医学上做“B超”或击碎结石、工业上探伤等。‎ 第五、六章 光现象和光学仪器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m/s= k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 , 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 与 、 在同一平面上; 和 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等于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减小而 ,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 ‎ ‎4、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6、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 ;(2) ‎ ‎7、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 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的距离 (4)像物左右 ‎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8、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9、 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与 、 在同一平面上, 和 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透镜 ‎1、 透镜 ‎(1)分类:凸透镜:边缘 ,中央 。‎ ‎ 凹透镜:边缘 ,中央 。‎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 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 焦距:焦点到 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F F 每个透镜都有 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 ‎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正立与倒立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u = ‎‎2f f < u <‎‎2f u = f u < f ‎1.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2.注意: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 。 ‎ ‎3.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 插。‎ ‎4.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 ,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 镜头。‎ ‎5.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 ( ),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 的 ( )。‎ ‎6.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戴 制作的近视镜矫正。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戴 制作的远视眼睛(又叫老花镜)矫正。‎ ‎7.眼睛的度数=1/f ×100(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m作单位)。‎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 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 。(2)力可以改变 。‎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 表示。‎ ‎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与所受的 成正比。‎ ‎7、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注意: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 ‎9、力的合成:‎ ‎(1)合力:一个力产生的 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 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 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 。‎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 。‎ ‎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二、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 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接触面的 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 、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 、接触面变 、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状态或 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⑴两个力大小 (2)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方向 (4)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等、一、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 ②方向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 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个物体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状态不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 。‎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 。‎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而概括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 ,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 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 的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压强   1.压力F: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2.压力产生的效果用 表示,跟 、 有关。   3.压强P:物体 叫做压强。‎ ‎4.公式: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简称帕(Pa) 5.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 或增大 ,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 或减小 ,可以增大压强。   ‎ ‎6.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 ,对容器 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 产生压强。   (2)特点:①液体对 和 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 ③深度越大,压强 ④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 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3)公式: (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10牛/千克。)   7.连通器: 的容器。连通器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 。应用:船闸、自动饮水器、锅炉水位计。‎ ‎8.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 ;‎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 并且具 产生压强。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 ‎(3)最先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 ,长度 。 ‎ ‎(4)测量工具: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 ‎ 支持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mmHg= cmHg= Pa ‎ (相当于 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6)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气体体积越大压强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应用: 和离心水泵。‎ 二、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 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所受重力。 ‎ 即F浮= = 。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5.物体的沉浮条件:‎ G ‎ ‎ ‎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 ‎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6.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平衡法: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公式法: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7.浮力的应用:‎ ‎(1)、轮船: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①原理:利用 来进行工作。‎ ‎②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③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 。‎ 第九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 的硬棒叫杠杆。‎ O F1‎ l1‎ l2‎ F2‎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 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力臂的画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 也可写成: 。‎ ‎4、应用:(杠杆的分类)‎ 名称 结构特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 、 、 、轮轴、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 、 ‎ 等臂 杠杆 动力臂 阻力臂 ‎ ,定滑轮 l1‎ l2‎ F2‎ F1‎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改变 。‎ F1‎ l1‎ F2‎ l2‎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不能改变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 、 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 又能 。‎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计算:功等于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 的乘积。 公式: ‎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功的原理: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都不会 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 的功。公式: (提升重物)‎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 的功 ‎3、总功:等于 。公式: ‎ ‎4、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 ‎ ‎=‎ ‎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 。‎ ‎② 公式: ‎ η Gh FL ‎=‎ ‎ ‎ 斜 面: ‎ η Gh FS ‎=‎ Gh Fnh ‎=‎ G nF ‎=‎ ‎ ‎ ‎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 5、机械效率的测量:‎ ‎ ①原 理: ‎ ‎ ②应测物理量: 、 、 、 。‎ ‎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 。‎ ‎④步骤:必须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D、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五、功率:‎ ‎1、定义: ‎ ‎2、物理意义:表示 的物理量。‎ ‎3、公式: P= = ‎ ‎4、单位:主单位 :瓦(W) 常用单位 k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 ,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 ,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 ,这个物体就就有能量。‎ 2. 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多少,用这个物体所能够 的多少来衡量。‎ 3. 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 势能和 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物体 越大,被举的 ,重力势能就越大。‎ 1.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 ‎ 和 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 + )单位是:焦(J)‎ 3. 动能转化为势能, 能要减小, 能要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 能要减小, 能要增加。‎ 二、内能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 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2.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说明:‎ ‎① ② 。‎ ‎3.固体、液体不易压缩分子间存在很大的 ;固体很难被拉伸分子间有很大的 。‎ ‎4.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 的动能和 的总和叫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不可能为零)‎ ‎5.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 和质量有关。物体 升高,内能增大; 降低内能减小。‎ ‎6.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 ‎ ‎7.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 读法: 。 ‎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 水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为 。 ‎ ‎8.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和 。 ‎ ‎9.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 ‎10.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 ‎11.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内能的多少。【是过程量】 ‎ ‎1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温度可能降低 ‎13.热量计算: ‎ 三、内能的利用---热机 ‎1.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 能转化为 。)‎ ‎2.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 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 能转化为 能。‎ ‎3.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 的装置。‎ ‎ 能的转化: 能转化为 能 ‎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4.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5.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冲程、 冲程、做功冲程、 冲程。在这四个阶段, 冲程、 冲程和 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 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 能转化为 能。另外压缩冲程将 能转化为 能。‎ ‎6.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 (1)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 ‎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 a.使燃料 燃烧 b.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c.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四、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 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 ‎ ‎3、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 能转变成 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 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 (q为热值)。Q=vq ‎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 。‎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 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 ,也不会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而在 和 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 、 、 用 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 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3.电路的状态:(1)通路: 的电路;(2)开路: 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决不允许出现)。‎ ‎4.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 ‎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流向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6.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 形成电流。(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 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 极到 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 ‎ ‎4、电流的效应: 效应、化学效应、 效应 ‎5、国际单位:安( A );常用单位:mA 、μA ;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 表,符号: ‎ ‎(2)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 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 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 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 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电压 ‎1、电压是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 的装置。‎ ‎2、单位(1)国际单位:伏(V);常用单位:kV mV 、μV ‎ ‎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V 一节蓄电池 V 家庭电压 V 安全电压 V V ‎3、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 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被测电压 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测量时,先选 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 V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特点:‎ ‎1、电流特点:‎ 串联: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I3=……‎ 并联: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公式:I=I1+I2+I3+……‎ ‎2、电压特点 ‎ 串联: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U1+U2+U3+……‎ 并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公式:U=U1=U2=U3=……‎ ‎3、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公式:U=U1+U2+U3+……‎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公式:U=U1=U2=U3=……‎ 五、电阻 ‎1、导体、绝缘体 ‎(1)导体: 导电的物体;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 ;‎ ‎(2)绝缘体: 导电的物体不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自由移动的电荷 ‎2、电阻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 作用的大小。符号:R ‎(2)单位:欧姆。 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和横截面积,还与 有关。(实验方法: 。)‎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 、 、 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滑动变阻器:‎ ‎(1)结构示意图:‎ ‎(2)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 来改变电阻。‎ ‎(3)使用方法:串联在电路中;“一上一下”接法变阻:接入电路前应调到阻值最大(滑片远离下接线柱)。‎ ‎(4)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 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 为1.5A.‎ ‎(5)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 ,逐渐改变电路中的 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 ‎②保护电路 ‎(6)应用:电位器 ‎(7)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4、电阻箱:(旋盘式电阻箱)‎ ‎(1)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2)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3)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4)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方法是: 。)‎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 与导体的 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 ②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 、 、 ‎ ‎③R=U/I 是电阻的计算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V A Rx R′‎ ‎1、原理: ‎ ‎2、电路图: (画在右边空白处)‎ ‎3、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 。‎ ‎(2)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 R2‎ R1‎ R2‎ I U 三、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R=R1+R2+R3+……Rn ‎ (1)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 .‎ ‎(3)分压关系: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 。‎ U1/U2=R1/R2 U1:U2= R1:R2‎ ‎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1/R3+……1/Rn ‎(1)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 (2)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 .‎ ‎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 ‎(3)分流关系: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 。 I1/I2= R2/R1 ‎ 第十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 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 转化为 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 转化为 能,就消耗了多少 。‎ ‎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 ,电路中的 和 的乘积。‎ ‎4、计算公式:W= = (适用于所有电路)‎ ‎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W1:W2 =R1:R2‎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W1:W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W= W1+W2+…Wn ‎ ‎5、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 1度= = ‎ ‎6、测量电功:‎ ‎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 (某一段时间内消耗 )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 ;允许通过的 ;每消耗一度电 。‎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 ‎2‎ ‎4‎ ‎6‎ ‎8‎ ‎3‎ ‎2‎ ‎6‎ ‎5‎ ‎4‎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月底读数是这个月用电 度合 J ‎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 。‎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 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 =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P1:P2 =R1:R2‎ ‎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P= P1+P2+…Pn ‎ ‎4、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 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 的功率。P额= = ‎ 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 ,额定功率 。‎ ‎⑵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 (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 (灯光暗淡)‎ 当U实 >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⑶ 灯L1“220V 100W”, 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 ,L2灯丝 。(填“粗”或“细”)‎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 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 Ⅰ、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 ①原理: ②电路图:(画在右边空白处)‎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 a.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b.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c.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d.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W=n/N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 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 (适用于所有电路)‎ 四、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 、闸刀开关、 、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 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 ‎ 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 联的。‎ ‎3、保险盒:‎ ‎①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 、熔点较 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 作用 ‎③ 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 联,且一般只接在 线上 ‎④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⑤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4、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 (2) 。‎ 五、安全用电: ‎ ‎1、触电事故:‎ ‎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的现象 ‎ ②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 ‎ ③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构成通路。‎ ‎2、安全用电原则: 低压带电体 高压带电体 第十四章 电和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 、 、 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具有 的物质 ‎3、磁极:磁体上 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指南的磁极叫 ,指北的磁极叫 ‎ ‎4、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 ,异名磁极 。‎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 磁性的过程。‎ ‎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 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6、磁性材料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7、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 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而发生的。‎ ‎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 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 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极。‎ N S N S N N S S N S ① 典型磁感线:‎ ‎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 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 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 。‎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 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 。‎ ‎6、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 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 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 发现。‎ 三、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 发现。该现象说明: ,且磁场方向与 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 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 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 定则来判断。‎ 练习:‎ ‎(1)、标出N、S极。‎ ‎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3)、绕导线:‎ 使两螺线管相吸 ‎ ‎ ‎ ‎ ‎3、应用:电磁铁 A、定义: 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的 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 大大增强。‎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 来控制,磁极由 来控制,磁性强弱由 、线圈 来控制。‎ 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 电磁继电器:实质由 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 ,进行远距离操作和 。‎ 电话:组成:话筒、听筒。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 方向、 方向有关。‎ ‎2、应用:‎ ‎(1)动圈式扬声器 ‎(2)直流电动机 ‎①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②换向器:当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 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电磁感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 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 、做 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方向和 的方向有关 ‎4、应用 ‎(1)交流发电机 ‎①构造: 和 ‎ ‎②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③工作过程: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 电。交流发电机通过 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直流发电机通过 向外输出直流电。‎ ‎④交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电压是 V周期是 s频率是 Hz 电流方向1s改变 次。‎ 直流电:方向不变的电流 ‎(2)动圈式话筒 第十五、六章 通信技术简介及粒子和宇宙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 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 =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