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 ‎【课标要求】‎ ‎ 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 ②、背诵优秀诗文。‎ ‎【知识概要】‎ 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 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 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 ‎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 ‎ 例题 (青海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由是感激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 ‎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 陛 下 亲 之 信 之 则 汉 室 之 隆 可 计 日 而 待 也。‎ ‎3.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划出相应的句子。‎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 行动: 。‎ ‎6.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7.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 ‎ 剖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们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第1题 ,答案为:①亲自,自身;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感动,感激;④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第2题 答案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3题 。答案为: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划线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第4题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5题 为: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第6题 答案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第7题 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实践训练】‎ ‎1、《陈涉世家》 2、《唐雎不辱使命》3、《隆中对》 4《出师表》 5、《公输》6、孟子二章 7《鱼我所欲也》 8、《曹刿论战》 9、《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愚公移山》 ‎ 文言文 一.陈涉世家 ‎1、文学常识 司马迁:       (朝代)著名           家,           家,          家。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共       篇。‎ ‎2、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为天下唱                 将军身被坚执锐              卜者知其指意                3、理解性默写 起义的直接原因:                                       。‎ 起义的根本原因:                                   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  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  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起义的导火线是                                       。 5、重点语句翻译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            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 ‎4.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5.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 二、唐雎不辱使命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唐雎(  )   怫然(  )   韩傀(  )   色挠(  ) 休祲(  )   缟素(  )   徒跣(  )   庸夫(  )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故不错意也                                                        天下缟素      弗敢易                                    秦王怫然怒    以头抢地耳                                 寡人谕矣  轻寡人与                                    秦王不说   3.填空。 ⑴本文选自             体史书             ,编者为             (朝代)的             。文章赞扬了唐雎的             精神。 ⑵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               ,文题的意思是              。‎ ‎4.秦王对唐雎的劝告是什么反应?   ‎ ‎                                                                                                                                            5.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怎样进行了反击?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特点?‎ ‎ ‎ ‎ ‎ ‎6.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三.隆中对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         (2)汉室倾颓(    ) (3)不知存恤(    )         (4)遂用猖獗(    ) (5)挟天子(    )           (6)帝室之胄(    ) (7)枉驾顾之(    )         (8)南抚夷越(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出师表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 ‎ ‎②文中被千古传颂的一个对偶句是: ‎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来后个成语是:‎ ‎(二)出师表1.解释加点的词。‎ ‎①平明之理(    )    ②论其刑赏(    )‎ ‎③以遗陛下(    )    ④贞良死节(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 ‎3.翻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                                       ‎ 五、公输 ‎(一)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短褐(    )       犀兕(    )      麋鹿(    )    楩楠     (      ) 2、把下面的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文。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7) 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____ (8) 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      ‎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 ‎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②《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③这场模拟攻守战,结果是墨子胜利了。“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 5、解释加粗的重点字。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________    (4)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________ (5)胡不已乎________                  (6)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7)虽然 ________                   (8)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 6、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为”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④必为有窃疾矣。 8、区别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以:将以攻宋________              以牒为械______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________‎ ‎(2)类:不可谓知类_______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_______  (3)于:起于鲁________         至于郢________        今有人于此________         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有余于地________     于是见楚王________‎ ‎(二)于是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主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的假想的攻守战,哪些语句表明战斗之激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6、子墨子说服公输盘采用了什么方法?‎ ‎ ‎ ‎ ‎ ‎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 ‎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 ‎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 ‎ 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城墙)非不高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C.池(水池)非不深也 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2.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 ①多助之至( ) ② 失道者寡助 ( )‎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 ‎ ‎5.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八.鱼我所欲也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 ‎ ‎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 ‎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九、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                                         ‎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                                 ‎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 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 朝服衣冠 ( )( ) 孰视之 ( )‎ 何能及君 ( ) 私我 ( )客之美我者( )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 ‎ ‎ 闻寡人之耳者 ( ) 王之蔽甚矣( ) ‎ 皆朝于齐( )与徐公孰美( ) ‎ ‎ 时时而间进 ( )(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 孰视之  ( ) ‎ ‎ 2、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或《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 ‎4、重点语句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 ‎ ‎5、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 ‎ ‎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 ‎ ‎ ‎7、“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 ‎ ‎ ‎ ‎8、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 ‎ ‎ ‎ ‎9、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 ‎ ‎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 ‎ ‎ ‎ ‎11、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 ‎ ‎ ‎ ‎12、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 ‎ ‎ ‎ ‎13、“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 ‎ ‎ ‎ ‎1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 愚公移山1、翻译。 (1)何苦而不平?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2、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应(         ) (4)一厝朔东(          )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 ‎4、用原文回答问题:                                       ‎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 ‎5、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6、“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 ‎ ‎ ‎7、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8、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而言的。    ‎ ‎9、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 ‎ ‎ ‎11、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 ‎ ‎ 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三、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指“被流放”) 为天下唱(“唱”通“倡”,可译为“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可译为“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译 为“已经”)五、古今异义词 ‎4、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 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 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 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5、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4.天下苦秦久矣 5.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唐雎不辱使命1. jū  fú  guī  náo  jìn  gǎo  xiǎn yīng     2.置意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交换  盛怒的样子  撞  明白,懂得  疑问语气助词  ‎ 通“悦”,高兴    3. ⑴国别体  《战国策》  汉代  刘向  不畏强暴,完成使命,及其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  (2)粉碎秦王妄图吞并安陵君土地的企图  唐雎完成了自己出使的任务     4.佛然大怒。    5.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怒”的例子以自比,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6.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的暴君。  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 隆中对 ‎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 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出师表》一1.C 2.A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C 5.三顾茅庐 ‎ ‎《出师表》二1.①治;②罚;③给予;④坚贞 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4.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5.①严明赏罚;②内政安排;③军政安排;④亲贤远佞 6.第一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二三段为第四段张本 ‎ ‎ 公输一、基础知识。             ‎ ‎1、bān  yǐng  yú  fù  yù  gǔ  hè  sì  mí  pián         2、(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但是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  (6)即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7)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8)这是什么样的人呢?(9)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正和这个患偷窃的人一样。(10)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用它来攻打宋国。(11)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3、(1)拒  抵挡  防御  (2)御  抵挡  (3)屈  折服  (4)悦  高兴 4、①墨子  翟  战国  鲁  墨家  非攻   ②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言行 ③诎 5、(1)出发  动身  (2)允许,敬辞   (3) 车  (4) 粗布衣服(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9)通“御”,抵挡 6、(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宋国有什么罪呢?(3)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7、①wèi给、替②wéi语气词③wéi制造④wéi是⑤wéi语气词⑥wèi给、替、wéi制造⑦wéi 当作wéi当作 8、(1)用来;用;认为;(2)事理;种类;(3)从;到;在;给;在;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一)1、(1)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3)我不攻打宋国了。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诎”。  办法是杀害墨子。 4、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5、D 6、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B 2.D 3.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得道者多助》1.C 2.①如获至宝 至理名言 至高无上 ②曲高和寡 孤陋寡闻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施行仁政 5.D 《鱼我所欲也》1.D 2.C  3. ①鱼是我所喜欢的 ②不单单是贤明的人存在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是贤明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4.正反对比 举例论证 5.舍生取义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曹刿论战》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末年 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 ‎5、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6、*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7、*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8、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9、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10、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11、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12、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 ‎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13、“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门可罗雀 愚公移山:3、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语言描写 6、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7、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9、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10、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1、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