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含中考点拨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等都是中考热点。 1.考查识图。根据题给仪器图形写仪器名称。 2.考查使用。简述某仪器或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3.考查判断。判断某一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或实验目的,判断某一操作的先后顺序。 4.考查思维能力。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预测违规实验操作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知识点网络】 常 用 仪 器 基 本 操 作 加 热 仪 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2/3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均匀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 量 仪 器 托盘 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胶头 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贮存仪器: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广口瓶贮固体,细口瓶或滴瓶贮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他: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基本操作 药 品 取 用 四不: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 取用量 按说明用量 无说明取少量: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操作 取用固体 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用药匙,要领:一斜二送三竖 密度大或块状固体用镊子,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液体 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滴加法:用胶头滴管,方法见其使用方法 取定量药品: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 腐蚀性药品取用:酸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碱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水冲洗后找医生 基本操作 物质加热的方法:检查酒精灯,擦干容器外壁 玻璃仪器洗涤 不溶性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先用盐酸洗,再用水洗 油脂先用热纯碱液、洗衣粉等洗,再用水清洗 干净标准:内壁的水均匀附着,不成股不凝聚 固体的溶解:将大块固体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过滤 用途: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蒸发:在蒸发皿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用浓溶液配制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典型题例】 例1 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 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D.集气瓶、燃烧匙 解析 常用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等。解题时可先找出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然后再找出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烧杯,所以能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应是蒸发皿、试管 答案 C 例2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判断实验操作图正误的实验知识。对照用量筒量取液体、倾倒液体、滴加液体、用试管给液体加热等基本操作要点,可知读取量筒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滴加液体时滴管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会造成读数错误码、液体外流、标签腐蚀、污染试剂、暴沸飞溅等事故。 答案 D 【巩固练习】 1.(08宜昌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 2.(08临沂)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 mL。 3. (08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4.(08江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①写出a的名称 ;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 (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答案 1. D 2. 小于 3. D 4. (1) ①试管 ②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 (2)压破试管(或刺破手); (3) C、D (4) C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空气、氧气是化学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的分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环保意识,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网络】 空 气 ︵ 混 合 物 ︶ 其 它 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体积分数) 空气 的污 染与 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污染源: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环境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氧 气 ︵ 纯 净 物 ︶ 性 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为1.429ɡ/L(标准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化学 性质 ︵ 氧化 反应 ︶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磷:产生大量白烟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气体(CO2) 制 取 方 法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 验 室 制 法 原 理 2H2O2 MnO2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装 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 意 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用 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典型题例】 例1:下列物质适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红磷 B.炭 C.硫 D.铁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 物质和氧气反应,除尽氧气后,测量气体体积的减小量,得出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的(21%) 如果用炭、硫代替红磷,不但除不尽氧气,更重要的是氧气和炭、硫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气体的总体积不会变化,也就测不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果用铁代替红磷,由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也不能用,这里只有选用红磷,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只生成固体,只要红磷足量,就可把氧气反应完,就可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 A 例2:小明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不变 B. 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 当把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时,稍微加热高锰酸钾先分解: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生成的二氧化锰又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2KClO3MnO22KCl+3O2↑,使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同时高锰酸钾也生成氧气,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 D 【巩固练习】 1.(08黑龙江)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2.(08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图示所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3.(08江苏盐城)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08广东揭阳)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 溶液中,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 体积)O2 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 反 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 生成O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 。 【实验方案】 。 答案 1. C 2. B 3.⑴加热氯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等 ⑵①试管 ②集气瓶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导管) ⑶甲 浓硫酸 a 4. 仪器名称:锥形瓶子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结 论】在相同条件下,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反 思】质量和化学性质 【假 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 【实验方案】在同温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的H2O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梳理 例1:明明讲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然后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4)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的看法是 ,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分析:本题讨论了用过滤法净化水全过程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容易吸附杂质,可以促进水中杂质的沉降。在过滤过程中,一定要用玻璃棒来引流,这样不容易流到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也是同样原因。(2)过滤速度慢,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漏斗上的滤纸是否放好,如果有残留的气泡会影响过滤的速度。(3)一般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滤纸破了;第二,滤液高过了滤纸上边缘。(4)过滤的方法只是除去了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水。,还要通过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答案:(1)吸附杂质 防止液体飞溅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 (3)滤纸被捅破了或液面高过了滤纸上边缘,使得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过,没有起到过滤作用 (4)不是纯水 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点评:过滤是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练习几次操作的全过程,记住其要领。 例2:下图是蒸馏红糖水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2)指出图中错误,并改正。说明理由。 ①: ; ②: ; ③: 。 (3)红糖水沸腾时,温度计指示的沸点温度 ,同时在仪器④内收集了 色液体。 (4)用玻璃棒蘸蒸馏瓶残留的红糖水一滴,把它滴在滤纸上,待水渗入滤纸后,用滴管间歇滴水于红糖水斑点中心,形成多层 ,因此红糖水的有色物质属于 。 (5)由上述实验可知红糖水属于 。 分析:这是一道考察基本实验操作的试题。该题中涉及到很多仪器名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该题也隐性的联系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生活的每一滴水都是经过怎样的过程,一步一步被净化的呢?而这道题中就谈到了一个重要的操作──蒸馏。只要我们调动每一根神经,去回忆相关的知识,再认真观察装置图,就能够正确解答。 答案:(1)①蒸馏烧瓶 ②温度计 ③冷凝管 ④锥形瓶 ⑤尾接管 ⑥铁架台 (2)①没有石棉网,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应添加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得太往下了,应位于支管处,测蒸汽温度 ③冷凝水的流向不对,应该逆向流,冷凝效果较好 (3)不固定, 无 (4)色环 混合物 (5)混合物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单质、化合物的分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过滤的操作应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同是关注环境,关注开发新能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知识点网络】 水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1ɡ/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电 解 氢气(负极)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氧气(正极)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 净 化 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分布、储量 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爱 护 水 资 源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水污染危害 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消除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物质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分 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单质(同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CuO HCl NaOH NaCl 分子 与 原子 定 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似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典型题例】 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 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 B 例2:微观模拟题:通过右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 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主要考查学生借助图示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 (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巩固练习】 1.(08湖北黄石)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2.(08山东潍坊)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3.(08江苏南通海门)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 ) A.1 g酒精和1 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B.1 g金属铁和1 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 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氢氧化钠溶液和1 g醋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4.(08湖北咸宁)18.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不用含磷洗衣粉 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08重庆)(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08河北省)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为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答案 1.A 2.D 3.BC 4.C 5.(1)整瓶水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2)液面低于刻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间存在间隙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6.(1)电能 (2)H2(或氢气) (3)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概念内涵的认识,客观与微观的结合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尤其重要的是化学用语---化学式的书写、涵义和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元素、原子、分子及离子之间的联系;根据信息要求书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网络】 物 质 构 成 分 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表示法 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原子个数 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化合价: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化学 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元素总质量 原 子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结 构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带负电 结构简图 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三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一等于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 子 形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组 成 元 素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符号 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 字母小写 常见元素化合价:钾钠银氢弹+1,钙镁钡锌+2,氟氯溴碘酒-1,氧通常-2,铝+3 周期表简介: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典型题例】 例1 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 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含有氧气 D. 1个ClO2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 本题从氧化物的概念、物质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关系入手。ClO2是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A、B说法正确;"构成"表示微观,讲个数时前后一致,且分子由原子构成,D也正确;ClO2是纯净物,所以不含有氧气,否则就成了混合物。 答案:C 例2 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则该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假定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1,设CO2气体的质量为x。由题意得: 解得:x=0.633 即:x%=63.3% 【巩固练习】 1.(08山东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2.(08海南省)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3.(08山东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钠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数; (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递增。 4.(08山东泰安)莽草酸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八角茴香的重要成份,也是目前世界上对抗禽流感的良方--"达菲"的原料。请你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 (1)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74 g莽草酸中含有 g碳元素。 答案:1.D 2.C 3.(1)阳 (2)最外层电子数 (3)电子层 (3)原子的质子数 3.(1)1︰8 (2)84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历年中考的必出试题。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探究性学习题等。通常结合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点网络】 化 学 方 程 式 理论 依据 : 质量 守恒 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 质 宏 观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 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提供的信息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必须按质的方法读 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必须按量的方法读 表示反应条件 表示参加反应各微粒的相对数量 表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写: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配:使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注: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或"↓")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应 用 表示化学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 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 设:设求知数 写:写化学方程式 关: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求知量 列:列比例 解:解答 答:简明答案 【典型题例】 例1: 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脂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C3H5N3O9 ----- 12CO2↑+10H2O↑+6Ⅹ↑+O2↑ (1)Ⅹ的化学式是 (2)推断Ⅹ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解析 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个数:12 碳原子个数:12 氢原子个数:20 氢原子个数:20 氦原子个数:12 氦原子个数:0 氧原子个数:36 氧原子个数:36 所以6Ⅹ中共有12个氦原子,Ⅹ 化学式为N2 答案:(1) N2 (2)质量守恒定律 例2:某炼铁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冶炼生铁。若要炼出1120t含铁95%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解析 该题由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质量为1120t· 95%,设赤铁矿石质量为x,则其中氧化铁质量为Ⅹ·80%,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求得x。 答案:设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x·80% 1 120 t·95% 答案:需要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1 900 t 【巩固练习】 1.(08四川达州)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2.(08福建三明)三明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g 相对原子质量: C 12 O 16 Ca 40 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⑵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08湖北咸宁)请根据下图提示,自编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的题目: 答案: 1.(08四川达州)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 2H2O22H2O+O2↑ 68 32 X 1.6 g X=3.4 g 则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34g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2.(08福建三明) 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 g+12 g-157.6 g = 4.4 g ⑵ 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98 g 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略) 3.(08湖北咸宁)自编题目1:多少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g氢气? 自编题目2:足量的锌与多少g14.6%的盐酸反应生产0.2g氢气? 自编题目3:多少克锌与多少克14.6%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 (只要学生设计的题目合理均可给分) 具体解答过程略(锌: 6.5克 盐酸: 50克)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是中考出题的热点,主要内容有: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C、CO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CO2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温室效应"。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简答题(探究、拓展、开放)形式出现。 【知识点网络】 单 质 的 碳 天 然 存 在 金刚石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石墨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C60 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无 定 形 碳 木炭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活性碳 炭墨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焦炭 冶铁 化 学 性 质 稳定性 常温下性质稳定 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生成CO:2C+O2点燃2CO 还原性 C+2CuO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化学 性质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制 法 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实验室制法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 固液不加热制气体装置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用途 灭火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光合、温室肥料 【典型题例】 例1: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其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气能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在常温下氨气还能跟酸、CaCl2和CuSO4等物质起反应。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1.实验室制取(不包括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制取____(H2或O2或CO2)的装置。其理由是____,收集氨气可用____法。 2.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用____做干燥剂。 3.为防止氨气污染空气,可以用水吸收,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填序号)。 A B C 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此题考查对未学过的气体如何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及尾气处理方法,选用发生装置的依据主要由制取气体的原料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初中阶段适用于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如制氧气);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需要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如制氢气)。根据题中所给的制取氨气的反应条件、原料状态,应选用与制氧气一样的装置。 答案:1.O2 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且反应需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 2.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等 3.A 例2: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制得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如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试回答: (1)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用甲、乙、丙、丁、戊填入方框内) 水煤气→□→□→□→□→□→点燃。 (2)气体经过丙、丁、戊装置都应从____进入。 (3)请说出各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甲_____ 乙____ 丙____ 丁____ 戊____ 解析 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在检验生成物前要除去干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气体的除杂通常要把干燥放在最后一步,而水蒸气的检验通常要放在气体之前。气体通过洗气瓶时要"长进短出"。 答案:(1)丙、戊、甲、乙、丁 (2) 长管 (3) 甲: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乙:检验水蒸气 丙:除二氧化碳 丁:检验新生成的二氧化碳 戊:除水蒸气。 【巩固练习】 1.(2008年三明市)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 只有CO2 B. 只有CO C. 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门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 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现象是: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CO。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 (2)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 2.(2008山东菏泽)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 答案: 1.黄色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⑴ 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将尾气点燃) ⑵水 (或H2O) 2. (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Cu+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 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燃烧及其利用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知识点网络】 燃 烧 及 其 利 用 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燃料 的种类 化 石 燃 料 煤 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 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 石油 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 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 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 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 用途:清洁能源 CH4+2O2点燃CO2+2H2O 其它燃料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燃料充分燃烧 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危害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 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 燃烧 与能量 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 量变化 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 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 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 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 新能源 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典型题例】 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水的作用是 。 解析 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1) 实验1 可燃物 实验2 与氧气接触 实验3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或O2)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解析 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 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 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2)③④;②④(3)乙 【巩固练习】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 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 1.(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 2.(1)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其它答案也可) 3.D 4.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