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化学复习总结60页
目录
第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 p1-19
第二部分 九年级(下册) p22-31
第三部分 化学归类复习 p32-38
第四部分 中考真题试题 p39-46
第五部分 中考专题汇编 p47-55
第六部分 试题参考答案 p56-59
第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p1-19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3000 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
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
性)。
第二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
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蜡烛燃烧的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 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
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 0 处。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
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
动砝码或游码。
e)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 0 处。
5.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
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
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 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
子,以免压破容器。
4.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
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 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
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 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
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
竖”)
4.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
质】。
2.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
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
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
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六、 物质的加热
1.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 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 2/3。
2. 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 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1/3 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
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 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
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七、 洗涤仪器
1. 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 1/2 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
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 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
器已洗干净。
4.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 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八、 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 几种药品的存放
1. 白磷放在水中。(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 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3. 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
以打开。
5. 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十、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4. 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
气总体积的 1/5 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 2HgO 和 2HgO 2Hg+O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 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
总体积的 1/5。
【注意事项】
1.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
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
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
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
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
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
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冰水混合
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 用作保护气
(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
醉条件下做手术;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用作光源(如
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作冷却剂;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六、 空气污染和防治
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
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七、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
的主要特点是: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
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
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二节 氧气
一、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
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 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 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磷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P+5O2 2P2O5
木炭
①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
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CO2
硫
①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
紫色火焰
②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2 SO2
氢气
①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 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2H2+O2 2H2O
铁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2Al2O3
铝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2O3
镁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Mg+O2 2MgO
铜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 2CuO
汞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 2Hg+O2 2HgO
一氧
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 2CO2
甲烷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
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H4+2O2 CO2+2H2O
四、 探究实验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1. 木炭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
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
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向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 CO2
【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
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 硫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
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 SO2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
气污染。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项】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
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
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
瓶瓶底炸裂。
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六、 氧化反应
1.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见右图):
3.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
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节 制取氧气
一、 气体制取装置
1.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
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 1/3 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
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
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
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
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
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
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
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
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试
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
收集方法。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
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 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
氧气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四、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 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
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把氧气贮存
在蓝色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
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 101kPa 时,
水的凝固点是 0℃,沸点是 100℃,4℃时密度最大,为 1g/mL。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
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1:2,质量比约为 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
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
素的是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
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 A、B 两个小烧杯中,
另取一个小烧杯 C,加入约 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C 两个小
烧杯,烧杯 B 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 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
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 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 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
观不可以混淆。
第三节 水的净化
一、 水的净化方法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
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 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
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 过滤(见下图)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
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
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
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
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净化方法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程度
静置沉淀 √ × ×
过滤 √ × ×
吸附 √ √ ×
蒸馏 √ √ √
低
↓
↓
高
2. 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 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
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
4. 硬水的危害:①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
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③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注意:
①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 加热前按照右图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③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 10mL 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第四节 爱护水资源
一、 水资源现状
1. 地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
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30.4%。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
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
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 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③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④
“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
用淘米水浇花等。
2. 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②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④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五节 氢气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H2+O2 2H2O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②还原性:H2+CuO Cu+H2O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
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 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
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
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
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
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 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热值高,放热多;③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可以再生。
5. 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6. 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7. 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
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
单位为“1”。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 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1/1836,可
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二节 元素
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 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
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 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
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 表示氢元素、1 个氢原子。2H 表示 2 个氢原子。Cu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6. 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 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
氧元素组成的。
② 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
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 7 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
16 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
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三节 离子
1. 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 原子
只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种类,
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
量含义
区别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但形态可
能变化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但最
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
联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高速
运动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
12
1(kg)
(kg)
×
=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
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
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
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2n2 个电子(n 为层序数,第一层 n=1,第二层 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3. 元素的种类
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
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③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He 为 2 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4.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
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5.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 8(氢是 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6.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
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1 时,1 可以不写。如 Na+(钠离子)、Ca2+
(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 1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2O2-表示 2 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
7. 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8.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②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③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如氧气是由
氧分子构成的。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如 H2O)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 1 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
原子构成;
3. 化学式的写法: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
素 ≥4(H:1)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
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易发生化
学反应
稀有气体
元素
=8
(He:2)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
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
性质由最外
层电子数决
定。
+17 2 8 7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4.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5.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
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6.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 价,
氢元素通常显+1 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 NH4NO3)。
7.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如 P2O5 → P2O5
8. 数字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如 2H 中的“2”表示 2 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如 2H2O 中的“2”表示 2 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如 CO2 中的“2”表示 1 个
二氧化碳分子中有 2 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 Fe3+中的“3”表
示 1 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 Fe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9.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1)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 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3) 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例】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 100t 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
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 x。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 90t。【注意】列方程时所设未知数不能带有单位。
6) 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
【例】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 34.3%(杂质不含氮),求这种
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 100g,该化肥的纯度为 a%。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 98%。
【注意】① 设这种氮肥的质量是为了使方程有化学意义。
②纯度是百分数,不能小于 0%,也不能大于 100%。纯度是未知数时,表示纯度的字母后要跟上百分号。
7) 有一瓶不纯的硝酸铵(NH4NO3)样品,经分析其中的含氮量为 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Cl D. NH4HCO3
【分析】解这道题需要三个要素: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指含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最
大数>中间数>最小数。这里的 37%是求出的平均含氮量,是中间数。
纯
净
物
单
质
化合
物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Fe、Al)
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S、P、C)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 O2、H2、Cl2)
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3 氨气、CH4 甲烷)。在
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
H2O2)。当原子团不是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1 省略不写)。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
%98%
%3.34g10080
28%g100
%3.34g100%10031621441
214%g100
=
×=××
×=××+×+×
×××
a
a
a
+3
接下来算出 NH4NO3 中的含氮量:35%。由于 35%<37%,所以应该是最小数。
然后算出四个候选答案中每个化合物的含氮量,它是最大数,数值应该大于 37%。在这里只有
CO(NH2)2 的含氮量为 46.7%,超过了 37%,成为最大值。所以最后答案应该是 B。
附表 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子
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子
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子
质量
氢 H 1 铝 Al 27 铁 Fe 56
氦 He 4 硅 Si 28 铜 Cu 63.5
碳 C 12 磷 P 31 锌 Zn 65
氮 N 14 硫 S 32 银 Ag 108
氧 O 16 氯 Cl 35.5 钡 Ba 137
氟 F 19 氩 Ar 40 铂 Pt 195
氖 Ne 20 钾 K 39 金 Au 197
钠 Na 23 钙 Ca 40 汞 Hg 201
镁 Mg 24 锰 Mn 35 碘 I 127
附表 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元素和根
的名称
元素和根
的符号
常见的化
合价
离子符
号
元素和根
的名称
元素和根
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离子
符号
钾 K +1 K+ 氟 F -1 F-
钠 Na +1 Na+ 氯 Cl -1、+1、+5、+7 Cl-
银 Ag +1 Ag+ 溴 Br -1 Br-
铜 Cu +1*、+2 Cu+、Cu2+ 氮 N -3、+2、+3、+4、+5
钙 Ca +2 Ca2+ 氧 O -2
镁 Mg +2 Mg2+ 硫 S -2、+4、+6 S2-
钡 Ba +2 Ba2+ 磷 P -3、+3、+5
锌 Zn +2 Zn2+ 碳 C +2、+4
汞 Hg +2 Hg2+ 硅 Si +4
铁 Fe +2**、+3 Fe2+、Fe3+ 锰 Mn +2、+4、+6、+7 Mn2+
铝 Al +3 Al3+ 氢 H +1 H+
氢氧根 OH -1 OH- 硫酸根 SO4 -2
SO42
-
硝酸根 NO3 -1 NO3- 碳酸根 CO3 -2
CO32
-
铵根 NH4 +1 NH4+ 磷酸根 PO4 -3
PO43
-
* 亚铁指化合价为+2 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 的铜元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 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
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 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在 100mL 烧杯中加入 30mL 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
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m1。
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三、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四、 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六、 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七、 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二节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三、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2H2 + O2 = 2H2O
4 :32 : 36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每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
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化学式书写错误。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
六、 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书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
部变为整数即可。
第三节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 例题 1:加热分解 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生成的 O2 的质量为 x。
x6g
32316
OMnOMnOKΔ2KMnO 22424 ↑++
g4%10080
16g8.0 =×÷
答:加热分解 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 0.6g 氧气。
【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
反应完全进行(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二、 例题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30g 加热一段时间,发
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 20.4g,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 KClO3 的质量为 x。
答:参加反应的 KClO3 的质量为 24.5g。
【注意】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时,说明有气体逸出。
三、 例题 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 8g 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
热一段时间。再次称量固体时,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7.2g。问生成铜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生成 Cu 的质量为 x。
参加反应的 CuO 的质量为
【注意】对于这种题,先要注意(8g-7.2g)并不是生成水的质量,而是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
四、 带杂质的计算见第八单元。
五、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
1.未知数带有单位。
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 1,甚至为 0)。
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一、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
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 金刚石、石墨、C60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式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润滑性 熔点 用途
金
刚
石
无色透明
正八
面体
最硬 无 无 无
划玻璃、切割金
属、钻探机钻头、
制装饰品等
石
墨
C 深灰色、有
金属光泽、
不透明
细鳞
片状
最软
之一
优良 良好 良好
高
电极、铅笔芯、
润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
焦炭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冶炼金属
炭黑 极细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
橡胶制品的填料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 C60 分子是一种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 金刚石、石墨、C60 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g6.0316
g632
g6
32
316
=×=
=
x
x
9.6g20.4g-30g
96245
3O2KClΔ
MnO2KClO 2
2
3
=
↑+
x
g5.2496
9.6g245
g6.996
245
=×=
=
x
x
x4g
6480
OHCuΔCuOH 22 ++
g2.380
4g64
g4
64
80
=×=
=
x
x
CO2
(2)
CO2
(1)
六、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 CO2(充分燃烧)2C+O2 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C+2CuO 2Cu+CO2↑ 2Fe2O3+3C 4Fe+3CO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将试管固定在铁
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集
中加热;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
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八、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
质,具有还原性。木炭在反应 C+2CuO 2Cu+CO2↑中作还原剂。
第二节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
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
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
下反应生成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
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
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二、 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 CaO+CO2↑
第三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 CO2 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
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
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外
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
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
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
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和 H2CO3=H2O+CO2↑
【注意事项】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 会
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 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 是氧化剂,C 是还
原剂)。该反应也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五、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六、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 2CO2
【燃烧的现象】①发出蓝色火焰 ②放热 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 2CO2、CO2+C 2CO、C+O2 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七、 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2 2CO2)。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2O3 2Fe+3CO2、CO+CuO Cu+CO2)。
八、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
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注: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注意事项】
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
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
2CuO)。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 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 CO+H2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
的都是“高温”:H2+CuO Cu+H2O 和 CO+CuO Cu+CO2
九、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①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 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 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
④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检验方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
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主要用途 做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十、 三大还原剂:H2、C、CO——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十一、 三大可燃性气体及燃烧时的火焰颜色:H2(淡蓝色)、CO(蓝色)、CH4(明亮的蓝)
十二、 当碳与氧化剂不充分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mL 热水,并放入用
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
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
象。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
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
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鼓气
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
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 置,在小
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
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
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
燃烧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
① 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 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 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 燃料和热量
一、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 可导致酸雨)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
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化)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
滑油、石蜡、沥青。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③提高肥效。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
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二、 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段镁条,再加入 5mL 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 CO 等物质,污染空气。
第三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NO2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
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 SO2 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
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现象
加入的物质
水 SO2 加水
植物叶子或果皮 无明显变化 植物叶子或果皮变黄
镁条或锌粒 无明显变化 镁条或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 无明显变化 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且变得粗糙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
① 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 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 CNG 和液化石油气 LPG);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 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 2CO2+3H2O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
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
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 节省石油资源;
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③ 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见第三单元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第二部分 九年级(下册)p20-31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
金 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
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见的合金: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焊锡
钛和钛
合金
形状记忆
合金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
熔点
低
见下
具有形状记
忆效应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
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 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 Fe3O4 2Cu+O2 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 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 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
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
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
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 Cu、Fe、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
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
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
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第三节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
(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等。
植物油
干燥剂
铁的冶炼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工业——高炉炼铁
设备:高炉(图见课本)。
原料: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
反应原理: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
产品: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
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
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 。
【例题】1000t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解法 1】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为 x。
折合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 583t。
【解法 2】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x 不是纯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计算)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t×80%=800t
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 583t。
铁生锈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台)、胶塞、经煮沸迅速冷
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等。
【实验过程】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
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
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
【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意事项】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
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铁锈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除去铁锈的方法
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打磨。
化学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具体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
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
制成不锈钢。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 防止金属的腐蚀;②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九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100×=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800t80%1000t =×
x800t
112160
3CO2Fe高温OFe3CO 232 ++
t560160
t800112
t800
112
160
=×=
=
x
x
%9680%1000t
112160
3CO2Fe3COOFe 232
××
++
x
高温
t583%96160
t800112
%96
t800
112
160
=×
×=
×=
x
x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
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
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
溶质,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 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就会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
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
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 CaO 并冷却。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结晶: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
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 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 10g 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 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 100g 的饱和溶液和 200g 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20℃,若前者析
出晶体的质量为 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N,那么 N=2M。
2. 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 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 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 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 100g。
在 20℃下,溶解度小于 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 0.01~1g 之间,被称为微
溶;溶解度介于 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 10g,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图)
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
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 A 物质,降温,蒸发溶
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
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
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 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t2℃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7。
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 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 越大。
溶液中 H+或 OH-的浓度改变,则 pH 会相应改变。
一杯 pH 为 5.6 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 pH 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 pH
小于 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 pH 无限靠近 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测定 pH 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pH 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 pH
试纸上,将 pH 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使用 pH 试纸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把 pH 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②pH 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③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是整数。
常见物质的 pH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厕所清
洁剂
柠檬
醋
苹果 橘子 酱油 西瓜 牛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
草木灰
水
厨房清
洁剂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 pH 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 pH 为 7 或接近 7 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 pH(因溶解
有 CO2,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酸雨的 pH 小于 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
或排出的液体的 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一节 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盐
消毒用盐: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
水消毒,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
消化,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对植物
有害,会腐蚀桥梁等,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 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
璃棒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
飞溅
回收 玻璃棒 转移固体的工具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第三节 盐的化学性质
盐(可溶)+ 金属 1 → 金属 2 + 新盐(金属 1 比金属 2 活泼,金属不是钾、钙、钠)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部分不溶于水的盐只具有性质 2。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第四节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其余多数易溶于水。
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下面是化学课本中《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一般情况下,掌握上面的信息就足够了。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H4+ 溶、挥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
于水,
“不”表示不溶于水,
“微”表示微溶于水,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
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①作调味品,腌制咸菜②作防腐剂③消除积雪(长期
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
化)④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⑤制生理盐水(浓
度为 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纯碱、
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Na2CO3
与 NaOH 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
碳酸钙
白色固体,不溶
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
钠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
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发酵粉不是碳酸钠,但没有碳
酸氢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CO2↑,胃溃疡者禁用)
备注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Mg2+ 不 溶 溶 溶 微
Al3+ 不 溶 溶 溶 -
Mn2+ 不 溶 溶 溶 不
Zn2+ 不 溶 溶 溶 不
Fe2+ 不 溶 溶 溶 不
Fe3+ 不 溶 溶 溶 -
Cu2+ 不 溶 溶 溶 -
Ag+ - 溶 不 微 不
“挥”表示挥发性,
“-”表示那种物质不存
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第五节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肥效快。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的表现:叶黄)
常用氮肥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并且尿素是有机物。
铵根离子的检验
方法一: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
根离子:NH4NO3+NaOH=NaNO3+NH3↑+H2O
如果现象不明显,可以加大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加热。
方法二: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根离子: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氮肥的简易鉴别
1) 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区别。
2) 对于剩下的氮肥,首先加碱研磨,没有气味的是尿素。
3) 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
4) 接下来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否则是硝酸铵。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的表现: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农村最常用的钾肥是草木灰。
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
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磷酸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
过磷酸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
磷酸根的化合价是-3,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
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
后三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产生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大气污染:产生一氧化二氮、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水体污染: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
长期使用硫酸钾、硫酸铵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对待化肥的态度: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
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气味放出
初中需要掌握的唯一一种农药就是波尔多液,农药也需要合理施用。
名称 化学式 含氮量 使用注意事项
尿素 CO(NH2)2 46.7%
碳酸氢铵(碳铵)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硝酸铵(硝铵) 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硫酸铵(硫铵) (NH4)2SO4 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氯化铵 NH4Cl 26.2%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
且均不能与碱性物
质(如草木灰、熟石
灰等)混合施用
氨水 NH3·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硝酸钠 NaNO3
第六节 计算题
求 化 合 物 中 某 元 素 的 质 量 : 某 元 素 的 质 量 = 某 化 合 物 的 质 量 × 某 元 素 质 量 分 数 =
【例题】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 100t 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
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 x。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 90t。
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求 化 肥 纯 度 :
【例题】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 34.3%(杂质不含氮),求这种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 100g,该化肥的纯度为 a%。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 98%。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前四者是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是无机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2. 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成人每天需 60~
70g。
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
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
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亚铁离子)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
200 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Ag+、Cu+、Hg+、Ba+)、有机物(甲醛、酒精)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蛋白质的检验: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3. 糖类
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 60%~70%来自糖类)。
组成: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
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
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
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只有温度达到 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
霉素,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4. 油脂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 50~60g 油脂。
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内脏。
5. 维生素
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
t90
%100160
42t100%10072
56
%100316256
256t100%1001656
56
=
××=××
××+×
××=×+×
x
x
x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
%98%
%3.34g10080
28%g100
%3.34g100%10031621441
214%g100
=
×=××
×=××+×+×
×××
a
a
a
缺维生素 A 会引发夜盲症;缺维生素 C 会引发坏血症。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6. 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
7.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 50 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 11 种。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
含量在 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钙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成人体内约含钙 1.2kg,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 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 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 pH。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 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即使是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铁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锌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硒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
会使人中毒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
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第三节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乙醇(俗
名:酒精)、乙酸(俗名:醋酸)、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和氮、氢、氧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连接
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物可分为小分子(如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和有机
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等)
含碳、氢(含碳、氢、氧)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在不充
分燃烧时,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点燃后产生烧纸气味。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酚醛塑料(电木)、脲醛塑料(电玉)
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以进行热修补。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化学方法:点燃,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危害:① 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解决途径: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我们要控制使用保鲜膜。
第三部分 化学归类复习 p32-38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
氢
气
H2 氦气 He 氧气 O2 氮气 N2 碳(石墨、金刚石) C
氖
气
Ne 钠 Na 硅 Si 铝 Al 镁 Mg
硫 S 氯气 Cl2 钾 K 氩气 Ar 红磷、白磷 P
钛 Ti 铁 Fe 铜 Cu 锌 Zn 汞 Hg
氪
气
Kr 银 Ag 镉 Cd 锡 Sn 铅 Pb
氙
气
Xe 钡 Ba 铂 Pt 金 Au 钙 Ca
硒 Se 碘 I2 臭氧 O3
化合物
氧化物
水 H2O 过氧化氢 H2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一氧化
氮
NO 二氧化氮 NO2 氧化钠 Na2O 氧化镁 MgO
氧化铝 Al2O3 二氧化硅 SiO2 五氧化二磷 P2O5 二氧化硫 SO2
三氧化
硫
SO3 二氧化氯 ClO2 氧化钙 CaO 二氧化锰 MnO2
氧化亚
铁
FeO 氧化铁 Fe2O3 四氧化三铁 Fe3O4 氧化铜 CuO
氧化银 Ag2O 氧化汞 HgO 一氧化二氮 N2O
酸( 的为初中常见的强酸)
硝
酸
HNO3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亚硫酸 H2SO3
碳
酸
H2CO3 氢氟酸 HF 氢硫酸 H2S 乙酸(醋酸) CH3COOH
碱( 的为初中常见的强碱)
氢氧化钾 KOH 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钠 NaOH
氨水 NH3·H2O 氢氧化钡 Ba(OH)2 氢氧化铜 Cu(OH)2
氢氧化铁 Fe(OH)3 氢氧化镁 Mg(OH)2 氢氧化铝 Al(OH)3
有机物
盐
NO3- Cl- SO42- CO32-
NH4+ NH4NO3 硝酸铵 NH4Cl 氯化铵 (NH4)2SO4 硫酸铵 (NH4)2CO3 碳酸铵
K+ KNO3 硝酸钾 KCl 氯化钾 K2SO4 硫酸钾 K2CO3 碳酸钾
Na+ NaNO3 硝酸钠 NaCl 氯化钠 Na2SO4 硫酸钠 Na2CO3 碳酸钠
Ba2+ Ba(NO3)2 硝酸钡 BaCl2 氯化钡 BaSO4 硫酸钡 BaCO3 碳酸钡
Ca2+ Ca(NO3)2 硝酸钙 CaCl2 氯化钙 CaSO4 硫酸钙 CaCO3 碳酸钙
Mg2+ Mg(NO3)2 硝酸镁 MgCl2 氯化镁 MgSO4 硫酸镁 MgCO3 碳酸镁
Al3+ Al(NO3)3 硝酸铝 AlCl3 氯化铝 Al2(SO4)3 硫酸铝
Zn2+ Zn(NO3)2 硝酸锌 ZnCl2 氯化锌 ZnSO4 硫酸锌 ZnCO3 碳酸锌
Fe2+ Fe(NO3)2 硝酸
亚铁
FeCl2 氯化
亚铁
FeSO4 硫酸
亚铁
FeCO3 碳酸
亚铁Fe3+ Fe(NO3)3 硝酸铁 FeCl3 氯化铁 Fe2(SO4)3 硫酸铁
Cu2+ Cu(NO3)2 硝酸铜 CuCl2 氯化铜 CuSO4 硫酸铜
Ag+ AgNO3 硝酸银 AgCl 氯化银 Ag2SO4 硫酸银 Ag2CO3 碳酸银
高锰酸钾 KMnO4 氯酸钾 KClO3 锰酸钾 K2MnO4
碳酸氢钙 Ca(HCO3)2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碳酸氢铵 NH4HCO3 磷酸钙 Ca3(PO4)2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碳酸氢钠 NaHCO3 亚硝酸钠 NaNO2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 (NH4)2HPO4 羟基磷酸钙 Ca10(PO4)6(OH)2
其他:氨气 NH3
常见物质的俗名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碳酸钠 苏打、纯碱 Na2CO3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碳酸钠晶体 天然碱、石碱、口碱 Na2CO3·10H2O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 一氧化碳和氢气 水煤气 CO 和 H2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硫酸铜晶体 胆矾、蓝矾 CuSO4·5H2O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甲烷 沼气 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用楷体标示的内容不是重点)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 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甲烷 CH4 乙醇(酒精) C2H5OH 乙酸(醋酸) CH3COO
H
淀粉 (C6H10O5)
n 葡萄糖 C6H12O6 蔗糖 C12H22O11 尿素 CO(NH2)2
木炭充分燃烧:C+O2 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 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 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 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 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 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 2H2O
将 CO2 变成 CO:C+CO2 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 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
CaCO3+CO2+H2O=Ca(HCO3)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 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分解反应
汞在空气中加热:2Hg+O2 2HgO
氧化汞加强热:2HgO 2Hg+O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2H2O2 2H2O+O2↑
加 热 高 锰 酸 钾 制 取 氧 气 ( 实 验 室 制 取 氧 气 的 反 应 原 理 之 一 ) : 2KMnO4
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2KClO3 2KCl+3O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符合绿色化学的观念,是三种方案中最安全、最节约资源的一种。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2H2↑+O2↑
工业制取生石灰和 CO2 的反应原理:CaCO3 Ca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Cu2(OH)2CO3 2CuO+H2O+CO2↑
过氧化氢溶液不稳定,发生分解:2H2O2=2H2O+O2↑
碳酸不稳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H2O+CO2↑
碳铵(碳酸氢铵)“消失”并发出刺激性气味:NH4HCO3=NH3↑+CO2↑+H2O
石笋、钟乳石的形成过程: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置换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木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水煤气的形成:C+H2O H2+CO(注意没有气体生成符号↑)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2X+2HCl=2XCl+H2↑(X 是+1 价的金属,包括 K、Na)
X+2HCl=XCl2+H2↑(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Ca、Mg、Zn、Fe)
2Al+6HCl=2AlCl3+3H2↑
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
2X+H2SO4=X2SO4+H2↑(X 是+1 价的金属,包括 K、Na)
X+H2SO4=XSO4+H2↑(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Ca、Mg、Zn、Fe)
2Al+3H2SO4=Al2(SO4)3+3H2↑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镁
3Mg+2AlCl3=3MgCl2+2Al
3Mg+Al2(SO4)3=3MgSO4+2Al
3Mg+2Al(NO3)3=3Mg(NO3)2+2Al
Mg+XCl2=MgCl2+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Mg+XSO4=MgSO4+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Mg+X(NO3)2=Mg(NO3)2+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Mg+2AgNO3=Mg(NO3)2+2Ag
铝
2Al+3XCl2=2AlCl3+3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2Al+3XSO4=Al2(SO4)3+3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2Al+3X(NO3)2=2Al(NO3)3+3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Zn、Fe、Cu)
Al+3AgNO3=Al(NO3)3+3Ag
锌
Zn+XCl2=ZnCl2+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Fe、Cu)
Zn+XSO4=ZnSO4+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Fe、Cu)
Zn+X(NO3)2=Zn(NO3)2+X(X 是+2 价的金属,包括 Fe、Cu)
Zn+2AgNO3=Zn(NO3)2+2Ag
铁
Fe+CuCl2=FeCl2+Cu
Fe+CuSO4=FeSO4+Cu
Fe+Cu(NO3)3=Fe(NO3)3+Cu
Fe+2AgNO3=Fe(NO3)2+2Ag
铜:Cu+2AgNO3=Cu(NO3)2+2Ag
K、Ca、Na 不遵循这样的置换反应,它们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然后再和盐溶液反应。如:2Na+2H2O=2NaOH+H2↑ NaOH+CuSO4=Na2SO4+Cu(OH)2↓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2MgO+C
水蒸气与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3Fe+4H2O Fe3O4+4H2(注意没有气体生成符号↑)
复分解反应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NaOH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Ba(OH)2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
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Cl=AlCl3+3H2O
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Mg(OH)2+2HCl=MgCl2+2H2O
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污水:Ca(OH)2+H2SO4=CaSO4+2H2O
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CuO+2HCl=CuCl2+H2O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制取 CuSO4):CuO+H2SO4=CuSO4+H2O
提示:CaO、Na2O、K2O、BaO 可以直接和酸反应。
实验室制取 CO2 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盐酸与水垢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 CO2 的原因:CaCO3+H2SO4=CaSO4+H2O+CO2↑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误食碳酸钡后发生中毒的原因:BaCO3+2HCl=BaCl2+H2O+CO2↑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
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钡盐与稀硫酸反应:Ba(NO3)2+H2SO4=2HNO3+BaSO4↓
BaCl2+H2SO4=2HCl+BaSO4↓ BaCO3+H2SO4=BaSO4↓+H2O+CO2↑
硫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Cu2(OH)2CO3+2H2SO4=2CuSO4+2H2O+CO2↑
工业制取烧碱:Ca(OH)2+Na2CO3=2NaOH+CaCO3↓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将 熟 石 灰 与 氯 化 铵 两 种 固 体 一 起 研 磨 , 闻 到 刺 激 性 气 味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将 熟 石 灰 与 硫 酸 铵 两 种 固 体 一 起 研 磨 , 闻 到 刺 激 性 气 味 :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参加反应的碱只能是四大强碱)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参加反应的碱只能是四大强碱)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生成物只能是弱碱)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MgSO4+Ba(OH)2=Mg(OH)2↓+BaSO4↓(硫酸盐与氢氧化钡反应)
生成蓝白沉淀的反应:CuSO4+Ba(OH)2=Cu(OH)2↓+BaSO4↓
生成红白沉淀的反应:Fe2(SO4)3+3Ba(OH)2=2Fe(OH)3↓+3BaSO4↓
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反应:CuSO4+Ca(OH)2=CaSO4+Cu(OH)2↓
误 食 BaCO3 或 BaCl2 发 生 中 毒 之 后 , 要 服 用 泻 盐 ( MgSO4 ) 解 毒 :
BaCl2+MgSO4=MgCl2+BaSO4↓
其他常见的反应:
NaCl+AgNO3=NaNO3+AgCl↓
CaCl2+Na2CO3=2NaCl+CaCO3↓(CaCl2 可以换成 Ca(NO3)2,Na2CO3 可以换成 K2CO3)
BaCl2+Na2CO3=2NaCl+BaCO3↓(BaCl2 可以换成 Ba(NO3)2,Na2CO3 可以换成 K2CO3)
BaCl2+Na2SO4=2NaCl+BaSO4↓(BaCl2 可以换成 Ba(NO3)2,Na2SO4 可以换成 K2SO4)
证明 NaOH 变质的三种方法: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证明 NaOH 部分变质(先用下面的方法除去 Na2CO3,然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如果溶液变红说明 NaOH 部分变质):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证明 Ca(OH)2 变质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
证明 Ca(OH)2 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两份相同的样品,分别按以下方法做)
证明 Ca(OH)2 变质:CaCO3+2HCl=CaCl2+H2O+CO2↑
证明还有 Ca(OH)2 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证明 CaO 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三份相同的样品,分别按以下方法做):
证明 CaO 仍然存在:CaO+H2O=Ca(OH)2
证明 CaCO3 的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
证明 Ca(OH)2 的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非基本类型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检验一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O+CuO 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用赤铁矿炼铁、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3CO+Fe2O3 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CO+FeO Fe+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用磁铁矿炼铁):4CO+Fe3O4 3Fe+4CO2
黑火药点燃爆炸:S+2KNO3+3C K2S+N2↑+3CO2↑
甲烷充分燃烧:CH4+2O2 CO2+2H2O
甲烷不充分燃烧:2CH4+3O2 2CO+4H2O
乙醇充分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乙醇不充分燃烧:C2H5OH+2O2 2CO+3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固体变质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
用 NaOH 溶液吸收 CO2(NaOH 固体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
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2NaOH+SO2=Na2SO3+H2O
NaOH 溶液与 SO3 反应:2NaOH+SO3=Na2SO4+H2O
葡萄糖的缓慢氧化:C6H12O6+6O2 6CO2+6H2O
常见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备注
C+O2 CO2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
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②放热
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夹有红热木炭的坩埚钳伸入氧
气的集气瓶中时,要由瓶口向下
缓慢插入
S+O2 SO2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热③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
应加入少量 NaOH 溶液以吸收
有毒的 SO2
4P+5O2 2P2O5
①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①由于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并
且生成物只有固体,所以可以用
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应用:发令枪
2H2+O2 2H2O
①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不纯,还
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②放热;③
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①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
②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是高能
燃料
3Fe+2O2 Fe3O4
①剧烈
燃烧,
火星四
射
②放热
③生成
一种黑
色固体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
面的杂质。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
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
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
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
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
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4Al+3O2 2Al2O3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热
③生成白色固体
①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铝粉、铝箔可
以)。②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
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
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Mg+O2 2MgO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热③生成白色固体
①点燃前要先用砂纸除去镁条
表面的氧化膜②应用:信号弹
2Cu+O2 2CuO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可用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氧气
2Hg+O2 2HgO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中反应之一
2CO+O2 2CO2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放热
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①CO 有毒!②点燃前要验纯
③应用:煤气
2HgO 2Hg+O2↑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并
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中反应之一
石蜡+氧气 二氧化
碳+水
①火焰发出白光;②放热;③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④生
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CH4+2O2 CO2+2H2O ①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②放热;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④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①点燃前要验纯
②应用:天然气
Ca(OH)2+CO2=CaCO3↓+
H2O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二氧化碳、吸收少
量二氧化碳
2H2O 2H2↑+O2↑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
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
气体,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
体体积比约为 1:2,质量比约为 8:
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
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
水的导电性。
③气体的体积比往往不是
1:2,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
易溶于水。
2H2O2 2H2O+O2↑
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
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
Cu2(OH)2CO3
2CuO+H2O+CO2↑
①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②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③生成
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H2+CuO Cu+H2O
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②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氢气要“早来晚走”,酒精灯要
“迟到早退”
H2O+CO2=H2CO3 (如果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碳酸
Fe+CuSO4=Cu+FeSO4 ①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2CuO 2Cu+CO2↑ ① 黑 色 粉 末
逐渐变成红色
② 生 成 能 使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①加热时酒精灯上要加网罩,是为了:使火焰集中
并提高温度
②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
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④实验完毕后要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CO+CuO Cu+CO2
① 黑 色 粉 末
逐渐变成红色
② 生 成 能 使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①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
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引起爆炸。②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
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③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还会造成空气污
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在装置末尾的
导气口处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3CO+Fe2O3 2Fe+3CO2 ①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①铁粉是黑色的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
精灯“迟到早退”
Mg+2HCl=MgCl2+H2↑ ①金属逐渐溶解
消失;
②产生大量气泡;
③放热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 H 后面的金属不
与酸反应
②如果有 Fe 参加反应,要注意生成的 Fe 的化合
价是+2 价,并且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Zn+2HCl=ZnCl2+H2↑ ①金属逐渐溶解消失;②产生大量气
泡
Fe+2HCl=FeCl2+H2↑ ①金属逐渐溶解消失;②产生(大量)
气泡;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Mg+ZnSO4=MgSO4+Zn
Mg+FeCl2=MgCl2+Fe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金属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Fe 是
黑色的,Cu 是红色的)
如果有 Fe 或 Cu 元素,要注
意溶液颜色的变化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
O
铁锈逐渐溶解消失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
稀盐酸、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稀盐酸除铁锈的效果比较好
CuO+2HCl=CuCl2+H2O
CuO+H2SO4=CuSO4+H2O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第二个反应是制取硫酸铜的
反应原理
HCl+NaOH=NaCl+H2O 没有明显现象(但是这个反应放热) 强酸和强碱反应时一般要借
助指示剂
NH4Cl+NaOH=NaCl+NH3↑
+H2O
生成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的气体(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H4Cl+Ca(OH)2=CaCl2+ 生成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检验 NH4+的反应原理
2NH3↑+2H2O 的气体(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a(OH)2+Na2CO3=2NaOH+CaCO3↓ 生成白色沉淀 工业制取烧碱的反应原理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 P、铜 Cu、氧化铁 Fe2O3、氧化汞 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 Fe(OH)3
黄色:金 Au、硫 S
绿色: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 KMnO4
淡蓝色:固态氧 O2
蓝色:氢氧化铜 Cu(OH)2、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 Fe、银 Ag、铝 Al、锌 Zn、镁 Mg……)
黑色:木炭 C、铁粉 Fe、氧化铜 CuO、二氧化锰 MnO2、四氧化三铁 Fe3O4、氧化亚铁 FeO 等
深灰色:石墨 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 C、干冰 CO2、冰 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 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 O2
蓝色:含有 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 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 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 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 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 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 CO、氯化氢 HCl、氨气 NH3、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 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 HCl、氨气 NH3、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 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 SO2、一氧化碳 CO、二氧化氮 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 O2、臭氧 O3、甲烷 CH4、氟氯代烷等
多功能瓶
下面是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
一、洗气瓶(图①)
多功能瓶作为洗气瓶来使用时,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中出去。洗气瓶一般用来检验气体(如二氧
化碳)、干燥气体(如混有水蒸气的气体)、吸收气体(如二氧化硫)或除气体的杂质(如 HCl 气体等)
检验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
干燥气体:试剂一般是浓硫酸。需要注意的是,浓硫酸不能干燥 NH3 等碱性气体。
吸收气体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①对于 SO2、CO2 等气体,可以使用 NaOH 溶液吸收。(最好不用 Ca(OH)2 溶液,因为 Ca(OH)2 微溶于水)
②对于混在CO2中的HCl 气体,不可以使用NaOH 溶液吸收,但可以使用NaHCO 3溶液来吸收。
③Cl2 可以用 NaOH 溶液吸收。
二、向上排空气取气瓶(图②)
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并且气体
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规则:长管进,短管出。 常见实例:O2、CO2、Cl2、NO2
利用多功能瓶收集有毒或者有污染气体,可以方便地进行尾气处理,以免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如 Cl2 可以用②装置收集,再用①装置进行尾气处理。
三、向下排空气取气瓶
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并且气体
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规则:短管进,长管出。常见实例:H2、NH3
四、排水集气瓶
使用条件:① 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② 气体不与水反应;(③ 对于部分气体来说,密度与空
气密度接近,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
规则:短管进,长管出。常见实例:O2、H2、NO
五、排水量气瓶
使用条件:同“四”规则:短管进,长管出。
如果忽略导管内的水,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
除杂
除杂的原则:①主要成分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多);②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除去 CuO 中的 C:在氧气流中灼烧(C+O2 CO2)。
除去 CO 中的 CO2: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a(OH)2+CO2=CaCO3↓+H2O 和 2NaOH+CO2=Na2CO3+H2O)。
除去 CO2 中的 CO: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除去 CaO 中的 CaCO3:高温煅烧(CaCO3 CaO+CO2↑)
【注意】不能加稀盐酸,因为 CaO 能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生成 Ca(OH)2。
除去大理石中的杂质:
①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 CaO+CO2↑);②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使其充
分溶解,过滤(CaO+H2O=Ca(OH)2);③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④过
滤。
【注意】如果杂质很难用一般方法除去,可以将主要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反
应再变回来。
除去 Cu 中少量的 Fe:物理方法——用磁铁反复吸引。化学方法——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然后过滤。【注意】不能加硫酸铜溶液,否则容易导致除杂不彻底。
除去 FeSO4 溶液中的 CuSO4:① 加入铁粉(铁丝);② 过滤。
除去可溶物中的不溶物:① 溶解;② 过滤;③ 蒸发结晶。
除去不溶物中的可溶物:① 溶解;② 过滤。
将两种可溶物分离:见“溶液”单元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在溶液中,杂质有盐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盐变成水、气体沉淀。
鉴定
氧气的鉴定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氢气:点燃,气体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
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氧化碳: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
CO2。
三大可燃性气体的鉴定:点燃,通过无水硫酸铜 CuSO4,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顺序不能颠倒!)
H2:生成物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生成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H4:生成物既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不可以根据气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来鉴别气体。
水的鉴定:如果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液体中含有水。
碳酸根的鉴定: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有碳酸根离子。
鉴定 CaO 是否含 CaCO3 也加盐酸。
鉴定 Cl-:先加入 AgNO3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Cl-。
鉴定 SO42-:先加入 Ba(NO3)2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SO42-。
鉴定 CO32-(HCO3-):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则含有 CO32-(HCO3-)。
鉴定 Cu2+:加入 NaOH 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说明含有 Cu2+。
鉴定 Fe3+:加入 NaOH 溶液,如果有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 Fe3+。
鉴定 H+:① 借助石蕊或 pH 试纸。如果石蕊变红或用 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小于 7,说明含有 H+。
② 加入碳酸盐(Ca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
H+。
③ 加入活泼金属,如果金属表面产生气泡,并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后安静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含有 H+。
④ 加入 Fe2O3(铁锈),如果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说明含有 H+。
⑤ 加入弱碱,如果弱碱逐渐溶解消失(如果加入 Fe(OH)2、Fe(OH)3、Cu(OH)2,溶液的颜色
还会发生变化),说明含有 H+。
鉴定 OH-:
① 借助石蕊、酚酞或 pH 试纸。如果石蕊变蓝、酚酞变红或用 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大于 7,
说明含有 OH-。
② 加入 CuSO4,如果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含有 OH-。
③ 加入 Fe2(SO4)3,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 OH-。
④ 可以参考“碱的通性”中的第四条,使溶液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鉴定水:通过白色的硫酸铜,如果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CuSO4 + 5H2O = CuSO4·5H2O)。
如果要鉴定多种物质,必须把鉴定水放在第一步。如果除水,必须放在最后一步。
鉴定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 CO2。
鉴定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如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并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 CO。
鉴定 NH4+:以氯化铵(NH4Cl)为例,方法一 NH4Cl + NaOH = NaCl + NH3↑+ H2O;
方法二 把 NH4Cl 和 Ca(OH)2 混在一起研磨。
如果闻到刺激性的氨味,或者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铵态氮肥。
蛋白质的鉴定: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区分与鉴定的区别在于,鉴定是要确定一种物质,而区分只需把物质分辨开。区分的要求是无论
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现象必须明显。
第四部分 中考真题汇编 p39-46
2015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全卷共 6 页,18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l C - 12 N - 14 O - 16 Na - 23 Ca - 40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6 分)
第 I 卷包含 12 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
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 2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A. 天然气是应用广泛的燃料 B. 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 可以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D. 可降解塑料的问世减少了白色污染
2. 二氧化钛(TiO2)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其中氧元素为 -2 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3. 根据图 1 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 26. 982 g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 去电子形成 Al3+
4.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 O2- — 氧离子 B. 3H — 3 个氢元素
C. Fe3O4 — 四氧化三铁 D. 2N2 — 2 个氮气分子
5. 实验结束后,图 2 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6. 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裔”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7.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B. 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
C.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D. 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8. 几种常见物质的 pH 范围如表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育 肥皂水
pH 范围(常温) 4 ~ 5 7 ~ 8 8 ~ 9 10 ~ 11
A. 酸奶 B. 鸡蛋清 C. 牙育 D. 肥皂水
9. 图 3 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 化学式为 NH3 C. 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1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17×100%=5.9%
10.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11.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 氧气和氮气——观察颜色 B. 铁粉和炭粉——用稀硫酸
C. 羊毛和化学纤维一-点燃闻气味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用酚酞溶液
12. 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 10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 50mL 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 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4 分)
13. (14 分)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从微观角度(图 5 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
程中,同种原子 的个数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 参加反应的 A2 与 B2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 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 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 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图 6 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 (填
标号)。A.氣化纳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14. (10 分)“ 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 请以表 2 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 Ⅱ、Ⅲ 中的空格:
(2) 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MgCl2 — AgNO3 B. KNO3 — MgCl2 C. MgCl2 — HCl D. Mg(OH)2 — MgCl2
15. (1 0 分)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 表 3 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 20℃时,将 100g 的水加
入 30 g 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
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
入一定量的铁、铜混
合物中,写出其中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图 7 是
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16. (16 分)实验室利用图 8 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 8 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_______,乙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 8 中的__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充满水的装置 C 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 (填“a”或“b”)端通入。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 C 收集二氧化碳,验
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_____ (填“a”或 “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 8 中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② 取 上 述 少 量 滤 液 进 行 蒸 发 , 蒸 发 过 程 玻 璃 棒 不 断 搅 拌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17. (10 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 9 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
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 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
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 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 10 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
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4
实验前 实验后测量
项目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表 4 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 分)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图 11 所示信息 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2015 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化 学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0 题,25 分)
本卷第 1~5 题各 2 分,第 6~10 题各 3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
卡选择题栏内用 2B 铅笔将该选项涂黑。
1.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光泽
2.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A.熟石灰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氯化铵
3.下列过程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蜡烛燃烧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4.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A.米饭、面条 B.蔬菜、水果 C.瘦肉、鸡蛋 D.奶油、花生油
5.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6.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 ,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
化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新装修房室内存在甲醛(CH2O)、苯(C6H6)等有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B.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40%
C.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D.甲醛和苯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 温 下 , 稀 释
KOH 溶液
B. 将浓硫酸露置在
空气中
C. 足量粉末状金属
分别与等质量、等
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一定质量的饱和
石灰水中加入生石
灰
9.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 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30%
C.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8 题,75 分)
11.(10 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 50mL 水 与 50mL 乙 醇 混 合 后 , 溶 液 体 积 小 于 100mL , 微 观 解 释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 X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 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 A 最外层电子数是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 A、B、C、D、E 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
种元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6 分)“史上最贵”的实验: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 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 骤 Ⅱ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是
步骤Ⅰ:加入过量的废铁屑
充分反应,过滤 步骤Ⅲ
步骤Ⅱ
铜
FeCO3 沉淀
不溶物
Fe2(SO4)3 溶液
溶液甲
生活
污水
沉降
处理
初净水粗格栅网除去
较大漂浮物
加絮凝剂后实
现泥水分离
图 4
___________。
(2)若金刚石质量为 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 m2,则 m1____m2(填
“<”、“=”、“>”),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 分)化学与“美丽厦门”
(1)化学让天更蓝
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
如图 3 所示,从中获取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③未来氢能源汽车可实现零污染。在催化剂、光作用下,水分解获得氢能源,写出该方法获得
氢能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截流
处 理 过 程 如 图
4 所示,其中采用
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
②图 5 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上述所获取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
14.(9 分)用如图 6 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 B 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 A 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 B 处加热,B、C 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 B 处冷却至室温,在 A 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 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 A 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 B 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 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 B 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 A 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 处下方用喷灯
加热,B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自
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炼 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
15.(10 分)黄铜矿(主要万分 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 Fe2(SO4)3、CuSO4
及 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 7
所示:
(1)Fe2(SO4)3 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 Fe2(SO4)3+ y Fe= z FeSO4,其中 x、y、z 为化学计量数,z
的值为_________。(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步 骤 Ⅰ 中 , 废 铁 屑 含 有 少 量 铁 锈 , 对 产 物 的 成 分 没 有 影 响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
_______(填化学 式)。(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 分)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
____。(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填编号)。
(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
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0 分 ) 有 关 NaOH 与 CO 2 反 应 的 探 究
探 究 一 : 检 验 NaOH 固 体 样 品 露 置 空 气 中 一 段 时 间 后 的 成 分
【查阅资料】Na2CO3 溶液是碱性;KCl 溶液、BaCl2 溶液显中性、BaCO3 难溶于水。
(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 (填编号,下
同),再滴加_____。A.盐酸 B.KCl 溶液 C.BaCl2 溶液 D.Ba(OH)2 溶液 E.酚酞试液
探究二:用 NaOH 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
【 实 验 装 置 】如图 8 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
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 0.1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 操 作 步 骤 】 保 持 外 界 条 件 不 变 , 完 成 以 下 操 作 :
①将 40mL 浓 NaOH 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 上标记水柱
底部的位置;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2.0cm;
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 340mL。
(3)检查图 8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精确到 0.00001)。
×××牌复方抑酸剂
有效成分:氢氧化镁
作用用途:用于治疗胃酸过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 2 片,每天 3 次
药物含量:每片含 0.145g 氢氧化镁
图 9
(5)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8.(10 分)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
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 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
溶质质量为 9.0g ,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 9 所示抑酸
剂,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请计算并回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
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
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001)
2015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化 学 试 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Ca—40
一、选择题[本题有 12 小题,其中 1—6 小题每题 2 分,7—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变成纯水
C.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 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
2.下列元素摄入缺乏会导致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的是
A.钙 B.铁 C.锌 D.碘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2H B.碳酸钠:NaCO3 C.镁离子:Mg+2 D.氧元素显—2 价:
5.农业生产需要合理使用各类肥料。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NH4Cl B.K2SO4 C.KNO3 D.Ca(H2PO4)2
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7.“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NaClO 中 Cl 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7
8.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 4 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元素的符号为 N i
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8.93g
C.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9.我国探月工程已经发现月球中含有种类繁多的矿物,其中有的是在地球上未曾发现过的矿产。
下列月球矿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A.钛铁矿 B.铁锡合金 C.纯铁颗粒 D.硫化银颗粒
10.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
关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物含 3 种元素 B.生成了 2 种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1.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 14 个原子构成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1.4%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16
D.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4:1
12.右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30 分)
13.(10 分)2015 年 5 月 12 日,海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最长
跨海大桥——泉州湾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及通行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知识。
(1)制造大桥护栏和斜拉索等重要器件的材料都是钢,钢属于
(2)(选填“金属”或 “无机非金属”)材料。
(2)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 和 发生反应而生锈。
(3)大桥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燃烧时将 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大桥的建成,把隔海相望的泉州环湾城市群连成一片,驱车跨跃泉州湾只需 8 分钟,有利于
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减缓 (填序号)。
①雾霾天气 ②温室效应 ③赤潮的形成 ④酸雨的形成
26 Fe
铁
55.85
27 Co
钴
58.93
28 Ni
镍
58.69
29 Cu
铜
63.55
14.(10 分)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标号)。
A.鱼肉 B.牛奶 C.猪油 D.蔬菜
(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
然蚕丝: 。
(3)甲醛(CH2O)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
有 甲 醛 的 材 料 装 修 房 子 , 人 进 入 后 会 闻 到 特 殊 气 味 , 这 主 要 与 甲 醛 分 子
有密切关系,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
(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X + SiCl4 Si + 4HCl。该反应中,X 的化学式是 。
15.(10 分)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存在如下所示的转化
关系:A + B → C + D。
(1)若 A 是硫酸,B 是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2)若 A、C 均是含同种元素的非金属氧化物,且 A 有毒性,D 能被磁铁吸引。
① C 的化学式是 ,其固体俗称 ;
② D 的合金可用于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它的 性。
(3)若 A、C 是都是金属单质,B、D 都是盐,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A (选填“<”或“>”)C。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2 小题,共 31 分)
16.(13 分)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化学常
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点燃 A 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检验到 B
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 ,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 且瓶壁上有水雾出现,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 (填实验步骤和现
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同学发现装置 C 有一处明显错误: ,将装置 C 改正后放入适
量的药品: 和 ,即开始制取 气体(写一种)。
17.(18 分)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
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试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 。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
充分混合后静置,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 R 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 3 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
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 R 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
好)如图 1 所示。
(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一
段时间后,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
(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 2 所示,其读数为 mL。已知在该实验条件
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 2g·L-1,通过计算,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为 。
(6)上述图 1 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
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 (写一个)。
四、计算题(本题有 2 小题,共 9 分)
18.(4 分)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 12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高温
(2)用 6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 12%的食盐溶液 kg。
19.(5 分)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在氮气(N2)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
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Al2O3+N2+3C 2AlN+3CO。若有 14 kg 的氮气参加反应,可生
成氮化铝的质量为多少?
2015 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化 学 试 题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Fe-56
第Ⅰ卷 选择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计 3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 发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2.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石灰石 D.浓盐酸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来源: 学科网]
A.验满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过滤
4.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2 D.+2
5.“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反应原理为: 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A.H2 B.ClO2 C.O2 D.Cl2
6.下列关于 O2、CO2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CO2 可用于灭火
C.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 O2 转化成 CO2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7.下列是小明“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A.计算需要氯化钠 10g 、水 40g B.将氯化钠放到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将氯化钠放在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明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8.锂常被人们誉为“金属味精”。已知锂的核电荷数为 3,锂比铝活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是一种金属材料 B.锂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
C.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锂不能与盐酸反应
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小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30%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0.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
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盐酸[来源:学#科#网]
C.戊是氢氧化钙 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第Ⅱ卷 非选择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 8 题,共 70 分)
11.(6 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 。
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请
例举一种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 。
12.(6 分)甲烷(CH4)是天燃气的主要成分。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
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
(1)CH4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写出 C2H2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___(填“放热”或“吸热”
)。
(3)比较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 CH4 C2H2(填“﹤”、“=”或“﹥”)。
13.(8 分)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收集到的气体是 ,a、b 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下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
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
14.(10 分)右图为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
该反应利用 CO 的还原性,将 Fe2O3 中的铁还原出来。
( 1 ) 写 出 高 温 条 件 下 CO 与 Fe2O3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
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管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
(3)通过 B 装置可检验 A 中的生成物含有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此实验中,我们还认识到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的不同。
①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
②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CO 和 CO2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5. (8分)回收利用废金属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
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步骤Ⅰ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 A 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是 。
16.(1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 O2、CO2 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A B C
(1)写出 A、C 装置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甲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 B 装置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观察到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 (填现象)。
(3)乙同学要用 KMnO4 固体来制取 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完成“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基实验后,他还想
进行蜡烛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情况的探究,现要较简便地获得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应选择
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17.(12 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
同学开展如右图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 10%的盐酸
(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
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 9.8 12.1 16.3 18.5 17.1 15.2 14.6 13.5 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 mL 时,表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 。
②当加入 6 mL 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
右图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 。
(2) 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 2~3 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
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
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
变色,后逐渐变成红
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
pH 7( 填 “ ﹤ ”、“ = ” 或
“﹥”)18.(8 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吸附、凝聚、杀菌等多功能的新型、高效能水处理剂。
198℃以下时能稳定存在,但受热易分解(4K2FeO4 2Fe2O3+4K2O+3O2↑)、遇水将变质
(4K2FeO4+10H2O 4Fe(OH)3 +8KOH+3O2↑)。[来源:学&科&网]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取等质量的两份高铁酸钾固体分别加热、与水反应,请通过观察上述化学方程式,判断
充分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
(2)为检测实验室新买的高铁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 10g 样品进行
实验,共收集到氧气 0.96g。试通过计算求该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
(已知:K2Fe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8)
第五部分 中考专题汇编 p45-55
中考化学专题汇编——推断题
1.A~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
(1)A 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
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
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 A、B、C 的化学式: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3.已知,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 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 A、C、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 B 中溶
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 C→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
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
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
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
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
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 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②、③中 C
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 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
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
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将 A 的溶液 5~9 滴滴入 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 D。
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 D 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 2Ca(HCO3)==== CaCO3↓+ H2O+CO2↑,则热稳定性 CaCO3> 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
HCl
Zn
B
A C
△
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 D 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 > (均写化学
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 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6.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 CuSO4、ZnSO4、FeSO4 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
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
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 A 和滤液 B 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 B 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
废液的质量和 。
7.A、B、C、D、E 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
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
反应,C 是常见气体,D 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 在常温下为液体,则 C 的化学式为 ;
(2)若 A 在常温下为气体,则 C 的化学式为 ;
(3)无论 A 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 的化学式均为 ,D 的化学式均为 ;
(4)写出 A→E 的化学方程式: 。
8.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 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 B 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 C 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 A 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 C 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
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
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9.A.、B、C、D、E、F、G、H、I 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 E、F、H 均为黑色固体 B 为紫红
色固体,D 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 D 的组成 、
(2)F→G 的反应类型
(3)写出 F→E 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 B 的一种用途
10.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若A 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E 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 、D 的化学式为:
B 、D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A+B: 。
(2)若 E 为一种盐,则 A、C 的化学式可能是 、 ;写出
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B+C: 。
11.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
废液 过量锌粉
1
3
过滤
滤液A 蒸发至干
2
足量稀硫酸
过滤
Cu
滤液B4
固体A
(Fe Cu Zn)
磁铁
固体C
固体B
ZnSO4
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4)步骤④的操作是 ,溶液 2 和溶液 3 为什么要混合?
12.右图表示的是物质 A-H 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 都是单质,气体 C
常用于灭火,F 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
答:
(1)C 的化学式 ,H 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13.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
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
变蓝,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 ,G 是 ;
(2)写出 H 与 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J 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 D 的粉末,溶液逐渐变
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
14.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问的转化 关系,其中 甲 、
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 和丁均为化合物; B 和
E 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甲 ;乙
(2)写出丙和正反应生成 A 和 B 的化学方程式
(3)D 和 A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 D 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 A 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15.下图中 A、B、C、D、E、F、G、H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X、H 为黑色固体单质,D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 为红棕色粉末。常温下 C、E、F、G 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
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E______,X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 C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②C D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③F 与 H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G 与 Y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A、B、C、D、E 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
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
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 B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D 。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奥运在我心中”。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
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
下列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④
③
①
②
工业
废水
污泥
溶液 1
固体
溶液 2
Ag
溶液 3 硫酸亚铁晶
体
高温
碱
A
D
C
B
18.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
条件已省去)。请各写一例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A 是非金属单质,D 是金属 ;
②该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 。
19.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酸碱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
(2)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
(3)若一种溶液有色,另一种无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 。
20.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其中 A、E 为固体氧化物,且 A 为
黑色粉末;B、D 是由相同元素组
成的无色液体,且 B 具有消毒杀
菌作用;C、Y、Z 为无色气体,其中 Y 有毒;X 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 A 物质的作用是 ;
(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 ;④ ;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
中考化学专题汇编-实验与探究
1.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 A、B、C、D 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
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
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 A、B、C、D
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B 溶液变红色,D 溶液变成蓝
色。A、C 溶液都呈
色。
B 是
D 是
②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 A、C 溶
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
入稀硝酸溶液。
A 是硫酸钠溶
液
C 是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 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 SO4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 )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
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中
性或碱性条件下 NO3-不能和 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 H+反应相遇时(HNO3 )具有强
氧化性,易把 SO32-氧化生成 SO4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
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 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 (3) 。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③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 E 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
入稀硝酸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④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 F 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生成
猜想 可能成
立
⑤ 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猜想(3)成立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0 年 4 月 28 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
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 CO、CO2、H2S、CH4 等。
Ⅱ.H2S 气体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 3 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 1:有 CO、CO2、H2S; 猜想 2:有 CO、CO2、CH4;
猜想 3:有 CO、H2S、CH4; 猜想 4:有 CO2、H2S、 ;
猜想 5:有 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 A 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如果 B 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2)在验证猜想 l 的实验中,装置 C 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
(3)要确证猜想 5 中是否有 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 C 与 D 之间加
一个 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 D 装置内壁出现 ,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
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 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 H2O、CO2 的质量。其方法是:将
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 、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
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3.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 NH4Cl、(NH4)2SO4、NH4HCO3 和尿素[CO(NH2)2]
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 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 ,
猜想③:该化肥是 NH4HCO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 不成立;
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右(图 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 2)中 溶液
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 不成立。(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 2)中
的 溶液,若 ,则猜想①成立;若 ,
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O)2、CaCl2 和 Ca(OH)2,其有效成分是 Ca(ClO)2。
Ca(ClO)2 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 能
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 HCl 和 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
CO2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
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
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 和 CaCO3;猜想二:CaCl2 和 Ca(OH)2;猜
想三:CaCl2 和 CaCO3 和 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
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5.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图 1) (图 2)
HClBaCl2NaCl
甲
乙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 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
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
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
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 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
性质。
(1)打开活塞 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
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6.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
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
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 19 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
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
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
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
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
“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
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7.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
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止 水
夹
澄 清 的 石
灰水
C+CuO
澄 清 的
石灰水
C+CuO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 0.25 L(已知该实验条
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 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 CO2 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 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
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 11.7 g。则该
样品的纯度为 。
8.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 Na 与 CO2 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
示):向盛有 Na 的装置 A 中通入纯净、干燥的 CO2,当观察到装置 B 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
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 CO2,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 A 中有黑色固
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Ca、N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 1:白色固体含有 ;
假设 2:白色固体含有 Na2O;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 1 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假设 2 成立
【反思提高】
Na 在 CO2 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
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CH4 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
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 CO 和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的 CO 和 H2 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
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
CO 和 H2 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 D、E 的质量。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 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 D、E 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 E 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
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 D 的质量 装置 E 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还原 CuO 的
装置
合成气→
浓 NaOH
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浓 NaOH
溶液
A B C D
E
反应后 296.0g 201.5g
①装置 C 中出现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 C 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 CO 和 H2 还原了 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 CO 和 H2 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
CH4,且 CH4 也还原了 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 E 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
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 CH4 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 CO2 和 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F G I
①上图装置 F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 CH4 也还原了 CuO 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写
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10.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
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
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
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
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 Na2CO3, CO2 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 NaOH, H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2 和 H2O 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 CO2 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 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 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 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
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11.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
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
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
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 “‘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
能组合:A为 ;B为 (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1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
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 SO2、O2、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 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
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无 水
CuSO4
H
CuO
固
体
的
质
量
/g
温 度 /
℃
(2)乙同学认为只有 O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 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 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 O2;B 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H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13.将过量的 Na2CO3 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 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
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 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 Cu(OH)2,理由:Na2CO3 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 和 CuCO3 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 A、B 组合进行实验,B 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4)若用装置 A、C 组合进行实验,C 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A、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
是正确的,实验中:B 中的现象为 ,C 中的现象为 。
结论: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 Cu(OH)2 的分解温度为 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
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 A B、C 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段: ; CD 段:
(7)通过计算可得: a:b= 。
(8)若将 24.0g 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 2.4g 后质量不再改
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
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 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 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 Fe3O4 和 Fe2O3 两种(FeO 极易被氧化为 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是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 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 Fe2O3 呢?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查阅资料 2]
(1)Fe3O4 和 Fe2O3 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 高温时分解成 Fe3O4。
蓝色固体
澄清
石灰水 无水 CuSO4
[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 Fe2O3 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 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_________;
(2)Fe2O3 高温时会分解成 Fe3O4 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 Fe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__,就说
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5.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
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
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 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_______。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第六部分 试题参考答案 p56-59
2015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包含 12 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B C B C A B A A D
第 II 卷非选择题(包含 6 题,共 64 分)
13. (14 分)
⑴ ① 分子没有 ② 1:1 ⑵ ① C (合理均可) ② CaCO3 高温 CaO + CO2↑ ③ Fe
⑶ ①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水温升高,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aO + H2O = Ca(OH)2 ②
C D
14. (10 分)⑴ ① H2SO4 + BaCl2 = 2HCl + BaSO4↓ ② 新酸(合理均可)
③ CuSO4 + 2NaOH = CuSO4 + Cu(OH)2↓(合理均可) ④ 盐 ⑵ A D
15. (10 分)⑴ ① 36.6 ② 增大 饱和溶液 23.1% ③ 碳酸钠饱和溶液
⑵ Fe + 2HCl = FeCl2+H2↑ A C
16. (16 分)⑴ 酒精灯 烧杯 ⑵ A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⑶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澄清石灰水
⑷ ① D 引流②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 氯化钙
17. (10 分)
【实验回顾】⑴ 4P + 5O2 点燃 2P2O5 ⑵ 气压
【交流表达】⑴ 2Fe + 2H2O + O2 = 2Fe(OH)2 ⑵ 20.2%
⑶ ①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 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18. (4 分)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为 x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106 100
x 5.0g
x = 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70.7%
2015 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 10 题,2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C A B C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 题,75 分)
11.(10 分)(1)①分子间有间隔 ②N H
(2)①7 得 ②B C 和 E(两空全对共 1 分) ③CO+2H2 催化剂 高
温、高压 CH3OH
12.(6 分)(1)2Mg+CO2 点燃 2MgO+C 置换反应
(2)= 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或其他合理答案,两空全对给 2 分)
13.(10 分)(1)①该元素原子序数为 46(或其他合理答案)②CH4+2O2 点燃 2H2O+CO2
③2H2O 催化剂 光 2H2↑+O2↑ (2)①过滤(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节能 ③肥皂水
14.(9 分)(1)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2)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2 分)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
点燃尾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2Fe2O3 通电熔融 4Fe+3O2↑
15.(10 分)(1)3 (2)Fe+CuSO 4=Cu+FeSO4 (3)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2 分)(4)
Na2CO3(或其他合理答案,2 分)(5)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或其他合理答案,
2 分)
16.(10 分)(1)2KMnO 4△ K2MnO4+MnO2+O2↑ (2)A E (3)丙(2 分)(4)可能是产物
K2MnO4 受热生成氧气;取 K2MnO4 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或其他合理答
案,3 分)
17.(10 分)探究一:(1)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 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
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3 分) (2)C E
探究二:(3)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或其他合理答案,2 分) (4)0.067%(2 分) (5)偏小
18.(10 分)解:设可消耗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为 m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58 2×36.5
0.145×2×3 m
58 0.145×2×3=2×36.5 m
m=1.095g
服药一天后胃液中剩余盐酸溶质质量=9.0g—1.095g=7.905g 7.905g>7.3g,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 1.095g,理论上不能使该患者胃
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说明:其他解法参考以上解题过程给分)
2015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有 12 小题,其中 1—6 小题每题 2 分,7—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C B A D A A B C C D 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30 分)
13. (10 分)(1)金属(1 分)(2)氧气(或 O2) 水(或 H2O)(各 1 分,共 2 分)
(3)2C2H2+5O2 点燃 4CO2+2H2O 化学(前一空 3 分,后一空 1 分,共 4 分)(4)① ② ④(3 分)
14.(10 分)
(1)A、B(2 分)(2)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天然纤维(或其他合理答案)(2 分)
(3)有机物 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每空 2 分,共 4 分)(4)H2 (2 分)
15.(10 分)(1)复分解(1 分)(2)①CO2 干冰(每空 2 分,共 4 分)②导热(或其他合理答
案)(1 分)(3)Fe + CuSO4 == Cu + FeSO4(或其他合理答案)>(前一空 3 分,后一空 1 分)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2 小题,共 31 分)
16.(13 分))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各 1 分,共 2 分)(2)2KMnO4=== K2MnO4+MnO2+O2↑
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前一空 3 分,后一空 1 分,共 4 分)(3)蜡烛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往集气瓶
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或其他合理答案)(前一空 1 分,后一空 2 分,共 3
分)
(4)长颈漏斗的末端未接近锥形瓶的底部(或其他合理答案) 锌 稀硫酸 氢气(或二氧化
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各 1 分,共 4 分)
17.(18 分)(1)CO2 + Ca(OH)2 == CaCO3↓+ H2O (3 分)(2)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 1~2 滴无色酚
酞试液(或其他合理答案)溶液变成红色(或其他合理答案)(前一空 2 分,后一空 1 分,共 3 分)
(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无气泡产生(或其他合理答案)(前一空 3 分,
后一空 1 分,共 4 分)(4)根据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测量生成的 CO2 的体积 (或其他合理答
案)(2 分)(5)165 25% (各 2 分,共 4 分)(6)无法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
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2 分)
四、计算题(本题有 2 小题,共 9 分)
18.(4 分)(1)24(2 分) (2)100 (2 分)
19.(5 分)解:设可生成氮化铝的质量为 x 。 (0.5 分)
Al2O3+N2+3C 2AlN+3CO
28 82 (1 分)
14 kg x (1 分)
28﹕82 = 14 kg﹕x (1 分)
x = 41 kg (1 分)
答:可生成氮化铝的质量为 41 kg。 (0.5 分)
2015 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参 考 答 案 及 评 分 标 准化 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D B A D B[来
源:
学§
科§
网]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共 70 分)
11.(6 分)(1)隔绝氧气(2分)(2)肥皂水 煮沸(每空 1 分)(3)涂油漆(其他合理答案
均给分)(2分) 12. (6分)
(1)有机物(1 分)(2)2C2H2+5O2 4CO2+2H2O(2分)放热(1 分)(3)﹤(2分)
13. (8分)(1)氢气或 H2(1 分)2:1(1 分)(2)①原子(或氧原子、氢原子)(2 分)
②2H2O 2H2↑+O2↑(2 分)(3)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2分)
14. (10分)(1)3CO+Fe2O3 2Fe+3CO2(2分)(2)防止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逸散,污
染空气(2 分) (3)Ca(OH)2+CO2 CaCO3↓+H2O(2分)(4)①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
碳不可燃(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② CO 与 CO2分子的结构不同(2分)
15. (8 分)(1) CuO (2 分)(2)过滤(2 分)(3)Fe+CuSO 4=====Cu+FeSO4 (或
Fe+H2SO4====H2↑+FeSO4)(2 分)(4)使 CuSO4 溶液充分反应(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分)
16. (12分)(1)酒精灯长颈漏斗(每空 1 分,共 2 分)(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变红(每空 2 分,共 4 分)(3)A(2 分)2KMnO4 K2MnO4+MnO2+O2↑(2 分)排水法(2 分)
17. (12 分)(1)①10mL 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每空 1 分,共 2 分)
②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各 1 分,共 2 分)③OH- H+ (各 1 分,共 2 分)
(2)( 每空2分,共 6 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 论
略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
无色
略
略 略 1.Na2CO3+2HCl====2NaCl+H2O+CO2↑ 2.<
18. (8分)(1)相等(共 2 分)
(2)解:设 10g 高铁酸钾固体样品中含高铁酸钾质量为 X
4K2FeO4 2Fe2O3+4K2O+3O2↑)
792 96
X 0.96 ………………………………(2 分)
792:96=X:0.96 ………………………(1分)
X=7. 92g …………………………………(1分)
7.92g÷10g×100%=79.2% …………(列式、答案各 1 分,共 2 分)
答: 该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79.2%
说明:用化学方程式 4K2FeO4+10H2O====4Fe(OH) 3+8KOH+3O2↑解题也行。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参考答案
1.(1)CH4 (2)化合反应 (3)2NaOH+CO2=Na2CO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2. NaOH、CuCl2、Na2CO3 NaOH、HNO3、Fe2O3 【说明:B 物质对得 1 分,A 与 B、HCl
全对得 1 分,C 与 B、HCl 全对得 1 分;若 B 物质错则不得分。填物质名称不得分。本题属开
放 性 答 案 , 其 它 合 理 答 案 也 可 】 (2)Na2CO3+2HCl==2NaCl+H2O+CO2↑[ 或
NaOH+HCl==NaCl+H2O 或 2NaOH+CuCl2==Cu(OH)2↓+2NaCl 或
Na2CO3+CuCl2==CuCO3↓+2NaCl 等]【说明: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 A、B、C 三空对应,只有得
分的物质,该化学方程式才能得分,否则不给分】
3. (1)Fe H2 H2O FeSO4 (2)2 H2+ O2 点燃 2H2O
4. (3 分)(1)MgCl2 CuSO4 NaCl 和 NaNO3 (2)AgNO3+NaCl=AgCl↓+NaNO3(每空 1 分)
5.(1)H2O 酒精灯(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绿色沉淀没有全部溶
解
(3)Cu(OH)2 CuO+H2O(4)CuO Cu2(OH)2CO3 Cu(OH)2 (5)盐酸
6.(8 分)(1)硫酸锌(1 分) Fe(1 分)
(2)Zn+CuSO4 =ZnSO4 +Cu 或 Zn+ FeSO4== ZnSO4+ Fe(1 分)
Zn+H2SO4 =ZnSO4 +H2↑(1 分)
(3)(2 分)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1 分),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
泡产生,则酸已足量,1 分)(4)(2 分)硫酸锌的质量(1 分)、锌粉的质量(1 分)[或硫酸锌、固体
B、固体 C、铜的质量,每说到 2 个给 1 分、全对给 2 分]
7.(6 分)(1)H2(1 分) (2)CO(1 分) (3)H2CO3(1 分)O2(1 分)
(4)6CO2+6H2O C6H12O6+6O2(2 分)
8.(1)氯化钙 (2)过滤 (3)结晶 (4)盐酸
9.⑴Cu(OH)2 BaSO4 ⑵ 化合反应 ⑶3C+2Fe2O3 4Fe+3CO2↑ ⑷作导线
10.(共 6 分)(1)B: CuO (1分) D: CO2 (1分); A+B: C+2CuO 2Cu+CO2↑ (1分)
(2)A: H2SO4 (1分) C: CuSO4 (1分)B+C: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1分)
11.(1)Fe 过滤(2).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3)不合理 因为要使 Ag+ 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6 分)(1) CO2 HCl 等(合理即可)(3)① 2C + O2 2C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④Fe + CuSO4 =Cu + FeSO4
13.(5 分)(1)H2O,NH3; (2)Fe2O3+3CO=2Fe+3CO2;
(3)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
14.(本题共 4 分,每空 1 分) (1)H2 C (2)CH4 十 202===CO2 十 2H2O (3)2H202====2H2O +O2
15.(1)H2 C (2)① CaCO3 CaO + CO2↑ ② Ca(OH)2 + CO2 = CaCO3↓+ H2O
③ 3Fe + 2O2
点燃 Fe3O4 ④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16.(每空 1 分,共 4 分)(1)A:Fe B:CuSO4 D:CO2 (2)分解反应
17.(1)从左到右依次为 CO2 NaOH HCl Fe CuSO4(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
18.⑵①H2 + CuO==== Cu + H2O 等②NaOH + HCl==== NaCl + H2O 等
19.(共 5 分,每空 1 分)(1)AgNO3 和 NaCl(或 Ba(NO3)2 和 Na2SO4 等)
(2)BaCl2 和 Na2CO3(Ca(OH)2 和 Na2CO3 等)
(3)Cu(OH)2 或 Fe(OH)2 或 Fe(OH)3 注: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写名称或名称符号混写也可。
20.( 共 7 分 )(1) 催 化 作 用 (1 分 )(2)③Fe2O3+6HCl===2FeCl3+3H2O(2 分 )④3CO + Fe2O3
2Fe+3CO2
(2 分)(3)涂油(或刷漆、电镀等,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1 分)(4)光合作用(1 分)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参考答案
1.答案:【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
论。
① 紫色 B 为稀硫酸 D 为清石灰水 ② 有白色沉淀 无现象的 C 为氯化钠溶液
【猜 想】(3) SO42- 或 SO32- 【实验探究】③(1)④ (2)或(3)⑤ 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2SO3 + Ba(NO3)2=BaSO3↓+2NaNO3
→光照、叶绿素
2.答案:【提出猜想】CH4 【问题讨论】(1) 2 3 (2) 吸收 CO2 澄清石灰水
(3) 干燥 水雾 浓 H2SO4(或 CaCl2 或无水 CuSO4) NaOH 溶液
3.答案:猜想② (NH4)2SO4(或硫酸铵)【实验探究】(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2)(2 分)HCl 溶液(或盐酸) ③(3)BaCl2 溶液(或
氯化钡溶液) 无白色沉淀 有白色沉淀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4.答案:【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继续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溶液不变色)
5.答案:【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 NH3 或 NH3·H2O)
易挥发浓氨水(NH3·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
水(NH3·H2O)易分解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
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
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
放在支管口
6.答案:【猜想与假设】Cu2O (Cu4C、Cu2C 等) 【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
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
得持续高温。(3)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 不能 放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7.答案:I.(1)除去 CO2 和 HCl 气体 (2)验证 CO2 是否被除尽 (3)2.44 II.ABC
III.97.6%
8.答案:假设 1:Na2CO3 【实验设计】②足量稀盐酸 ③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待沉淀完
全后,加入 2~3 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反思提高】4Na+3CO2 △ 2Na2CO3+C(或 4Na+CO2 △
2Na2O+C)
9.答案:(1)CH4+H2O=CO+3H2 (2)I.14:3 Ⅱ.[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
象分析和数据处理]②如果只有 CO 和 H。还原足量 CuO,合成气中 CO 与 H2 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如果只有 CH4 还原足量 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
元索的质量比为 3:1 现测得 CO2 的质量:201.5g--198.2g=3.3g, H20 的质量:896.0g 一
292.4g=3.6g,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 ):(3.6g× )=9:4,9;4
介于 2:1 和 3:1 之间,由此可推测出,除了 CO 和 H2 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
CH4,且 CH4 也还原了 CuO。
③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 CO2 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
大于 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 [拓展探究]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 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
中参与反应的 CO 与 H2 的分子个数比大于 1:3(或 H2 未完全参加反应、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10.答案:【分析讨论】 放热 猜想Ⅲ: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
验证Ⅱ:错误 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CaCl2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酚酞 【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11.答案:魔术一:红 B 魔术二:2NaOH+CO2=Na2CO3+H2O 魔术三:H2SO4 BaCl2
12.答案:(1)无(2)带火星的木条(三)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
(4)验纯(5)酸
13.答案:猜想一:Na2CO3 + CuSO4= CuCO3↓+ Na2SO4 猜想二:碱
Ⅰ.(1)过滤 (2)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
加 BaCl2 [或 Ba(OH) 2 、B a ( N O 3 ) 2 ] 或 CaCl2[或 Ca(OH) 2 、C a ( N O 3 ) 2 ] 溶液,无沉淀产生。
Ⅱ.(3)二 (4)一 (5)C 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6)Cu(OH)2 CuO + H2O CuCO3△ CuO + CO2 ↑
(7)2 : 1 (8)4CuO 2Cu2O + O2 ↑
14.答案:【实验探究】 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 l535℃~l538℃
【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44
12
36
2
△
(2)6Fe203
高温 4Fe304+02↑(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15.答案:【实验探究一】(1)红 (2)氢气(或 H2)
【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 H、O) (2)CO(或一氧化碳)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
成红色;
【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1)B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