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高中1-6册课内文言文知识与练习
新教材高中1-6册课内文言文知识与练习一、(高一上)《种树郭橐驼传》1.子厚柳河东柳柳州捕蛇者说2.(1)名词用作动词,称呼;(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3)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5)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6)名词用作动词,用抓、掐;(7)“孳”同“滋”,繁殖、滋生;(8)结果实,名作动;(9)果实;(10)实际;(11)往回看;(12)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13)它的果实;(14)我们小民;(15)困苦;(16)方法。3.(1)“而”通“尔”,你们;(2)即使;(3)所以;(4)已经这样;(5)不是过多;(6)像;(7)如果;(8)及,比得上;(9)表目的,可不译;(10)通“尔”,你们;(11)表并列,又;(12)表顺接,“于是”;(13)从事;(14)做。4.(1)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2)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3)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4)郭囊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5)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6)又用什么使我们生活繁荣、性情安乐呢?5.郭橐驼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招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二、(高一上)《病梅馆记》29\n1.龚自珍全集巩祚思想文学改良主义托物言志2.(1)生长之势;(2)名词作动词,绳,约束;(3)名作动,祸,造成罪过;(4)明,公开,形作动;(5)穷,用尽,形作动;(6)直,挺直的枝干,形作名;(7)密,密集的地方,形作名;(8)变成病态;(9)隐,隐衷;(10)病,使……病;夭,使……弯曲,使动;(11)复,使……康复,使动;(12)顺,使……顺,使动,(13)使……弯曲,使动;(14)泣,为……哭泣。3.B4.(1)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2)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3)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4)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5.都以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以种树来讽刺官吏烦政扰民的现象。而《病梅馆记》则谴责了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人才的罪行。它们都表达了要让人们及人才的个性解放,顺其自然的成长。三、(高一上)《促织》29\n1.清文言短篇小说书斋记写的是奇闻异事2.(1)崇尚,爱好;(2)积,储存;(3)追征;(4)比;(5)到;(6)学校;(7)通“值”,价值;(8)名词,差使;(9)动词,考取;(10)名作动,有才能;(11)名作状,用笼子;(12)名作动,用笼子装;(13)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14)名作状,用力;(15)名作动,陈述;(16)形容词意动,以……为奇。3.BD4.(1)(这画)岂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2)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3)(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4)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5.从抨击的深度上看,抨击矛头直接指皇帝;从揭露封建社会的广度来看,《促织》中里胥、学使、县宰、抚军、皇帝等社会阶层无所不包;从选材上看,《促织》写官府征蟋蟀。蟋蟀从用途上讲“促织”毫无用处。如果说有用,唯一的用途是取乐。这就更显出征促织的荒唐。封建统治者为了个人的享受,给天下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四、(高一下)《阿房宫赋》1.樊川文集牧之樊川诗人李商隐小李杜29\n2.(1)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3)鉴,意动用法,以……为鉴;(4)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5)族,名词作动词,灭族;(6)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7)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8)古义:可惜;今义:怜悯;(9)一,统一;(10)爱护;(11)数词;(12)喜爱;(13)夺取;(14)灭族。3.B4.(1)(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2)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3)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破;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4)唉,假使六同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5.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五、(高一下)《黄州快哉亭记》29\n1.子由颍滨遗老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栾城集2.(1)名,名词作动词,取名;(2)极,甚;(3)大;(4)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5)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6)闭;(7)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8)张开;(9)房屋;(10)……的原因;(11)旧的,老的;(12)指机遇好,被重用;(13)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14)拱手行礼,此指面对。3.C(均为连词,译为“因为”)4.(1)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在齐安居住。(2)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3)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号叫。(4)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5.从文章结构上看,如此引用,使文章由写景记事自然过渡到说理;从表达“快哉”主题思想上看,如此引用,既交待了“快哉”二字的出处,又很自然揭示了“快哉”不关外物,只在内心,这样就突出了主题思想“士生于世”应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六、(高一下)《项脊轩志》1.归有光明散文熙甫震川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唐宋派明文第一29\n2.(1)整体;(2)一丈见方;(3)桌子;(4)暗;(5)几,书桌;书,写字;(6)交错;(7)佳景,引申为光彩;(8)旧时指女子出嫁;(9)即十五;(10)表示成年;(11)起初、先,副词;(12)到、来,动词;(13)亲自;(14)对,介词;(15)去世的,形容词;(16)“当”通“挡”;(17)乳,喂养;(18)用饭;(19)下雨,名词活用作动词;(20)取得效果,考中。3.(1)助词,表修饰,无义;(2)表承接,连词;(3)通“尔”,你的,代词;(4)表承接,连词;(5)助词,表修饰,无义;(6)来目的,连词;(7)用,介词;(8)表目的,连词;(9)凭借、根据,介词;(10)因为,连词。4.(1)(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2)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3)我长期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规格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5.作者以项脊轩为观察点,回忆了三件往事。目睹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母亲和祖母关爱后辈。这些往事虽然各自独立,但都是让人悲苦难抑的,正所谓“形散神聚”。七、(高一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长篇叙事玉台新咏木兰辞2.(1)这样;(2)特地;(3)纵横交错;(4)劝诫。3.B4.D5.A6.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八、(高二上)《诸子喻山水》29\n1.中庸论语2.(1)闻名、出名;(2)名声;(3)知识,见闻;(4)听说;(5)屡次,多次;(6)停留,止息;(7)本源,源头;(8)满;(9)同“餍”,满足;(10)厌倦;(11)通“智”;(12)爱好,喜爱;(13)如果;(14)方法;(15)帮助;(16)接近;(17)过失;(18)根据。3.C4.(1)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2)君主和臣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3)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4)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5)所以名声与实际不副,君子与此为耻。(6)孔子登上东山后感觉鲁国小了。5.第(2)章论说为人治学之理,以“登山”、“观海”为喻,加上大量排偶句式的运用,其语言说理形象生动且具有一种不可阻挡之气势。九、(高一下)《梦游天姥吟留别》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古体诗的一种体裁2.(1)实在,确实;(2)超出;(3)使……战栗;(4)弹奏;(5)也许;(6)用作动词,下雨;(7)……的样子;(8)醒时。3.BC4.通过“拔”和“掩”来对比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用动词“倾”这一拟人手法来烘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29\n十、(高二上)《秋水》(节选)1.老子道家2.(1)小看、轻视;(2)尽头;(3)走到尽头;(4)危险;(5)限制;(6)通“墟”,指所居之处;(7)掉转;(8)以……为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鄙陋,低劣;(10)河流;(11)觉,影响;(12)指黄河流域一带;(13)通“萃”,聚集;(14)先前,刚才。3.CD4.(1)认为全天下的美全在自己这。(2)听说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3)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4)对于见识鄙陋的人,不可以同它谈论道,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限制了。(5)自己还在思忖会被别人看小了,又凭什么能自满呢?5.同意:相对主义观点,孔子等虽伟大,但未必是最伟大的。不同意:庄子此说有攻击儒家之嫌,虽然孔子不是最伟大的,但也决不渺小。(意思对即可。)十一、(高二上)《前赤壁赋》1.子瞻东坡居士散文2.(1)阴历每月十五;(2)端正;(3)的确;(4)如果;(5)通“嘱”,劝酒;(6)通“凭”,乘;(7)到,往;(8)连续,连接;(9)正当;(10)表示时间的短暂;(11)最终、到底;(12)一起、共同;(13)那;(14)尽,穷尽;(15)享用;(16)已经。29\n3.D4.(1)让深潭中潜伏的跤龙起舞,使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2)(我们)像蜉蝣一样在天地之间寄生着,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3)本来是一代英雄的,现在在哪呢?(4)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占有。5.运用了比喻、比拟、通感等方法,描绘了洞萧声的清幽悲凉、深婉凄绝的特点,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被文章感情的抑扬起伏吸引。十二、(高二上)《游褒禅山记》1.临川先生文集半山王荆公唐宋八大家2.(1)十分之一;(2)平坦;(3)不同寻常、不一般;(4)倒下;(5)责怪、怪罪;(6)尽;(7)辅助,帮助;(8)最终,最后;(9)懈怠,怠惰;(10)指代词,那,那种;(11)叹息,感慨;(12)使……谬误,把……弄错;(13)尽,完;(14)说出名字,动词。3.B(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其它三项是代词。)4.A(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29\n5.(l)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给它命名。(2)而我也很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没能够尽情地享受那游玩的乐趣。(3)到了那些幽深黑暗让人不迷惑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也不能到达。(4)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取舍的原因啊。6.①世上美景常在险远处,须“尽吾志”赴之,借游山喻理: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②对谬传“华”字读音而发的慨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十三、(高二上)《窦娥冤》1.关汉卿旦角2.(1)白色;(2)同情;(3)听说;(4)期冀、期盼;3.浪漫主义手法。一能证明窦娥冤情深重,能增强悲剧气氛;二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三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4.关剧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例如“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唱词,不事雕琢藻绘,表现出窦娥的宁死不屈,坚强刚烈,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符合人物“本色”。十四、(高二上)《长亭送别》节选1.西厢记王实甫张生崔莺莺2.(1)遗憾;(2)快、迅速;(3)遇到,逢着;(4)揩拭。3.将“车、马、被……”这些词带上“儿”29\n字,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4.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十五、(高二下)《廉颇蔺相如列传》1.史记史家之绝唱蔺廉交欢勇于改过2.(1)答应;(2)倘若,如果;(3)对待;(4)退、退后几步;(5)倚仗、凭借;(6)傲慢;(7)给……看;(8)违背,触犯;(9)牵、拉;(10)两者相比,谁更怎么样;(ll)只是;(12)攻下;(13)鄙视,小看,轻视;(14)坚决;(15)……的原因;(16)共同,一起;(17)回头;(18)高兴,喜悦;(19)但;(20)通过,经由。3.D4.C5.(1)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不予城池而)理亏(的责任)。(2)(这是因为我们)尊重大国(并且)以此来表示(我们的)敬意啊。(3)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4)我离开亲人来侍奉你,仅是仰慕将军您高尚的品德。(5)你看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6)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6.如用舍人的谏言引出对话,以舍人的粗浅平庸来反衬蔺相如在处理将相不和的矛盾上表现出的宽容大度;用廉颇的计较“我见相如,必辱之”等语言来反衬蔺相如的宽容,形象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29\n十六、(高二下)《谏太宗十思疏》1.魏郑公文集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2.(1)使……稳固;(2)疏通,深挖;(3)主持,掌握;(4)大;(5)深;(6)应该;(7)完毕,在……之后;(8)建造;(9)管理,引申为加强自身修养;(10)尽;(ll)不当的,错误的;(12)排斥;(13)稳固;(14)使……光大;(15)通“震”,威吓;(16)散播,传播。3.(1)助词,表句中停顿;(2)名词性短语,……的人;(3)连词,却;(4)连词,表顺接;(5)代词,那样;(6)代词,他的;(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8)助词,的。4.(1)(他们)开始做得好的人的确很多,能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2)即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处罚他,用威势和怒责来威吓他,最终(只能使他)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但心里不服。(3)如果真能做到见了想要的东西,就会想到知足来告诫自己。(4)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5.例第三段大量运用对偶句的同时,穿插了一些散句,如“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非骈句的插入使得行文俯仰生姿,具有参差美和音韵美。十七、(高二下)《新序》二则1.新序刘向29\n2.(1)拜访;(2)达到;(3)还;(4)奉献;(5)方正、刚正;(6)称许、赞许;(7)许诺;(8)挂;(9)之于,兼词;(10)道德高;(11)鄙俗的人;(12)最好、极致;(13)丢失;(14)极致,至极。3.B4.(1)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不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2)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3)子罕不是没有宝物,而是他所当作的宝物与众不同啊。(4)人的知识愈是精深,他获取的就愈是精华。5.在延陵季子看来,心里已经答应给的东西,如果仅是因为他死了而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那是欺骗自己的良心,就不是正直人的所为。6.对自己有用的物质利益精神至言不贪之品格十八、(高二下)《训俭示康》1.君实资治通鉴编年体2.(1)清贫;(2)奢侈,奢华;(3)嘲笑,取笑;(4)缺点,缺陷;(5)讥议,嘲骂;(6)大都;(7)屡次,多次;(8)讥评,认为不对;(9)舍不得花钱;(10)倒下;(11)修筑;(12)劝告,规劝;(13)使……富裕;(14)招致;(15)喂养;(16)暂且,姑且;(17)穿;(18)器量狭小;(19)习染;(20)本身,自己。3.C29\n4.(1)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求取名誉。(2)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3)君子欲望不高就不易受外物的牵制。(4)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5.引御孙的话,从道理上论证俭和侈的本质不同。十九、(高二下)《过秦论》1.贾长沙政治家论积贮疏吊屈原赋2.(1)指责过失,提出过失;(2)击退;(3)通“震”;(4)老百姓;(5)举起;(6)言论,文中指著作;(7)兵器;(8)凭借,凭着。(9)招纳;(10)困乏,疲惫;(11)溃败的军队;(12)不同的;(13)已经;(14)武器;(15)举起;(16)担负;(17)士兵;(18)高,强;(19)方法;(20)引、招致。3.D4.D5.(1)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斗争。(2)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3)优秀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4)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把皇帝的位子给推翻了,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上,被天下人嘲笑,为什么呢?(5)不实施仁义之政造成攻和守的形势变了。6.选文句式骈散结合,加之排比句的运用,意在突出秦国的强大。如“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具有声势的语气展现了秦国“舍我其谁”的人间霸气。29\n二十、(高二下)《师说》1.韩昌黎唐古文2.(1)读书的人,求学的人;(2)谁;(3)本来;(4)地位高;(5)糊涂;(6)语意完足处为“句”,略作停顿处为“读”;(7)那,那些;(8)类;(9)看不起,鄙视;(10)普通人;(11)有的;(12)竟,竟然;(13)比得上;(14)固定的;(15)这些人,这类人;(16)不一定;(17)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18)嘉奖,赞许;(19)写,写作;(20)赠送。3.(1)介词,译为“在”;(2)介词,译为“比”;(3)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4)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5)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6)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对于”。4.(1)哪里会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2)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3)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4)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遗漏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5)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觉得使人丢脸,称官位高的人为师感觉近于谄媚。(6)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5.“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从师完全不同态度的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截然相反的结果;“择师教子”与29\n“于己耻师”的矛盾行为对比,得出了“未见其明”的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对比,得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结果,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揭示出“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二十一、(高二下)《石钟山记》1.苏洵苏辙前赤壁赋2.(1)振动;(2)击,拍;(3)这,这个;(4)慢慢地;(5)更加;(6)去、往;(7)通“暮”,夜晚;(8)断,陡峭;(9)……的样子;(10)听,听到;(11)有人;(12)正;(13)窟窿;(14)先前;(15)知道;(16)大概;(17)没有人;(18)……的原因;(19)浅陋的,见识短的;(20)事情的真相。3.A.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C.兼词,于此;D.兼词,于此;E.疑问代词,哪里;F.代词,代他。4.(1)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到处有这种情况。(2)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3)还有像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4)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5)(我)感叹郦元叙述的简单,且耻笑李渤的浅陋。5.在结构上以议论句总结全文,内容上表达作者的观点,反对臆断,提倡实践。29\n二十二、(高二下)《劝学》1.况,思想家,儒家。2.(1)勉励;(2)停止;(3)靠近;(4)强,这里指声音宏大;(5)明显,显著;(6)渡过;(7)到达;(8)借助;(9)渡,越过;(10)放弃;(11)起;(12)深水;(13)驽钝;(14)刻;(15)以,因为;(16)浮躁,不专心。3.B4.(1)青,从蓝中提取出来,但比蓝颜色更深。(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3)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宏亮,但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4)所以没有半步的积累,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远。(5)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坚强的筋骨。5.本文采用了比喻论证来说理,如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形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二十三、(高三上)《归去来兮辞》1.潜;靖节先生;《桃花源记》、《饮酒》。2.(l)谏止,劝止;(2)挽救,补救;(3)一边;(4)代指隐士所居地;(5)满;(6)知晓,明白;(7)拄着;(8)通“影”,日影;(9)有时;(10)希望,企及;(11)通“何”;(12)怀着,趁着;(13)面对;(14)姑且。29\n3.(1)认为,动词;(2)表目的,连词;(3)表并列,连词;(4)把,介词;(5)表顺承,连词;(6)表目的,连词。4.(1)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2)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我还努力探求什么呢?(3)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4)为什么还要惶惶不安想去哪里?(5)安于天命,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5.归途之乐;(天伦)家园之乐;劳作之乐;(田野)出游之乐。二十四、(高二上)《陈情表》1.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2.(1)早;通“悯”,可忧患的事;(2)指我;(3)改变;(4)悲痛、怜惜;(5)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少;(7)孤单;(8)安慰;(9)主持,做;(10)不久;(11)授予官职;(12)病重;(13)自夸;(14)怠慢,轻慢;(15)怜惜;(16)最;(17)提拔,提升;(18)迫近;(19)拳拳;(20)或许,也许。3.(1)到;(2)是否做官;(3)不能走路;(4)优秀人才;(5)申诉;(6)辛酸苦楚。4.(1)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2)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3)想要苟且顺应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得不到准许。(4)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没有办法安度她的晚年。(5)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29\n5.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是本文的构思艺术。文章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如此构思缜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十五、(高三上)《秦晋殽之战》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2.(1)钥匙;(2)暗地里、悄悄地;(3)兼词,之于;(4)拒绝;(5)参加;(6)同“避”,躲避;(7)抵御,抵抗;(8)这,这个;(9)往东进军;(10)轻狂放肆;(11)丰厚,富饶;(12)停留,驻扎;(13)磨砺;喂饱;(14)通“闲”,休息;(15)送,给予;(16)使……结怨;(17)通“餍”,满足,甘心;(18)放掉;(19)通“隳”,损害,毁坏;(20)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3.(1)结构助词,做的事情;(2)代词,代“功劳”;(3)句中语气助词,不译;(4)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5)句末语气助词,不译;(6)代词,蹇叔的意见;(7)副词,表示时间的承接;(8)副词,表前因后果。4.(1)远方国家的君王做好了准备,恐怕不行吧?(2)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3)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4)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5)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6)秦穆公穿着简朴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29\n5.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二十六、(高二上)《鸿门宴》1、《史记项羽本纪》;史家之绝唱。2.(1)但是;(2)这样;(3)……的样子;(4)全、尽;(5)拿来;(6)被攻占;(7)道歉;(8)多次,屡次;(9)恰逢;(10)从小路;(11)驻军;(12)能承受;(13)一会儿;(14)距离;(15)估计、料想;(16)辈,伙;(17)通“拒”,把守;通“纳”,接纳,使进入;(18)通“邀”,邀请;(19)通“早”;(20)通“隙”,隔阂,嫌怨。3.A4.(1)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来和意外变故。(3)不这样,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4)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5)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6)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5.刘邦狡诈机变;项羽直率自大,轻敌;范增老谋深算。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写范增给项王出计谋“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二十七、(高二上)《苏武传》29\n1.班固,《史记》、《后汉书》、《三国志》。2.(1)屡次;(2)抵挡,对等;(3)趁便;(4)赠送;(5)车子;(6)逮捕;(7)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8)招求;(9)通“叛”;(10)报告;(11)囚禁;(12)跟外界隔绝;(13)迁移;(14)地方;(15)欺诈;(16)全部;(17)责备;(18)共,总共;(19)原因;(20)年。3.(1)其中,代词;(2)那,那个,代词;(3)他的,代词;(4)那些,代词;(5)同,连词;(6)给,给予;(7)才,副词;(8)于是,连词。4.(1)年轻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兄弟都做郎官。(2)单于渐渐地骄横起来,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3)干吗要见你?(4)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5)单于环顾手下的人,大惊,对汉使者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5.苏武是个不为威逼利诱,不为困境所屈,具有民族气节和坚强毅力的人。例如写苏武的语言和动作:“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形象地刻画了苏武的气节和坚毅形象。二十八、(高三上)《伶官传序》1.醉翁,六一居士,《卖油翁》。2.(1)推究;(2)你;(3)你的;(4)官名,指官员;(5)归,回;(6)收藏;(7)用匣子装;(8)正当,正逢;(9)到……29\n结局;(10)多么……啊;(11)可以用来;(12)全,所有的。3.D4.(1)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2)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的时候。(3)(庄宗)把箭敬献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告诉他。(4)还来推究他们失败的原由都是人为的原因吗?(5)就自己死国家亡,被全天下的人耻笑。(6)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5.这篇序一不对伶官的史实作任何补充,二不对伶官的才技作评价,而是着力于写后唐的兴衰,以此明理:成败得失,事在人为。其用意是借古喻今,实际上是在为北宋敲警钟。二十九、(高三下)《论语》七则1.语录,儒。2.(1)厌恶,嫌恶;(2)狭小,低矮;(3)仓猝,匆忙;(4)忍受;(5)当枕头用,动词;(6)通“汝”,你;(7)停止;(8)困窘,处境艰难;(9)离开,这儿指躲避;(10)断;(11)损害;(12)自己,自身。3.C29\n4.(1)君子离开了仁,怎样来成就他的声名?(2)孔子说:颜回是个有贤德的人。(3)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4)把实行仁道当作自己肩负的担子,不是很重要吗?(5)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5.在《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三十、(高三下)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1.《孟子•告子上》,儒家。2.(1)放下,放开;(2)苟且;(3)祸患,灾难;(4)可以凭借;(5)丢掉;(6)通“呼”;(7)用脚踢;(8)增加益处;(9)侍奉;(10)通“欤”,表疑问的语末语气词。3.(1)“乡”通“向”;从前。(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3)“辩”通“辨”,辨别。(4)“辟”通“避”;躲避。4.(1)二者不可以同时具有,(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义。(2)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3)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4)如今为了让我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5.“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29\n三十一、(高三下)孟子二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大学》、《中庸》。2.(1)理解,明白;(2)培养,养育;(3)什么叫做;(4)哪里、哪方面;(5)说明白;(6)最,极;(7)气馁;(8)通“悯”,忧虑,担心;(9)疲惫之极;(10)拔起;(11)仅仅,只;(12)好处。3.AE4.(1)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2)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3)他的儿子急忙赶去看,禾苗已干枯了。(4)天底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很少。5.用一则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化深奥为浅显,形象地说明了培养“浩然之气”心中要有集义,靠内心长期化育而成。三十二、(高三下)《指南录》后序1.《文山先生全集》,序文。2.(1)缓解,解除;(2)立刻;(3)最终;(4)表面上,名词作状语;(5)估计,料想;(6)列举罪状;(7)只;(8)列;(9)按理;(10)机会;(11)隐蔽;(12)起义,起事;(13)几乎;(14)本来;(15)通“凌”,凌侮;(16)间或,有时候;(17)去,往;(18)拘囚;(19)思念,同情;(20)通“抄”,抄录。3.B29\n4.(1)我被拘押不能回去。(2)天高地远,叫天呼地不应。(3)(我)被元军的巡逻船员搜寻,几乎掉到河里喂鱼。(4)天刚亮的时候,在竹林中躲避巡逻的人。(5)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5.“十八死”叙述了作者寻机从敌营逃出后,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形象地刻画出一个视死如归的节义之士形象。三十三、(高二下)《左忠毅公逸事》1.《方望溪先生全集》,桐城;史书未记载,不太为世人知道。2.(1)正;(2)门;(3)签署,写下;(4)几,几个;(5)即使;(6)将,将要;(7)破旧,旧;(8)暗暗地;(9)以……为席;(10)张开;(11)完了;(12)看轻,不爱惜;(13)小步紧走;(14)告诉;(15)轮换,换;(16)士兵;(17)亲自;宅;(18)友好,关系友善。3.AD4.(1)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出门,隐藏身份进了古寺庙。(2)等到左公被关押在狱中,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监狱门外。(3)哭着同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打动了。(4)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5)我老师的肺腑,都是铁石铸造的。(6)有人用稍微休息的建议劝他。5.第一段用“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系列动作正面描写左公对史可法的喜欢、关爱;第二段通过史可法探狱后29\n“噤不敢发声”及对人说的话,从侧面来刻画左公的正直、坚毅、爱国等形象。三十四、(高三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语录,儒家。2.(1)了解;(2)……的样子;(3)夹;(4)接着;(5)等到;(6)道理;(7)等待;(8)胜任;(9)起来;(10)通“暮”,暮春;(11)赞同、赞成;(12)笑。3.BD4.(1)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就不敢说话。(2)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想干什么呢?(3)和他们三个所讲的不一样。(4)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5)赤(公西华)说他只能做小相,谁又能做大事?5.文句简约而显其神韵之处:一“哂”一“叹”,见夫子心境;一“率尔”一“铿尔”,见学生不同性情;多用口语中的疑问、反问句,以体现师生间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刻画了循循善诱的孔子形象,同时也表现学生不同的志趣与性格。三十五(高三下)《兰亭集序》1.王羲之,“书圣”。2.(1)全、都;(2)长、修长;(3)丰富,繁多;(4)实在,真;(5)相处,相交接;(6)有时;(7)通“趋”,往,取;(8)从前、原来;(9)旧的,过去的;(10)到;(11)一个一个地;(12)不同。29\n3.D(助词,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4.(1)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殇的曲水,(大家)按顺序坐在水边。(2)(这)可以用来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3)等到厌倦了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4)没有不面对着诗文叹息、哀伤,心中也不能明白。(5)触发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大概是相似的。5.例“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骈句语句工整,使文章读来有音韵美。三十六、(高三下)《秋声赋》1.文学家,号醉翁,《卖油翁》。2.(1)恐惧的样子;(2)突然;(3)快、快速;(4)只;(5)明亮;(6)收,聚集;(7)刺;(8)河,河流;(9)结果实;(10)残害;(11)怨恨;(12)没有。3.(1)的,助词;(2)它,代词;(3)取独作用,助词;(4)表对象,介词。4.(1)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2)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间的刚正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3)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4)人为什么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5.整句与散句结合:散句长于交代与陈述,如“29\n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打破整句的过于规整;整句长于铺陈、渲染,如“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避免了散句的零散拖沓,整散句交错,描摹细腻,生动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三十七、(高三下)《人间词话》七则1.观堂,《观堂集林》。2.(1)忍受;(2)附加、附着;(3)对、正确;(4)遗憾;(5)借代“花”;(6)渡口;(7)值得;(8)零落;(9)衡量、比较;(10)情致、情味;(11)次;(12)同意,答应;(13)装饰打扮;(14)这样。3.D4.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必须深入其中(细致观察),又必须从中跳出来(冷静思考)。才能见人所不见,写出视角独特的作品。5.写春景以“江”为中心下笔,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可谓“豁人耳目”。三十八、(高三下)《板桥题画三则》1.板桥,扬州八怪。2.(1)竹子;(2)时候;(3)用(它)做;(4)学习;(5)于是,就;(6)打开;(7)疾速、忽地;(8)胡乱,随便;(9)这,这个;(10)随便,胡乱。29\n3.AD4.(1)在竹阴下放置一张小躺椅,非常舒适凉爽。(2)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3)自然形成格局,其中的神韵和文理都很具备了。5.例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情节构思,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小说结尾老贝尔曼的去世与琼珊的重生都是前有铺垫,后有照应,可谓是“意在笔先”,匠心独运。2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