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普通高中适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普通高中适用)

WORD格式编辑整理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比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参考译文: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比对:  参考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参考译文: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比对:  参考答案:时序颠倒。“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母亲去世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比对:  参考答案:时序颠倒。审理命案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参考译文:(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孙长卿又问:“家中有几人?”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比对: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李)训一岁至宰相,谓遭时,其志可行。训时时进贤才伟望,以悦士心,人皆惑之。尝建言天下浮屠避徭赋,耗国衣食,请行业不如令者还为民。既执政,自白罢,因以市恩。选项:李训官至宰相,善于笼络天下人心。他常引荐有声望的贤才来取悦士人,人们都受到迷惑;他曾提议让所有浮屠都还俗为民,执政后又主动请求停息此事。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比对: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提议让所有浮屠都还俗为民”说法错误,由原文“请行业不如令者还为民”可知,不是让所有浮屠还俗,而是让其中操行上不符合规定的浮屠还俗。参考译文:李训一年就做到了宰相,认为时机一到,自己的志向就可以付诸行动了。李训常常引进有声望的贤才,取悦于士大夫,人们都被他迷惑了。他曾建议说天下的和尚逃避赋税徭役,耗费国家的衣食,让操行上不符合规定的和尚还俗。做宰相后,自己又禀告停止,借此求取恩宠。7.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比对: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参考译文: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8.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诸大臣,以(秦)金为贤,颇嫌其老。居数月,加太子太保,改南京兵部。逾岁致仕归。二十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少保。谥端敏。选项:秦金年老体迈,受到嫌弃。皇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论朝中大臣时认为秦金贤明,但嫌弃他岁数大,过了几个月就把他调到南京兵部,一年后让他退休。比对: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嫌弃他岁数大,过了几个月就把他调到南京兵部,一年后让他退休”强加因果,“把他调到南京兵部”不是因为嫌弃秦金岁数大,且一年后是秦金自己请求辞官还乡的。参考译文:皇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论众大臣,认为秦金贤明,但有点嫌弃他岁数大。过了几个月,秦金被加官为太子太保,改任南京兵部。过了一年辞官还乡。嘉靖二十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少保。谥号端敏。9.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比对: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参考译文: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②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③。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注] 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勘合:验对符契。③彝典:常典;旧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解析:选B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选择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C.服阕,意思是缺乏服装,“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因没有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解析:选C “服阕”意为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此处“阕”为“终,完毕”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撰述下来作为定例。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请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等事,多由他裁定。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显扬。刘彭年、刘鹤年、刘世曾等皆为进士,均战功卓著。解析:选D “均战功卓著”错。文中仅提到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征战缅甸有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5分)译文: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5分)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译文:  参考答案:(1)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得分点:“罢”“赍”“卒”各1分,大意2分)(2)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得分点:“以”“清誉”“闻”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刘春,字仁仲,四川人。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授官编修,多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朱祐棨、郑王朱祐檡都是由嫡亲以外的支属继承祖先的爵位,而朱祐棨称他的亲生父亲为考,朱祐檡并且想追封入庙。交城王朱秉杋是由镇国将军继承爵位的,而将他的妹妹封为县主。刘春都依据礼法予以驳斥,于是撰述作为定例。皇帝尊崇信任西方僧人,常常穿着西方僧人的衣服,在内厂宣讲教义。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出入豹房,被封为大德法王,派遣他的两个徒弟回乌思藏,请求效法大乘法王的例子给予国师诰命,每年按时向朝廷进献物品,并且能携茶叶而行,刘春坚持认为不可。皇帝下令再次议论,刘春坚持上奏说:“乌思藏远在西方,(那里的人)性情极其顽劣粗犷。虽然设四王安抚教化,但他们入朝进贡必须有节制,使其不成为边患。如果同意他们携带茶叶,给了他们敕书,万一他们假借皇上旨意来诱骗羌人,向朝廷提出不切实际的请求,朝廷不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失去异族的人心,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滋生祸害。”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刘春又上奏:“西番风俗信奉佛教,因此祖宗承前代旧例,设立乌思藏诸司,以及在陕西洮、岷,四川松潘建立诸寺庙,用以教化引导番人,允许他们朝贡。贡期、人数都有定制。近来因为诸番偏僻遥远,难辨真伪。中原地区逃亡的罪人,学习他们的语言,隐藏在他们里面,又多建寺庙请求配额。番人来进贡的日益增多,宴请赏赐费用繁多。请求严格地限制(番人上朝入贡的)期限,酌情限定人数,每座寺庙给经核实的文书凭证十张,沿边军队保存经核实后的底册,比较核对与底册相符合,才允许起程。并下禁令自今以后不得滥建寺庙。”皇帝回答可以。专业知识分享\nWORD格式编辑整理刘春掌管礼部三年,谨慎持守旧典。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多由他裁定。遭遇父母丧事,丧期满后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专门负责敕书,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简。刘氏世代以科举显扬。刘春的父亲刘规,任御史。弟弟刘台,为云南参政。儿子刘彭年,为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刘彭年的儿子刘起宗,为辽东苑马寺卿。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为广东左布政使。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战缅甸的功劳。他们都是由进士进入仕途的。专业知识分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