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10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的分析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杭州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杭州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致谢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面对着终于完工的论文,我合上了电脑,如释重负。一年来,为了论文写作,我经常在半夜里突然醒来,久久不能再睡。今天终于可以安心睡下了,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记得论文写作初期,为了买到台湾教材我想尽一切办法,最后终于在姐姐的帮助下,买到全套的台湾三民版的高中《国文》教材,让我的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展开,在此深表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倪文锦教授,他学识渊博、个性严谨,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而又包容。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论文的指导,更是人格的感染。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公婆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让我可以安心写作,我的丈夫在我惶惶不知方向时,给我以支持和信心。最后,我要感谢杭师大人文学院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教育硕士的学习让我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毕业论文使这些新同学变成了老朋友。同学间的彼此鼓励,陪我走过了艰辛的论文写作路。三年的在职读书生涯就要画上句号,居然有点不舍,杭师大的一草一木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抹不去了。···\n·I···\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摘要教材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资源,语文书上的文言课文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资料。本文选择大陆和台湾的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同为炎黄子孙的海峡两岸,有着相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又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在语文教材编制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更多的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以现行的苏教版必修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和台湾三民版高中国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地在教材编审、编写、设计等方面的异同,对比教材内部结构,如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和知识系统方面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两套教材虽然在选文的经典性方面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在教材编写的体例上却有很大差别。大陆文言文教材基本按单元编排课文,突破了单纯的“文选型”的传统教材编制法,创设了按知识系统和读写训练步骤来组织教材内容的新的教材编制方法;而台湾则还是以文选型教材为主,以单篇课文为独立存在单位,以史为序,组织课文,并不采用单元结构。此外,在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和教材编写依据的不同有关,和各自的政治倾向有关。同时,我们也看到,两套教材各有优势: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更注重比较阅读,它将风格相似、内容一致的课文两两编排,有利于学生比较其异同,深入理解文意。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更重视基础知识学习、语言文字规范和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梳理中国百年文言文教材的发展的轨迹,理清两岸高中文言文教材历史沿革。第三章结合大陆《课程标准》和台湾《课程纲要》,分析两岸高中文言文教材现状。第四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两岸高中文言文教材作进一步比较,分析异同,了解台湾高中文言文教育现状,取其长处为大陆文言文教改作借鉴。第五章为结论。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材苏教版台湾三民版···\n·II···\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AbstractSchoolbooksarethemostimportantlearningresourcesandclassicalChinesetextsthereofarethemainresourcesforlearningclassicalChinese.Theauthormadeacomparativestudyofcurrentschoolbooks,inwhichclassicalChinesearecompulsorycourses,frommainlandandTaiwan.Duetothesimilarityoflanguage,commonculturalbackgroundandundergoingofcurriculumreformsbothinmainlandandTaiwan,therearemoreaspectstolearnfromeachothercomparingtootherregions.Inthethesistheauthorwillcomparetheexisting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xtbooksfromJiangsuProvincewiththeSanminversionofTaiwaninrespectofteachingmaterialswriting,designandorganization;Shewillalsocomparetheinternalstructureofmaterials,suchastextselectingsystem,readassistantsystem,practicesystemsandknowledgesystems,inordertofind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roughcomparison,theauthorfoundthatalthoughtherearesomesimilaritiesinselectingclassicalChinesetexts,butlotsofdifferencesinthestyleofwritinganddesigning.TheclassicalChinesetextsofmainlandareusuallyarrangedinunitswhichisquite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styleof"textselection".Themainlandtextbookscreatedanewmethodinwritinganddesigningofschoolbooksaccordingtothestepsofknowledgesystemandreading,writingsystem;while“textselection”methodismorepopularinTaiwan.Asinglepassageconstitutesanindependentunitandthetextwillbeorganizedaccordingtotimesequence,notunits.Inaddition,thereisalsoabigdifferenceinreadingassistantsystem,practicesystemandknowledgesystem.Thedifferencecomesfromdifferentwritingstyleofschoolbooksandtheirrespectivepoliticalorientation.Furthermore,theauthoralsofindsadvantagesofthesetwoschoolbooks:ClassicalChineseschoolbookofJiangsuprovince···\n·III···\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emphasesonreading.Twosimilarstyletextswillbearrangedtogetherwhichshallbeeasierforthestudentstofind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ndtobetterunderstandthearticle.SanminschoolbookemphasesonbasicclassicalChineseknowledge,languagespecificationandsystematiccapacitytraining.Thisthesisshallbedividedintofour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anintroductioninwhichthepurpose,meaningandmethodwillbeclarified;thesecondchaptertellsthedevelopmentofclassicalChinesematerialsinthepastcenturiesandclarifiesthehistoryofClassicalChinesehighschooltextbooksbothinTaiwanandMainland;thethirdchaptercombineswith"CurriculumStandards"ofMainlandand"syllabus"ofTaiwan,toanalyzethestatusofclassicalChineseschoolbooksforseniorhighschools;thefourthChaptermakesafurthercomparisonofcurriculumreforminmainlandandTaiwanbothfrommacroandmicroaspects,andanalyzesthei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epurposeofthisthesisistocomparativelyanalyz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classicalChineseschoolbooksofseniorhighschoolsinmainlandandTaiwan,inordertounderstandthecurrentstatusofclassicalChineseeducationinTaiwan,andtomakeareferenceforthereforminmainland.ThefifthchapterforconclusionKeywords:classicalChineseschoolbooksinseniorhighschools,schoolbookofJiangsuProvince,Taiwan,Sanminschoolbook···\n·IV···\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目录致谢................................................................................................................................................I 论文摘要..........................................................................................................................II 第一章绪论...............................................................................................................................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四、研究对象...................................................................................................................3 第二章中国百年文言文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4 第一节1949年以前中国文言文教材..................................................................................4 第二节1949年以后两岸高中文言文教材..........................................................................5 一、1949年以后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5 二、1949年以后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7 第三章大陆和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9 第一节大陆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9 一、大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9 二、大陆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10 第二节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11 一、台湾高中国文《课程纲要》解读.........................................................................11 二、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12 第四章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14 第一节教材编审制度、编写标准和设计思路.................................................................14 一、两套文言文教材的编审制度.................................................................................14 二、两套文言文教材的编写标准.................................................................................15 三、两套文言文教材的设计思路.................................................................................16 第二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18 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文.............................................................................18 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文.............................................................................20 三、两套教材选文的异同.............................................................................................22 第三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23 一、题解.........................................................................................................................23 二、作者.........................................................................................................................24 三、注释.........................................................................................................................25 四、学法指导.................................................................................................................26 第四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26 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练习.............................................................................26 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练习.............................................................................27 三、相同篇目课后练习比较.........................................................................................28 四、两套教材练习的异同.............................................................................................33 第五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知识系统比较.....................................................................33 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知识系统.....................................................................33 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知识系统.....................................................................34 三、两套教材知识系统的异同.....................................................................................35 第五章结论.............................................................................................................................36 附录...............................................................................................................................37···\n·V···\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缘起现在很多高中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尤其对古文感到头疼,认为背古文不如背英文单词实用。其实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在《论教本写作》的文章中指出,“现在的中学生,其实不但是中学生,似乎都不爱读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他们想读文言文是没有用的”⑴。要想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编制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文言文教材。叶圣陶认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⑵“据统计,自民国以来直到新课标问世,期间中小学语文教材大约有900多种。”⑶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也很多,可是单独对文言文教材进行研究的论著却不多。21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对教材编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更多从学生角度来编制教材。浙江高中新课改5年过去了,学生对现有教材的认同度如何,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教材有什么体会呢?笔者查阅了许多研究文言文的论文,发现大多还是集中在教学实践层面,很少对教材本身作深入探讨。笔者根据对所任教的高三年级的102名学生的调查,认为学习文言文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仅占6%,54%的学生认为只要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就可以,40%的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没什么必要,不实用。50%的学生认为现在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还能接受,但压力大,16%的学生认为太多,28%的学生认为适量,只有6%的学生嫌少。身为中国人不继承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肯定不行,但对文言文却始终热爱不起来,有什么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呢?抱着这个目的我开始了高中文言文教材的比较研究。⑴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41页。⑵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札记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及其实际探索》.南京出版社,1991年,第140页。 ⑶曹文轩.《学语文是为了更美丽地生活》.《中学生天地》,2010年10月,第20页。···\n·1···\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二、研究意义选择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高中文言文教材作为比较研究,是因为同为炎黄子孙的海峡两岸,有着相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又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更多的可相互借鉴之处。浙江省是2006年进入新课改的,台湾是2005实施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暂行纲要》。两地都是在语文教学质量下滑的质问中,差不多时间进入课程改革的。两地的语文教材尤其是文言文教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和可比性。教材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中的文言课文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资料。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言文教材编制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与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国文教材很好的继承和保留了传统文化。在实行新的《课程纲要》之前,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中有70%的文言文,即便在2005实行新的《课程纲要》之后,台湾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还有50%之多。比起大陆教材,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台湾学生的国文程度普遍高于大陆学生,也是正常不过的。笔者希望通过大陆和台湾两地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分析异同,能对大陆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有所启发,进一步改革完善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归纳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数字图书馆的图书、期刊和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查阅大学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有关纸质文献资料,到淘宝网上购买其他生僻文献资料,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读分析,有目的的选择、分类和整理,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材料。2.比较研究法。将台湾2005年《课程纲要》(暂行稿)发行后的三民版高中《国文》教材(2006年版)与我国2003年《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编的苏教版···\n·2···\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普通高中语文教材(2006年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3.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本地区高中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其使用“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后的反应。4.统计分析归纳法。主要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和论证,对本地区高中学生使用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情况进行剖析。四、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所指文言文包括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散文、古代诗歌、古代戏曲、古代白话小说等。由于大陆一直没有专门的文言文教材,而台湾在2005年课改后,将原来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两套文言文教材列为了选修教材,现在两地均没有专门的文言文必修教材。故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浙江省通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2006年)和台湾地区使用较广的三民版高中国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2006年版),下文简称苏教版文言文教材和三民版文言文教材。···\n·3···\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二章中国百年文言文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第一节1949年以前中国文言文教材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近代化的开始。以此为起点,语文学科开始了对旧式文选型教材体系不断突破和改造。这一时期初期,文言仍然保持着正统地位,课本基本都是文言文。代表教材有《中学国文教科书》和《国文教本评注》。《中学国文教科书》由吴增祺编写,商务印书馆1908年出版,共四册。明清文章为第一集,五代宋金元文章为第二集,自晋及唐为第三集,周汉秦魏为第四集。“一年一集,四年可源流以溯源,由近以及远。”⑷主要目的是教授作文之法,故选的大都是文言散文,没有诗歌和骈体文。选文中遇到有佳妙之处,就添加连圈,并在顶部加批,各篇之后又有总评,对全文作简要的评论。《国文教本评注》由谢无量著,朱宝瑜评,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共四册。选文以文言散文为主,少量铭文和诗赋。选文按文字深浅编排,增设了助读系统。每篇文章都有题解、作者介绍、注释等,评点有夹注夹评、顶批、总评等。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教材,没有离开“学会文言”、“保存国粹”的主旨;选文大多是偏重于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字学有关的经史古文;采用文选加评点的方式,没有系统的语文知识;选文标准不明确。五四以后,文言文的正统地位受到了白话文(语体文)的真正挑战。语文教学革新的先行者叶圣陶先生,率先把白话文正式引到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打破了几千年来文言文一统天下的语文教学局面。此后,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比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高中《国文》(傅东华编,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国文百八课》(夏丏尊、叶圣陶合编,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和《开明文言读本》(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其中,开明《文言读本》还专门写了一篇《导言》阐述文言的性质以及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近200个常用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这些试验的共同特是,力求突破单纯的“文选型”的传统教材编制法,努力⑷吴增祺.《中学国文教科书•例言》.商务印书馆,1908年,第1页。···\n·4···\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探求按知识系统和读写训练步骤来组织教材内容的新的教材编制方法,这对我们今后的教材改革工作具有极为宝贵的参考价值。第二节1949年以后两岸高中文言文教材一、1949年以后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学教材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形式,高中文言文教材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1.20世纪50年代中期,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下的文言文教材1956年,教育部决定,把中学语文一分为二——文学和汉语。相应创编了汉语、文学分科的教材,高中仅编写了《文学课本》。这套教材于1956年秋季全面使用,到1958年停止,共出版了四册。第一至第三册为古代文学作品,第四册为现代文学作品。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按照文学史编排,第一册选了《诗经》、《论语》、《左传》、《孟子》、屈原、司马迁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第二册选了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白居易等唐宋作品,第三册则选了元明清作品。在这套教材中编者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著作的初步能力”。这套教材的文言文选文特点是:选文经典,注重文学性;体裁广泛,诗、赋、散文都有所涉及;编排以史为序,强调系统性。不足是:过分强调文学史系统和选文的文学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难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阅读文言著作的初步能力”。这一次教材变革,虽然时间短,但其历史贡献至少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个有关汉语知识的相对严整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曾经影响中学语文教学长达20多年。二是形成了一个有关文学知识的相对精要的教学体系,即初中以文学体裁为序、高中以文学史为序,同时在继承传统和适应时代需要两个方面选出了大量的文学佳作,为中学语文学科加强文学教育积累了经验和资料。”⑸2.20世纪60年代,分科教材被新的综合教材所取代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一大纲吸收了1959年‘文道之争’的积极成果,确立了‘语文是基本工具’这一基础理⑸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78页···\n·5···\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念”⑹。1963年版六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选文特点是:文言文比重恰当,六册教材分别有文言课文13,12,13,13,15,15课,共计81课,占所有篇目的43.9%;体裁广泛,诗、词、散文等文体都有选入,但以散文为主;教材编排为单元形式,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强调文言素养的培养,注重文言词句的解释,重视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3.改革开放30年,文言文教材逐渐走向多样化改革初期,虽然重新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性质,但语文还是未能完全摆脱“左”倾思想,选文还是非常重视政治教化功能。以1983年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为例,还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如《硕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以反压迫为主题;《谭嗣同》《与妻书》等以反映近代爱国志士斗争事迹为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察今》等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主题。文言文编排按年代先后排列,不分单元、不分文体,文言文小说、历史散文和诗歌、戏曲混编。有少量文言知识如“文言词的一些用法”等附在课文最后。1987年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诗歌、文言小说单独组成单元,文言散文集中编排,放在最后几个单元,文言文篇目有了少量增加,但选文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六册书,共有课文190课,其中文言散文66课,古诗词13课,文言文占教材总数的41.6%。40%左右的文言文比例在大陆高中语文教材中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1997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本)对语文的学科性质作了新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淡化了语文的政治教化功能,语文的人文性又再次被突出强调起来,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蜀道难》、《赤壁赋》、《长亭送别》等文质优美、政治倾向性不明显的文言文选入了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高中教材一至六册文言课文数量占教材总量的45.11%。纵观1949年以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其特点主要是:2000年以前的文言文教材比较单一,以人教版教材为主,比较注重政治教化在语文中的作用,淡化文学性。文言文课文的编排以文言文内容的深浅为序,编者的主观性大,没有系统性,篇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文言知识仅限于附录中⑹王本华.60年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http://www.pep.com.cn/gzyw/jszx/grzj/zyszj/wbh/myjxyj/201012/t20101214_987047.htm···\n·6···\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所提到的文言实词等,缺少系统的文言知识介绍。文言文练习缺少全篇意识,课后练习只是针对这篇课文,没有从一册书或高中六册书来考虑所设文言文练习的意义。2000年以后的文言文教材开始“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逐渐提升文言文的文学性。同时,教材改革逐步展开,出现了多种高中文言文教材。二、1949年以后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从1949年到1995年的半个世纪里,实行的也是一纲一本政策。代表性的国文教材有三种,分别是1975年的《国文》修订本,1984年的《国文》新编本和1994年的《国文》改编本。1995年以后,台湾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之下,国文教材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即台湾“教育部”只规定教育大纲,但不规定教科书,各出版社根据大纲自行出书,学校自主选择。下面对1995年以前台湾三套国文教材中文言文教材作一说明。1975年台湾《国文》修订本中文言文比例在70%左右,选文以“爱国、守法、孝顺、信实、礼节、合作、勤俭、整洁”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中心,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选文如《训俭示康》、《廉耻》、《大铁锤传》等。1984年台湾《国文》新编本根据1983年台湾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爱国淑世精神、伦理道德观念”为目标,课文总量上比1975年的《国文》教材少,文言文的比重有所增加。新编本《国文》教材的选文还是没能脱离政治的条条框框,文学性寡淡,无法让学生真正产生对国文的兴趣。文化经典选材比较单一,宣扬儒家思想的课文过多,有4课;其他诸子思想有3课,而作为重要思想的道家则没有选入。文章主题方面,表达悲情的文章偏多,如《祭妹文》、《祭十二郎文》、《国殇》等。1994年的台湾《国文》改编本的文言文除了儒家思想外,增加了如道家思想在内的诸子的文章,例如《庄子寓言选》《察今》《召公谏厉王止谤》等。减少了悲戚的祭悼文,只保留《祭十二郎文》。同时增加了文言小说的数量,如《新编本》只有文言小说2篇,改编本有文言小说7篇。总体而言,台湾上世纪的文言文教材选文特点是选文大都思想纯正,能给人以人生启迪,注重培养国民道德,借以唤起民族意识,配合社会政策。···\n·7···\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1995年台湾新课改后,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增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两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内容实际上就是“四书”的选读,与《国文》一样,共六册,也是必修教材;《国学概要》为文科的选修教材。2005年后,台湾实行新的《课程纲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两套教材停止使用,只留下《国文》一种。比较《课程纲要》颁布前后三民书局的两套高中国文教材,其中文言文和现代文分布如下:2001年文言文现代文合计第一册9615第二册8614第三册11415第四册10414第五册11213第六册10212总计592483表2.1三民书局2001版高中《国文》三民书局2001版高中《国文》文言文和白话文之比三年分别是59%、72%、84%。2006年文言文现代文合计第一册7613第二册6713第三册8513第四册8513第五册7613第六册6511总计423476表2.2三民书局2006版高中《国文》三民书局2006版高中《国文》文言文和白话文之比三年分别是50%、61%、54%。文言文比2001版减少许多,台湾高中《国文》教材中淡化文言文倾向明显。···\n·8···\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三章大陆和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第一节大陆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一、大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⑻“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⑼《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⑽“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⑾《课程标准》没有专门对文言文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要求,但是在关于选修课程(古典诗歌)的建议中提到:“运用已有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和今人注释,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顺畅地将古代散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⑿“遴选一种较权威的《论语》注释本,借助注释和其它工具书,并搜集、参阅有关资料和今人研究成果,自主细读文本;经过独立思考,就某个问题或从某个角度提出自己富有新意的见解。在研读中也可采用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师生之间相互探讨。”⒀总体来说,《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较为笼统,难以参照操作;教材编写原则较为泛化,难以参照编写,缺少统一的编写标准,教材内容的编选随意性大,深浅度难以把握,品质难以保证。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n·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9···\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根据对《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的分析,发现2003年的课程标准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古诗文的背诵,但对古代散文重视度不够,也折射出大陆地区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不及台湾地区。在作家选择上比较注重经典作家经典篇目,但涉及的作家面不够广,《课程标准》所列的30篇诗词曲中,李杜的诗就占了8篇,这样的选择凸显了李杜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但不利于学生涉略更多的作家作品,了解更多的风格,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二、大陆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易建平的《从选文演变看当代高中文言文教材的发展》(2006)考察了建国以来至今的文言文教材建设。将文言文教材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蒙昧期(1949年——1956年)、觉悟期(1956年——1966年)、迷失期(1966年——1978年)、探索期(1978年——2000年)、融合期(2000年至今)。他从具体的篇目出发,结合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建国以来至今的文言文教材的特点及缺陷,这对当下的语文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陆薇薇的《高中语文文言教材研究》(2001)认为我国传统文言文教材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先是通过启蒙教材,集中识字;然后阅读短小的散文故事和浅近的诗歌,以养成初步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阅读儒家经典和文选读本,使学生一步步地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安排起点低,又能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难度。同时,她还认为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材先以韵文入门,再学散文,然后是韵文、散文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材大都以篇章的形式出现,在篇章的学习中,学生既学会了汉字,也了解了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一些简单的语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根据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童志斌老师对现行使用的7个版本的语文新教材的统计,“各版必修教材文言课文的总量分别为:人教新版20篇,语文版20篇,沪教版20篇(以上三种教材均采用文言文单独编排单元的方式,每一册教材一个文言文单元,每个单元4篇);苏教版24篇,人民版16篇,鲁人版14篇,粤教版12篇(共3个文言文单元,每单元4篇)。平均每册教材的文言···\n·10···\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文数量,多则4篇,少则3篇。如果按照学期来计算,每学期2册教材,则每学期的文言课文数量为5-8篇,较之国内曾经长期使用的人教版统编教材,每一册2个文言文单元共8篇课文的稳定数量,新教材在文言文数量上应该说是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这似乎意味着文言文在教材中地位的降低。当然,不同版本教材的情况差异比较明显,而且其中的实际情况也比较复杂,并不是单单靠一个文言课文的数量就可以下结论的。”⒁而且,文言文的分布也不均匀,以苏教版为例,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文言课文数量要比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多出一倍。之所以这样编,可能是考虑到初中文言文的数量不多,到高一如果突然增加会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抵制情绪,造成不良的学习后果。于是将高一作为过渡,分别安排少量文言文,打好基础后,高二集中强化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达成目标。第二节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一、台湾高中国文《课程纲要》解读台湾《课程纲要》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1)培养阅读文言文及浅近古籍之兴趣,增进涵泳传统文化之能力。(2)研读文化经典教材,培养礼会伦理之意识及淑世爱人之精神。(3)阅读优质课外读物,增进文艺欣赏与创作之能力,开拓生活视野,加强人文关怀。”⒂台湾《课程纲要》依据前述教材编选原则,及以往教科书选文经验,并经专业评选小组讨论,“以兼顾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与本土素材为原则,酌选文言文篇章四十篇,提供编选参考。《课程纲要》精选出对现代人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要求研读《论语》、《孟子》等文化经典教材,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及博爱精神,吸取古人深思、反省之生活智慧,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上,配合现代思潮以达新旧传承之目的。”⒃台湾《课程纲要》要求每册选一课经典文化教材,需分别依次选自:《论语》、⒁童志斌.关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编排与教学的——7种版本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⒂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n·《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⒃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11···\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教材编选的文言文“宜选篇幅适度,内容生动,文字精练者”⒄。《课程纲要》规定每篇课文所附的题解、作者、注释和问题讨论的编选,大意如下:(1)每课范文要包含题解、作者、注释和问题讨论等。(2)题解主要是对文章主旨、写作背景的剖析。(3)作者介绍宜力求详实深刻,与选文的背景密切配合。(4)注释使用语体文,以词语解释为原则,尽量避免引用他书文字及深奥典故。(5)问题讨论宜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范文的旨趣,提升其思辨及表达能力。台湾《语文课程纲要》的教材编写建议比较细致、实用,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性强。二、台湾现行高中文言文教材台湾高中教科书实行审定制度。即教科书由民间编纂,然后由“教育部”审定通过。教材都有有效期,一般为6年。现在较为通行的高中《国文》教科书有:三民版、东大版、南一版、翰林版、康轩版、龙腾版等六家版本。本世纪初,台湾高中国文教材包括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都是六册,为高中三年必修教材。《国学概要》分上下两册,为高二文科选修教材。2005年以后,由于台湾高中《课程纲要》的实施:国文必修教材仅保留了《国文》一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均列为选修教材。同时考虑到文化经典教材的重要,在《国文》教材中,除四书外,另增加先秦其他思想家的选文,以增广文化的吸收。每册选一课文化经典教材,每册编选一课至两课古典诗歌。《国文》教材采用“窗户”的方式编选,每一家最多只选一篇。这样的编写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作家,感受不同的风格。台湾《课程纲要》还具体规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含量。它规定在三年中,“范⒄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n·12···\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文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分别为40%、45%、50%”⒅,而古诗、古代白话小说是不在其列的。以三民书局《国文》(2006年版)为例:6册《国文》书共76篇课文,文言46课(含古诗和古代白话小说),占55.3%。每册书后附文言文2课,第六册附3课;每册都附有文言文基本知识。台湾国文教材的编写由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和中学教师组成,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者是一致的。国文教材课文总量不多,使教师容易讲得细、讲得精。文言文体裁以文言散文为主,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次之。文言文选文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强调纯正优美的作品。台湾高中语文教材均以单篇课文为独立存在单位,并不采用单元结构,文言文和语体文穿插编排。写作还没有摆脱从属于阅读的地位。三民版高中《国文》教材与内地的苏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特点是印刷质量好,从右到左竖排印刷,插图多,且都为彩色印刷,题解和作者介绍较为详细。⒅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n·13···\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四章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第一节教材编审制度、编写标准和设计思路一、两套文言文教材的编审制度1.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审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大陆教材编写一直实行全国大一统体制。1986年9月,为了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是我国教材编审制度的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小学教材建设就由过去的“编审合一”制变为“编审离开”制。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教学大纲的要求,只要通过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允许各省市各学校甚至个人,编纂出版不同内容、不同编排体例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教材。这就是俗称“一纲多本”体制的初步确立。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出版进入了竞争时代,北师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竞相出版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这些教材通过通过国家的立项审查、全套教材内容审查并批准之后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而得以落实的“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终于成为现实。2.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审制度1995年以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一直实行“统编制”,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各科教学大纲,其下属的“国立编译馆”负责编撰教材。1995年,时任“中研院”院长的李远哲主持“教改”,他认为“统编制”教材会导致学生思想刻板化,因而将中小学教材改为“审定制”。除“国立编译馆”,台湾民间出版机构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纲要编撰教材。不过,这些教材必须经过“国立编译馆”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出版发行。各学校则选聘教师、专家和家长代表,组成委员会自主选用教科书。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同一科目多种教科书的现象。目前台湾教材实行的就是“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审制度,教材之间的竞争比···\n·14···\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较激烈。3.两地编审制度的异同两地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审制度大同小异,基本走的都是先“统编”后“分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都是“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审制度。二、两套文言文教材的编写标准1.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选标准从历次颁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目的、要求的表述可知,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始终在两种思路的指导下进行:一种是语言训练思路;另一种是文学熏陶思路。前者强调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后者强调文言文的文化涵蕴,力图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赏析研讨,来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两者又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笼而统之。2003年大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编制规定:“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⒆2003年《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突出人文性,强调传统文化内涵,选文要求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台湾高中文言文文教材的编选标准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的教材编选意见指出:“范文之选材,必须具有语文训练、精神陶冶及文艺欣赏之价值。”⒇选文应力求“内容切时,旨趣合宜;思理精辟,层次分明;情意真挚,想象丰富;文词雅畅,篇幅适度”(21)“每册应选一课文化经典教材,分别依次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教材编选的文言文宜选“篇幅适度,内容生动,文字精练者”(22)。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⒇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21)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22)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n·15···\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台湾《课程纲要》具体规定课程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含量。它选编古文核心教材40篇,以供选材之参考。同时规定,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第一学年为40%,第二学年为45%,第三学年为50%,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不在其列。上述百分比,取其约数,可酌量增减,但以5%为限。3.两地高中文言文教材编写标准的异同台湾向来重视文言文教材,尽管近些年来有淡化文言文的倾向,但总量上,文言文比例还是高于语体文。台湾《课程纲要》没有用大量的文字阐释“应该怎样”,而是重在阐释“怎样做”。大陆《标准》虽也有“阅读浅易文言文”“关于诵读篇目的附录”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其表述相当“务虚”,缺乏台湾《国文》的“语体文与文言文之比例”等类似表述的“务实”性。三、两套文言文教材的设计思路1.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设计思路苏教版教材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将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设五个模块,分别为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学期上两个模块,高一完成必修一到必修四模块,高二完成必修五模块和选修模块。教师可以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五个选修模块系列中自由选择。苏教版教材以专题组合单元,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每个专题有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教材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融为一体;文言文融合于这些专题之中,不再单独设立单元。《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23)这就提出了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和要求。“时代性”强调教科书不但要注意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生话的文本,还意味着要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典范性”强调选文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学习这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 (2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n·16···\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2.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设计思路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设计思路是以范文为核心,每篇课文都包含下列各项教学要目:①解题:阐释题意,说明文章性质、出处与大旨,以及写作动机、背景、技巧等。②作者: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渊源、成就和作品风格。③课文与注释:注释配合课文,采当面注的方式。除解释一般生难字句外,还对重要的关键字句,就其在修辞、语法乃至笔法或行文中所居地位,加以探讨。注音则针对僻字、破音字及易误读字予以辨析。④问题与探讨:针对范文特色,设计富含思辨新、启发性的问题,以强化学生思考及表达能力。每篇课文都是图文配合,彩色印刷,借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3.两地教材设计思路的异同(1)两地文言文教材选文都提到选文的典范性,所以两地教材出现许多相同的选文。(2)两地文言文教材都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大陆的文言文选修教材有《论语》等文化专题探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等。台湾选修教材主要是《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它将论语、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依序置于各册中,名为文化经典教材。(3)大陆文言文教材不强调系统传授汉语知识,而强调以汉语知识为辅助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不强调系统的学习文学知识,而强调按照选文内容、形式的深浅程度,循序渐进的编排次序,重视实用文章的读写训练,强化单元的综合性。台湾文言文教材强调系统传授汉语知识和学习文学知识,注重范文对学生的引导。选文以史为序,先近代后古代,由浅入深。···\n·17···\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二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文1.选文标准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4)据此,苏教版高中教材文言文非常强调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熏染作用,重视学生人格、品性和批判性智慧的形成,选篇富有人文内涵而少政治思想灌输。譬如:《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体现的豁然开朗的人生感悟,《陈情表》《项脊轩志》抒写的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报任安书》、《渔父》阐发的直面人生的通达乐观,这些较之新课改前的人教版教材,少了思想道德的教化,多了文化作品的熏陶,加强了语文性。说明大陆的高中文言文教材正由古代汉语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转到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并重的局面。2.教材的编排苏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文按单元编排课文,两篇主题相似的文言文为一单元,注重课文的对比性。必修一文言文选文5篇,其中宋文1篇,唐文2篇,先秦散文1篇,古诗1首。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组合成“求学之道”单元,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组合成“感悟自然”单元;另有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必修二文言文选文5篇,其中宋文1篇,唐文1篇,宋词2首,文言小说1篇。苏洵的《六国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组合成“后人之鉴”单元,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组合成“千古江山”单元;另有文言小说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文言文选文9篇,其中明文1篇,宋文1篇,唐文1篇,汉文2篇,先秦散文3篇,古诗1首。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和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组(2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n·18···\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合成“烈士的抉择”单元,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组合成“因声求气”单元,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组合成“仔细理会”单元,庄子的《秋水》(节选)和墨子的《非攻》(节选)组合成“融会贯通”单元;另有古诗屈原的《离骚》(节选)。必修四文言文选文13篇,其中清文1篇,宋文1篇,唐文1篇,先秦散文2篇,唐诗4首,五代词1首,宋词3首。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组合成“经世济民”单元,唐诗4首(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组合成“诗从肺腑出”单元,词4首(李煜的《虞美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组合成“词别是一家”单元,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欧阳修的《秋声赋》组合成“文以气为主”单元,另有清文1篇(孙文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暂且归为清文)。必修五文言文选文7篇,其中明文1篇,魏晋文章2篇,汉文1篇,先秦散文2篇,元曲1篇。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组合成“如泣如诉”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屈原的《渔父》组合成“生存的选择”单元,庄子的《逍遥游》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组合成“心连广宇”单元,另有元曲1篇(王实甫的《长亭送别》)。3.教材特点①选文有厚古薄今的意味。5册教材中先秦散文8篇,唐宋散文9篇,《史记》3篇,明清散文3篇,另有唐诗4首,宋词5首。这样的编写,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突出先秦两汉和唐宋散文的正统地位,明清的文章则轻轻带过,这对于以散文见长的明清两代显然有失偏颇。②每册书文言文的比重不一,一、二册少,三、四册多。例如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都只有5篇,必修三9篇,必修四13篇,必修五7篇。而这五册教材在学生中的使用是这样的,每学期两册,高一第一学期上必修一和必修二,第二个学期上必修三和四。编者之所以将文言文的重头放在第二个学期,可能考虑到第一个学期还有个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怕一下子出现很多文言文,学生接受不了。③所选篇目作者较为集中,例如司马迁的《史记》选了3篇,苏轼的诗文2篇,屈原的诗2首,庄子的散文2篇。这样的选择有利于凸显编者对《史记》及···\n·19···\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一些名家名作的重视,但不利用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家作品。④所选文言文节选的多,例如:劝学(节选)、离骚(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报任安书(节选)、逍遥游(节选)。如此多的节选文章,很难保全文言文本来的面目,势必带上编者的主观倾向。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文1.选文标准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即先秦时形成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高中国文教材中所选的文化经典遵循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的顺序,将诸子百家竞相罗列于高中《国文》教材中,并不独尊儒家学说。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基本沿袭了我国传统的“文选式”模式,表现在课文的编选上,特别重视系统地编选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以中国文学的丰富营养滋润青少年,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台湾《课程纲要》规定三年中,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分别为高一40%、高二45%、高三50%,可以上下浮动5%,文言小说和古诗词不在其列。台湾《纲要》附录文言文四十篇:“先秦(七篇),如《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等;汉魏六朝(九篇),如《过秦论》、《鸿门宴》等;唐宋(十一篇),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岳阳楼记》等;明清(九篇),如《郁离子选》、《项脊轩志》等;台湾古典散文(四篇),如《东香记》、《纪水沙涟》等。”(25)2.教材编排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基本上按时代排列,遵循先近代后古代、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不分单元。第一册书文言文选文6课,其中清文两课(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方苞的《左忠毅公轶事》),唐文两课(韩愈的《师说》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小说一课《世说新语》三篇,文化经典一课(《诗经》两首)。这些都是短小易懂而又经典的文章。第二册文言文选文7课,其中:明文两课(刘基的《郁离子选》和顾炎武的《廉耻》),东晋散文一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言小说一课(吴敬梓(25)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cygsh.cy.edu.tw/subjects/chinese/98fundamental.pdf···\n·20···\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的《范进中举》),台湾本土作品一课(郁永河的《北投硫穴记》,这是郁永河受命赴台,雇工到北投炼硫时,亲访硫矿产地所见到的特殊景观的记录),古诗一课(《陌上桑》),文化经典一课(《孟子选》三篇)。第三册文言文选文8课,其中:清文一课(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宋文两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唐文一课(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东汉文章一课(诸葛亮的《出师表》),古诗一课(左思的《咏史》其一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外加文化经典一课(墨子的《兼爱》)。第四册文言文选文8课,其中:宋文三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和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先秦散文一课(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台湾本土作品一课(连横的《台湾通史序》),文言小说一课(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近体诗一课(王维的《终南山》、杜甫的《登高》和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文化经典一课(韩非子的《定法》)第五册文言文选文7课,其中:魏晋文章两课(曹丕的《典论论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西汉散文一课(贾谊的《过秦论》),先秦散文两课(屈原的《渔父》和刘向编的《冯谖客孟尝君》),词一课(李煜的《浪淘沙》、李清照的《一剪梅》和辛弃疾的《破阵子》),文化经典一课(老聃的《老子选》)。第六册文言文选文6课,其中西汉散文一课(司马迁的《鸿门宴》),先秦散文两课(荀子的《劝学》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文言小说一课(蒲松龄的《老山道士》),元曲一课(关汉卿的《大德歌》、白朴的《沉醉东风》和张养浩的《南吕一枝花》),文化经典一课(庄周的《庄子选•庖丁解牛和鱼乐之辩》,)3.教材特点:①课文共76课,文言文42课,其中:文言散文25课,文化经典6课,文言小说5课,古诗6课,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55%②第一、二册文言文以明清散文为主,第三、四册文言文重视宋代散文的编选,第五册、第六册书注重秦汉及以前的散文。六册书按三个年级,文言文的选择从离我们最近的明清散文到唐宋散文再到先秦文章,这样的选文分布,先易后难,使学生逐步深化文言文的学习。③文化经典不再单独出书,而是将它们融入到高中《国文》教材中。文化经典的排列遵循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的顺序,将诸子百家一一···\n·21···\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罗列于高中《国文》教材中,并不独尊儒家学说。④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忠于原文,较少删减。有些文言文的篇幅长出大陆许多,很好的保留了文章的原貌。三、两套教材选文的异同1.两套教材选文的相同点两套教材相同的选文有:《师说》、《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劝学》、《鸿门宴》、《始得西山宴游记》、《渔父》。另有台湾教材作为附录,大陆教材作为课文的选文有《项脊轩志》。产生相同选文的原因:①这些相同的篇目都是经典课文,有三篇课文(《师说》、《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出自《古文观止》。②这些相同的选文政治色彩不浓,文学性强,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2.两套教材选文的不同点①大陆文言文教材比较强调社会责任感。苏教版文言文教材选文如《六国论》《阿房宫赋》的借古讽今,《指南录后序》记叙的民族危亡时期个人九死一生的经历,《五人墓碑记》记录的明末黑暗社会中人们的不同选择,《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抒写的是烛之武和魏徵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报任安书》的司马迁忍辱偷生,《渔父》中的屈原毅然赴死,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展现的也是一种强烈责任感。这些大陆教材收入,台湾教材不选的文言文,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苏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更关注人生与命运、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的思索,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苏教版文言文教材古诗选得较多,且集中在唐诗宋词,有唐诗4首,宋词6首。②台湾文言文教材重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淡化政治意识。台湾文言文教材中的文化经典和许多优美的古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伦理道德的精华。三民版文言文教材以文言散文为主,抒情类的唐···\n·22···\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次之。三民版教材文言文选文较关注文章本身,所选的较多文笔优美,阅读性强的散文、小说等。明清小说选得多,六册书明清小说如《范进中举》、《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刘姥姥进大观园》、《明湖居听书》、《老山道士》等,每册书起码有一篇明清小说。相比较于小说的重视,三民版教材中古诗选的就少很多了,六册书共有古诗4课,魏晋诗1课,唐诗1课,宋词1课,元曲1课,每个朝代的诗都有,并不凸显唐诗宋词。第三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一、题解台湾高中文言文教材(三民版)每篇课文前都有详细的题解,中国大陆高中文言文教材(苏教版)则没有明确的“解题”。一般和“作者”一起出现在注解①中,篇幅也较短。台湾教材中的题解主要用来介绍文章的出处,写作的背景,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特色,文章题目的介绍含义,文体知识等。基本篇幅为1页,大概300字左右。这样的介绍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文的知识要点,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但详细介绍文章内容的可能也会限制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例如三民版第四册《赤壁赋》解题:本文选自《东坡先生全集》。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赤壁赋》及《后赤壁赋》,皆属散文赋。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全文藉由主客问答的形式,以江风水月串联前后,写出面对山水、缅怀历史,所生发的人生感触和领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赤壁,指黄州(今湖北省黄州市)赤鼻矶,与周瑜破曹军的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事实上并不同。赋是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盛行于两汉。东汉以后,文风渐趋骈偶,至魏晋南北朝形成骈赋。唐代受律诗影响,产生律赋;至宋古文盛行,赋也渐趋向散文化,苏轼《赤壁赋》就是宋代散文赋的代表作。(259字)···\n·23···\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二、作者两地教材都有一定文字量的作者介绍,只不过分布位置不同。台湾教材的作者介绍是在题解之后,自成文章,一般有300字左右,且文风优美,文学性较浓。中国大陆教材的作者介绍则在注解中,一般注解①就是作者介绍,多用说明性语言,文学色彩寡淡,读来较为枯燥。下面以两套教材都收入的《赤壁赋》为例,比较其“作者”介绍的文字特点。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注解①: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党政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有《苏东波集》。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曾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游赤壁,写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苏轼所游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在今湖北赤壁),当地人误读为“赤壁”,进而以为是赤壁古战场的遗址。一般认为,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当在现在的湖北蒲圻。对于当地人的误解,苏轼并非不知,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曾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指明他所游的赤壁是当地传说中的赤壁。(302字)三民版第四册《赤壁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年六十六。苏轼与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与弟弟苏辙同时登进士第,名动京师。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屡遭迁谪,几濒于死。哲宗初,受太后护佑,官至礼部尚书,哲宗亲政之后,又被视为旧党而大受排挤,曾被远谪儋州(今海南岛),仕途相当坎坷。苏轼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兼融韩文的气势、柳文的深刻和欧文的平易,立意高远而善于变化。尝自评其文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说》)文章之外,又工诗、词、书、画。诗作擅在写景中寄寓人生感悟,想象高妙,意蕴深厚,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则开创豪放一派,题材多元,意境开阔,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n·24···\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坡先生全集》传世。(364字)很显然,台湾教材的“作者”写得比较生动,例如“与弟弟苏辙同时登进士第,名动京师。”之语强调了苏门在当时文坛和政坛显赫地位。“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屡遭迁谪,几濒于死。哲宗初,受太后护佑,官至礼部尚书,哲宗亲政之后,又被视为旧党而大受排挤„„”将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都道尽了,远比“在党政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要生动许多。“苏轼„„兼融韩文的气势、柳文的深刻和欧文的平易„„”这样的文字通过比较不仅点出了韩文、柳文和欧文的特点,也再次肯定了苏文的价值。三、注释首先以两套教材都选入的课文为例,来比较注释的数量。三民苏教版序版注篇名苏教版目次三民版目次注释条号释条目 目1师说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册(第三课)51342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三(专题四)第四册(第四课)55383赤壁赋必修一(专题二)第四册(第六课)62474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一(专题四)第三册(第六课)28355鸿门宴必修三(专题四)第六册(第三课)72716渔父必修五(专题四)第五册(第三课)2521表4.1从注释条目上来看,除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苏教版的注释条目几乎都比三民版多。苏教版《师说》中有、三民版《师说》无的注释条目有“学者”、“生而知之”、“生乎吾前”、“闻到”、“是故”、“无贵无贱”、“古道”等;苏教25···\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版《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三民版《烛之武退秦师》中无的注释条目有“若”“臣之壮也”“犹”“无能为也已”“吾不能早用子”“然”“许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乃还”等,这些注释条目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删去也无妨。苏教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注释条目比三民版少了7条,但注释内容并没大的差异,只是有些条目三民版是分条解释,苏教版则结合在一起了。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苏教版均只列一个注释条目,三民版则列两个注释条目。四、学法指导苏教版文言文在“教材中渗入了‘学法’指导的因素。这种改革趋势的突出标志,是对教材中‘导学系统’(或叫‘助读系统’)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编写”(26)。每册书的扉页都有“致同学”一栏,介绍本册书的专题设置,每个专题有由导语和两至三个板块组成,导语对专题作扼要介绍,每个板块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此外,还有学习方式的建议,写作指导等。三民版教材没有类似的学法指导。第四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练习“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练习主要以“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为主。“文本研习”创设一定的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的过程,感受、思考和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探讨”侧重于“探讨”,常常借助预设的核心问题引发思考,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推断想象、评价创造等能力。例如必修四专题一《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的课后练习:(26)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53页···\n·26···\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1.孔子与弟子围绕“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展开了对话。孔子批评冉有、季路的做法,并驳斥冉有的辩解。孔子为什么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为什么认为冉有、季路没有尽职尽责?请找出文中的相应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回答。2.文中孟子和梁惠王观点的分歧在哪里?孟子描述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请加以分析、概括。3.孔子和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出高超的论述技巧。他们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举例分析。第1题立足于文本,但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筛选,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这就稍稍增加了难度。第2题训练的是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第三题则综合了两篇文章,征对写作技巧的设问。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来源于文本,又不脱离学生的理解层次,令学生感兴趣,让师生容易把握。笔者纵向比较了苏教版的五册必修书的文言文课后练习,总体来说第一、二册的文言文练习每道题设问太多、太深、太宽泛;必修三的文言文练习又似乎围绕着文言文基础知识,诵读和字词;必修四和必修五的文言文练习题目较好,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练习台湾三民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练习格式一致,既有量的统一又有质的保证,系统性强。第一、二册侧重语文基础知识,每篇文言文都有一道文言文字词练习题。题目数量都是三题,且每题最多两问。所提问题都是站在学生角度,经常用“你最喜欢„„”“你想„„”“如果是你„„”这样的句式提问,注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问题时代感强,经常联系实际,很少有纯文学的分析。相对于台湾文言文教材选文的难度,它的练习题则简单许多,也让学生容易把握。笔者比较欣赏第一、二册的练习,试举例三民版第一册第一课《世说新语》练习:1.《世说新语》往往以最简洁精彩的文字,反映人物的精髓面貌。在本课所选三则中,你最欣赏哪一则故事?为什么?2.读过咏絮才这则故事后,请你就所知举出一位才女的故事来与同学分享。3.杨修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常能悟出曹操的心意。请你假想自己就是杨修,试着解读曹操的心意。···\n·27···\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序号故事解答杨祖德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1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2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世说新语捷悟》三、相同篇目课后练习比较例1:《劝学》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一“1.《劝学》(节选)所“劝”的是什么样的“学”?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与“积善成德”?它对如何“学”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2.《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分别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27)▲三民版•第六册1.“设喻以说理”是《劝学》主要的论证方法,也是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法。试问文中出现的大量譬喻,形式上具有哪些特色?2.荀子《劝学》,主要从修身的角度立论;他为什么这么做?你赞同吗?例2:《师说》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一“1.在《师说》中,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心目中,“师”的标准有哪些?文章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与“不拘于时”?1.《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分别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28)▲三民版•第一册1.文中“师道”一语共出现三次,义涵是否相同?请比较、讨论。(2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n·28···\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2.韩愈为什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你认同这样的见解吗?为什么?3.《师说》一文讲述从师为学的道理,下列词语皆与师教或学习有关,请写出其意义。123456词语程门立雪桃李之教作育菁莪学无常师时雨春风春诵夏弦意义例3:《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三“1.借助工具书,根据文意,确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应该怎样停顿才是恰当的。(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的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和同学一起诵读《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看看谁的诵读最能准确表达感情。诵读时注意句子的整散和长短,内容的层次和逻辑关系。4.烛之武和魏徵对国家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细加体味,并作简略比较。”(29)▲三民版•第四册1.郑伯说服烛之武去见秦伯,烛之武说服秦伯撤军,他们各使用了什么策略?二者的策略有什么异同?2.你对晋文公拒绝子犯“请击之”的主张,有什么看法?(2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n·29···\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例4:《赤壁赋》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一“1.诵读《赤壁赋》,说说客与苏子的问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因何而发?“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子之所共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两篇文章(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都表现了作者的情绪变化。从“托遗响于悲风”、“愀然”到“喜而笑”,从“恒惴栗”到“心凝形释”,自然景物对于这些变化具有什么作用?”(30)▲三民版•第四册1.本文的主题思想在哪一段?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认识观?2.个体生命在无限的宇宙中,的确显得渺小、短暂,因而常常使人感伤、无奈。面对此一情况,有无超越之道?请提出个人的看法。例5:《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一“1.诵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说对西山之外的众山“漫漫而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始游西山时,作者看到了西山的哪些“怪特”之处?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为什么他会感叹“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两篇文章(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都表现了作者的情绪变化。从“托遗响于悲风”、“愀然”到“喜而笑”,从“恒惴栗”到“心凝形释”,自然景物对于这些变化具有什么作用?”(31)▲三民版•第三册1.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始得”两字,而将本文题作“始得西山宴游记”?2.柳宗元从西山之游中得到什么感悟?这种感悟带给他什么转变?例6:《鸿门宴》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三“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特点?(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n·30···\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5)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说说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和今天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找出一些同类的例子,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3.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表达作用,并回答有关问题。(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句中的“而”和“然”如果取消,并不影响句子的通畅,但细细品味却又不能取消。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句中加点的“者”按一般习惯是不用的,为什么这里要特意用这个“者”字?(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句话中的“耳”字能否改为“也”?最后的“也”字能不能取消?(4)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为什么范增对项庄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时没有用“矣”,而在这里要用一个“矣”字呢?4.试比较《鸿门宴》中樊哙对项羽说的话和刘邦对项伯说的话,在内容与说话方式上有哪些异同。5.《鸿门宴》一开始就说:“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这说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项羽处于绝对优势,刘邦处于绝对劣势。试根据《鸿门宴》的内容简要分析刘邦转弱为强、最终胜利,项羽由31···\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强而衰、最终失败的原因。6.《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立诛杀曹无伤”一部分近千字的内容,在《汉书•高帝纪》中只有不到两百字。试比较阅读,说说《鸿门宴》这样细致的叙述有什么作用。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选自《汉书•高帝纪》)”(32)▲三民版•第六册1.你认为《鸿门宴》中哪一个人是协助刘邦脱险最重要的角色?为什么?2.有人认为,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则将不会有后来的楚汉相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例7:《渔父》课后的练习比较★苏教版•必修五“1.借助注释和译文理解《报任安书(节选)》及《渔父》的大意;使用工具书,与老师同学合作,从《报任安书(节选)》没有翻译的部分中选择一段翻译;就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交流。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复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3.《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现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33)▲三民版•第五册1.《渔父》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虚构的,作者也不是屈原;果真如此,其···\n·(3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五.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2···\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价值何在?请共同探讨。2.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指与人和谐相处,“同”指盲从附和他人。从“和而不同”的观点看,你认为在“举世皆浊”的情况下,屈原应如何自处?四、两套教材练习的异同1.两套教材练习的共同点:两地教材都重视课后练习对学生的影响,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但各有侧重。2.苏教版练习的特点①苏教版练习是按专题编排,每个专题有2-3个板块,每个板块有2篇文言文,而这两篇文章往往主题相近,内容相似,故文本比较题较多。②苏教版练习充分体现出了对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视,经常出现“借助工具书”“诵读”等字样。③苏教版重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后问题大多围绕课文本身。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阐明了什么主张”等。④苏教版课后练习题量不一致,少则两题,多则六题,在练习设计上似乎找不到一个系统性。每册书的练习都相对独立,可能和编者的风格不同有关。1.三民版练习特点①三民版教材以文选的形式编排,每篇课文相对独立,但课文的先后顺序和练习的难易程度都有较为科学的设计。第一、二册每课后面都有基础语言训练,重在对文字的积累与掌握。②三民版练习比较注重文化内涵。③三民版练习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解,更多从学生角度设问,例如“问题是„„,你赞同吗”“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第五节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知识系统比较一、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知识系统一般而言,语文教材“都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即范文系统、知识···\n·33···\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统。而这四个系统合理编排,就形成了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并系统组织起全部的教学内容。”(34)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没有明确的知识体系,知识传授单纯依靠老师的经验。但如果语文老师心中无序,语文教学、各个年级、每篇课文又没有个目标序列的话,势必会出现上课千篇一律或面面俱到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语文课乏味,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一般说来,知识系统内容有知识短文和随文提示两种编写方式,苏教版文言文教材的知识基本上散落在每一专题最后的“积累与应用”板块中。如必修一专题二的“积累与应用”第2题:“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如《劝学(节选)》中的“劝”、“绝”、“假”,《师说》中的“说”、“相”、“传”、“贻”等。”(35)如必修一专题四“积累与应用”第4题“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富于变化,对这些用法进行归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选择本专题两篇文言文中出现的虚词,如“而”、“乎”、“其”、“且”等,找出一些例句,揣摩它们的不同用法,制作“文言虚词学习卡片:而、乎、其、且”。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留心这些虚词是否还有其他用法,随时总结,丰富卡片的内容。”(36)笔者归纳了苏教版教材的文言知识,大体包括这么几部分: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和与古诗文欣赏相关的词语,例如“起伏”、“才思”、“语次”、“意象”、“点染”和“叠字”等。总体来说,知识系统较为简单,知识介绍也只是蜻蜓点水,缺少系统性。二、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的知识系统台湾教材格式严谨,编写体例包括细节都前后一致。三民版教材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穿插于每册书尾,以附录的形式出现。第一册:文言文的特点一、文字(字形)方面,具体介绍了异体字、古今字和通假字。而大陆文言文教材一般都笼统地称之为通假字。(34)刘森: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6···\n·(3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4···\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二、词汇(词义)方面,介绍了古代汉语基本上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词多义情况复杂,同义词常同中有异,此外还列举了常见反映古代名物制度的词语。三、语法方面,主要有词类活用,哪几种情况下,宾语要前置;省略句有哪些;被动句的特点等四、修辞方面,列举了常见的抽换词面,互文,并提分承,对话行文的委婉其词,首尾呼应等。第二册:文言常用的虚词,列举了常用的31个虚词,且每个虚词下面均有介绍和多项例句。第三册:一、文言的固定句式(习惯句式),例如:与其„„宁,„„孰与„„,无乃„„乎。二、文言的被动句式:列举了为字式、见字式、受字式和无标准的被动句。固定句式和被动句式都有释意、解析、例句等,知识点介绍非常详细。第四册:古今词义的差异(列举62个单音节词,如少、汤、被等)第五册:古今词义的差异(列举50个双音节词,如丈夫、文章、爪牙等)第六册:古今词义的差异(列举18个成语,如水落石出、不知所云、左右逢源等)所有词均按笔画排列,每个条目下面都有古义和例句,今义和备注。三、两套教材知识系统的异同苏教版教材文言知识,例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介绍较为简单,文言知识穿插在课文中,与课文中内容相结合,没有系统性。三民版教材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从字音到词义到句式,文言知识一一列于每册书尾,以附录的形式出现。···\n·35···\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第五章结论台湾的高中《国文》教材历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在《国文》教材中的比例也远高于大陆教材。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设计思路是以范文为核心,每篇文言文课文都包含题解、作者介绍、课文与注释、问题与探讨等。每篇课文都是图文配合,彩色印刷,印刷质量较好。三民版文言文教材以其选材广泛、内容精深为特点,重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淡化政治意识。台湾文言文教材中的文化经典和许多优美的古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伦理道德的精华。三民版文言文教材以文言散文为主,抒情类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次之。选文较关注文章本身,所选的较多文笔优美,阅读性强的散文、小说等。三民版教材对练习的难易程度都有较为科学的设计。第一、二册每课后面都有基础语言训练,重在对文字的积累与掌握。它比较注重文化内涵,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解,更多从学生角度设问,例如“问题是„„,你赞同吗”“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等。三民版教材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从字音到词义到句式,文言知识一一列于每册书尾,以附录的形式出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笔者研究表面大陆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和台湾三民版高中文言文教材都带着各自课程改革的烙印。两岸教材虽有各自不同的体系,但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两地的教材也在彼此融合。研究台湾教材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取其在教材编写方面的优点,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一点借鉴。···\n·36···\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附录附录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必修一1.劝学(节选)/荀子2.师说/韩愈3.赤壁赋/苏轼4.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1.六国论/苏洵2.阿房宫赋/杜牧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5.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2.五人墓碑记/张溥3.离骚(节选)/屈原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谏太宗十思疏/魏徴6.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7.鸿门宴/司马迁8.秋水(节选)/庄子9.非攻(节选)/墨子必修四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3.蜀道难/李白4.登高/杜甫5.琵琶行并序/白居易···\n·37···\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6.锦瑟/李商隐7.虞美人/李煜8.蝶恋花/晏殊9.雨霖铃/柳永10.声声慢/李清照11.滕王阁序并诗/王勃12.秋声赋/欧阳修必修五1.陈情表/李密2.项脊轩志/归有光3.长亭送别/王实甫4.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5.渔父/《楚辞》6.逍遥游(节选)/庄子7.兰亭集序/王羲之附录2:三民版高中《国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第一册1.世说新语选/刘义庆2.明湖居听书/刘鹗3.师说/韩愈4.左忠毅公轶事/方苞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6.诗经选7.论语选附录一项脊轩志/归有光伤仲永/王安石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第二册1.桃花源记/陶渊明···\n·38···\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2.陌上桑3.郁离子选/刘基4.范进中举/吴敬梓5.廉耻/顾炎武6.北投硫穴记/郁永河7.孟子选/孟子附录一原君指喻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文言常用的虚词第三册1.岳阳楼记/范仲淹2.古诗选咏史(其一)/左思饮酒(其五)/陶渊明3.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4.训俭示康/司马光5.病梅馆记/龚自珍6.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施耐庵7.出师表/诸葛亮8.兼爱/墨子附录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虬髯客/杜光庭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第四册1.醉翁亭记/欧阳修2.近体诗选终南山/王维登高/杜甫···\n·39···\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观书有感(其一)/朱熹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2.赤壁赋/苏轼3.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5.台湾通史序/连横6.定法/韩非附录一纪水沙连/蓝鼎元登楼赋/王粲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第五册1.典论论文/曹丕2.渔父/屈原3.过秦/贾谊4.冯谖客孟尝君/刘向(编)5.词选浪淘沙/李煜一剪梅/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6.兰亭集序/王羲之7.老子选/老聃附录一梦溪笔谈选/沈括大同与小康/戴圣(编)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第六册1.劝学/荀子2.鸿门宴/司马迁3.谏逐客书/李斯4.老山道士/蒲松龄···\n·40···\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5.曲选大德歌/关汉卿沉醉东风/白朴南吕一枝花/张养浩6.庄子选/庄周附录一谋攻/孙武东番记/陈第答夫秦嘉书/徐淑附录二文言文基本知识附录3: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组)》请在您认为可的选项上打“√”,如果列出的选项都不合您意,不妨在横线上留下你的宝贵意见,谢谢支持!1.你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重如何?A.太多B.适量C.还能接受,但压力大D.嫌少2.你对现在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编排有何看法?A.学习文言文耗时,分开编排有助于有效的学习B.如果能集中编排,更好C.各有利弊,无可无不可D.您或许有更好的编排方法3.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对你而言深浅度如何?A.浅了B.差不多吧C.嫌深D.太深4.下列文言文篇目中,选出你最喜欢的3篇,选出你最不喜欢的2篇。···\n·41···\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篇名最喜欢最不喜欢1.劝学(节选)/荀子2.师说/韩愈3.赤壁赋/苏轼4.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5.六国论/苏洵6.阿房宫赋/杜牧7.指南录后序/文天祥8.五人墓碑记/张溥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谏太宗十思疏/魏徵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鸿门宴/司马迁13.秋水(节选)/庄子14.非攻(节选)/墨子15.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6.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7.滕王阁序(并诗)/王勃18.秋声赋/欧阳修19.陈情表/李密20.项脊轩志/归有光21.逍遥游(节选)/庄子22.兰亭集序/王羲之···\n·42···\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参考文献:专著: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3月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4.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年5.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8.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9.洪宗礼主编.《汉语文教材评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10.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12.朱绍禹、庄文中.《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3.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4.倪文锦、何文胜.《祖国内地与香港、台湾语文教育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16.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17.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8.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9.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0.黄志民等.《普通高级中学•国文》[M],台湾,三民书局2006年···\n·43···\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期刊类:1.陈玉秋、郑芳.台湾中学《国文》教材摭拾.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2.王荣生、倪文锦.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选文.全球教育展望,2002(1)3.解光穆、张鹏飞.异曲同工,各臻其妙——颜振遥、洪宗礼语文教材观比较研究.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韩艳梅.大陆《语文课程标准》与台湾《语文课程纲要》之比较研究.教育科学,2003(6)6.王晓霞.国外及港台地区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观比较研究.学科教育,2004(3)7.刘梅珍.朱自清论文言文教材的定篇性.现代语文,2004(9)8.陈黎明、王明建.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陈玉秋、何共雄.台湾新版国文教材的文化分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9)10.孙慧玲.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多样化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学科教育版),2007(7)11.杨慧琴.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之比较.科教前沿,2008:3312.张杰.人教版与北京版高中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必修部分)比较.教育科学研究,2008(3)13.张春莲.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概览、特点及其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14.童志斌.关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编排与教学的——7种版本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15.王林.教材选文中政治立场、教育理念与文学视点——以叶圣陶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为讨论中心,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2)学位论文:1.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12.金蓓华.内地四套初中语文教材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23.林采凤.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24.黄锦绣.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教学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5.王新娟.世纪之交两岸三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n·44···\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6.关国青.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研究——人教社1990版、人教社2000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7.易建平.当代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8.杨倩.中国台湾地区新版高中国文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以东大版国文教科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9.崔燕飞.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10.王建民.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文化特质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11.钱小红.《国文百八课》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12.方琳.沪港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13.曾小昌.“一纲多本”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编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814.周蕾.大陆、台湾初中文言文教材编制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915.章湖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9···\n·45···\n·杭州师范大学大陆和台湾两套高中文言文教材比较研究作者简历吕小华,女,1977年10月9日生于浙江嘉兴运河边的一个小村庄。1984年夏,跟随母亲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嘉兴上小学,因为有乡下口音经常被同学取笑。1990年9月在嘉兴四中上初中;1996年9月在嘉兴秀州中学上高中,担任班长、团支书等职。1996年9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院教学点)中文系学习,担任团支书。2000年7月毕业,毕业论文是《美国华人女作家作品研究》。2000年8月起在嘉兴三中工作至今,任教高中语文,兼任校办副主任。2008年3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两篇,题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浅谈如何实施文言文的有效教学》。2010年7月曾参加“浙江省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会”,“嘉兴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2011年参加“嘉兴市高中语文教育创新团队培训班”。2011年7月毕业。自我评价: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善于与人交流;自信,务实,有主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做事踏实认真,能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可以很快的接受新事物。···\n·4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