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之我见
文言文之我见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在鲁迅的《孔乙己》中读到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的说话感到好笑,因为鲁迅在文中认为他是在卖弄自己有学问,是个读书人,我们也这样认为。当然《孔乙己》只是小说而已,不能当真。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确实批判过文言文(具体就不细说)。另外,在清朝有一些人在翻译外国小说时也使用文言文,也受到了很多的批判,认为他们是顽固,是要让人看不懂,是故作高深。总而言之,文言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了批判,认为它脱离了生活和人民群众。\n实则不然,文言文其实是中华民族极大智慧的结晶。我现在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看,在古代,一开始的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其刻的工具应当是非常原始的,甲骨又是那么坚硬,一块只能刻很少字,于是他们只能想办法用最少的字表示最丰富的意思。再后来,发展到了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一是书写的速度很慢,二是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竹片,携带和保管都极大的不便,那他们不想法少写字表达更多的意思行吗?再后来,即便有了纸,但书写的工具仍是毛笔,书写的速度远不及现代的钢笔。试想,如果没有文言文,古代的人写文章也和说话一样,我想我们的汉语言早已不是现在的样子了。而他们把说和写分开,并没有创造另外一套系统符号 ,而只是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精简,说和写仍保持很高的一致性,无论写还是说仍是汉语,从而使汉语言保持发展到现在,这当然一种极高的智慧。现在我们的书写工具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当然会觉得让说、写统一会来得方便些。 说文言文是大智慧,还不仅于此。再看,中国多少伟大的思想不是体现在这些文言文中,试想,如果没有文言文这些伟大思想因为上述原因又如何得以记录和保存下来,恐怕也只能是像有些民族的文化(如藏族史诗)只能以口耳相传了吧。 有人要批判文言文,恐怕是觉得它与说有一些不同而难以理解吧。古代几千年来人们都能接受并传承下来,他可以说是我们的母语,而我们现代的人竟然不懂这是让外国人笑话吗?所以,现在我们必须从小学让后来人学一点文言文。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已有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希望为时不晚。\n 文言文我们只能看作是汉语的一种写作表达,并不是游离于口语(白话文)表达之外的语言系统。只不过,与口语相比,有它的一些特点,如大多是单音节词多、重复部分省略多、代词多,特别是“之”的活用更是绝,它在文章中可根据上下文千变万化,大大减少了文章表达的字数,从这些我们也可看出文言文为什么会同口语有所差别而产生文言的一些端倪吧。要读懂文言的办法就是多读,最后就能和读白话文一样了。 文言是一种大智慧,我们不仅要从中吸收思想精华,也还要学习古人,虽不至于也用文言写文章,但可学习之行文言简意赅的作风,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文字泛滥的时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