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复习》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解释下加点的词。(3分)(1)故克之:(2)然后襄公鼓之:(3)泓之阳:2.请划分停顿(一处)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3.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5.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6.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两处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5\n③吴既赦越()④劳其筋骨()3.翻译下列句子。(2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女忘会稽之耻邪?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6.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杀人以梃与刃《孟子》(梃:棍棒)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1.解释文中划线词:愿()率()且()恶()为()斯()2.选择与“杀人以梃与刃”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无以异也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句:4.孟子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几句话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划出该文中表明人民的痛苦是统治阶级造成的句子。6.孟子引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5\n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且为第三句划分停顿(划分1处)。(2分)(1)赵且伐燕()(2)以敝大众()(3)渔者得而并擒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五、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母日授四子书数句()⑵苦儿幼不能执笔()⑶无误,乃已()⑷与轧轧相间()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B.旋复持儿而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温儿背祭以尉首《陈涉世家》3.翻译下列句子。⑴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5\n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参考译文: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5\n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2分4、翻译句子: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