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模块高考对接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讲义苏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中化学模块高考对接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讲义苏教版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化学常用计量有关物质组成、变化、分类及化学常用计量等属于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特点是概念多、易混淆。在高考中属于考查热点,但难度一般较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如2014年四川卷第2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2015年上海卷第1题考查了原子结构;2015年新课标卷Ⅰ第8题、广东卷第10题等考查了有关NA的计算与判断等。该部分内容的常考点:(1)对物质所属类别、概念间的关系、物质成分或俗名等的正误判断;(2)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如核素的构成、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的正误判断;(3)围绕有关NA的相关计算与正误判断等。题型一 物质的分类对物质的分类与方法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角度主要有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发生了何种变化等,更多是考查对物质成分的了解;对胶体的考查常和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揉合在一起进行。[例证1] (2014·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答案] A对物质分类时,首先明确分类的标准,选择有共性的分类标准,如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每一类物质都有共性,其次要运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全面理解其性质,如硝酸属于一元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不稳定酸,由这些分类方法可以推出它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②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⑥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③④⑤       B.②⑥C.只有①③D.全部正确解析:选A 酸的元数划分依据是酸分子可以电离出的H+数目的多少;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性质划分的;分散系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2.(山东高考,有改动)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n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C.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解析:选C 选项A,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选项B,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选项C,Al3+能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净水作用,C正确;选项D,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物,D错误。题型二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在每年高考中都占有一定的分值,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内容有:(1)以高科技、新成果、诺贝尔奖等为载体的组成原子的各种量(质量数、质子数、电子数和中子数)关系的考查。(2)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的辨析。由于知识点较单一,在高考中更多地以某个选项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这就要求我们对该知识点全面掌握,防止对问题的考虑出现片面化的情况而导致不应有的失误。[例证2] (海南高考)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O与D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解析]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C[易错提醒] 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即核素),是同种元素不同核素间的互称;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间的互称。在原子中存在着许多关系,如电性(量)关系(质子带正电荷数与电子带负电荷数相等而使原子呈中性),质量关系(每个质子质量与每个中子质量基本相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等。这些都是进行与原子结构相关问题考虑的出发点,也是辨析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的基础。3.(2015·上海高考)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D.相对原子质量293解析:选D 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6,A正确。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是293—116=177,B正确。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16,C正确。293只表示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由于不知道该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原子,各种同位素原子的含量是多少,因此不能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n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C.F-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解析:选C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U原子的质量数为146+92=238,故原子符号为U,B项错误;D项错误,该氯原子质量数为17+20=37,应写为Cl。题型三 与NA有关的简单计算与判断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NA)、溶液的浓度等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出现,近年来逐渐在实验题、推断题等题型中出现,尤其对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问题几乎历年高考都有考查。本部分将呈现如下特点:(1)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构建的整体性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2)试题整体的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物质性质的理解;(3)把实验操作、生产实践和化学计算结合起来,或者通过图表、报刊文献等背景呈现方式,力求题型新颖,体现化学学科对计算的要求,更体现对计算综合能力的考查;(4)考试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化学计算难度会降低。[例证3]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B.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解析] 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18g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0.9mol×10NA=9NA,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1mol×10NA=10NA,故A不正确。亚硫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发生完全电离,所含H+离子数小于2L×0.5mol·L-1×2=2NA,故B不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根据电子转移情况得关系式O2~2e-,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C正确。2molNO与1mol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molNO2,因为存在2NO2N2O4,则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故D不正确。[答案] C[例证4] (2015·广东高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B.1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n[解析] A项,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知,23g(即1mol)Na与足量H2O反应可生成0.5nA个H2分子。B项,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C项,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N2和H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原子。D项,Fe―→Fe3O4,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价,故3molFe失去电子数为×3nA=8nA。[答案] D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选择题应注意的问题:(1)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常温常压下是液态。(2)某些特殊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例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白磷(P4)是四原子分子。(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例如:D2O、T2O、18O2、D2等。(4)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如:Na2O2和水,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等。(5)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或“×”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1)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1NA(  )(2)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3)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4)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5)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6)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7)在18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8)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解析:(1)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且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原子,正确;(2)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错误;(3)没有指明标准状况,11.2L不一定为0.5mol;(4)氧化钠中不存在NaCl分子;(5)因为Na+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1.00molNa中含有8×6.02×1023个最外层电子,正确;(6)应生成11.2LCl2;(8)空气中的分子除单质气体分子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合物分子。答案:(1)√ (2)× (3)× (4)× (5)√ (6)× (7)√ (8)×考点二 物质的检验、提纯及溶液的配制化学实验始终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必考点,考试形式多样,有简单选择题,考查物质或离子的检验,如2015年福建高考第8题与浙江第8题等;除杂题或鉴别题,如2015年安徽第8题、全国新课标高考卷Ⅱ第12题、浙江高考第8题等。也有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探究题等,如2014年新课标高考卷Ⅰ第26题等。该部分内容的常考点:(1)常见离子或物质的检验、鉴别;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正误判断;   (4)基本分离仪器的使用或选择等。n题型一 离子的检验与混合物的分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物质的分离提纯及检验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推断题、实验设计等形式出现。[例证5]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2015·浙江高考)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或SOB.(2015·浙江高考)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C.(2015·安徽高考)除去CO中的CO2D.(2015·安徽高考)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解析] A项,未知溶液中若含有Ag+,也会出现上述现象;B项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反过来混有氯化钠的硝酸钾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D项,含碘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倒出。[答案] C(1)有关物质的分离的问题与提纯是通过物质间性质的不同加以考虑的,所以要正确解答,必须对给出的物质性质之间的差异有所认识,并根据具体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分离或提纯。(2)对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主要是利用物质性质(或存在元素或相应离子)的特殊性进行区分。一般而言,检验只需要能够将几种物质分清即可。6.[双选](江苏高考改编)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可能是SO2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解析:选C、D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检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为CO2或SO2,因此原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为CO、HCO、SO、HSO等,A项错误;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溶液含有Na+,则可能是NaOH溶液或钠盐溶液,B项错误;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除了乙烯,还可以为SO2等,C项错误;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Fe3+,滴加氯水后显红色,则是因为生成了Fe3+,因此一定含有Fe2+,D项正确。7.(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n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选A 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故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水封,A项正确。Br2、NO2、O3等都能氧化KI生成单质I2,从而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B项错。CCl4层呈紫色只能表示有碘单质I2存在,C项错。符合D项现象有AgCl、BaSO4,溶液中可能含有Ag+,也可能含有SO,所以D项错。题型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作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定量实验,年年必考,考查角度较为广泛,主要为计算所需的固体或液体的量、仪器的缺失、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误差分析等。[例证6] (江苏高考)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意在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左物右码”,A错误。转移溶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到容量瓶中,D项错误。[答案] B要准确解答有关溶液的配制这类题目,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其中数据处理是此类题目的难点。另外,有关容量瓶的使用及规则的选择等也要加以重视。8.(山东高考)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项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烧杯、玻璃棒、蒸发皿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B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用盐酸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C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D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解析:选D 本题考查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A项错误;过滤需要漏斗,B项错误;称量NaCl固体需要托盘天平,C项错误。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2015·福建高考)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2014·浙江高考)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2015·四川高考)配制一定浓度NaCl溶液(见图1)D.(2015·重庆高考)配制一定浓度NaNO3溶液(见图2)n       图1          图2 解析:选B A项,NaOH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等玻璃仪器中称量;C项,定容时,视线应与刻度线相平;D项,配制溶液时,应先在小烧杯中溶解NaNO3,冷却到室温时,再转移到容量瓶中。考点三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中学化学始终的高频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丰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常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起以填空题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常与电化学等知识一起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计算型填空题等。该部分内容的常考点:(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3)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4)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判断及转移电子多少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题型一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考查的角度为反应“量”的关系是否正确、化学式的拆分是否正确、电荷是否守恒或发生的离子型氧化原还反应是否正确等。[例证7] 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新课标全国卷Ⅱ)ClO2与碘化钾(酸性条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课标全国卷Ⅱ)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课标全国卷Ⅰ)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课标全国卷)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新课标全国卷)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ClO2+10I-+8H+===2Cl-+5I2+4H2O(2)PbO+ClO-===PbO2+Cl-(3)2Al+2OH-+2H2O===2AlO+3H2↑(4)2Fe3++2I-===2Fe2++I2(或2Fe3++3I-===2Fe2++I)(5)2Fe(OH)3+3ClO-+4OH-===2FeO+5H2O+3Cl-n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符号的应用是否正确,四看相关物质拆分是否到位,五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此外,还可能涉及化学式的配比等问题。10.[双选](海南高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中:NH+HCO+2OH-===CO+NH3↑+2H2O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沉淀完全: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D.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解析:选A、C B选项明矾溶液中,Al3+和SO个数比为1∶2,SO完全沉淀时,Al3+应转化为AlO;D选项中醋酸是弱酸,应该以分子的形式写入离子方程式。11.(江苏高考)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H2O===3I2+6OH-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OH-NH3↑+H2O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NH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Ag++NO↑+H2O解析:选C A项,酸性条件下反应不可能生成OH-,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6H+===3I2+3H2O;B项,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2O。题型二 离子共存问题离子的共存问题,由于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强,区分度好,很受出题人的青睐,以后仍是高考的热点。离子共存类试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甲基橙呈红色,在NaHCO3溶液中等。(2)定性中有定量,如pH=1、pH=13、c(H+)=1.0mol·L-1的溶液中等。[例证8] (广东高考改编)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H+、Cl-、COB.H+、Na+、Fe2+、MnOC.K+、Ca2+、Cl-、NOD.K+、NH、OH-、SO[解析] CO能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A项错误;MnO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K+、Ca2+、Cl-、NO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水中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NH和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水合氨,D项错误。[答案] C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先看清试题的前置条件,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在c(H+)=1.0mol·L-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而……”等,再分析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情况。12.(2015·上海高考)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Fe3+、Ba2+、Al3+、CO、Cl-、OH-、NO。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选C 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与CO、OH-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Al3+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a2+、Al3+、CO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若溶液为碱性,则含有大量的OH-,还可能含有大量的Ba2+、Cl-、NO,离子最多4种;若溶液为酸性,由于H+、NO起硝酸的作用,加入Al不能产生氢气,所以含有的离子可能是H+、NH、Ba2+、Al3+、Cl-,最多是5种离子。13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Mg2+、SO、Cl- B.Ba2+、K+、OH-、NOC.Al3+、Fe2+、SO、Cl-D.Na+、Ca2+、Cl-、MnO解析:选A pH=1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各个选项中增加H+,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无色溶液中不包括常见的有色离子,B项中OH-与H+不能大量共存,C、D两个选项中均含有有色离子,Fe2+是浅绿色的离子,MnO是紫红色的离子。题型三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涉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反应类型的关系;以具体物质的性质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的简单计算、强弱规律、守恒规律的应用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例9] (2015·海南高考)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4OH-===2RO+3Cl-+5H2O。则RO中R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6[解析] 根据离子反应中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可得3+4=2n+3,解得n=2。由于在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R的化合价为+(2×4-2)=+6。[答案] D氧化还原反应涉及面广,解题规律性强,有一定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理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试题的必要前提。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实验均发生了化学反应:①将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②向FeSO4溶液中滴加浓HNO3;③将铜丝放入FeCl3溶液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了氧化性:Fe3+>Fe2+>Cu2+B.上述实验证明了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实验①、③中的化学反应都是置换反应nD.向三个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最终都有Fe(OH)3生成解析:选D 由①有,Fe+Cu2+===Fe2++Cu,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Cu2+>Fe2+,故A项错;三个反应中均没有Fe2+降至零价的,所以由实验不可说明Fe2+具有氧化性,B项错;反应③的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产物中无单质,故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反应生成Fe(OH)2,置于空气中,会发生4Fe(OH)2+O2+2H2O===4Fe(OH)3,所以最终会有Fe(OH)3生成,D项正确。15.某含铬(Cr2O)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Cr2O的物质的量为mol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yCrxO3中,3x=y解析:选A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及对电子守恒思想的掌握情况。该反应中铁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铬的化合价由+6降低到+3。由原子守恒知B选项正确;参加反应的铬的物质的量为nxmol,转移电子3nxmol,C选项正确;根据电子守恒知D选项正确;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1+y)mol,A选项错误。考点四 金属及其化合物本考点以实际情景为依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既考查知识的整合能力,又考查新课标的三种能力,并提高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选择题中考查Na、Al、Fe、Cu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Ⅱ卷中与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相结合,以推断题、工艺流程题、实验题形式呈现。题型一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钠和钠的化合物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其中Na2O2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钠和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②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③以Na2O2的性质(与CO2、H2O反应)为载体的探究题、框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④以Na2CO3和NaHCO3性质为载体的鉴别题、实验题及计算题。预计以后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Na、Na2O2、Na2CO3、NaHCO3为素材的选择题、推断题、实验题。[例证10] (北京高考)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解析] A项,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钠:4Na+O2===2Na2O,A项错误;C项,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n是由于过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D项,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CaCO3↓+H2O,D项错误。[答案] B在进行钠的相关问题的思考时,一定要注意:钠的强还原性;钠、过氧化钠及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过氧化钠的属类(注意不是碱性氧化物)与主要性质(强氧化性,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应用);典型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对于有关计算,要注意不等式法、定量分析法、讨论法、极值法等方法的应用,在应用中总结规律,优化解法。16.用“√”或“×”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CO2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物质增重。(  )答案:(1)√ (2)√ (3)× (4)√题型二 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镁、铝、铁、铜四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其中Mg与CO2的反应,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热反应,Al单质的性质、Al2O3的性质、AlO的性质;Fe3+的氧化性,单质Fe的性质,Fe3+的检验;单质Cu的性质,CuSO4·5H2O的性质。试题中选择、填空、计算、推断、实验等形式都有。[例证11] (山东高考)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铝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根据关系式:2Al~2NaOH,2Al~3H2SO4,2Al~6HCl,A项正确,B、C项错误;Al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项错误。[答案] A本部分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内容基本都来源于教材。学习时一定注意要抓教材、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元素化合物知识要与基本实验、化工生产、日常生活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的来回重复和死记硬背。17.(2015·浙江高考)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图所示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解析:选D A项,由题意知,要制得的产物是FeSO4·7H2O(硫酸盐),故溶解烧渣应选用硫酸,以防引入其他的杂质离子,溶液1中含有Fe3+,需加入Fe使之转化为Fe2+,正确;B项,根据烧渣的成分,加入硫酸后只有SiO2不能溶于硫酸,固体1中一定有SiO2,同时,根据溶液2及最终产物可以判断,控制pH是为了使Al3+沉淀为Al(OH)3,正确;C项,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要防止Fe2+在空气中被O2氧化,同时防止FeSO4·7H2O分解失水,正确;D项,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将Al3+转化为AlO,SiO2转化为SiO,Fe3+沉淀为Fe(OH)3,但是加硫酸溶解后生成的是Fe2(SO4)3,不是FeSO4,错误。18.(江苏高考)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       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解析:选A ②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故错;④中加热氯化铁溶液时,因为氯化铁水解得到的是氢氧化铁,得不到无水氯化铁,应该在氯化氢的气氛中加热蒸干才可以得到无水氯化铁,故错。考点五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较多,主要考点有:(1)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与综合应用;(2)以“氯”为代表考查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与综合应用;(3)N2、NH3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硝酸的重要性质及计算以及NH3的制备及检验;(4)以“硫”为代表考查+4价硫的还原性、SO2的漂白性,浓硫酸的特性,SO2、SO的检验等;(5)酸雨等大气污染与防治。命题以实际情景为依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既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又提高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非金属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涉及新材料应用,环保和硫酸、硝酸工业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相结合考查氯及其化合物;多在Ⅱ卷中与化学原理结合以填空题形式考查无机化工流程图。题型一 硅及其化合物n近几年高考对硅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硅、二氧化硅、硅酸盐的用途,二是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三是硅及其化合物的制备。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其高科技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应用点较多,在以后的高考中将会有所体现。当今人们对材料技术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反映新材料、新技术的知识将被移植到高考命题之中,考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例证12] 用“√”或“×”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1)(2015·江苏高考)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粗硅SiCl4Si。(  )(2)(2015·广东高考)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2015·安徽高考)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4)(2015·山东高考)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SO2+H2O===H2SiO3↓+SO。(  )(5)(2015·重庆高考)烧结粘土制陶瓷,不涉及化学反应。(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 (1)√ (2)√ (3)× (4)× (5)× (6)√对于硅及其化合物,往往考查其特殊性,因此,学习本部分知识时,除掌握一般规律外,更要熟练掌握特殊性。如单质硅与强碱溶液反应、与氢氟酸反应、SiO2与HF反应、SiO2与焦炭反应等,另外,还要注意硅及其化合物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材料中的特殊地位。19.“飞天”航天服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使用了多种新材料。下列对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B.水泥、玻璃、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D.新型结构陶瓷具有承受高温、抗氧化、耐磨损、密度小等特点,可应用于宇航事业解析:选B 水泥、玻璃、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20.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B.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C.低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D.自然界硅元素的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解析:选D 自然界中无单质硅存在。题型二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关于卤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点主要有:Cl2的强氧化性、HClO的漂白性、Cl2的实验室制法、溴、碘的提取原理等,题型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中的实验题或计算题等。[例证13] (广东高考节选)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1)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n(2)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3)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塞,则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等,A项错误;倒立的集气瓶中有双孔橡胶塞,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从长导气管中进,从短导气管中逸出,因此不能排出空气收集氯气,B项错误;正立的集气瓶中有双孔橡胶塞,氯气从长导管中进,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排出的气体通过倒扣漏斗、NaOH溶液吸收处理,既防止倒吸又防止排出氯气污染空气,C项正确;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因此不能用排NaOH溶液的方法收集氯气,D项错误;(2)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所得氯水中含H2O、Cl2、H+、Cl-、HClO、ClO-、OH-等离子,其中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l2、HClO、ClO-。[答案] (1)C (2)HClO、Cl2、ClO- (3)向试管中滴加NaBr溶液,振荡、静置。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在学习中需从氯气的性质为基础,发散到含氯化合物的氧化性,漂白性,不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另外,作为一种实验室制备实验的实验室制Cl2,应从原理、发生装置、除杂、收集、尾气处理等各个环节全面掌握。21.(2015·北京高考)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解析:选B A项,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消毒液,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B项,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现在该消毒液的pH为12,故不可能仅为ClO-的水解所致,该消毒液中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是使消毒液的pH约为12的主要原因。C项,该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时,ClO-与Cl-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D项,HClO有较强的漂白性。因为CH3COOH的酸性强于HClO,在该消毒液中加入CH3COOH,会使CH3COOH与ClO-反应生成HClO,增强其漂白性。22.(海南高考)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n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解析:选B 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尾气碱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长进短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