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统计整理复习》
统计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的知识,进一步明确各类统计图的特点,感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 2.在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4. 在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理统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应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具学具:课件。 学具准备:调查看电视时间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师生交流:关于统计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 预设: (1) 统计时要首先收集数据,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整理数据。 (2) 学过的统计题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事物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共同整理学过的统计图。 学生独立整理,汇报、展示和交流学生整理的情况。 预设:结构图式一: 结构图式二: 条文式: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3.回顾三种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我们统计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统计量各表示什么意义呢? 预设:平均数: 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用总数量÷总份数得到的。 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居于中间的那个数据是中位数。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师小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众数表示集中趋势。 (2)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吗? 预设:平均数:分析班级同学考试成绩,一般用平均数。如:六年级一班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六年级二班数学平均成绩是88分。 从平均成绩中,你看出了什么? 预设:根据平均成绩可以看出六年级二班数学成绩整体上比一班要好。 那说明平均数适合用来分析什么数据? 适合分析数据的整体水平。 中位数:比较一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处于什么位置,用中位数来衡量。 众数: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众数。 4.想一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我们常用的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三种统计量,想一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学生讨论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师小结: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的特征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5.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预设:确定要调查的内容,(师提示:确定主题),设计统计表记录调查的内容,(设计统计表),按统计表中的项目搜集数据,把统计表中的数据整理,做成统计图,(整理数据),最后要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得出一定的结论。 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确定主题——设计统计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师小结: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用心选一选。 (1)一位病人住院了,要想知道这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要知道一个小区绿化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选用( )统计图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六(1)班有43人,六(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跳绳成绩,应该选取(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4)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在所有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进行比较。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回答。 预设:(1)B(2)C (3)A(4)B 2. 细心填一填。 6位同学期中测试数学成绩如下:96,98,95,98,86,94。这列数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答案:98,95.5,94.5。 学生回答后,重点说说你是怎样求中位数的? 预设:这组数有6个数据,把6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至小)排列,居于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86,94,95,96,98,98。(95+96)÷2=95.5。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足球 跳绳 乒乓球 其他 男生 12 2 5 3 女生 3 6 5 4 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呢? 根据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假如你是体育委员在男女生中各应举行什么活动?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质疑。 2.近视原因调查。 (1)调查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利用设计的统计表,小组内完成) 根据各小组统计情况,汇总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2)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出示课本图) 根据全班汇总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完成后汇报: 这是什么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调查本班患近视的同学。 利用下面的统计表,小组内调查统计。 预设:主要因素: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躺在床上看书,打电脑游戏时间长等。 怎样计算每种近视人数,占近视人数的百分之几? 预设:每种原因近视的人数除以近视的总人数。 从结果你看出了什么? 预设:长时间打游戏造成近视所占的百分比多。 通过统计,我们知道近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从每种近视人数占近视总人数的百分中比得出结论,分析得出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该怎样预防近视? 通过统计近视人数的情况,你知道统计有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通过调查统计近视的原因这件事,说明了统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物间的关系。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某公司要为职工补助电话费。确定补助费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大多数职工的需要,又要节约公司开支。为此,工会对公司现有20名员工每月的电话费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对上面这组数据,明明、亮亮、青青了如下分析,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明明:费用为40元的有7人,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每人补贴40元合适。 亮亮:平均费用为68元,所以每人补贴70元合适。 青青: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0元,补贴50元比较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 预设:有7人是40元话费,但有12人比40无话费高,不符合“满足大多数职工的需要”的要求。所以每人补贴40元并不合适。 每人补贴70元,使用的是接近平均数的数,但只有4个人达到70元话费,大多数人用不到70元话费,不符合公司“节约公司开支“的要求,所以每人补贴70元也不合适。 50元是中位数,达到或低于50元话费的有13人,超过50元的只有7人,这样符合满足大多数职工的需要,又节约公司开支的要求,所以选用中位数比较合适。 老师还有个疑问:平均话费是68元,只有4人达到了68元,有16人的话费没有达到68元,这是为什么? 预设:因为有一人的话费是400元,这个数据是一个极端数据,使平均数就大了。 三、梳理总结 提升认知 回顾本节课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板书设计: 统 计 处理数据 作出决策 统计图 单式、复式 条形统计图: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数量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自主整理,形成体系。 本课放手让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的知识,形成统计知识体系,并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整理,能较好地,有个性地运用自己比较熟练的方法整理统计的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整理统计图的方法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表式,因为学生对整理的方法已经非常熟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在进行训练开放性思维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2) 分层练习,拓展认知。 练习题分层次、有梯度,有效加强了不同层次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基本练习,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开讨论,理解如何选用合适的统计图以及选择统计量,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各种统计图和统计量的不同作用。综合练习,一是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感受各个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二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统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拓展练习环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针对明明、亮亮、青青的不同意见,各抒意见,结合这个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使用建议。 针对本课不足之处,在使用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练习题量和题型。特别是本课练习中没有涉及到扇形统计图的内容,需要加以补充。 3.需破解的问题。 统计的知识比较多,有关统计的过程不易落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完成统计数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