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比与比例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数形结合等活动,提高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整理与复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正确整理各种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对“量的计量”有关知识的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所学比和比例的知识。 1、想一想,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与比、比例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 2、你能谈谈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分别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⑴比 ①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3(前项):4(后项) ②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 3:4=(3×2):(4×2) ③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a:b =a÷b=(b≠0)。 各部分名称 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不能为0 比值 关系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分 数 分子 分数 分母 分数值 数 ⑵比例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 ③正、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他们相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是:=k (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 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1. 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3.用字母表示关系式:=k (一定) 2.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一定的. 3.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⑶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A.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B.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类型: 数值比例尺: 1:1000 线段比例尺: ③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3、我们对比和比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看一看你是不是真正了解这部分知识?(课件出示)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2)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班内汇报,引导总结: ①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 区别:比和比例的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各不同。 ②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 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 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 比值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所以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就是同一回事。 小结:同学们整理了这么多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些练习题检测 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吧!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应用与反思第1题。(说一说,议一议。) (1) (2) 友情提示: ①认真阅读上面的信息,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②结合文字说一说每个比、比例尺的意义。 ③从这些信息中你有什么想法要说? ④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用到比和比例的例子吗?试一试。 本题把比、比例尺放在具体情境中,主要检测学生对比、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很简洁、清晰。在交通、地质、军事 、水利等部门进行测绘时都要用到比例尺,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比例尺不仅可以缩小实际距离,也可以放大实际距离。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①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②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③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④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分析:本题是一组巩固正、反比例意义的判断题。 友情提示: ①读一读,每题中告诉我们的信息都有哪些? ②议一议,题中的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呢? ③判一判,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注意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 3、填空 3:7=( ):21==15÷( ) 友情提示: ⑴独立思考,比、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各有怎样的性质? ⑵想一想,题中的两个21在比中有没有区别? ⑶题中哪个比是已知的,其它各项与之关系怎样?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填空的思路。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 么? 友情提示: ①认真读题,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你能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吗?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③你还能写出什么比?看能不能组成比例? 2、课件展示: 如果在画有这样的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3.9厘米,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友情提示: ①请说出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是什么? ②你能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③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实际距离。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用3、8、9、24四个数组成比例,看谁组得多? 友情提示: ①想一想,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②试一试,独立组比例,看谁组的多? ③班内展示组成的比例,集体评价? 2、发散思维练习。 甲乙两数的比是4∶3,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 本题主要让学生说一说从一个比中知道的信息。 引导学生从甲乙两数的比是6:5,可以知道: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甲是两数和的,乙数是两数和的,甲比乙多,乙比甲少等信息。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大胆发言,畅谈所得,师生共同总结: 生1:我知道了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生2:我进一步弄清了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a:b =a÷b=(b≠0)。 生3:我不仅更加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还弄清了正、反比例之间的区别、比与比例的区别。 生4:我还弄清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正比例:y/x=k(k≠0) 反比例:y×x=k(一定)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练习课怎样激起学生新的探索热情?本堂课自始至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放手由学生课前整理、课中交流,方法交由学生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得以全面展示;教师时而台下观看,时而旁敲侧击,间或充当组织者适时引导。整堂课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高效,练习课真正唤起学生的灵性。 (2)灵活处理习题,全面挖掘题目功能。 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在处理时,教师除了恰当使用了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将习题中的题目进行了灵活处理,让原本枯燥的习题活化起来,充分发挥了习题功能的最大化,有效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 (3)系统整理,加强联系,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回顾和整理了各个知识点,而且重点指导学生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比与比例的区别于联系、三个基本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等。 2、使用建议: 练习题结合本班实际去设计练习,练习题量的大小与题目的难易程度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教学时可以适量增减。 3、需破解的问题: 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在教学中教有没有更简洁有效的梳理总结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