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5 七律·长征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 通古诗、读懂古诗,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 歌时,能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教学。紧紧扣住“长征的艰 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 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但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存在 一些不足,由于自身朗读的水平不够好,因此指导朗读显得苍白无力。 经过仔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为统领,每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理想的设计 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但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 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 在同一层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枯燥乏味。教学时,我让学 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 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 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 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二、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 到感染,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之中。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没 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从而导致学生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在长征路线图的使用时机上,也可以有更好选择。我用长征路线 图作为学生了解长征的工具,如果能把这一工具与理解“万水千山” 结合起来,在理解“万水千山”时让学生去对照长征的路线图,算一 算跨越 11 个省到底需要走多远的路,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算,让 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学生一定能够了解得更深刻,一定能收到更好 的效果。 回味着这节课,或许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许我 的语言引领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 是,我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已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 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会 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 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 的。 6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 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教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 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激发学生 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 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 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 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 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情地 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 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 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 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 态的语句 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 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 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 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 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 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7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 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 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 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 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 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 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 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 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 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 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 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 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 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 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 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 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 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 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比如课 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 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 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 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 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 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 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在“入场”和“典礼”环节用时 较多,“阅兵”和“游行”以及“以点带面”写法的指导略显仓促。 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 8*灯光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 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 甚少,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 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 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 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 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 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学生初步感受到 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 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 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 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 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学到这里,我突然 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 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 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 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 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 讨论、自主探究的机会就太少了。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放手给 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习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