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部编版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 12 个生字,会写 20 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 的表达顺序。【语文要素】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 的表达顺序。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 12 个生字,会写 2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 结观点”的行文思路。(重点) 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一、课题导入,交流见解 1.板书“真理”,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真理?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真理就是最符合 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 2.板书课文标题,提问:你怎么理解“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 3.过渡:这句话说得对吗?真理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词语,读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认为难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可能会交流“建树、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海岸线、吻合、见微知著、不可思议、 锲而不舍”这些词语的意思。 5.指导生字书写,然后学生自由练写。 教师提示易错字:“搜”由“扌”“叟”两个部件组成,书写时要注意布局匀称,左窄右宽。 “叟”这个部件要注意笔顺,上下部分也要匀称。 三、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1.提问: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预设:课文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观点。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言)作者在文中用了浅显易懂的话进行解释,请 找出来。 预设:在课文第 2 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解释的?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呢?(“?”指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通过探索, 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2.点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它的表述比较凝练、抽象, 第 2 自然段对它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既保持了观点的一致性又避免了重复。 3.引导阅读: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思 考结果呈现在纸上,可以是图示,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表格来呈现。 表格(示例):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现象:“问号” 探究的过程:“真理” 事例 1/事例 2/事例 3 得出的结论: 4.全班交流。 5.教师相机追问: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课文的? 预设: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这一思路来写的。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并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 序。(重点) 2.结合三个事例与“阅读链接”,体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理解“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它给人的启示。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难点)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顾引入:请同学们借助上节课教师提供的表格,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又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2.学生回顾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补充。 二、品读感悟,深入研讨 1.聚焦第一个事例,默读第 3 自然段后思考: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预设:先写了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再写他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之 后写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写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到酸或碱的影响都会改变颜色,并利用 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板书: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取得成果) 2.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精神,启发思考:为什么波义耳能有这个科学发现呢?请你抓 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把感悟批注在书上。 预设:从“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 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许多试验”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波义耳善于观察,能 不断挖掘问题并且反复去实验验证。 3.教师相机追问、点拨。 (1)实验室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发现了这个现象? (2)波义耳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3)从发现现象到最后成功发明了石蕊试纸是一蹴而就的吗?这中间波义耳是怎么做 的? 4.运用填空梳理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他关注到了的现象。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这个现象,还,并且。 波义耳经过,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5.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另外两个事例,提出要求:文中还列举了另外两个事例,想一想 它们是如何印证作者观点的。出示自学提示:请默读第 4-5 自然段,说一说这两个事例分别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想想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真理”的。 6.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点拨。 (1)魏格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海岸线的特点的?发现这一现象后,他又是怎么做的? (2)阿瑟林斯基提出了哪些疑问?提出疑问后,他是怎样做的? 7.启发思考:对比三个事例,你有哪些发现与感悟? 教师相机点拨: (1)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没有共同之处? (2)三位科学家一开始发现的现象都有什么特点? (3)三位科学家研究现象的过程、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研究现象的方式有没有什么相 似之处? (4)对比三位科学家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取得成果的过程可以发现,这些 科学家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8.启发思考:综观三个事例,三位科学家能够取得成果是因为什么呢?能不能用文中的一 句话来概括? (1)用课件出示文中句子。 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 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小结:这三个事例不正是印证了作者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9.启发思考:作者所用的三个科学家的事例已经充分论证了他提出的观点,课文到此为止 是不是可以结束了?第 6-7 自然段与事例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第 6-7 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 10.拓展阅读“阅读链接”,启发思考:生活中寻找真理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探究真理的过 程总能给我们以启迪。请你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 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他和课文中的三位科学家有没有相似之处? 三、拓展运用,迁移写法 1.再次回顾课文,梳理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结构。 2.完成课后“小练笔”。 (1)出示写作提示:先确立自己要说明的观点,再选取相应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 流,组员互相评价事例是否能够说明观点。 (2)学生根据写作提示自主完成小练笔。 (3)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见微知著、善于发问、 实验探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取得成果 总结观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中心句,采用“整体把握——品 读事例——梳理结果——仿写练习”的思路来进行设计。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时,运用表格来 帮助学生对课文事例有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第一个事例时采用师生共同品读的方式,来理清事 例的介绍顺序,学习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品读事例中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在学习后两个事 例时,则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最后在品读事例的基础上, 让学生建立事例与观点间的联系,梳理课文结构,以及结合课后题进行小练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