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复习资料大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词 语 盘 点 清爽[qīng shuǎng] 唱和[chànghè] 陡峭[dǒuqiào] 挺拔 tǐng bá] 身躯[shēn qū] 精致[jīng zhi] 蕴含[yùn hán] 奥秘[ào mì] 侠客[xiá kè] 静谧[jìng mì] 小巷[xiǎo xiàng] 俏丽[qiào lì] 烘烤[hōngkǎo] 音韵[yīn yùn] 演奏[yǎn zòu] 勤勉[qín miǎn]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津津乐道[jīn jīn lè dào] 左冲右撞[zuǒ chōng yoù zhuàng] 意味深长[yì wèi shēn cháng] 庞然大物[páng rán dà wù] 行色匆匆[xíng sè cōng cōng] 欢悦[huānyuè] 清脆[qīngcuì] 凝聚[níngjù] 恶作剧[è zuò jù] 奇妙无比[qí miào wú bǐ]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xK b1. C om 多 音 字 血液(xuè xié) 树冠(guān guàn) 扎进(zhā zā) 旋转(zhuàn zhuǎn) 散布(sàn sǎn) 唱和(hé hè) 细数(shù shǔ) 悄然(qiāo qiào) 调色版(tiáo diào) 踏 tā 踏实 扎 zhā 扎实 旋 xuán 旋律 tà 踏青 zā 扎辫子 xuǎn 旋风 易读错的字 树冠 guān 旋转 zhuǎn 唱和 hè 津 jīn 津乐道 短暂 zàn 湿润 rùn 草茎 jīng 洞穴 xué 它背 bēi 着几个小甲虫 散聚 sǎn 胆颤 zhàn 窈 yǎo 窕 tiǎo 自个 gě儿 近 义 词 清爽(凉爽) 凝望(凝视) 依然(仍然) 雄浑(雄壮) 陡峭(峻峭) 蕴含(蕴藏) 奥秘(奥妙) 恩泽(恩惠) 轻盈(轻捷) 奇妙(巧妙) 优雅(高雅) 清新(清爽) 忘却(忘记) 幽静(宁静) 倾吐(倾诉) 凝聚(凝集) 静谧(安静) 追随(跟随) 傲然(昂然) 欢跃(欢腾) 攀谈(交谈) 僻静(幽静) 勤勉(勤奋或勤恳) 攀缘(攀爬) w W w .x K b 1.c o M 反 义 词 俯(仰) 陡峭(平坦) 德高望重(声名狼藉) 精致(粗糙) 粗壮(瘦弱) 挺拔(弯曲) 清晰(模糊) 湿润(干燥) 优雅(粗俗) 轻盈(笨拙) 清脆(沉闷) 静谧(喧闹) 勤勉(懒惰) 细密(稀疏) 坚硬(柔软) 淘气(老实) 蕴含(显露) 融化(凝固) 幽静(喧闹) 欢悦(痛苦) 清脆(沙哑) 英勇(胆怯) 俏丽(丑陋) 惊险(安全) 巧妙(笨拙) 慌忙(从容) 不拘一格(循规蹈矩) 日积月累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5、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6、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X|k |B| 1 . c| O |m 【第 1 课 山中访友】 本文出自着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一篇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 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 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第 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 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 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 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 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新|课 |标| 第 |一| 网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 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 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 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 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 的过程。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 深厚的感情?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 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 ──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 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 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新-课 -标 -第 -一-网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 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 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 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 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随着时间一天 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 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 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第 3 课 草虫的村落】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 力,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 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 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 者的心中。 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 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 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 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 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 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 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 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 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 虫,就像一位游侠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 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ttp://www. xkb1.com ④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 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 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从这段 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 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景, 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 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者的 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 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 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 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静谧:安宁而平静。xK b1. C om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静谧”的“谧”,字音是“mì”。“巷”字提醒学生第 8 笔是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詹天佑》《怀恋母亲》 词 语 盘 点 jié chū xiū zhù shè jì shī gōng zǔ náo kòng zhì hōng dòng jiān jù 杰 出 修 筑 设 计 施 工 阻 挠 控 制 轰 动 艰 巨 yì rán chǎn ping miǎn lì è liè ní jiāng chà dào zhēn zhì bì miǎn 毅 然 铲 平 勉 励 恶 劣 泥 浆 岔 道 真 挚 避 免 méng lóng qī liáng yǐn yòng qiáng liè jū yōng guān xuán yá qiào bì 朦 胧 凄 凉 引 用 强 烈 居 庸 关 悬 崖 峭 壁 kuáng fēng nù háo rě rén jī xiào qǐn bù ān xí sī cháo qǐ fú kě jiàn yì bān 狂 风 怒 号 惹 人 讥 笑 寝 不 安 席 思 潮 起 伏 可 见 一 斑 xK b1. C om kān cè tiáo jié chén mèn fēn xiǎng fú yǎng chūn jié rè liè gāng jìng 勘 测 调 节 沉 闷 分 享 抚 养 春 节 热 烈 刚 劲 lǐng lvè fù sū xiān qū mí liàn zhuāng diǎn jīng tàn bì kōng rú xǐ 领 略 复 苏 先 驱 迷 恋 装 点 惊 叹 碧 空 如 洗 bō tāo qǐ fú shuǐ luò shí chū bǎi zhé bù huí yá yá xué yǔ 波 涛 起 伏 水 落 石 出 百 折 不 回 牙 牙 学 语 易 读 错 的 字 音 联结 jié 要 yāo 挟 xié 恶劣 liè 奔 bēn 丧 薄 bó暗 风里夹 jiā着雨 沉闷 mèn 气氛 fēn 晕 yùn 船 拖蔓 wàn 九曲 qū黄河 刚劲 jìng 牙 yá牙学语 哈 hǎ达 欢歌劲 jìng 舞 给 jǐ予 w W w .x K b 1.c o M 多 音 字 要 yāo 要挟 得 děi 只得 塞 sài 塞外 几 jī 几乎 待 dāi 待会 yào 要命 dé 得到 sè 阻塞 jǐ 几天 dài 等待 盛 chéng 盛饭 撒 sǎ 撒下 劲 jìn 使劲 薄 bó 薄雾 薄弱 薄命 shèng 盛开 sā 撒网 jìng 刚劲 báo 厚薄 薄被 bò 薄荷 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 bó雾,就像披上了一层薄 báo 纱。 近 义 词 X|k |B| 1 . c| O |m 杰出(卓越) 阻挠(阻挡) 控制(操纵) 嘲笑(讥笑) 精密(精细) 艰巨(艰难) 怀念(想念) 崇高(高尚) 真挚(诚挚) 孤寂(孤独) 朦胧(模糊) 沉静(沉寂) 凄凉(凄惨) 伴随(陪伴) 特别(特殊) 庆祝(祝贺) 抚养(抚育) 端详(打量) 赞叹(赞美) 碧空如洗(晴空万里)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刚劲(刚健) 萦绕(围绕) 反 义 词 藐视(敬仰) 缩短(延长) 杰出(平庸) 恶劣(良好) 轻蔑(尊重) 大概(精确) 狂风怒号(风和日丽) 强烈(柔和) 真挚(虚伪) 普通(特别) 甜蜜(苦涩) 增添(减少)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沉闷(轻松) 公开(保密) 艰苦(舒适)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纯洁(肮脏) 热烈(冷淡) 周密(粗略) 轻蔑(尊敬) 藐视(重视) 崇高(卑微) 真挚(虚伪) 朦胧(清晰) 甜蜜(苦涩) 沉闷(活跃) 公开(保密) 艰苦(舒适)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纯洁(肮脏) 刚劲(柔弱) 铭记(忘记) 崭新(陈旧) 响亮(低沉) 给予(索取) 自豪(自卑) 词 语 搭 配 计划周密 精密观察 严密控制 紧密联系 勘测线路 勘察地形 勘探石油 勘正错误 【第 5 课 詹天佑】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 形象。新|课 |标| 第 |一| 网 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 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 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 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 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 井法、两端凿进法)。 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 压力。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实则是他们瞧不起中国工 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 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他们的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 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 品质。新-课 -标 -第 -一-网 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 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 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句子充分表现了 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w W w .x K b 1.c o M ④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 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 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 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呼应。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 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从而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 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干线:交通线、电线、输送管(水管、输油管之类)等的主要路线(跟‘支线’相对), 课文指铁路的主要线路 周密:周到而细密。 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 【第 6 课 怀念母亲】ttp://www. xkb1.com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 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 变的爱意。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 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 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xK b1. C om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 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 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 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 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 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 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从“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从“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 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 力,所以感到很内疚。w W w .x K b 1.c o M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 景。 从“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的理 解: 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 魂不全的孩子。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 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指什么? 我想这个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 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沮丧:灰心失望。 “挚”字右上部分是“丸”,不要少点;“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斑”与“班” 字形比较相似,要注意区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词 语 盘 点 shū shì gē bǎn mián qiǎng bào yuàn qīng tīng xiān qǐ kuí wú sī pò 舒 适 搁 板 勉 强 抱 怨 倾 听 掀 起 魁 梧 撕 破 dǎo méi yán sù yōu lǜ shén shèng yōu yōu zhuāng zhòng yí shì bào qiàn 倒 霉 严 肃 忧 虑 神 圣 悠 悠 庄 重 仪 式 抱 歉 liū zǒu jiè yì zhuī wèn huāng ta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shī lín lín 溜 走 介 意 追 问 荒 唐 声 望 割 舍 湿淋淋 xīn jīng ròu tiào zì yán zì yǔ zì zuò zì shòu féng féng bǔ bǔ dà chī yì jīng 心 惊 肉 跳 自 言 自 语 自 作 自 受 缝 缝 补 补 大 吃 一 惊 cán jí shòu xuē kuān hòu zhāng huáng jié lì tài rán qiǎng zhì máng rán 残 疾 瘦 削 宽 厚 张 皇 竭力 泰然 强 制 茫 然 quàn zǔ jiāo huáng zháo mí nài xīn xiū lǐ rú yuàn liú lián wàng fǎn 劝 阻 焦 黄 着 迷 耐 心 修 理 如 愿 流 连 忘 返 shēn wú fēn wén liū zhī dà jí shí zhǐ lián xīn nù mù yuán zhēng xìng gāo cǎi liè 身 无 分 文 溜 之 大 吉 十 指 连 心 怒 目 圆 睁 兴 高 采 烈 易 读 错 的字 勉强 qiǎng 仍 réng 旧 自作 zuò自受 强 qiáng 制 乘 chéng 机 召 zhào 唤 魁梧 kuí wú 蜷缩 quún 多 音 字 xK b1. C om 舍 shě 割舍 佛 fó 佛祖 缝 féng 缝合 挣 zhěng 挣钱 藏 zàng 西藏 shé 宿舍 fú 仿佛 fèng 缝隙 zhēng 挣扎 cáng 藏宝 乘 chéng 乘法 着 zhǎo 着火 强 qiáng 坚强 强壮 shèng 千乘之国 zhe 沿着 qiǎng 勉强 强迫 jiàng 倔强 强嘴 日 积 月 累 1、 轻诺必寡信。《老子》 2、 民无信不立。《论语》 3、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也,人之道也。《礼记》 5、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近义词 抱怨—埋怨 蜷缩—蜷曲 魁梧—高大 宁静—安宁 倒霉—晦气 仍然—仍旧 忧虑—忧愁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声望—名望 抱歉—内疚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和谐—融洽 打扰—打搅 慈祥—慈善 珍藏—收藏 平静—安静 照顾—照料 羞愧—羞惭 舒服—舒适 怒吼—咆哮 探望—看望 忐忑不安—惴惴不安 反义词 w W w .x K b 1.c o M 抱怨—感谢 魁梧—瘦小 倒霉—幸运 忧虑—开心 蜷缩—舒展 宽厚—刻薄 宁静—喧闹 平静—激动 和谐—别扭 慈祥—凶狠 僵硬—柔软 尴尬—自然 从容—慌忙 沮丧—高兴 慈祥—凶恶 珍藏—丢弃 耐心—急躁 幸福—悲惨 【第 9 课 穷人】 这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 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 两个重点: 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 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 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 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 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 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 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 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那颗善 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 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 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 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 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 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 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 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 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X|k |B| 1 . c| O |m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 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 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 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 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 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 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 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 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 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 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 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 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 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 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 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 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新|课 |标| 第 |一| 网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 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 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 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 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 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 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 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明确: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 摇。 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 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她忐忑不 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 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 十一下……”(3)表示语意的跳跃。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 家里做些什么呢?”(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缝缝补补……” 【第 11 课 唯一的听众】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 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 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对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无聊。ttp://www. xkb1.com 用“无聊”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 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 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 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 “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 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 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 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 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 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 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 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 无聊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 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 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 “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 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 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 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 “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 “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 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 像深深的潭水。 ⑦“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 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 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⑧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 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 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 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词 语 盘 点 yáo wàng jīng yíng zī yuán kuàng wù ēn cì jié zhì kū jié làn yòng 遥 望 晶 莹 资 源 矿 物 恩 赐 节 制 枯 竭 滥 用 wēi xié zhǐ wàng shè xiǎng yí mín pò suì mù dǔ shèng jié jùn mǎ xióng yīng 威 胁 指 望 设 想 移 民 破 碎 目 睹 圣 洁 骏 马 雄 鹰 chán chán huí dàng zī rùn shàn dài sōng zhī bǎo guì zī yǎng yīng ér 潺 潺 回 荡 滋 润 善 待 松 脂 宝 贵 滋 养 婴 儿 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shán shǎn fā guāng 眷 恋 和 蔼 可 亲 闪 闪 发 光 zàng lǐ zhǔ chí yǔ diào bēi jù zhì lǐ guī sù dàng yàng lǐng wù 葬 礼 主 持 语 调 悲 剧 治 理 归 宿 荡 漾 领 悟 tāo tāo bù jué yí xiè qiān lǐ fēn zhì tà lái shì wài táo yuán yí mìng wū hū 滔 滔 不 绝 一 泻 千 里 纷 至 沓 来 世 外 桃 源 cóng tiān ér jiàng shēng mìng chuí wēi fēng yǔ tóng zhōu gǒu yán cán chuǎn 从 天 而 降 生 命 垂 危 风 雨 同 舟 苟 延 残 喘 zuì kuī huò shǒu 罪 魁 祸 首 易 读 错 的 字 扁 piān 舟 提供 gōng 乘 chēng 兴而来 号召 zhào 薄 bó雾 血 xuè液 滋润 rùn 运载 zài 松脂 zhī 所处 chǔ 劲 jìng 挺 多 音 字 扁 piān 扁舟 没 mò 没收 恶 è 恶霸 沓 dá 一沓 biǎn 扁豆 扁担 méi 没有 ě 恶心 tà 纷至沓来 号 hào 号码 载 zǎi 记载 三年五载 干 gān 干净 干燥 háo 号啕大哭 zài 载重 载体 gàn 主干 枝干 参 cān 参观 宿 sù 住宿 shēn 人参 xiù 星宿 xiǔ 一宿 历史记载 zǎi 了载 zài 人航天飞船升空的一刻。 近 义 词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节制—克制 枯竭—干涸 感叹—感慨 威胁—恐吓 设想—假想 灾难—厄运 居然—竟然 充足—充裕 承载—承受 凶恶—凶残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神圣—庄严 浓密—稠密 体验—体会 滋润—滋养 照管—照料 品尝—品味 终究—最终 眷恋—依恋 勇敢—胆怯 险恶—凶恶 归宿—着落 恭敬—恭顺 领悟—领会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反义词 慷慨—吝啬 枯竭—丰富 贡献—索取 毁坏—爱护 锐减—剧增 糟蹋—珍惜 冰冷—炎热 善良—凶残 保护—消灭 弱小—强大 生机勃勃—死气沉沉 浓密—稀疏 圣洁—肮脏 清澈—浑浊 甜美—苦涩 日 积 月 累 1、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近义词: 灾难─灾祸 庄严─庄重 晶莹─晶亮 慷慨─大方 贡献─奉献 璀璨─灿烂 渺小─微小 和蔼─和气 天际─天边 沉寂─沉静 透亮─明亮 恩赐─赏赐 威胁─威吓 清晰─清楚 节制─控制 肆虐─残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劲挺─挺拔 险恶─凶险 交错─交织、交叉 遨游─漫游 枯竭─干涸 纹痕─痕迹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反义词: 清晰─模糊 消失─出现 浪费─节约 减少─增加 交叉─平行 灵活─呆板 节制─滥用 精心─马虎 凶猛─温顺 荡漾─平静 恭敬─粗暴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节制─放纵 保护─破坏 枯竭─丰富 有限─无限 【第 13 课 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 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 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 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 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 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 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 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 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 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 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 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 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 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 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 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 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 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 “40 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 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 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 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 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 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 迫性。 6 宇航员为什么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 叹? 这句话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 着人类,孕育万物。这样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 ,突 出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 15 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着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 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 的爱。 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 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 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 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 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 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 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 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 么重要。 ②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 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 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 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③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 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 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扞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 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 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 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 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 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 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⑤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 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 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 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 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2)对词语的理解。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文中用婴儿对母亲的留恋来 表明印地安人对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和眷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本单元重点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 词语盘点 chú fáng cì wei chù sheng yí tǐ wǎn lián zhì jìng ài fǔ tuán jù qíng jié 厨 房 刺 猬 畜 生 遗 体 挽 联 致 敬 爱抚 团 聚 情 节 jì xing bǎo cún yīn àn dī wēi hán yì shēn ào xiáng xì kū shòu shì shì 记 性 保 存 阴 暗 低 微 寒 意 深 奥 详 细 枯 瘦 逝 世 wén zhāng ké sou míng huǎng huǎng shī shēng tòng kū hú lún tūn zǎo 文 章 咳 嗽 明 晃 晃 失 声 痛 哭 囫 囵 吞 枣 zhāng guān lǐdài mǎ mǎ hu hǔ huǎng rán dà wù běi fēng nù háo 张 冠 李 戴 马 马 虎 虎 恍 然 大 悟 北 风 怒 号 cōng cōng máng máng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匆 匆 忙 忙 饱 经 风 霜 yīn qín shī yè jiǒng xiāng hòu shi miáo tou miàn kǒng qīng shì dǒu rán 殷 勤 失 业 窘 相 厚 实 苗 头 面 孔 轻 视 陡 然 jiān kǔ ruǎn mián mián niú máo xì yǔ jié jié ba bā dà bìng xīn yù 艰 苦 软 绵 绵 牛 毛 细 雨 结 结 巴 巴 大 病 新 愈 容易读错的字 允 yǔn 许 颈 jǐng 上 奔 bēn 来 窜 cuàn 憎 zēng 恶 wù 虐 nüè待 扎 zā好绷带 起了蒙 méng 模 mó模糊糊 咳 ké嗽 多 音 字 畜 chù 牲畜 供 gōng 提供 佛 fó 大佛 正 zhēng 正月 xù 畜牧业 gòng 供奉 供职 fú 仿佛 zhèng 正确 行 xíng 举行 行走 héng 道行 háng 行列 银行 hàng 数行子 传 zhuàn 传记 冠 guān 鸡冠 嚼 jiáo 嚼舌 血 xuè 鲜血 蒙 mēng 蒙骗 chuán 宣传 guàn 冠军 jué 咀嚼 xiě 血淋淋 méng 启蒙 蒙 胧 jiào 倒嚼 měng 内蒙古 更 gēng 打更 更换 号 háo 怒号 扎 zhá 挣扎 挨 āi 挨门 gèng 更加 更好 hào 口号 zhā 扎下去 ái 挨冻 恶 wù 厌恶 憎恶 模 mú 模样 结 jié 结果 塞 sài 塞外 è 凶恶 恶劣 mó 模糊 jiē 结实 sāi 塞住 ě 恶心 sè敷衍塞责 着 zháo 着急 为 wéi 作为 处 chù 到处 zhe 听着 wèi 为什么 chǔ 处理 zhāo 着数 zhuó 着落 近 义 词 郑重—庄重 允许—同意 伶俐—机灵 仿佛—好像 怕羞—害羞 盼望—希望 希奇—稀罕 熟识—熟悉 追悼—悼念 惊异—诧异 爱戴—拥戴 枯瘦—消瘦 羞愧—惭愧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悔恨—懊悔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莽撞—鲁 莽 轻视—藐视 疑惑—迷惑 顽强—坚强 毁坏—破坏 恭敬—恭顺 憎恶—厌恶 伟大—崇高 情愿—甘愿 到处—处处 反义词 笨拙—伶俐 郑重—轻率 允许—禁止 熟识—陌生 爱戴—憎恶 深奥—浅显 枯瘦—肥胖 莽撞—谨慎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轻视—重视 诚恳—虚伪 恭敬—傲慢 毁坏—保护 伟大—渺小 永远—暂时 日积月累 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3、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4、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 文谈》 5、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 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 了。《致颜黎民》 【第 17 课 少年闰土】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 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 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 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 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 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 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却孤 陋寡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 往。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 特点。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 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 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 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 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 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 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 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 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 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 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 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 活的向往。 对词语的理解: 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 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 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 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 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无端地觉得”,就是没有原 因地觉得。“素”,向来的意思。“素不知道”是说向来不知道。“如许”就是“如此”“像 这样”。“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只知道。 要正确区分多音字“正”在“正(zhèng)在厨房里”与“正(zhēng)月”以及“佛” 在“仿佛(fú)”与“神佛(fó)”中的不同读音。“五行(xíng)”“供(gòng)品”等 词的读音也要注意。“畜”读 chù。 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作者通过刻画闰土 的外貌、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 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 刻印象。 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第一件事先讲捕鸟。这件事紧承上文“他是能装 弶捉小鸟雀的”。闰土讲了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 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 说明闰土是一个捕鸟能手。这样引得“我”总盼望下雪。第二件事是讲海边拾贝壳 的乐趣。贝壳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第三件事是讲看瓜刺猹,讲得很详细。看瓜 刺猹多么紧张惊险,这样的生活多么神秘动人。正因为闰土讲述的这件事情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三十年来,一想到闰土,头脑中就会浮现出这个 画面。这与课文开头描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月下瓜地刺猹的动人情景是紧密相联 的。第四件事讲看跳鱼儿,写得很简略。 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 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 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 课文中有两处闰土外貌的描写,刻画了闰土可爱的形象。 【第 18 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 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 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 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 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 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 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 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 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 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 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 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 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 特点。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 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 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 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 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 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 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 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 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 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 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 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对词语的理解: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失声痛苦: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个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 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 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 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 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谈《水浒传》一段,“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 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通过对伯父动作的品味,感受伯父的慈爱和宽厚,和小 周晔一起走进那段茶余饭后的惬意时光。 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 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感人形象。通过朗读体现人物不同的感情(车夫的痛苦及感激之情、伯 父和爸爸的关切之情、救助后伯父的愤激之情、“我”的疑惑不解)。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可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 本课附有一个阅读链接,分别节选的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 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前一个材料,寥寥数语就勾勒出鲁迅先生鲜明的性格特点,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个很好范例,后一个材料所体现 的内容同本课有紧密的联系。 “嗽”中间要封口,右边是“欠”,“囫囵”两字要看清里面的字形。多音字如“北 风怒号”中的“号”,“数不清”的“数”,“张冠李戴”的“冠”要注意读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 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 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 ——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 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 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 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 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 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 等的。 ◎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 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春晓》(孟浩然) <鹿柴>(王 维) (4)战争诗 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如:《.赠汪伦》(李白)、《山中送别》(王维)、《别董大》 (高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诗歌分类示例: 类 别 诗 歌 题 目 例 句 作 者 描写春天的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描写夏天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描写秋天的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描写冬天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二、具体分析: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 1、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很常见。 2、反映的是公元前 827 年周宣王出兵讨伐的一次战争,原诗共六章,节选的是 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从军战士 思归的情怀。 3、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春夜喜雨》 1、五言律诗,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 2、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一、二句的“知”与“乃”相呼应,极为传神地将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 四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细”用得准确、贴切; 五、六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最后两句是些雨后晓景。 4、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5、译文: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 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 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 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宋代辛弃疾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3、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 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 夜行相见的乐趣。 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 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 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 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 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 1、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2、小令:原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强调。 3、小令与词的区别: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 4、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 6 个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接着把静寂 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 3 个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秋 天的美景。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 朗的处事态度。 5、曲子有秋天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6、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 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 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 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 妖艳。 《太阳的话》 1、艾青到延安后写的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现代诗。 2、诗中的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代言的是民主政治,象征的是光明、进 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族的新生活的向往。 《白桦》 1、俄国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 2、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美,又富动态的美感,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4、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1、儿童诗,适合朗诵。 2、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 3、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 《致老鼠》 1、有趣的童诗。 2、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 3、感受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爸爸的鼾声》 1、温情的童诗。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童趣盎然,充满着父子亲情。 《给诗加“腰”》 1、激发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 2、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 1、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 2、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3、诗人的方法:联系生活读懂故事;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 体会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 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 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 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 ——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 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 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 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 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 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 等的。 ◎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 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春晓》(孟浩然) <鹿柴>(王 维) (4)战争诗 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如:《.赠汪伦》(李白)、《山中送别》(王维)、《别董大》 (高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诗歌分类示例: 类 别 诗 歌 题 目 例 句 作 者 描写春天的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描写夏天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描写秋天的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描写冬天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二、具体分析: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 1、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很常见。 2、反映的是公元前 827 年周宣王出兵讨伐的一次战争,原诗共六章,节选的是 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从军战士 思归的情怀。 3、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春夜喜雨》 1、五言律诗,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 2、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一、二句的“知”与“乃”相呼应,极为传神地将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 四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细”用得准确、贴切; 五、六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最后两句是些雨后晓景。 4、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5、译文: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 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 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 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宋代辛弃疾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3、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 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 夜行相见的乐趣。 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 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 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 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 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 1、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2、小令:原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强调。 3、小令与词的区别: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 4、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 6 个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接着把静寂 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 3 个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秋 天的美景。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 朗的处事态度。 5、曲子有秋天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6、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 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 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 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 妖艳。 《太阳的话》 1、艾青到延安后写的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现代诗。 2、诗中的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代言的是民主政治,象征的是光明、进 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族的新生活的向往。 《白桦》 1、俄国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 2、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美,又富动态的美感,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4、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1、儿童诗,适合朗诵。 2、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 3、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 《致老鼠》 1、有趣的童诗。 2、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 3、感受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爸爸的鼾声》 1、温情的童诗。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童趣盎然,充满着父子亲情。 《给诗加“腰”》 1、激发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 2、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 1、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 2、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3、诗人的方法:联系生活读懂故事;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 体会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 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词 语 盘 点 sù liào bǐng gān jié zòu yuè pǔ jí xiáng qǐ pàn jí sù rì kòu 塑 料 饼 干 节 奏 乐 谱 吉 祥 企 盼 急 速 日 寇 huá guì yīng wǔ qì gài shāng gǎn cāng máng shí bēi yì yáng dùn cuò 华 贵 英 武 气 概 伤 感 苍 茫 石 碑 抑 扬 顿 挫 xiāng yī xiāng suí ji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ng xīn jiǔ bié chóng féng 相 依 相 随 焦 躁 不 安 漫 不 经 心 久 别 重 逢 héng zāo bú xìng zhèn ěr yù lóng yù xuè bó shā 横 遭 不 幸 震 耳 欲 聋 浴 血 搏 杀 chǔ bèi gān cuì shī zōng xián guàng juān kè yuán gù àn dàn 储 备 干 脆 失 踪 闲 逛 镌 刻 缘 故 黯 淡 xiāo shòu zhī jué kōng luò luò guāng tū tū lěng qīng qīng zhí gōu gōu 消 瘦 知 觉 空 落 落 光 秃 秃 冷 清 清 直 勾 勾 bù gān luò hòu qiān fāng bǎi jì kū xiào bù dé cháng tú bá shè 不 甘 落 后 千 方 百 计 哭 笑 不 得 长 途 跋 涉 dà yáo dà bǎi wú yǐng wú zōng 大 摇 大 摆 无 影 无 踪 容易读错的字 塑 sù料 模 mú样 旋 xuán 涡 暖和 huo 势不可当 dāng 镌刻 juān 横 hèng 遭不幸 挫 cuò折 贮 zhù存 多 音 字 色 sè 颜色 色彩 空 kōng 天空 空气 shǎi 掉色 褪色 kòng 空地 填空 中 zhōng 中间 弹 dàn 子弹 剥 bō 剥削 剥夺 zhòng 中标 tán 弹琴 bāo 剥皮 剥花生 冲 chòng 冲床 冲压 炸 zhá 油炸 炸丸子 禁 jīn 不禁 chōng 冲洗 冲锋 zhà 炸弹 爆炸 jìn 禁止 禁闭 反 义 词 普通(特殊) 热闹(冷清) 亲昵(生疏) 怀疑(信任) 灵活(笨拙) 诚实(虚伪) 保留(丢弃) 不甘落后(自甘堕落) 拒绝(接受) 焦躁(冷 静) 炯炯有神(目光呆滞) 迅速(缓慢) 轻松(紧张) 粗糙(精致) 朦胧(清 醒) 近义词 呼唤(召唤) 亲昵(亲切) 依然(依旧) 盘旋(回旋) 企盼(期盼) 惊异(惊讶) 注视(凝视) 容易(轻易) 灵活(灵巧) 贮存(贮藏) 习惯(习性)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隆重(盛大) 亢奋(兴奋) 凝重(庄 重) 豪迈(豪爽) 气概(气魄) 恍然大悟(茅塞 sè顿开) 清脆(清亮) 仍旧(仍 然) 居然(竟然) 惦记(惦念) 觉察(发觉) 黯淡(灰暗) 日积月累 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 21 课 老人与海鸥】 1.课文简析: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 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 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 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句子解析: 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 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 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 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 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 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 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 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3.词语解释: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 色变淡。 撮:吮吸。 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 压下,使声音降低。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瞻仰:恭敬地看。 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相依相随:相互依靠,相互跟随。 4.省略号的用法: ①“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表示话未说完。) 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偎……我们把 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 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 两行。(表示语意未尽。) ④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5.课后题 第 3 题:(1)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时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 那么和谐。从而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2)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 得离开老人,它们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第 23 课 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1.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 1~4 自然段)、“重 披战甲”(第 5~11 自然段)、“凭吊战场”(第 12~16 自然段)、“庄严归去”(第 17~23 自然段),表现嘎梭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词句解析。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 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 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 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 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 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 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 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 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 火红的朝阳, ──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 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 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 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 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 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 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 饮泪歌颂的英雄! ④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 一起。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 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 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 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3.词语理解: ①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②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③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④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⑤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⑥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⑦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⑧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⑨横遭不幸:意外遭遇不幸。横:意外。 ⑩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排山倒海 势不可当 气壮山河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 气吞山河 铺天盖地 惊天动地 声势浩大 地动山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词语盘点 pú xiě yōu jìng là zhú shī míng chún shǔ mò shēng qīng yōu qín jiàn 谱 写 幽 静 蜡 烛 失 明 纯 属 陌 生 清 幽 琴 键 táo zuì sū xǐng fēi bēn jì lù 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 wēi bō lín lín 陶 醉 苏 醒 飞 奔 记 录 莱 因 河 霎 时 间 微 波 粼 粼 tàn fǎng jiāo shè fēng cǎi fù yuē dàn yǎ zhuō mō chèn tuō huàn jué 探 访 交 涉 风 采 赴 约 淡 雅 捉 摸 衬 托 幻 觉 shēn yuǎn jiàng shēng mó fǎng shēn duàn zào jiù kàng yì fēng dù liàn jiù 深 远 降 生 模 仿 身 段 造 就 抗 议 风 度 炼 就 yì lì yǒu zhāo yí rì dà yáng bǐ àn bù jiě zhī yuán àn wú tiān rì 毅 力 有 朝 一 日 大 洋 彼 岸 不 解 之 缘 暗 无 天 日 yǎn mào jīn xīng yì fǎn cháng tài wéi suǒ yù wéi 眼 冒 金 星 一 反 常 态 为 所 欲 为 shǔ qù hán lái bú zài huà xià qiè qiè sī yǔ wú yán yǐ duì 暑 去 寒 来 不 在 话 下 窃 窃 私 语 无 言 以 对 容易读错的字 伯牙绝弦 xián 肖 xiào 像 脸颊 jiá 悄 qiǎo 然 曲高和 hè寡 响遏è行云 多 音 字 肖 xiāo 姓肖 曲 qū 曲径 绷 bēng 绷带 beng 绷子 xiào 生肖 肖像 qǔ 乐曲 běng 绷着脸 bèng 绷裂 喝 hē 喝水 兴 xīng 兴奋 兴旺 模 mó 模仿 hè 喝彩 xìng 兴趣 兴致 mú 模样 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 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 具一格 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A.雕梁画栋 别具一格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美不胜收 阳春白雪 圆明园的设计真是( ),处处( ),呈现出( )的味道,景致真可 谓( ),有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雷峰夕照……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在这 人间仙境,伴着徐徐的微风,微闭双眼,听上一曲( ),定然是( ), 久久难忘。 (依次填入:别具一格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美不胜收 阳春白雪 余音绕梁) B.形容作品风格独特的词语有:独具匠心、不落窠臼、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C.我们可以用笔走龙蛇来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用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 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用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学程度的人 都能够欣赏。 D. 根据意思填成语。 :形容富丽堂皇。 :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绝妙。 :指具有与众不同的构思。 :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 :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以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 :古代楚国的一种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 术。 :形容书法雄健洒脱、遵劲。 :不同于一般的声响。形容人或事物不平常或很出众,很出色。 :另有一种风格。 E.填空。 1.“竭泽而渔”这个成语的主要内容是: 意思 是: 。比喻 2.“响遏行云”这个成语主要内容是: 响: ;遏: ;行云: 。“响遏行云”指 近义词 清幽—幽静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探访 —访问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杰出—卓越 舒畅—舒服 矜持—拘谨 端庄—庄重 朴素 —朴实 光辉—光芒 神奇—奇妙 模仿—模拟 兴味盎然—兴趣盎然 反义词 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柔和 —生硬 波涛汹涌—风平浪静 永恒—短暂 蜿蜒—笔直 璀璨—暗淡 兴味盎然—索然无 味 为所欲为—安分守己 窃窃私语—大声喧哗 无言以对—对答如流 【第 25 课 伯牙绝弦】 1.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 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 心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 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 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 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 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 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 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 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第 26 课 月光曲】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 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 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这“随便说说”,让我们 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 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②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 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 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 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 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 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 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 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 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 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④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 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 水清澈的样子。“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 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 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 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 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 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 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 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 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 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 人心的力量。 日积月累练习 一、根据意思写诗句。 1.“ , ”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 还可以哺育花。 2.“ , ”意思是: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 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3. “ , 。”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 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4. “ ”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春天的《折杨 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 和亲人呢? 5. “ ”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 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往东飘去。 6. “ ”这句诗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 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二、根据意思写名人名言。 1.“ , 。选自 1949 年 4 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的报告》中 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 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2. “ ” 。这是 1981 年 2 月 14 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 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 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 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 , , 。” 4.“。 ”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 沉而执着的爱。 三、根据意思写名言警句。 1.“ 。”出自《老子》,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 讲信用。 2. “ 。”出自《论语》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 家就失去生存的根本。 3.“ 。”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5.“” 。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 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四、根据意思写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1.“ 。。”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 保护我们自己。 2.“ 。”这是 1999 年世界环境日(6 月 5 日)的主题,意思是: 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重合,唯一的 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 3.“ ,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 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 4.“ , 。”意思是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 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5.“ , 。”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 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 五、根据意思写鲁迅先生的的名言警句。 1.“ ”出自《自嘲》,这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这句话形容对 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3.“ ”此句出自许广平的《欣慰的纪念》,“俯首甘为孺子牛”这 一崇高品德的体现,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 为人民服务。 4.“ ”此句出自《门外文谈》,这句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 如同生命一般宝贵。 六、默写《马诗》,再回答问题。 这首诗通过 ,表现 。 这首诗的大意是:塞 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 一样挂在天空。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弛骋,建树功 勋呢?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 1《山中访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 望很大。 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 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本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 和情谊。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本句是个排比句, 同时又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表达了出来。采用 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3《草虫的村落》文体:散文 内容中心: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 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詹天佑》内容中心: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 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 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居庸关隧道:采用从 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八达岭、居庸关和 人字形线路画图。 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 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重大难题。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 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课文中心句“詹天佑是我们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6《怀念母亲》 季羡林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 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9《穷人》 作者: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主要作品:《童年》《战争与和平》、 《复活》 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 两个孩子的故事,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1《唯一的听众》 内容中心: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 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 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 情。 13《只有一个地球》 文体:说明文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 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 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作者:西雅图 文体:演讲稿 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分述部分第 4~8 自然段表达了西雅 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 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课文大量运 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 17《少年闰土》 作者:鲁迅 文体:小说 本文选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课 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 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 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 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内容中心: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 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重点句: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语言描写,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 “我”读书太马虎。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没有民 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 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 观主义态度。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伯父生前 4 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 “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 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21《老人与海鸥》 课文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 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 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 震撼的情。 23《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沈石溪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他是“中 国动物小说大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1~4)、“重披战甲”(5~11)、 “凭吊战场”(12~16)、“庄严归去”(17~23),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记叙下来。展现了嘎羧善良、忠诚怀旧英勇的英雄形象。 25《伯牙绝弦》 文体:文言文 1、对照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1)伯牙 鼓 琴,志在 高 山,钟 子 期曰:“善 哉,峨 峨 兮 若泰山!” 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体会:俞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很会 欣赏,他们两人相互理解、欣赏是知音。 (2)伯 牙 所 念,钟子 期必 得之。 句意: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 期 死,伯 牙 谓 世再 无 知 音,乃 破 琴 绝 弦,终身 不 复鼓。 句意: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 弹琴。 体会:伯牙为失去知音而悲痛欲绝,弃绝专长爱好,表示悼念。表现出朋友间的 深情厚谊。 2、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 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26《月光曲》贝多芬,德国伟大音乐家,尊称为“乐圣”,作品:《英雄》《命运》 《田园》《合唱》。 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感动了贝多芬,走进屋弹奏一曲;失明姑娘爱音乐, 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 一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