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教案-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教案-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6)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P59-60‎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不变,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 读懂题意,并能根据题意准确地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 ‎6.【学情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知识后的一个实际运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张照片,想去冲洗2张,一张放到红旗台上,另一张因为该同学品学兼优准备把这张相片贴在光荣榜上,现在这张相片大小不合适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相个办法怎么办(我就需要对这张照片进行放大与缩小)。那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现象,可以放大与缩小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研究一下放大与缩小呀(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课件出示:‎ 这里有A、B、C、D四张照片,‎ 按同学们想的办法老师己经放大和缩小了,请你们帮我选几张,看看哪张合适,说说选择的理由?‎ ‎3、猜想:A、D长宽扩大(缩小)的倍数不同,导致照片变形,B、C长宽扩大(缩小)的倍数相同,所以照片没有变形。‎ ‎4、课件出示方格图验证: ‎ ‎5、怎样才能使照片放大或缩小后不变形呢?‎ 初步感悟:要使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形状不变,各条边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要相同。‎ 二、引导发现,掌握方法 ‎1、课件隐去A、D两张照片,并只留下照片的外框。 ‎ 原图与B、D分别是按怎样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D是2∶1放大了原图,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宽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A是1∶2缩小了原图,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宽都缩小到原来的2倍。)‎ ‎2、怎样理解“2∶1放大原图”与“1∶2缩小原图”这两句话中两个比得意义?学会读懂题意。‎ ‎(小结:在描述图形变化的比里,前项表示变化后图形的边长,后项表示原来图形的边长。如果比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的边变长了,图形是放大的;如果比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的边变短了,图形是缩小的。)‎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中,学生在读题时往往只抓住“放大”、“缩小”两个词,而忽略了题目要求图形变化的比的真实含义。其实学生没有真正读懂题意,这导致学生用语言描述此类型题时总是容易出现错误,将图形变化的比的前项、后项颠倒。因此在例题教学中加入关于理解题意中图形变化的比的前、后项意义,帮助学生不只会做题,还要能真正理解题意。】‎ ‎3、拿出练习纸(一)。‎ ‎(1)按要求把图上的两个长方形按2:1放大,再按1:4缩小。首先说说画法 ‎(2)展示交流 ‎(3)拿出练习纸(二)‎ 先按2∶1画出下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3画出下面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说说画图的方法:(1、先看看原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各占几格;2、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各占几个。要按2∶1放大三角形,只要将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要按1∶3缩小三角形,只要将三角形原来的两条直角边缩小3倍。3、根据计算的结果画好两条直角边后,再连接上斜线,画出原三角形的放大或缩小的图。)‎ ‎(4)斜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否与直角边一致呢?‎ 可以通过实验(如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进行验证。‎ ‎(5)校对交流。‎ ‎3、课件出示: ‎ 观察讨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内角、边长、周长、面积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图形的各条边都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理解巩固,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 ‎(1)同学们打开书59页看主题图。‎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2、判断 ‎(1)用2倍的放大镜看30度的角,看到的角是60度。( )‎ ‎(2)一个正方形按3:1的比例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面积和原正方形面积相比不变。( )‎ 四、课堂总结交流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评析 ‎【课后反思】‎ 这节课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及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这两个主要教学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本课教学采用“观察具体现象—提取本质特征—掌握方法—方法的巩固与提高”的教学线索。例题教学透过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探寻比例运用的本质,再通过比较图形不同形式的放大和缩小,得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方法。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例题中两幅图的变化,学生基本都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要判定一个图形是放大或缩小只要看比的前项与后项谁大,如果前项大则是将原图放大,如果前项小则是将原图缩小。练习时教师也尽可能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比的意义,然后再练习。这样的设计丰富了“比的应用”的素材,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比与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 ‎2、 练习设计注重层次 本课教学之后基本上学生都能按照题目的要求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在学生巩固基本练习后,为学生提供富有层次性及挑战性的练习则尤为重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