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忆往事》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忆往事》教案

回忆往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活动主题, 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 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好的志 向。‎ ‎3.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 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 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教师: 六年间, 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 与同学一起学习、 劳动、 游戏, 共 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 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 感动的情景, 重拾当初的感觉。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 忘的小学生活。‎ ‎2.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 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 处的点点滴滴。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 导读: 六年的时光, 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 一路走来, 我们留下了许 多足迹, 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 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 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 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 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 合作讨论, 制订活动计划。‎ ‎1. 教师引语: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 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 5‎ 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 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 ‎(1) 自由组成小组。‎ ‎(2) 讨论活动内容。‎ ‎(3) 制订活动计划。‎ ‎(4) 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 分工情况等。‎ ‎(5) 活动成果展示。‎ ‎3. 指名反馈。‎ ‎(1) 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 小结: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小学时光 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 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 那就 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 四、 明确方向。‎ ‎1. 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 ‎2. 教师小结: 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 例如:‎ 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或难过的事……‎ 五、 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 共同讨论策划:‎ ‎1. 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 (主要包括“成长 的足迹” )‎ ‎2. 张贴学生写好的内容, 集体分类整理。‎ ‎3. 不同的内容应该收集哪些材料?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确定栏目。‎ ‎“成长的足迹” 包括以下栏目:‎ ‎(1) 我们的骄傲: 获奖证书、 成绩单、 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及表扬信等。‎ ‎(2) 精彩的瞬间: 学校生活的照片、 师生或同学之间的合影等。‎ 5‎ ‎(3) 我们的佳作: 优秀习作、 书法作品、 美术作品等。‎ ‎4. 制作成长纪念册: 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 分工要明确。 谁负责封面设计, 谁 负责哪个主题, 都要事先确定。 教师要即时关注情况, 督促、 指导学生完成。 班 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 有条件的可以打印, 发给同学和家长, 也可以送给曾经 任教的老师。‎ 六、 学习借鉴。‎ ‎1. 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 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布置作业, 提示学生注意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版面的形式美。‎ ‎3.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七、 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首美好的诗,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 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彼此的友情,‎ 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好好学习, 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引语: 你还记得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 , 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 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 (读课题《老师领进门》 ) 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 哪个词?‎ ‎2. 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 大家 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样的大门呢?请同学们 自读课文。‎ 二、 学习《老师领进门》 。‎ ‎1.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 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直接用课文中 的词语, 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 口才好, 文笔好; 桃李满门; 善讲故事; 谦虚; 很有教学方法。 )‎ ‎2. 田老师把“我” 领进了什么门?‎ ‎(启发引导: 文中的“我” 是一位作家, 可见田老师把“我” 领进的是文学创 作之门。 )‎ 5‎ ‎3. 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 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 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 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 蒙教育。 )‎ ‎4. 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三、 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 ‎1. 导语: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 红双圈》 , 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 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 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作文 ‎《补考》 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 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 在这次成功的激 励下, 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文章选材独具匠心, 以小 见大, 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 结尾直抒胸臆, 表达 自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3. 快速读课文, 边读边想: “红双圈” 给“我” 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指名反馈。 (“我” 在红双圈的鼓励下,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最终成为 作家。 )‎ ‎5. 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 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一段怎样不平凡的经历?‎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地区刊物—上海某出版社正式刊物)‎ ‎6. 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 ‎(1) 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 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提示: 母校创设征文比赛, 让作者崭露头角——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 了作者鼓励——父亲的鼓励——作者不断“折腾” )‎ ‎(2) “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该如何理解?‎ ‎(提示: “红双圈” 指的是他人对“我” 的鼓励和认可, 在人生之路上, 作者 多次遇到了这样的鼓励。 )‎ ‎(3) 联系实际, 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你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 ‎(提示: 红双圈可以是“跑道上的加油呐喊” , 可以是“课堂上的掌声” , 还 5‎ 可以是“做了一件好事后的微笑”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完本课, 孩子们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 都饱含深情地表 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情感流 露。‎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