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泪,经历与成长》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语文六年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泪,经历与成长》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语文六年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泪,经历与成长》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引导学生阅读与儿童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这是对本册“小说”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走中主人公的生活,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和力量。《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这三本书都是讲儿童生活的,贴近儿童的认知,而且情节生动、趣味性强,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四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小英雄雨来》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以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渗透着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  二、说学情  本单元为文体单元,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接触了不同类型的小说。基本掌握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上可以有序地交流自己对小说情节的看法与想法,在阅读时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欣赏小说的角度更加多元化。通过对《穷人》的学习,有意识地多角度品读人物特点,通过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语句把握人物特点。   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但阅读长篇小说需要一定的阅读指导与读后反馈活动进行激励。首先激发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兴趣的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自主规划阅读进度,读后分享可以设立不同种类奖项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同学分享读后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部名著的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并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与人物。  2.制定阅读记录单并根据阅读记录单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  3.使用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对《童年》的情节、人物性格点进行梳理。通过横比、纵比、正反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作者意图以及所反映的现实的理解。  4.结合拓展资料,加深学生对小说社会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将多个作  品联系阅读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对《童年》的情节、人物性格点进行梳理。通过横比、纵比、正反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作者意图以及所反映的现实的理解。  2.结合拓展资料,加深学生对小说社会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将多个作  品联系阅读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读课  (一)回顾单元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小说大多都是虚构,却又有着生活的影子。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会关注到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更引人注意的是小说里面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本单元的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2.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觉得你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欣赏小说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你们阅读道路上飞跃式的成长。  3.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我们从小长到现在,经历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悲伤的记忆,很多作家把自己的经历与厂长,欢笑与泪水,编进了自己的作品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名著。  4.阅读作品片段,认识阿廖沙。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以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营造书香氛围。】  (二)交流读书感受,渗透阅读方法  1.选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2.全文一共二十万字,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段就有五个人物,全文你们想象会有多少人?  3.很多小说都是如此,会有很多个人物出现,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4.补充内容:三兄弟捉迷藏的片段。  5.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名著,以点带面,从片段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度小说的方法,从片段内容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相信你可以读的更多  1.《童年》是高尔基从儿童视角写的一篇小说,还有一位意大利作家用日记体写了一本很经典的小说《爱的教育》。阅读片段。  2.介绍:故事一小学生口吻讲述,都是和我们相似的故事与内容,里面的老师、学生、父母兄弟也许都能看到你生活中的影子。  3.《小英雄雨来》我们会认识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从多角度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儿童。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发挥文本的功用。与课本单一的读懂内容不同,拓展阅读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与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名著《童年》汇报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利用了4周时间,完成了《童年》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先看几个问题,热热身,看看书中的内容你的印象还深不深。  (1)第二章中,米哈伊尔舅舅和雅科夫男舅打架的原因是,打架事件可以看出两个舅是_________的人。  (2)外祖父染坊店的火是格里戈里放的吗?为什么外祖父要找格里戈里算账?   2.通过语文书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阅读小说要关注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整体把握书中人物特点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方法,加深对书中人物、内容和小说背景的理解。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阅读完成整本书的整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迅速浏览,交流感受,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展示成果  1.同学们在阅读完《童年》之后,都完成了人物关系图和相应人物特点的评  价及摘抄,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自己的成果。如果其他同学的总结没有介绍同学的完善,可以自行补充到你的人物图之中。  2.指名汇报:2~3名。  3.小组交流,完善人物关系图。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工具,梳理人物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  (三)深入拓展  1.不同版本的《童年》前言基本都会提到类似这样的内容“向读者生动地展  示了19世纪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以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苦难历程。” 虽然这段话有些模式化,不过还是能够反映出《童年》这样一部作品内容本身之外的价值,也就是这部作品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  2.探究阅读。  (1)结合人物环形图与原著,想一想作品哪些内容或人物表现出了当时社  会中百姓的愚昧。  预设:学生更多的关注两个舅或者外祖父。交流完这几个人物,出示外祖母的那段话。再出示另妈之死那段内容,让学生对比读。体会外祖母这种无底线的“善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深入探讨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小说表达上的特点。】  补充资料,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社会普遍现象。《巨人的陨落》片段。  (2)结合人物环形图与原著,想一想作品哪些内容或人物表现出了当时社  会中百姓的野蛮。野蛮的内容和人物比较多,引导学生通过将人物横向比较,发现事件的普遍性。体会作者高尔基的写作意图可能是为了表现当时社会的野蛮。  (3)结合人物环形图与原著,想一想作品哪些内容或人物如何表现出“当  时的年轻一代追求自由和光明的?”  预设:外祖母、好事儿、格里戈里、小茨网这几个角色身上的善良是学生们   容易发现的,引导学生发现外祖父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外祖父身上的闪光点。  3.出示作者资料。  补充高尔基资料,继承了托尔斯泰、契诃夫的现实主义作家。  (四)总结提升  1.通读梳理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横比、纵比、正反评价重新理解人物。  3.寻找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性与特性。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本次“快乐读书吧”让学生沉浸在书中描述的故事里,开阔了视野,学会了思考,并在读书中与主人公同欢喜,共忧伤,在体验中获得快乐成长。 语文六年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泪,经历与成长》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本次《快乐读书吧》安排阅读的是三部小说,其中《童年》和《草房子》是长篇小说,《小兵张嘎》是中篇小说。这三部小说篇幅都很长,课堂上不可能像分析课文一样对它们进行解析、品读,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精心组织、设计整个活动。开始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导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并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激励学生持续阅读;读完一本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二、说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兵张嘎》《草房子》的兴趣,自主阅读三部小说,了解故事内容。2.能感受小说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丰富、鲜明;体会书中描写的成长故事中蕴含的笑与泪、苦与甜,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动。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2.体会这些小说作品中表达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掌握三种阅读方法,理清小说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教学准备】:教师:1.提前阅读三部小说,熟知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2.准备相关课件。学生:购买相关书籍,了解主要内容,熟悉目录,可以提前阅读一部分。课时安排:机动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组织导读活动(一)激发阅读兴趣。1.谈话激趣。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看到这两组词语,就能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虽然阅历尚浅,但也经历过不少事情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笑有泪,有苦有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渐渐成熟起来,虽然还是孩子,但已经站在童年的尾巴上了。所以,对于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尽管这三部小说描述的年代离现在有些遥远,但孩子的那份纯洁的童心,童年生活的种种滋味,学生只要用心阅读这三部书应该都能体会到。所以可以从本次阅读的主题入手,引导学生谈谈他们童年生活中的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再自然过渡到对本次“快乐读书吧”中三部小说的介绍与阅读。2.利用电影片段激趣。《童年》《小兵张嘎》和《草房子》这三部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原著的兴趣。学生可先读原著,再去看完整的影片,可以把影片情节和小说对比,看看电影主要展示了哪些内容,又忽视了哪些内容。3.跟着名家读名著。可以出示一些名家对这三部小说的点评,了解这三部小说的文化价值,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法国]罗曼·罗兰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德国]罗莎·卢森堡 虽然《小兵张嘎》写的是一个严峻的时代,有弹雨啸啸,炮声隆隆,有鲜血和刀光交并,有壮烈的牺牲与残酷的拼搏,但我们仍可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童心,他用这颗童心再现了严峻的岁月,却使我们的小读者神往而不恐惧,欣喜而不畏葸。——高洪波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樊发稼4.运用“预测”策略,激发阅读兴趣。(1)读封面,猜测书中相关信息;关注目录,寻找最感兴趣的章节。(2)试读感受交流。教师谈读《童年》《小兵张嘎》或《草房子》的感受;读过这三部名著中任意一部的学生也可以谈谈阅读感受。(3)经典片段选读。《童年》片段: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他拿走了她几乎所有的旧东西——旧衣服、各种各样的物品、狐皮大衣,卖了七百卢布。他把这笔钱都给了他的教子,吃利息去了。他的教子是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他丧失了最后一点儿廉耻心,吝啬到了疯狂的程度。他几乎寻遍了以前的每一个老朋友,逐一向他们诉苦、乞求,说孩子弄得他一文不名,行行好吧,给点钱!他利用人家以前对他的尊敬,弄了一大笔钱,他拿着这一把大票子,像逗小孩似的在外祖母鼻子尖儿前晃悠:“傻瓜,看见了没有,这是什么?人家可是一分钱也不会给你!”他把所有这些钱都给了一个毛皮匠和这个毛皮匠老板的妹妹,他要吃利息。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今天外祖母买菜做饭,明天就是外祖父。该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差。而外祖母则总是买最好的肉。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外祖父就会惊慌地说:“慢,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他仔细地数着茶叶,然后说:“你的茶叶比我的要碎点儿,我的叶子大,所以我要少放点儿!”他还特别注意倒在两个碗里的茶的茶色和浓度,分量当然更在仔细考察之列。“最后一杯给你吧?”外祖母在把茶倒净以前说。外祖父说:“好吧!”圣像前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以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看着外祖父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又好笑又令人生厌,而外祖母则只觉得可笑。“人越老越糊涂!”“ 八十岁的人了,就会倒退八十年,让他这么干下去吧,看谁倒霉!”“咱们俩的面包我们来挣!”《小兵张嘎》片段:塞烟囱小嘎子扭头一看,原来房角上有个烟筒,再一瞧厦子底下,真是冤家路窄,大黑墩子正在灶火膛前烧火呢。小嘎子两眼一眯,蹭蹭几把,从墙头上薅下一绺子青草来,团成个蛋,就塞进烟筒去了。不一刻,浓烟滚滚,呼呼地从灶膛里倒灌出去,大黑墩子不知缘故,撅着屁股去吹,越吹烟越冒;忙又咕嗒咕嗒拉风箱,烟就大股大股朝他喷。不一会儿,狼烟弥漫,浓烟把大黑墩子裹起来了,呛得他涕泪齐流,“咔咔”地咳个不住。在房上,小嘎子前仰后合,乐得几乎喘不上气儿来……《草房子》片段:夏天里的奇想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融化。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院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空地周围站了许多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看着。桑桑就越发起劲地走动,还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桑桑将这块空地当作了舞台,沉浸在一种贯穿全身的快感里。汗珠爬满了他的脸,汗水流进了他的眼睛,使他睁不开眼。睁不开眼就睁不开眼,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或许是因为双眼半闭,或许是因为无休止地走圆场,桑桑就有了一种陶醉感,和那回偷喝了父亲的酒之后的感觉一模一样。(二)制订阅读计划。 六年级的学生对制订阅读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可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教师只需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学生可以先看目录和总页码,再结合自己平时阅读的速度来估计,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就有数了。也可以根据章节来,比如《童年》一书总共有十三章,每章下有三至五节,如果每天看两到三节,看完整本书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教师也可提供阅读计划表,或让学生自己制作。下面提供了一份模板:阅读计划表班级姓名制订日期课外阅读目标计划阅读书目必读书目选读书目阅读时间安排计划我计划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周末每天读书60分钟。为了实现我的读书目标,我会天天坚持,把读书体会和身边的人一起交流,把好词好句摘抄并积累下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当中。我的读书座右铭俗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现在不抓紧读书,老来只能“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日期所读书目阅读量家长签名(三)指导阅读方法。(对教材上提出的两个阅读方法要予以重点指导。)1.阅读方法一:理清人物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读懂故事。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多,尤其是外国小说中的人名有些长,极容易把人物混淆。所以在阅读时,可以根据人物出现的先后,把人物关系理一理,或用文字罗列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导图式。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塑造的,所以弄明白他们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主要人物了。如下图展示了《童年》中与主人公关系最密切的几个人物: 2.阅读方法二:通过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让我们记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把印象深刻的情节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可以拟上小标题。这样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就会印象深刻了。3.阅读方法三:学会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问记录下来,并尝试解答。尝试解答的主要方法有:查阅资料找答案;与人交流想明白;标上问号,做做旁批,说不定往后阅读就可以找到答案。(四)做好阅读记录。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阅读记录,以方便读后展开交流。可以专门用一个练习本来做读书笔记,或者自己设计、打印一份读书笔记表。如下图提供了一份模板:书名阅读时间阅读页码妙词摘抄佳句摘抄主要内容读书心得家长寄语板块二、激励学生持续阅读读书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必须每日抽出时间持续阅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课前五分钟,交流阅读情况。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正式讲课之前,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讲讲最近的阅读情况,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课外是否做到了坚持阅读,也可以对某些不能坚持的学生起到提醒的作用。2.阅读三人行,互相帮助,结伴阅读。可以让三名学生一组,结成阅读小组,平时互相看看读书记录卡,交流感受。3.每日阅读打卡,养成阅读好习惯。可以发给每位学生一张阅读打卡表,虽然教师无法把控学生是否真正在家阅读了,但对于喜爱阅读、愿意坚持阅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激励方式。对连续打卡成功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下面提供了一份阅读打卡表的模板:板块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预估大多数学生看完一部小说后,可以在班上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可以当作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反馈。1.看插图,讲故事。《童年》《小兵张嘎》《草房子》这三部小说的版本较多,但都有插图版。教师可以从书中选取几张插图,让学生围绕插图讲一讲故事情节。2.改编小说,表演剧情。小说情节曲折,适合改编。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几人一组,写剧本、排练,最后在班上进行表演。3.知识大比拼。 可以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或其他内容设置抢答题,在班上开展竞赛。如选择题、人物与情节对应连线题、正误判断题等。单项选择题1.阿廖沙第一次搬家是因为()。A.家里太穷B.“小茨冈”死了C.家里着火了2.通读全书,我们知道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的人。A.诚实,讨厌说谎B.喜欢撒善意的谎言C.待人刻薄,喜欢占小便宜3.两个舅舅为什么在对方面前都互相诋毁“小茨冈”?()A.因为他们很恨他B.因为他们都想把他弄到手C.因为他们想和他做好朋友4.阿廖沙和他的那些“伙伴们”时常()挣钱。A.捡破烂B.把书本卖掉C.给人当童工5.嘎子从罗金保那儿抢来了枪吗?()A.抢来了B.没抢来C.没去抢6.老锺叔给嘎子雕的是什么枪?()A.机关枪B.步枪C.手枪7.钱区队长叫什么名字?()A.钱云青B.钱云清C.钱锺亮8.《小兵张嘎》中,“只见他左手提着挂‘柳条鞭’,右手举着根大顶香,瞪着圆鼓鼓的小眼,一脸的挑战神气。”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A.小胖墩B.虎子C.嘎子参考答案:1.C2.B3.B4.A5.B6.C7.B8.A板块四、回顾总结1.设置阅读奖项激励学生。可以设置“计划之星”“笔记之星”“高效之星”“故事大王”等奖项,奖励有计划地阅读、阅读笔记做得好、读书读得快、会根据阅读讲故事的学生。2.交流阅读情况。 请获得阅读奖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经验;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此次读书活动交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如何改进。五、拓展阅读对于读书速度快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推荐更多描写成长故事的小说。下面是一些推荐书目:1.《呼兰河传》(萧红)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露西·莫德·蒙格马利)3.《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4.《布鲁克林有棵树》(美国,贝蒂·史密斯)语文六年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泪,经历与成长》说课稿及反思(三)一、说学情通过本组学习,学生对小说这个体裁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小说的情节曲折动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所以当把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略微讲解一下,马上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二、说教法学法放手让学生读书,让学生快乐地捧起书本,沉浸在人物的角色中,体味成长的经历,体会读书的快乐,并在与同学们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书。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抓住故事的主人公,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把握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成长中的喜乐和忧伤,感受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把握故事情节。教学难点:体会成长中的喜乐和忧伤,感受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英雄雨来》影视资料。学生:准备有关的故事书。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些小伙伴,看看他们是怎样成长的。1.(出示一个人物形象——阿廖沙)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想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老师截取课外书中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听。2.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苏联作家高尔基。我们看过他的哪些作品? 3.读书中对《童年》人物的简介与节选的部分,你觉得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人?4.想一想,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指名说一说)板块二、学生展示准备的故事书《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以及其他故事书。板块三、班级故事会1.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2.每个组请一位代表把他的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老师对讲得精彩的同学提出表扬,给小组加上一颗星,星星最多的小组最后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3.每个小组推荐一本故事书,简单地介绍这本书的故事情节。4.请同学们向同伴推荐自己喜爱的关于成长的故事书。四、课堂小结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书中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欣赏,书中还有很多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我们的学习也很有帮助。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也一定能收获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朋友。六、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七、教学反思本次“快乐读书吧”让学生沉浸在书中描述的故事里,开阔了视野,学会了思考,并在读书中与主人公同欢喜,共忧伤,在体验中获得快乐成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