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少年闰土》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少年闰土》教案 (1)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 文本解读:‎ ‎ 《少年闰土》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对于“我”这个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不满。‎ 设计思路:‎ ‎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体验、美读积累。以文章开头那幅画面切入教学,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想象猜测中初识“闰土”;而后让学生初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其次是重点品读“看瓜刺猹”对话部分,在读书批注、品味语言、角色朗读中丰满“闰土”;最后借助人物对话巧妙还原画面,诵读积累,让鲁迅笔下的这一经典画面永驻每个孩子的心中!‎ 教学目标:‎ ‎ 1、领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 2、领悟作者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方法。‎ ‎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 4、初识鲁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 领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段人物外貌。‎ 教学难点:‎ ‎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法:‎ ‎ 情境教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课后拓展阅读法 学法:‎ ‎ 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课前准备:‎ PPT 课件及鲁迅《故乡》的后半部分材料。‎ 教学过程:‎ ‎ ‎ 一、情景导入,初识闰土 ‎ 1、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位跟同学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认识他吗?你们瞧!(出示课文插图,师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位新朋友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简要说说)‎ ‎ 2、揭示课题:这少年便是闰土(揭示课题、读题),《少年闰土》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中的“我”有鲁迅先生的影子,但并不是鲁迅先生。‎ ‎【设计意图:恬静的画面,轻韵的音乐再加上老师深情的诵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而后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图中少年的外貌、神态、动作猜测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说话、欣赏画面中初识“闰土”,起到了课才始情已生的功效!】‎ 二、感知全文,走近闰土 ‎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小节。‎ ‎ (2)“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 2、检查预习,汇报交流:‎ ‎ (1)出示词语:‎ ‎ 装弶、秕谷、鹁鸪、跳鱼儿 ‎ 正月、供品、五行、神佛 ‎ 其间、无端、如许、希奇 ‎ 【设计意图: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国刚刚使用“白话文”,很多语句还保留了古文色彩,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要提醒学生关注这样的语言现象。出示的三组词语也是各具代表性的,第一组是难读的,第二组是多音字,第三组是含有古语色彩的。先让学生读准音,再提出不理解的,像“装弶、跳鱼儿”等词可结合图片当场解决,而“其间、希奇”等词则可以随文理解。】‎ ‎ (2)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紫色的圆脸 ‎ 头戴毡帽 ‎ 颈套项圈 ‎ (3)师引导:联系上下文品析词句,为什么是“紫色”?可以换成“白皙”、“蜡黄”等词语吗?‎ ‎ 【预设】闰土生活在海边。可以想象他整天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所以他的肤色是紫色的。‎ ‎ (4)师引导: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来学习的方法,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 【预设】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家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孩子。‎ ‎ (5)学以致用:鲁迅先生寥寥几笔就把闰土可爱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可见外貌描写要抓住典型特征来描写。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观察并描写班里一个同学的外貌。‎ ‎ (6)指名读文,师生猜一猜,并即兴点评。‎ ‎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在描写人物形象时选用词语巧妙而精当,寥寥几笔就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少年闰土这个健康活泼、大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这个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又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写一写、猜一猜。通过读写结合,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品读对话,走进闰土 ‎ 1、师:在“我”与闰土相处的一个月中,闰土给我讲了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标题。‎ ‎ 2、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 雪地捕鸟 ‎ 海边看跳鱼 ‎ 看瓜刺猹 ‎ 海边捡贝壳 ‎ 3、师引导:这四件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为什么?‎ ‎ 【预设】看瓜刺猹。从课文的开头可以看出,三十年过去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 4、出示阅读提示:‎ ‎ (1)默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 ‎ (2)想一想闰土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重点词,并在书上写写感受。‎ ‎ 5、师生交流:抓住动词“捏”、“走”、“刺”、“奔”、“窜”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 6、图文结合,朗读指导:‎ ‎ 师:“我”是一个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少爷,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自由的天地里,他经历的趣事对我来说就像是童话一样。看,插图上,闰土讲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如数家珍),“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 7、角色转换,同桌对读 ‎ 同桌两人一人扮演闰土,一人扮演“我”,两人对话。‎ ‎ 8、朗读展示,即兴评价 ‎ 指名同桌两人上台展示。‎ ‎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可能摆脱不了读书的束缚,不是在讲故事,仅仅是在读书。教师可以从语气、眼神、动作等方面点拨引导或相机示范。】‎ ‎ 9、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 第一次对读教师扮演闰土,学生扮演“我”,第二次对读教师扮演“我”,学生扮演闰土。‎ ‎ 【设计意图:第一次对读教师扮演闰土,是为了给学生起到示范朗读的作用。第二次则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他们是主角,只有学生读到位了,这节课才算是成功了。】‎ ‎ 10、自学其他几件趣事:‎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入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发挥想象来进入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师生对读等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凸显形象,回扣主题 ‎ 1、留给作者的是这样一个镜头,一幅终生难忘的画面,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勇敢、机智、聪明、能干……)‎ ‎ 2、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呢!面对一个(指板书)机智勇敢的闰土、一个善良淳朴的闰土,难怪“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再读,读出羡慕、感叹之情)‎ ‎ 【设计意图:课终,把学生原本对闰土零星的印象进行聚焦统摄,一个鲜活丰满的少年形象便在学生的脑海中凸现出来,再回读中心句,学生由衷地体会到了作者心目中那份深深的感叹与羡慕之情,达到了课已终而情未了的效果!】‎ ‎ 3、当“我”津津有味地听着闰土滔滔不绝地讲述时,“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 生谈感受: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和向往,我也很想到海边去玩……‎ ‎ 4、指导朗读:带着向往和羡慕之情再来读一读。‎ ‎ 5、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 【预设】闰土生活在海边自由的天地中,生活丰富多彩,所以他见多识广。而“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生活在城市的深宅大院里,不能广泛的接触大自然,如井底之蛙一样孤陋寡闻。‎ 五、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 师: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年。那么三十年后,当“我”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大家课后可以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 发放阅读资料《故乡》‎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鲁迅”。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也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 ‎ 板书设计:‎ ‎ 少年闰土 ‎ ‎ ‎ 外貌描写(抓住特征) 四件趣事(有详有略) 人物形象 ‎ 紫色的圆脸 雪地捕鸟 ‎ ‎ 少年闰土 头戴毡帽 捡贝壳 阅历丰富,见多识广 ‎ ‎ 颈套项圈 看瓜刺猹 ‎ 看跳鱼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