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 说教材 ‎《冀中的地道战》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地道战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样式和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本课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是一篇学习介绍事物的好文章 二、 说教学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 ‎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三、 说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一、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本课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要将阅读策略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学习提示、课后题等,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实现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阅读策略的目的。‎ 二、 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有一千多字。教材内容离我们很远,学生阅读起来有困难。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编者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地道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二是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速度;三是让学生感受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无穷智慧。‎ 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营造主动探索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课时安排:2课时 一、 说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板块一、题目质疑,唤起学生的好奇 ‎  1.出示课文的题目《冀中的地道战》。‎ ‎  2.根据题目质疑。‎ ‎  3.出示资料: “冀中”指的是我们河北的中部,一块宽阔的平原,没有一点高地。‎ ‎  4.引出问题。地道是什么样的?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  【设计意图:抗日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没有经历战争的经验,就是看战争方面的书籍和影视剧也非常少。为了保证阅读策略的实施,没有让学生查阅资料,也不用影视剧来导人课题。直接出示课文的题目,让学生对“地道”这一事物产生好奇,唤起阅读期待。】‎ ‎  ‎ 板块二、比赛速读,感知课文内容 ‎  1.带着题目中的问题来快速阅读课文,记录自己阅读的时间。‎ ‎  2.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是怎样打仗的?‎ ‎  3.采用什么方法快速默读的?‎ ‎  4.小结方法。‎ ‎  跳读:遇到生字,在不影响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跳过去。‎ ‎  扫读:一目十行地进行阅读,看到前面的话,就了解后面是什么意思。‎ ‎  带着问题读:一直带着题目中的问题来读的,凡是和问题无关的内容都快速读,只有和问题相关的内容,要认真读。‎ ‎  【设计意图: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个快速阅读的方法,比如“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在第七课也学习了“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一课中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质疑后,采用速读竞赛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学习快速阅读的策略。】‎ ‎  ‎ 板块三、运用策略,理清课文脉络 ‎  1.运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再次浏览课文,小组合作画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  2.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  3.交流。‎ ‎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地道战的原因和作用;‎ ‎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地道的大小结构特点;‎ ‎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战来和敌人巧妙地斗争的。‎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这些内容都可以用关键词来代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可以把一篇课文读薄,读成一幅图。利用导图的可视化和直观化的效果,能更好地看清课文的层次和脉络。】‎ ‎  ‎ 板块四、自学生字,合作检查 ‎  1.自学生字,组内交流难写和易错的生字。‎ ‎  2.指导易错点。‎ ‎  “隐蔽”的“蔽”字学生容易写错。范写,学生书空,利用字理来讲解这个字“蔽”的小篆字形像草,表示草能覆盖、遮藏地面,本义是遗盖、遮挡。‎ ‎  【设计意图:在高年级,识字、写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重点,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自学生字,组内交流难写和易错的生字。】‎ ‎  ‎ 第二课时 ‎  板块一、学地道的结构特点 ‎  1.地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  2.交流:读关键语句,谈自己的见解。‎ ‎  出示: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  高低、大小、构造 ‎  3.图片展示。‎ ‎  4.指导朗读。‎ ‎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道的特点,感受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然后再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一步感受地道的结构特点。】‎ ‎  板块二、学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对敌的 ‎  1.学习5、6、7自然段体会每一段的对敌方法都不相同。‎ ‎  2.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来进行对敌斗争的?‎ ‎  3.各小组继续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并进行批注,总结人民对敌的方法。同时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  4.各小组的赛读,教师巡视指导。‎ ‎  5.全班交流。‎ ‎  6.小结。‎ ‎  【设计意图:梳理三个自然段内容。第5自然段对敌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面的陷坑、地道的“迷感洞”“子口”这三种方式进行斗争,显示了人民的智慧。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是怎祥防备敌人的火攻、水攻和毒气攻的,人们利用土和沙来灭火,利用吊板来预防敌人放毒气。利用和枯井暗沟连接来疏导水攻。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传递情报。最后让学生总结人民各种对敌的方法,感受人民的无穷智慧。】‎ ‎  ‎ 板块三、创设情境,感受地道战的奇迹 ‎  1.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 ‎  2.谈体会。‎ ‎  3.指导朗读。‎ ‎  【设计意图:在学生总结出地道的构造特点和人民对敌的方法后,为了进一步感受地道战的奇迹,我会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再次感受抗日战争中人民的无穷智慧。同时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地道战这一惊人的奇迹。】‎ ‎  ‎ 板块四、总结课文,解决课后问题 ‎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2.梳理成功的关键。‎ ‎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其实就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同时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团结,依靠了人民对敌的决心。只要有信心,才能产生智慧,才能取得胜利。】‎ ‎  ‎ 板块五、总结方法,拓展阅读 ‎  1.总结“快速阅读”的方法。‎ ‎  2.拓展阅读《地雷战》‎ ‎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迁移到其他文章的学习。在阅读时不但训练了“快速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同时也深化了课文主题的学习。】‎ 一、 板书设计 地道结构 高低、大小、结构 ‎  冀中的地道战 怎样对敌 地面、地下 ‎  防火、防水、防毒 ‎  无线电、有线电 一、 教学反思 学生主动探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设计,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计”,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 说教材  ‎ ‎《冀中的地道战》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五、说教学方法:  ‎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决定不采用从段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抓住教材内容,运用“以读代讲”“点拨议论”的方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 生自学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这节课,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记叙了什么事,具体介绍了什么”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把它写具体的”这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展开讨论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 ‎2.解题:冀:河北简称,冀中:河北地区中部,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 ‎3.简介背景知识,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抗日军民团结一致,全民皆兵,日本侵略者根本分不清哪是正规军,哪是游击队,哪是老百姓,因此,他们就采取了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把我抗日力量铲尽除绝,所以叫“扫荡”。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灵活多变地进行还击,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因为我国河北省中部是平原地区,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敌人,又有力地保护了自己。   ‎ ‎4.提问: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 ‎2.指名读读生字新词。   ‎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地道的?‎ ‎(3)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4)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 ‎1.指名说说课文描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 ‎2.全班讨论:全文的重点写了什么?重点部分的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帮助 学生弄清全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是全文的重点;最后对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 ‎3.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画出描写地道式样和特点(地道的式样,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和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的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   ‎ ‎4.讨论: ‎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让学生知道是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写的。) ‎ ‎②这样的表达顺序的好处是什么?(使学生知道这样的表达顺序,使复杂的冀中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让人读了以后对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 ‎5.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两点,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智慧:分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里指对付敌人的办法。无穷无尽:没有终点,没有限度。尽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6.结合体会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 ‎(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 ‎(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   ‎ (1) 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 (1)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 “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2)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   ‎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3) 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 ‎4.小结:  ‎ (1)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 (2) 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 (3) 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五) 总结、扩展   ‎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欣赏歌曲《地道战》。‎ ‎(六)布置作业   ‎ ‎1.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2.找机会看看《地道战》这部电影。‎ 七、说板书设计 地道产生的背景——为了粉碎“扫荡”       ‎ ‎8.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的式样: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抵御敌人的破坏:防火、防水、防毒                       ‎ 地道的特点                                 ‎ 联络方式奇特:“无线电”“有线电”‎ 一、 教学反思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我决定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把课文读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及反思(三)‎ 一、 说教材 ‎《冀中的地道战》‎ 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一、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 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段)‎ 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 ‎  ‎ ‎ ‎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与介绍时代背景,再现教材情境,直观形象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激发学生情趣,在学生欣赏与情绪感染中顺势转入课文学习。】‎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吆”读作yāo。“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 ‎ ‎【设计意图: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既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又能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是促使学生强化记忆的高效策略。】‎ ‎ ‎ ‎ ‎ ‎ ‎ ‎ ‎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 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4)“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地道战 奇迹 ‎ ‎ ‎ ‎ ‎【设计意图:对重点词语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 ‎ ‎ ‎ ‎ ‎ ‎ ‎ ‎ ‎ ‎ ‎ ‎ ‎ ‎(5)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板书: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二)课外作业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 ‎ ‎【设计意图: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板书: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地道(数量 地点 高度)‎ 地洞(大洞 小洞 气孔)‎ 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设计意图:此处考查标点符号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 有线电 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追问:‎ 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板书:地位 ‎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画出地道战的结构,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 ‎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 ‎ ‎【设计意图:伴着《地道战》的乐曲,让学生产生“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升华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 ‎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板书设计 二、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带有主观性,一旦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修改、补充,强化对预设教案的调控能力。‎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是: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这是同学们加深了对地道作用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计”,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