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第一首 宋 写作背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 诗人的遗嘱 ,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作者介绍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 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主要作品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字词学习 乃 熏 亥 恃 喑 擞 nǎi xūn hài yīn sǒu shì 乃父 熏陶 自恃 己亥 哀伤 拘谨 祭 熏 杭 亥 乃 恃 哀 拘 jì nǎi xūn hài háng shì āi jū 字词学习 生字组词 乃 父 熏 陶 自 恃 己 亥 哀 伤 拘 谨 祭 奠 杭 州 多音字 几 降 jǐ 几个 jī 茶几 jiàng 降落 xiáng 投降 朗诵全诗 朗诵全诗、注意停顿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注解 [注解] 示儿: 给儿子看。 元: 同“原”,本来。 但: 只是。 九州: 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 你们的父亲。 新知讲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什么也没有了 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 九州同 祖国统一 翻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新知讲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廷的军队 收复 祭拜祖先 你的父亲 王师 北定 家祭 乃翁 翻译: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新知讲解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赏析 新知讲解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新知讲解 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 。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悲 陆游为什么悲伤? 新知讲解 陆游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看到祖国的统一 陆游到死都盼望国家统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主题归纳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 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第二课时 第二首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作者简介 林升 (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有 《 题临安邸 》 、 《 长相思 》 、 《 洞仙歌 》 。 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 讽刺 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 临安 邸 旧指旅馆 写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 赵构 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赵构 ,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朗读古诗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词注释 题: 写。 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dǐ): 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休: 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 (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游人: 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 简直。 汴(biàn)州: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诗词注释 新知讲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几时 什么时候 翻译: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新知讲解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赏析 暖风 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汴州 。 新知讲解 陶醉 醉 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汴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寻欢作乐的权贵醉生梦死,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了。 新知讲解 游人,即达官贵人。 揭露“游人” 忘了国破家亡, 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暖风 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汴州 。 赏析 谁 把“杭州”作 “汴州”?为什么? 主旨归纳   《 题临安邸 》 通过描绘西湖边歌舞升平的景象,揭露了 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 ,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 义愤 ,也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青山 楼外楼 游人 把杭州作汴州 忧民忧国 题临安邸 新知讲解 第三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知识链接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 己亥 (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 己亥杂诗 》。” 新知讲解 龚自珍 (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 庵 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 咏怀和讽喻之作 。 新知讲解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 亥 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 第125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己亥杂诗 全诗朗诵 己亥杂诗 清 ·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词注释 九州: 中国。 风雷: 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 依靠。 喑(yīn): 没有声音。 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诗词注释 究: 终究、毕竟。 天公: 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重: 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拘: 拘泥、束缚。 降: 降生。 新知讲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恃 依靠 喑 沉默不语 新知讲解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 “风雷”比喻社会变革,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是两个比喻句 新知讲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 代指皇帝 抖擞 振作精神 拘泥 拘 我劝天帝能够重新振作 精 神,不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新知讲解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赏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知讲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变革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出色的 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 三个层次 : 第一层 ,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 ,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 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全诗赏析 主题归纳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变革 万马齐喑 —————— 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