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五上中位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数学五上中位数

中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学会根据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体会中位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统计量,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合理选择统计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发公司和欣兴公司的招聘广告,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进而引出中位数的必要性。‎ ‎2、请学生谈谈什么叫中位数,并板书课题。 ‎ 二、探究交流找寻中位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找中位数。‎ ‎2、通过找中位数,让学生谈谈找中位数应该注意什么?‎ ‎(1)先将这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2)数据个数为单数时,中位数是最中间的那一个数; ‎ ‎(3)数据个数为双数时,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三、把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比较,认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1、课件出示例4,提问:我们用什么来反映这一组学生的一般水平?如何计算平均数呢?‎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平均数是多少?(让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是27.7米,可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27.7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这个平均值,说明“平均数”受到了偏大数的影响,偏大数把平均数给抬高了,那中位数有没有受到偏大数的影响呢?中位数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的影响。‎ ‎2、课件出示一组数据,34、48、39、45、42、37、40、让学生找出中位数和平均数,请学生思考后谈谈用哪个数来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小结平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四、拓展提高。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P107页1、2题。 ‎ ‎《 中位数 》教学设计 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陈 红 丽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