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爬天都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爬天都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7 爬天都峰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四年级学生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人物对话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另外,学生平时比较缺乏奋发向上的品质,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重要性。‎ ‎1.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2.凸现“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观。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情感的融合”,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情感氛围。‎ ‎4.综合性学习提示:组织学生交流时,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记录,不要强求一致。‎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过程与方法】‎ 在读书、思考、议论与交流中使学生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理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 3‎ 读懂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及图片。‎ 学生:阅读天都峰的相关介绍资料,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脉络。‎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一、导题 ‎1.齐读课题,订正读音:天都(dū)峰。‎ ‎2.教师简介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登山石阶约有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令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设计意图:了解黄山,积累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读两遍。‎ ‎2.出示词语卡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生字:发颤 铁链  多音字:假日 一张相 ‎3.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颤:左下是“旦”,不要写成“且”。‎ 猴:右是“侯”,不要多写一竖,写成“候”。‎ 辫:中间是“纟”,可以和形近字“辩”“辨”比较。‎ ‎4.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5.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发颤:颤动。‎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这险峻的天都峰,出乎人们意料,令人敬佩。‎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汲取:吸取。‎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3‎ ‎1.默读课文,用笔标出有几个自然段。(10个)‎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了“我”与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爬上天都峰的事。)‎ 设计意图:学会概括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并说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相近。‎ ‎(第3~5自然段:写“我”与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6、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及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第8~10自然段:写“我们”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到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五、布置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 ‎2.抄写第2自然段中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爬天都峰 相互鼓励爬天都峰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