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备课素材-26 忆读书-文字说明
冰心 冰心(1900年 10月 5日-1999年 2月 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 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 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 年 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 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 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 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 1951 年返回中国。 1999年 2月 28 日 21时 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 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四大名著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 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 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 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 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 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 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 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 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 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 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 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红楼梦》 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曹雪芹(约 1715-约 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 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 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 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 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介绍:《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 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荡寇志 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 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 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 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 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 《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 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 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 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 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 各有所归。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 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