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创新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 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 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 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 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 让我们 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 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 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 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 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 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 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 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 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 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 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 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 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 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 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五、深度开掘,提升主题。 1.我们的成功还应该感谢谁:(自己 自己的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3.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爱 谨慎 成功 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 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 同表达方式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 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 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 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 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 【设计意图:用充满 感情的话语导入,能 激起学生的兴趣,引 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 不断成长的吧!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发 他 们 的 探 究 欲 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3)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 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 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 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 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 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 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 层次。(出示课件 4)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 【设计意图:用自 学的方式解决生字 词,梳理课文内容, 能锻炼学生的自学 能力,同时提高他们 的参与度。】 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 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 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 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 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 1-14 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出 示课件 5)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 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 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 的认识吗?(出示课件 6)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7)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 【设计意图:通过抓 重点词语和重点句 子的方法,引导学生 理解意思,从而把握 写作中心,明确作者 思想感情的变化。】 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 1-14 自然段,看看巴迪的 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 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出示课件 8)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 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 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 15 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 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 16、17 自然段,思考:巴 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 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 的感受。(出示课件 10) (4)体验交流(出示课件 11)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 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 解,再到感激的过程。(出示课件 11)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 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 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 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 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 醒。)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 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 教育方式(出示课件 12)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 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 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 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 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设计意图:用这首 诗向同学们展示不 同的爱对于人有不 同的印象,使学生获 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扩大了学生 的视野。】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 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 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 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出示课件 13)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 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 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 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 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 义。 六、作业:小练笔(出示课件 14)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 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 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 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板书 内容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批评共存 评 价 相 反 , “精彩极了”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和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 “糟糕透了” 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典 誊写 鼓励 B 篇章 出版 分歧 C 谨慎 慈详 糟糕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十分称心如意。( ) 2.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里面包含着父母不同的爱。 ( ) 2.“精彩极了”体现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审美相差很大,母亲觉得美的, 父亲却觉得糟糕。( ) 参考答案 一、B 二、1.得意扬扬 2.一如既往 三、1.√ 2.√ 教学反思 1.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 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 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解决词语和句子, 在自学中感悟文中蕴含着的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 2.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 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 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父母的对话以及“我”的情感变化,从而 达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后面,我在前面花了太长的时候,所 以,后面的讨论有点不够,没能让学生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到对课文的 深入理解。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 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 悟到的爱。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讲了两种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告诉我们,这两种评价都饱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者介绍】 巴德▪舒尔伯格(1914.3.27—2009.8.5):知名编剧、作家。他担任编 剧的《码头风云》风靡全球。他的作品有《在滨水区》《什么使萨米 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篇 腼 腆 誊 励 版 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 2.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 3.他需要鼓励..。(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写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父 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 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 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 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 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 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 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 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 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 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1.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 A 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 B 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C“我”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父母是怎样对你表达爱的?你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篇 腼 腆 誊 励 版 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 二、1.大方 2.挖苦 3.压制 三、1.她既聪明又伶俐。 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承认父亲是对的。 3. 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四、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爱 五、 1.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 这个比喻句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表现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 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2.A 3.对于“我”写的诗,母亲极力赞赏,“我”也非常高兴,并期待父 亲的赞扬。 六、示例:当我表现得很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和颜悦色,让我也 感到高兴;当我表现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对我疾言厉色,让我感到害 怕。不过,不管是哪种“颜色”,里面都蕴含着他们对我的爱。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 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 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 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 2) 生自由回答, 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运用图 片,激起学生们学习的 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出示课件 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 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 4) 板书: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从鲸的特点及说明 方法方面把握内容,明 确说明文的目的及特 点,有助于让学生了解 说明文,以便于指导以 后的写作。】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 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出示课件 5)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 特点。 板书:作比较 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 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 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十六万吨、两千吨、四万 吨、十七米、十几头。”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 法。 ( 板书:列数字 )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 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 一种。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 件 8)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另 一种说明方式,让学生 明白说明方式的多样 性。】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 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 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 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 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 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0)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 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 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 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 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四、学以致用(出示课件 12) 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了解了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小动物。 生当堂写习作,并交流。(出示课件 13) 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运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突出了动物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让学生了解说 明方式的多样性的同 时,还能引导学生根据 不同事物选择不同的 说明方式,有利于以后 的写作。】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及时做出评价。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4) 1. 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突出事物的 特点。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这个 环节引导学生加深理 解,学以致用。】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作比较 列数字 鲸 分条介绍 --------列数字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 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2.这节课上,由于我充分放开了手,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认真阅读,勇 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跟不上全班的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同学。 课题 ________即景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 景观进行写作。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 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 【设计意图:用精美的 ( )分 钟 大家看一看这些美丽的图片,这些景物是那样 迷人。 我们读过不少写景的文章,那些优美的景物 描写让我们非常难忘。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 己眼中的景物,也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景物写下 来,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板书:________即景 图片引入,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引起他们一探 究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方法指导 1.读题(出示课件 2) 师:大家读一读题目,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总结 预设:题目不完整,需要补充。 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 完整。 2.出示习作要求:(出示课件 3) _______即景,在选材方面,可以写“雨中即景”、 “日落即景”,可以写“田野即景”等。 写作方法: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重 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 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出示课件 4)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指导写作方 法,能让学生根据写法 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 力。】 三、师生共同讨论(出示课件 5)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写呢?先让我们看看课 本,看文中给我们进行了哪些提示。 书中提示我们:(出示课件 6)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我们可以根据需 要,按照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等进 行描写。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 活。 师:除了书中的提示,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 的呢?(出示课件 7) 生总结: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悦、 或赞叹等的情感。 板书:有条理 动态变化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出示课件 8) 1.选择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 2.和小组成员交流:把自己所选的习作介绍给 大家,请大家评价。 3.班上交流:把自己的习作和全班同学交流, 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 五、拟提纲,练习写作。(出示课件 9)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 有针对性地讨论,能让 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 和方向,让学生写起来 更轻松。】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 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或建议,养成修改文章 的习惯。】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 提纲,包括:写哪儿的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 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出示课件 10) 1.展示自己的习作提纲,说说自己打算怎样 写,请大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试着把你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注意:要按一定顺序;语言要生动形象;要 注意动态描写。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七、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选取写得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总 结其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写景散文。 板书 内容 选材---写作方法 _____即景 有条理---动态变化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几个体现优美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 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作,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上的畏难 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究精神,让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 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课题 “漫画”老师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老师去写习作。 教学 重点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老师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接触过很多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怎样才能把老师的特点写出来呢?我们这次的习作就 是:“漫画”老师。(板书:“漫画”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导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出示课件 2) 思考: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板书:老师 漫画) 2.这次习作,你应该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突出老师的特点 具体事件) 3.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呢? (板书: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方面突出老师的 特点。) 4.你怎样理解“漫画”呢?(出示课件 3) 师:要突出特点,普通的地方可以忽略,要把体现特 点的地方浓墨重彩地描绘、刻画,这样会使老师的特点更 加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也符合了“漫画”这个主题。) 三、组织材料。 1.要求:(出示课件 4) (1)确定你要描写的对象,也就是先确定要写的老师。 (2)想一想:这个老师的特点是什么? (3)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突出其特点的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审 题,了解写作意图,指 明写作方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写作前先组织材料,让 学生学习有目的性,同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 的表达能力。】 事情? 2.汇报自己所选材料。(出示课件 5) (1)请写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评价。 (2)请中等和写作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汇报,同学们 和老师及时做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加以指导。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 6)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 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我们除了要描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 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通过典型的、具体的事件来突出这 位老师的特征。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 7) 根据刚才组织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人物外貌的 特点凸现出来,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力求生动,能吸 引人。 【设计意图:这是 针对写作中常出现的 问题加以指导,使学生 写出来的作品更加生 动。小组讨论,有利于 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 人好的刻画人物的方 法。】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六、小结: 这节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在画漫 画的同时,我们要抓住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习 作中。 (板书:融入情感)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老师 漫画 “漫画”老师 突出老师的特点——具体事件 突出特点---外貌、衣着、性格、喜好 融入感情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抓住题目,让学生在深入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明确写作 方向,并顺着写作方向去组织材料。 2.在写作方法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特点去描写这个老师,同时引导学生 通过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我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只是让小部分学生汇报了自己的交流成果,相 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参与性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到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创新教案 二十年后的家乡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 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 具体。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 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 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写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要侧重写哪些变化? ⑴ 家乡二十年后景物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交通、科技等的变化。 ⑵ 二十年后家乡人物的变化: 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同学 的变化等,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 看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自己情感的变化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习作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 4.指导学生叙述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 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详略是否得当)── 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推出佳作,共同欣赏。 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篇好的阿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课题 二十年后的家乡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写作。 2.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 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3.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 重点 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 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 难点 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 赏。(课件出示 1)出示二十年前民居、交通、景 色等和二十年后的对比。 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 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 来越漂亮。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 基本都普及了。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 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 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 【设计意图:用图片 的方式导入,能激发 学生兴趣,并有利于 引 导 进 入 本 课 教 学。】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3) 1.指导审题 (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 质的习作? 板书:想象习作 (2)关于想象习作,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呢?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 4) A 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 B 要融入感情,合理想象。无论什么样的文章, 离开了感情,就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 (3)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 该写些什么呢? 板书:写什么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 5)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 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指导想象,书写变化。( 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从审题入手,让学 生在审题的过程中 明白写作意图,在此 基础上明确写作要 求,这样有的放矢, 能提高学生的习作 能力。】 【设计意图:给学生 提供具体的材料进 行指导,能让学生快 怎样的感情?课件出示 6) 板书:写变化, 融入感情 师提示: ⑴ 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 家——家人。 ⑵ 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⑶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生组织材料,并汇报。 2.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 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2)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 出评价。 (3)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 们共同指导。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课件出示 8) 板书:怎样写 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 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 结尾。 速进入写作。并且提 高学生搜集材料,选 择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师生合 作,共同探索表达方 法,能对学生的习作 在写作方法上加以 指导,提高学生的习 作能力。】 【设计意图:指导学 生自行修改习作,能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 个别辅导。) 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 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同学 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 些材料要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课件出示 9)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 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板书:要修改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课件出示 10)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 ─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提高学生修改习作 的能力,进而提高学 生的习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七、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 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 他同学进行启发。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写什么----写变化,融入感情 二十年后的家乡怎样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要修改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 很好地把握主题,我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然后通过明确主题,讨论写法等 步骤,引导学生抓住习作重点进行写作,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习作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我通过 让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汇报的方式,发现他们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并及时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前面的环节用时太多,致使“佳作赏评”这个环节用 时较少,只评价了个别同学的习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统筹安排, 不能顾此失彼。 《介绍一种事物》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的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 习作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 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哪类体裁的文章? (说明文) 我们接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等 师: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 样写说明文。 二、习作指导 1.思考: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或记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 文体。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功能等说明性的文章。) 2.你向别人介绍的物品是什么? 生答 3.介绍物品,要注意什么呢? 生答:突出事物的特点 三、师生合作,探究表达方式 1.你准备介绍哪些物品?用到哪些说明方法呢? (外形 用途 价格 质量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等) 2.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四、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习作要求,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写出写作提纲。 五、互相修改,完善习作。 小组成员互相呈现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评判出优缺点,并完善 自己的作品。 六、总结 文章越修改就会越美,所以,我们不要怕修改,哪怕是修改得面 目全非。我相信大家能把自己的作品修改得更完美。 板书设计 选材 内容 说明方法 水果等食物类 形状 颜色 味道 产地 营养 保鲜方 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 比较 文具、玩具、家电类 形状 特点 构造 用途 应注意的问题 举例子 打比方 作 比较 课题 介绍一种事物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 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2.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3.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 活的情趣。 教学 重点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 绍一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要突出这种事物的特征。 2.在介绍事物特征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 难点 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 生活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物品,大家看:(出 示课件 1)香甜可口的水果、营养丰富的蔬菜、美 观实用的电器、漂漂亮亮的玩具…… 多美呀!你最喜欢什么?你了解它吗?想给我们 介绍介绍吗? 板书:介绍一种物品 师:要把你喜欢的物品介绍清楚啊,就要用到前 面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大家还 记得吗? 【设计意图:用精美的 图片引入,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吸引他们一探 究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方法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 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文——《太阳》《松鼠》等, 总结学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 生动性等特点。(出示课件 2) 2、出示习作要求:介绍一种物品,选材方面:可 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出示课件 3) 提示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抓住所 要介绍物品的特点来写。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 明方法。语言要准确、生动。写完后认真修改。(出 示课件 4)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三、师生讨论归纳(出示课件 5) 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介绍商品呢?让我们一 起读读习作要求,看看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些什 么? 第一步:确定好要写的物品。 第二步:认真观察,找到物品的特点。 1、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 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 保鲜等方面的情况; 2、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 【设计意图:指导写 作方法,能指导学生根 据写法进行写作,提高 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用师生共 同讨论的方法,有针对 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 写起来更轻松。】 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 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条理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出示课件 7) 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点。 2、同桌间交流: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向同桌 介绍。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绍物品时用到不同的说明 方法。 4、打算介绍同一物品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交流 如何突出物品特点。 板书:突出特点 五、确定写作对象,为作文拟提纲并练习写作。(出 示课件 8)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提纲,包括先写什么、再 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出示课件 9) 1、展示自己的作文提纲,说说自己打算如何写作, 请同桌或写同一物品的同学提建议。 2、用笔试着介绍你手中物品,注意,(出示课件 10)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 写作心得,能让学生查 漏补缺,逐步完善自己 的作品。】 一、要有内容,二、要有顺序,三、要有说明方 法。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七、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展示优秀习作进行点评,总结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说明文。 板书 内容 选材 介绍一种物品 写作方法-----突出特点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精彩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 通过指导写作方法、选材等,来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有的可写,减轻了写作 的负担,消除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让他们通过展 示自己的作品,品评作品,在品评中发现优点和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对写作差的学生给予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 改进。 创新教案 我想对您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重点:运用本单元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恩父 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你可能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也可能平时与他们交流得不多。但是, 你一直有一些话要对他们说。说说你的心里话吧。让他们了解你在想 什么。 板书:我想对您说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 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提要求:选择你想说 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可以回忆和他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你对一些事的看法,表明你已经长大了。 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 来表达? 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 1.怎样写呢?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 些? 2. 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 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3. 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表情”“心理 活动”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如何进行描写,从而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四、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具体。2.感人。 五、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美美地痛快地习作。 六、佳作回放,亮点欣赏 1.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欣赏点。 七、总结 同学们,有个电视节目叫《把爱大声唱出来》,今天你们用自己 的方式把爱表达出来了,老师觉得你们很了不起,真的很棒!给自己 鼓鼓掌! 八、作业 把你们的习作读给父母亲听。 板书: 我想对您说 说真话,表达真情 借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抓细节,展现人物 课题 我想对您说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 的情感。 3.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教学 重点 1.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 教学 难点 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 2)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的 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四年多的小伙伴,可唯 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他们 是谁呢? (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 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 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 【设计意图:用鲜明 生动的图片引入,引 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兴趣。】 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述说心里 话) 板书:我想对您说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心事谁能解 1.小调查: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同学有多少? 2.老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深入体会与父母沟通的 重要性。 三、回忆生活,体验真情(出示课件 3)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爸爸妈妈,那天我真的很开心…… 2.选择自己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选择具体事例说清楚 板书:说事例,要具体 师总结:刚刚说了一句话,如果只有这句话让 爸爸妈妈听见了,他们能明白你为什么会开心 吗?所以交流应该要把具体事例说清楚。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先从选材入手, 让学生学会选材。这 是习作中最重要的 一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通过具体事例表 达感情,使表达言之 有物。】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明确要求,疏导倾吐(出示课件 4) 1.出示习作要求。 2.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心里话。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用联系 实际的方法进行习 作,能提高写作能 力。】 引导学生把事例说清楚,要讲具体。 语气要委婉。 五、写法指导,懂得表达。(出示课件 5) 1.抓细节打动人 A 展示例文。 B 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板书:抓细节,打动人心 2.写真情,露真情 对比品读,明确写真事,露真情。 板书:写真事,露真情 3.明确书信的形式。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和日 期 板书 内容 说事例,要具体 我想对您说 抓细节,打动人心 写真事,露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习作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引导 他们从选材入手,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融入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引导学生 注重细节描写,这样更能打动人。 2.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在听了别人 作品后,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不断完善。 美中不足的是对书信的格式没有做出细致地讲述。今后一定要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一、设计理念 《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 作。此次写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父 母之爱有所感悟,而自然表达的心声的练笔。此次单元的三篇课文, 从选择素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为孩子们的习作是很好的范例。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 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习作指导课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 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 摄取。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联系 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 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这次习作,就引导五年级学生把课内所学的表情达意的方法,运 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在具体的故事 讲述中来表达真情。 四、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运用本单元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恩父 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关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的准确使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全家福。 教学过程 板书: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真话 至 亲 语言 描写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 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 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 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 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 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 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 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 我 4 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 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 13 厘 米;宽约 9 厘米;厚 3 厘米。字典的价钱约 12 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 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 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 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 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 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 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 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 伴我! 课题 我的心爱之物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 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 交流。 教学 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 原因。 教学 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 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 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 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 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 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 集 写 作 的 对 象 及 材 料。】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 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 我和 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 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 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 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 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 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 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 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 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 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 对象及具体要求,同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突 破难点”这一环节,除 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 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 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 的 文 章 更 加 生 动 具 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 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 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 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 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 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 具体。 体。】 【设计意图:设计“动 笔练习”这个环节,能 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 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六、小结:(出示课件 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 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 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心爱之物的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 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习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 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突破难点”“动笔练习”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 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 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课题 推荐一本书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3.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请把这本书介绍 给大家吧。 生畅所欲言 师:这次习作就是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板书:推荐一本书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 谈话中引入“书”的话 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引起学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明确要求。(出示课件 2) 1.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2.思考,我们推荐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接受呢? 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 3) 明确:可以推荐书的内容、推荐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 推荐个性鲜明的人物等。 3.思考文章的写法: 板书: 写法上: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写后读给大家听 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4.小结: 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作者及推荐的原因是一定要说 清楚的。 三、小组活动,交流选材。 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出示课件 4) 1.要介绍清楚书的栏目、内容。 2.要说清楚你的推荐理由。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 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评价他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5.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四、交流收获,习作评改。(出示课件 5) 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 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荐的原因?你对他的书 【设计意图:明确 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 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 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 跑题、偏题,这样也就 是降低了写作难度。】 【设计意图:组织 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 书,实现组内资源共 享,形成奇文共赏。组 内交流,还给予每位学 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示 的机会,在交流中完善 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 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 垫。】 是否感兴趣?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 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 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 思考,学会分析,学会 倾听,学会表达与交 流,从而提高听说能力 和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结语。 让我们和书成为朋友,让我们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吧。 板书 内容 内容上:推荐一本书 推荐一本书 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 写法上: 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教学反思 1.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先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要求的指引下读题,了解写作的 目的,紧接着,我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及时做出评价,并针对 评价做出修改,这样的流程使学生的作品更加完善。 2.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活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 人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交流收获,习作评改”这个环节用的时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一定要统筹安排时间,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清楚明了地展现。 《缩写故事》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 2.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概括等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提高分析、综合、理解、概括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以往都是尽量把习作写具体。今天我们从反方向学习习作, 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尽量概括地写,也就是缩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我们阅读课本第 42 页《猎人海力布》的缩写,说说你在阅读 中发现了什么。 生读文章。 预设:在读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文章的篇幅大大减小,一些心理 描写、语言描写都删去了,一些情节也删去了。但是,文章的原意没 有改变。 2.方法总结。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缩写有哪些方法。 生答,师总结。 缩写的方法有:自然段意相联法 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3.概括习作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答,师总结 A.不要打破原文内容的顺序 B.不要修改段落 C.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D.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E.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当堂练习。 请同学们缩写第 9 课《牛郎织女(一)》,看谁写得好。 四、精彩呈现。 学生呈现缩写习作,教师选择优秀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墙” 上,供大家品评。 五、作业布置。 这次的习作作业是缩写《牛郎织女(二)》。 六、板书设计: 自然段意相联法 缩写的方法 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A.不要打破原文内容的顺序 缩写故事 B.不要修改段落 具体写法 C.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D.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E.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课题 缩写故事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缩写方法,缩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 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我们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能把故事缩写得语言简练,内容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学 难点 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法进行缩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以往写习作,都是要求把习作语句写具 体、生动。这是一种习作能力。但是仅把习作写具 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次习作就是学习 训练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 然。 板书:缩写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能引起学生兴 趣,激发他们一探究 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内容研讨 1.什么是缩写呢?(出示课件 2) (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 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有时候文章很长,而人们往往又没有时间一点 一点地细读。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把篇幅较长的 文章缩成短文,并且还能把主要的内容说出来,不 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吗?这就是缩写。 2.帮你快构思(出示课件 3) (1)选择原文,读懂内容。对选择的原文要 多读几遍,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 对原文的内容要排排队,知道哪些是主要内容,哪 些是次要内容。 (2)抓住重点,适当改写。缩写要对原文做 【设计意图:明确缩 写的含义以及写作 方法,有助于指导同 学们进行写作,给同 学们在写作上提供 理论指导。】 大量的删减和压缩,或去掉一些描写内容;或把一 些事例、过程摘录、概括起来,综合叙述一下;或 删去次要内容等。缩写时。一定要抓住要点,对保 留的主要内容也不要照抄原文,而应适当地改写。 改写时,以叙述为主,不要加入主观的评价和抒情。 (3)保持原貌,基本完整。缩写要保持原文 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既要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 心思想,又要保持故事情节的相对完整,另外原文 的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等也应该尽量保持原样。 (4)对照原文、细心修改。缩写后,再多读 几遍。再和原文对照一下,看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 要内容。删去句子后,看留下来的部分前后衔接是 否自然,概括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连缀成文时, 是否通顺连贯,有没有突兀生硬的感觉。 最后还得注意一点,在字数上符合要求。比如: 要求不许超过 400 字,如果缩写超过了要求的字 数,那你就要检查一下,先看哪里写得不够简练, 再进行修改。 板书: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 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共同学范文 (出示课件 7)出示语文书 42 页《猎人海力 布》缩写范文。我们已经学过本文了,对课文的内 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先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 然后重点读范文。对比着读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 象。 四、课堂练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缩写的 方法。下面的时间,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试着动 笔写一写《牛郎织女》的缩写吧! 【设计意图:出示范 文,给出样本,能帮 助学生快速掌握写 作要求,起到示范作 用。】 【设计意图:设计课 题练笔,能巩固课堂 所学,提高写作能 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讲评缩写草稿 六、修改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缩写故事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缩写,因此,我详细介绍了缩写的要求,让学 生明白缩写的目的以及意义,提高他们对缩写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对学生们进行写作的理论指导,还通过范文对 学生们进行实际锻炼,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习作 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写作较为困难的同学没能在课上进行及时辅导, 只是把对他们的辅导放到了课下,导致他们不太重视这次习作。在今后的教 学中,我要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争取让他们有较大进步。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说明文。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3.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 难点 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1)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 鼠》两篇说明文,谁来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太阳、 松鼠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明事物的特点 太阳------远 大 热 松鼠------漂亮 乖巧 驯良 作者为了把说明对象交代清楚,就使用了说明文这种 体裁。(出示课件 2) 【设计意图:用精美的 图片引入,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引起他们一探 究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整体感知。 师: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说 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交流。(出示课件 3) 师总结: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 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 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生讨论,并回答。(出示课件 4) 师总结: 板书: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师: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生总结并回答:(出示课件 5)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 较、分类别、下定义等。(出示课件 6)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 两篇不同语言风格的 说明文,自然而然地引 出说明文语言多样性 的学习,易于让学生接 受。】 《太阳》一文就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 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三、比较鉴别 师:同样是说明文,《太阳》和《松鼠》相比较,在语 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并发言(出示课件 7) 同样是说明文,和《太阳》相比,《 松鼠》一文的语 言更加生动。(出示课件 8)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白,说明文 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太阳》一文语言较为平实,《松 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描述更细致。 板书: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四、初试身手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也知道了怎样写说明 文。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吧。 要求: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生自由选择,组织语言 师请同学在全班交流,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优点和 不足。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以熟悉的 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把 握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能 让 学 生 更 容 易 接 受。】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环节,引导学生在明白 说明文写作目的的基 础上进一步引入说明 方法,以此让学生对说 明方法进行进一步的 了解。】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 9)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白鹭》这篇散文的 2-5 自然段改 成说明文。要改成说明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 了解白鹭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设置这 个环节,能让学生把所 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同时锻炼学生查阅资 料的能力。】 板书 内容 选材 说明事物的特点 写作方法-----突出特点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熟悉的课文引入说明文这一体裁,明白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方法。同时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 语言的多样性。这样学生们会对说明文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作业的设置,能让学生 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2.在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层层深入地了解说明文。这样既环环相 扣,又非常紧凑。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初试身手”这个环节,我只是让几个同学交流了自己的 作品,没有进行大量练习,因此没能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 ) 二、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简要介绍你喜欢的一样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列数字 2.举例子 二、示例:我这个手链,由三十二个小环组成,每个小环上面镶有六颗水钻。这 些水钻在阳光下能发出七彩的光芒,漂亮极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了说 明文的写作目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等特点。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的 作用,并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 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 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 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 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 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 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 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 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 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课题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隼、瀚”等 5 个生字,会写“冠、俯”等 10 个生字,掌握“猎 豹、鸵鸟”等词语。 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 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 难点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隼、瀚”等 5 个生字,会写“冠、俯”等 10 个生字,掌握“猎 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 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 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 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 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 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 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 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 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 700 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 【设计意图:设计速 读这个环节,有助于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 效率。】 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 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 5 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 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 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 4 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 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 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 6 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 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 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 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 生 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 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 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 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 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 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 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速度 名称 速度 人 二十四千米 喷气式飞机 鸵鸟 火箭 猎豹 流星体 游隼 光 声音 【设计意图:用表格 的形式理解课文,使 学生一目了然,方便 学生总体把握。】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 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 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鸵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的奔跑 guàn jūn( )。 2.他在超市的专柜买了 yì méi( )chì hóng( )色的胸针。 二、选词填空。 轻易 轻松 1.人不要( )做出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做到。 2.面对考官的提问,他( )应答,没有一丝慌乱。 三、填空。 文中提到的速度最快的事物是( ) A 喷气式飞机 B 声音 C 光 【答案】 一、1.冠军 2.一枚 赤红 二、1.轻易 2.轻松 三、C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 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看一看这篇文章运用了 怎样的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出示课件 11) 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 方法。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 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 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 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 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 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 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⑥第六 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 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 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 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 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作比较的什 么作用?(出示课件 14) 生 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 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 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生 2: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 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 抽象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突出事物的 特点,能增强说明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出示课件 15)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 字的说明方法,如,写人的速度时,用“二十 四千米每小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 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 处? 生 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 速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 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特点, 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16)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 熟悉的一件事物。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 2.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 3.火箭的瞬时速度能达到四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 ( )( ) 【答案】 1.列数字 2.作比较 3.列数字 作比较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接触的这类文体较少。因此,我先把教学的 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上。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 什 么 比 猎 豹 的 由 慢 到 快 的顺序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生字词,效果较好。在指导同学们 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表格,通过让同学们填表格,从而让 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对于说明方法教学。这篇文章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 比较。我先告诉学生们关于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定义,然后,让学生们用 小组探讨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寻。通过自主学习,他们掌握了这两 种说明方法,同时还明白了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这篇文章出现了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在教学过 程中,我没有充分通过图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得更细腻,让学生多了解陌生事物。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 篇文章节选自美国作家罗伯特•E•威尔斯的《妙想科学》中的一篇,译者是于姝。 课文从慢到快,利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人、鸵鸟、猎豹、 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让人们在比较中获得科学知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全 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 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体型是纤细、腿长、 头小。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猎豹为食肉动物, 奔跑速度极快,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 15 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现存 3 个 亚种。 游隼:是中型猛禽,共有 18 个亚种。体长 41-50 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 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 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 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 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 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 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 拉的国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火箭比 pēn qì( )式飞机要快得多。 2.这只大鸟从空中 fǔ chōng( )下来。 3.这 méi( )邮票属于他,我们不能据为己有。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 ) 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 ) 3.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写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太空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用关联词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主要运用_________、 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__种事物的速度,告诉我们, 在宇宙中,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更快。 五、重点段落品析。 看!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 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 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 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选文介绍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3.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作比较 列数字 B 打比方 列数字 C 作比较 比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所需 的最低速度叫作宇宙速度。你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分别是多少吗?请查一查相关资料,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喷气 2.俯冲 3.枚 二、1.瞬间 2.传递 3.旅游 三、1.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儿居然成了奥运冠军,真是令人难以置 信。 2.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肯定是输了。 3.金子即使被埋没,仍有发光的一天。 四、作比较 列数字 9 光 五、1.咆哮 停止 2.流星体 3.A 六、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 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绕行速度),大小为 7.91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 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 11.18km/s。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 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 16.63km/s。 8《冀中的地道战》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弄清翼中地道的结构,作用, 体会它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战争的智慧。 2.培养学生借助课文语句练习表达,学做“小导 游”。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知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冀中的地道战 学生交流: 课文首先写了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然后介绍 了地道的式样、特点以及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 敌人;最后强调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板书: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二、品味语言,感悟文本 过渡: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地道的式样、特点怎样? 冀中人民又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地道战在我 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道:“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 奇迹。”最后自然段又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 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两个“奇迹”首尾呼 应。 “奇迹”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奇”表现在哪里?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 每部分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地道“奇”在哪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道式样多:一 百多种;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有许 多洞:大洞、小洞;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搁东 西、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板书:结构特点 地道 式样 大小 功用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 样理解地道的“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 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 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迷惑 、“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学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 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 活到。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人把住关口, 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的险与窄。) 板书:出口 隐蔽 陷阱 口内 活道 死道 学生默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小组讨论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是从哪两 方面写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 坏地道的(火攻 水攻 毒气攻)集中人民怎样对付敌 人进攻的?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 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 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 “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 些也说明了地道的“奇”。) 板书:防御 火攻——土、沙 水攻——连接枯井暗沟 毒气攻——吊板 联络 有线 无线 小结: (1)冀中人民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 了,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些什么?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发 现了什么? (地道战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斗形式 奇迹) 板书:前所未有 奇迹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 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 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借助示意图练习作小“导游”,介绍冀中的地道 战。 三、掌握写法,学以致用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 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一层一 层表达出来的呢? (先讲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作用;再讲地 道的式样及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 毒气攻;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 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课文叙述非常有条理, 我们要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内化吸收 1.写一篇《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 2.把你家房屋及院落的结构及特点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地道 式样 大小 功用 出口 隐蔽 陷阱 口内 活道 死道 结构特点 水攻——土 沙 防御 水攻——连接枯井暗沟 毒气攻——吊板 联络 有线 无线 前所未有 奇迹 课题 冀中的地道战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 斗志、无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 条理。 教学 难点 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 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出示课件 1)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 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 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 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 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 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 段) (出示课件 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 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 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 1942 年到 1944 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 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 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 【设计意图:通过多 媒体课件播放与介 绍时代背景,再现教 材情境,直观形象地 刺激学生感官,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引发 兴趣,激发学生情 趣,在学生欣赏与情 绪感染中顺势转入 课文学习。】 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 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 6)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 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 7)(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 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出示 【设计意图:识字是 语文教学的重点。要 求学生既能读准字 音,记住字形,又能 说出自己识记生字 的方法,这是促使学 生强化记忆的高效 策略。】 课件 8)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 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 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 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 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 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 2. 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 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课件出示 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 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 民最早挖掘的。 (4)(出示课件 10)“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 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 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设计意图:对重点 词语的提问,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体会作者意图。】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地道战 奇迹 (5)(出示课件 1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 什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 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的可靠屏障。 板书: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 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 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 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二)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 12)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设计意图:总结有 利于帮助学生强化 所学知识。作业的设 计有利于帮助学生 学以致用。】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 1、2 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侵略.(lüè liè) 搁.下(liào gē) 出岔.(chà pén) 吆.喝(mò yāo) 垒.墙(lěi kūn) 丘.陵(qiū qīu) 塌陷.(xiàn xuàn) 拐弯(guǎi lìng) 二、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入侵. B.碉堡. C.党.员 D.妨.碍 E.隐敞. 三、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塞的要道。好气 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答案】 一、lüè gē chà yāo lěi qiū xiàn guǎi 二、E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出示课件 13)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 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 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出示课件 1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 4—8 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出示课件 15)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 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 100 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 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 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板书:结构特点 地道(数量 地点 高度) 地洞(大洞 小洞 气孔) (出示课件 16)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 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 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 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出示课件 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 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 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 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 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出示课件 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 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 生独立总结和归 纳,有助于培养学 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 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出示课件 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 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 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 有线电 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 20)“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 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 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 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 构示意图。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出示课件 21)课文 4—8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 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 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 8 自然段。 追问: 【设计意图:此处 考查标点符号的含 义,有助于学生对 标点符号的掌握。】 【设计意图:根据 课文画出地道战的 结构,既有利于增 强学生对信息的处 理能力,有有利于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 理解】 (出示课件 22)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 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板书:地位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 了惊人的奇迹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 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伴着《地 道战》的乐曲,让学生 产生“曲已尽,意未终” 的感觉,升华学生情 感,陶冶学生情操。】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 为了学以致用,进一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 数量 地点 高度 地 地洞 大洞 小洞 气孔 道 出口 荆棘和陷阱 战 火攻 ↓ 结构特点 防御 水攻 奇 毒气攻 迹 有线电 通信联络 无线电 地位 ↓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扫荡 ( )的地方 ( )奇迹 ( )的平原 ( )的地道 ( )的智慧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 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 三、根据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道战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而创造产生的。( ) 2.冀中地道战的特点有数量大、样式多、功能全、村村通。( ) 3.地道只能用来躲藏,无法进攻敌人。( ) 4.地道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答案】 一、1.(毒辣透顶或残酷)的扫荡 2.(隐蔽)的地方 3.(惊人)的奇迹 4. (广阔)的平原 5. (无穷无尽)的智慧 6. (不计其数)的地道 二、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所以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 三、1. √ 2. √ 3. × 4. √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带有主观性,一旦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修改、补 充,强化对预设教案的调控能力。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是: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这是同学们加深了 对地道作用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计”,但 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 介绍和说明, 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 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 样式及特点。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各种 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 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 1942 年到 1944 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 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 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 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1959 年设纪念馆;196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1964~1966 年, 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 2017 年 1 月,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二、词语搭配。 粉碎( ) 创造( ) 发现( ) 坚持( ) 打击( ) 封锁(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在(宽大 宽阔 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冉庄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 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查阅资料,试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考答案: 一、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 4.不但……而且…… 二、粉碎(阴谋);创造(奇迹);发现(问题);坚持(斗争);打击(敌人);封锁(消 息) 三、1.创建 建造;2.宽大 宽阔 四、1.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2.洞 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3.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4.抗日战争史 五、提示:可以从成因、布局、作用、历史地位等角度进行介绍。 创新教案 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 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 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 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 2 条你 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 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 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 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课题 制定班级公约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 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 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 班集体意识。 教学 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 集体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 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 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 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 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 白班级公约的重要性, 同时提高学生主人翁 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 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3)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 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 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 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 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出示课件 4)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出示课件 4)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 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 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 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 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出示课件 6) 1. 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 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 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 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 要求,又能激发学生自 主探究的欲望,提升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 高参与度。】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 环节,是让学生养成认 真倾听的习惯,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做笔记的 习惯。】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出示课件 7) 5. 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 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 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出示课件 8)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 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 的班级。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学习方面 制定班级公约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 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力得到 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做的笔记太慢,跟不上全班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多 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课题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情境交际中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态度大方,声音洪亮。 2.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 的听说习惯和相互交际的能力。 3.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4.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教学 重点 1.准确、清楚、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2.积极和别人交流,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教学 难点 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出示课件 2) 【设计意图:由问 ( )分 钟 师:同学们,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你最喜欢书中的 谁?他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 师:大家有那么多喜欢的书,有那么多喜欢的人, 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 个话题。 板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 趣,提高他们的探究欲 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明确目的。(出示课件 3)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应该做到哪些呢?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话条理要清楚 声音要洪亮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三、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4) 1.小组的每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 家。 2.每位成员要认真听,并能尽快抓住每个同学所说的 重点。 3.每个小组成员要对讲述者进行评价,让讲述者进行 修改。 【设计意图:明确说话 的目的,让学生们有的 放矢,降低说话的难 度。】 【设计意图:给每个小 组提出切实可行的要 求,引导学生进行口语 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 能力。】 4.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 生进行活动,并汇报 师及时进行指导 四、小组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讲述。在讲述的 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5) 1.要认真倾听,快速地把握说话者的重点。 2.听完之后,要对讲述者从内容、仪态、语气等方面 做出评价。 3.同学讲完后,听众能复述内容。 板书:认真倾听 快速把握重点 师请同学们讲述, 师引导: 师小结:真不错,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听得很清 楚,不但知道了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还明白了他 们喜欢的理由。祝贺大家,为自己鼓掌加油吧!(出示课件 6)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能让老师快速把握每 个小组的交际情况,并 及时做出指导。】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五、拓展延伸,彰显个性,游戏中交际 师过渡:来,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出 示课件 7)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 再现内容,能提高学生 的兴趣,同时能提高学 分钟 做一做。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图片拿出 来办一个人物展吧! 师:同学们,赶快来办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展 吧!(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拿出图片,并邀请大家一起观 赏。) 师:同学们,课后,你们可以和家人、朋友 聊一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围绕“我喜欢的 人物形象”办一次画展,开展讲故事比赛,还可以演 一演人物的故事呢! 生的参与度。】 板书 内容 说话条理要清楚 说话要求 声音要洪亮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认真倾听 板书: 听话要求 快速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用问题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 欢的人物形象,并阐明理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高涨。 2.这节课中,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勇于发言,对别人说的话及时做出评价,使说话 者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听话者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说话的声音较低,自信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这些 同学,让他们提升自信。 创新教案 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 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 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 严格的要求。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 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 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 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 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 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师讲述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妈的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 尾的毛病。 1.导入。“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 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 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交流。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 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最后,选 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1.导入。“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 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2.讲述。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 谈看法。 3.评说。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 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 1.讲故事,求沟通。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 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2.讲心事,求沟通。把自己对父母之前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 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板书设计: 父母之爱 交流:态度自然大方 声音洪亮 语言得体 学会倾听 课题 父母之爱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 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 难点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 狂风暴雨。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 付出。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 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书:父母之爱 【设计意图:用充满 感情的话导入,能引 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激发他们进行口语 交际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课件 1)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交际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 体会父母之爱。 【设计意图:用具 体事例来感悟父母 深情,做到内容具 体,情感真挚。同时 明确交际要求,让学 生有的放矢。】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 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 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 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 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出示课件 2) 出示三个小故事: 故事 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 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 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 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 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 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 果。 (出示课件 3)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 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 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 【设计意图:用三个 不同的故事来体现 父母的爱,让学生有 所鉴别,帮助学生成 长。】 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出示课件 4)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 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 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 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 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环节,能提高学生 的应对能力,使说话 更加得体,更能以理 服人。】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出示课件 5)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 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说出来与 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 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 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世上没有不爱子 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无论用哪种 方式沟通,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你的父母, 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能做到吗?(出示课 件 6)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出示课件 7)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 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8)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 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 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设计意图:联系生 活实际,表达真情实 感。】 板书 内容 认真倾听 父母之爱 表达清楚 文明有礼 大胆发言 教学反思 1.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充满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 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地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 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 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 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 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2.我对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了重点训练。围绕以情为 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 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叙述 还不够具体。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 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投入更大的 精力钻研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些,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课题 讲民间故事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 生动。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 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 生动。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 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漫聊民间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 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指名发 言) 2.是啊,惹人喜爱的民间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 【设计意图:通过设 计这一环节,激发学 生对民间故事的兴 趣,激起他们参与的 我们就开一场民间故事会,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喜欢 的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会 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课件 1-6) 小组活动,互相讲故事。 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 好的在全班交流。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 节,并填入人物对话等。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 鲜明。如,不仅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 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4.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评议 的要点如下: 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 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 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 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板书:讲故事 三、小组推荐,组员汇报。 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任 务这个环节,能指导 同学们在讲故事的 过程中尽量做到生 动形象,激发他们的 想象力。评议的环节 对提高学生倾听、总 结能力非常有效。】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一个民间故事。 板书:大家推荐故事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就 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 的遐想。亲近民间故事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 丰富我们的想象。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讲故事 民间故事会 大家推荐故事 教学反思 1.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讲故事比 赛,然后让他们推荐出本小组中最精彩的故事。这样,我把课堂完全交给了 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在讲故事前,我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指导他们通过细化、模仿等 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好,故事讲得非常 精彩。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我对个别同学的关注度不够,所以,他们的参与度 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有所改进,多关注这些同学。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矣、耻”等 3 个生字,会写“耻、诲”等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 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 启发。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 发。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 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 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 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 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 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 《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 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 3) 【设计意图:通过讲 述古人读书的小故 事引入本课,引起学 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 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 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 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 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设计意图:在师 范读的基础上,让学 生把握重点字的读 音,并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然后指导学生 用各种方式朗读,在 朗读的过程中了解 课文内容,达到对内 容的理解和把握。】 【设计意图:采用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方式,把握这两部分 的内容,并进一步探 讨这两部分所蕴含 的学习上的态度和 方法,使学生尽快掌 握主要内容的同时, 还能理解其中的含 义,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拓展。(出示课件 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拓展这 个环节,能拓宽学生 的思路,并对自己的 学习有所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 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 huì rén bú juàn( )。 不用心 sòng dú( )对我们来说 qǐ bú shì( )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诵读 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② 2.② 3.①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 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 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 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复习 上节课的内容,有 利于夯实基础,并 为这节课的学习打 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 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 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 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 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 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设计意图:以自 学为主,通过自学 把握课文内容,提 高 学 生 的 自 学 能 力。】 【设计意图:通过 问题引导,让学生 加 深 对 课 文 的 理 解,有利于降低文 章的难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 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 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 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 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 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分钟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 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能让学 生扩大眼界,扩大 积累。】 板书 内容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 héng xīn( ),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 quē diǎn(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 ) 2.第三要有恒.。(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恒心 2.缺点 二、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 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 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 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 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 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 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 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 551.9.28―公元前 479.4.11):子姓, 孔氏,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 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 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 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 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 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 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 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 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 20 章、492 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 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 sòng dú( )诗书的时候,要有 héng xīn ( ),要有毅力,二者 quē yī bù kě( )。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 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 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 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 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 恒心 缺一不可 二、1.勤勉 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 谦虚 勤奋 求实 三到 三有 四、1. 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 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 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 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古诗三首》创新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题临安邸》) 2.师配乐范读《示儿》、《题临安邸》 3.同学们,你知道这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 板书:陆游 林升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现在,我们首先学习第一 首诗《示儿》 4.简介作者及背景:(课件展示) 陆游是宋代大诗人。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 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 86 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 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 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来读一读吗? 林升:南宋爱国诗人。他看到南宋小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 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学习《示儿》 (一)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二)学习这首古诗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 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4.赏析。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 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 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 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 人。 三、我们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 临安邸》。 (一)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二)学习这首古诗 1.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 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古诗,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 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 人在讽刺的语言中,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 人的激愤之情。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 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 板书:己亥杂诗 二、学习这首诗。 1.读这首诗,自由读,和同桌互读,并学着划分诗句的节奏。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学习这首诗。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生读古诗,翻译诗句,并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合作,理解诗意。 师总结:诗人首先描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告诉统治者不要再沉迷了, 要发愤图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统治者重新振作,打破常规,任用有 用之人。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在网上搜关于爱国情怀的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 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认“喑、擞”等 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祭、乃”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 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 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出示课件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 好基础] [设计意图:了解 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 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出示课件 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 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 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 嘉定三年(1210 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 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 4)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 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出示课件 5)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 子? 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 涵,以及感受诗人的人 格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6)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 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 7)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 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 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 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 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 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 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 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 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 涵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 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 怀的感受,通过对比, 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 民]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 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然后说一说。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出示课件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课件 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知万事空 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无忘告乃翁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 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 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熏、杭”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 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 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 17)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出示课件 18)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 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 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出示课件 20)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出示课件 22)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 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出示课件 23)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 主学习的培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 在读中了解诗歌,感受 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 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 24)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 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 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 忧。) 3.填空(出示课件 26)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 统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 27)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 读出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 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 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 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 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 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 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 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擞”等 3 个生字,会写“亥、恃”等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 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 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 1839 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 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 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 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 这首诗。这是第 220 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 【设计意图:设计“题 解”这一环节,让学生 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 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 理解】 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20)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 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 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 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 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 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 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出示课件 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 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 。 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 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 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 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 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 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 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 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 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 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 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 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 课件 25)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 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 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 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 辈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 们了解写作方法,有助 于指导他们写作,提高 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 5 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 延伸这个环节,能开阔 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 的积累。】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抖擞起精神 2.B 3.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 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 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 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 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 局排挤,48 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 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 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 nǎi shì ( ) ( ) ( ) ( ) (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 4.九州风气恃.风雷。( )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 地的强烈愿望。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 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祭祖 烟熏 杭州 拘束 乃是 二、1.本来。 2.你的。 3.停止。 4.依靠。 三、1.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2.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林升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 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1.国家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六、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创新教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 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 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这 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 三、分析诗歌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 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 停泊(bó )(板书)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 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9、“ 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 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 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 一声声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把它们 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 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 有点儿(引说:忧愁、 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四、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段, 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 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 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它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 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 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六、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愁 听到:乌啼、钟声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 6 个生字,掌握“更” 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 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 重点 1.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 6 个生字,掌握“更” 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 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 3) 王维(约 701-约 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 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 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 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 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设计意图:这 个环节能让学生们 了解作者,并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 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 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 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 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 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 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 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既能理解 诗歌的意境,又能品 味诗歌的节奏美和 韵律美,从而提高学 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先 从题目入手,紧接着 抓住重点诗句来品 味诗中的意境,给学 生以美的感受,能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 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 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 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 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 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 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 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 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 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 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 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 的兴趣。】 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 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 课件 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 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 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 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 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 来。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 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设计意图:设 置拓展延伸这个环 节,有利于扩宽学生 的视野,增加学生的 积累。】 板书 内容 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 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 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 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 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 16) “泊”: 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 通 过 题 解 引 入 课 文,让学生明白题 目的意思,并进一 步引导他们探究全 诗,提高学生的兴 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 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 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 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 用各种形式的读, 在读中把握诗歌的 内容,初步理解诗 歌的意思,能为下 个环节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的词语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 进一步把握作者的 19)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 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 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 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 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出示课件 20)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 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 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 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 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响起。 思想感情,并指导 学生在把握思想感 情的基础上进行带 感情的朗读,从而 加深学生对诗歌的 理解和把握。】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 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 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 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 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 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 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 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 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 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 件 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 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 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 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 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 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 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件 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 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 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 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 练习写话这个环节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诗歌含义的理解, 并梳理思绪进行写 作,提高表达能力 和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 夯实这节课所学知 识。】 板书 内容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对 愁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 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出示课件 27)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 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通过理 解题目的意思来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 《长相思》 板书:长相思 入对词的学习,更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准《长相思》(出示课件 28) 1.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pàn) 更(gēng) 聒(guō) 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 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出示课件 30)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 自己的解释。 3.评价。(出示课件 31)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 作者身在何方? 【设计意图:朗 读有助于真切地感 受课文,有助于因声 明义,领略课文的精 妙之处,有助于增强 语感,以声传情。因 此要让学生入情入 境地读,读出语感, 读出独特体验。】 【设计意图:把 握文本主要思路,才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融进文本,我用一个 “身”来将学生带 进文本,让学生的思 绪一下集中起来,从 B 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 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 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出示课件 32) 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 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 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 思呢?(出示课件 33) 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 体现了? 板书:心眷故园 4.想象词的意境:(出示课件 34) 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 一下当时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 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 而更好地感悟作者 行军的艰辛。】 【设计意图:以 观看书上的画面加 上配乐朗读,让学生 走进纳兰性德的内 心,使学生的情感较 好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小 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 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出示课件 35)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 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 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 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 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 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 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 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 词三大家”。 (出示课件 36) 六、再读《长相思》 练笔只为呈现画面 而设计,让学生想象 故园家暖人欢的情 景,两者相比,突出 边塞的凄冷,作者的 无奈。设计这个小练 笔能让学生梳理思 路,提高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七、拓展《长相思》(出示课件 37) 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 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以 词讲词,以情悟情, 会让学生拥有举一 反三的能力。】 板书:心系祖国 八、交流 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出示课件 39)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板书 内容 身在征途 长相思 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 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 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 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在这三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不同形 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通过小练笔的 形式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 基础上,把握整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处理,提高 了学生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有些学生对 这首诗体现的“愁”理解得不够透彻。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 的课。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 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三首诗在写 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 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 400 余首,代表诗作有 《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 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 753 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 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 753 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 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 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 50 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 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 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 )把船 tíng bó( )在 hé pàn ( ),自己上岸,走进 sì miào( )。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 2.随意春芳歇.。( ) 3.身向榆关那畔.行。( ) 4.聒.碎乡心梦不成。( )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作 者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 一项是( ) A 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 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孙伯伯 停泊 河畔 寺庙 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 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 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四、田园 愁绪 家乡的思念 五、1.清 纳兰性德 2.A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 示例: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题 四季之美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窠、旷”等 6 个生字,会写“黎、晕”等 9 个生字,会写“黎明、 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窠、旷”等 6 个生字,会写“黎、晕”等 9 个生字,会写“黎明、 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1)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 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 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 90 页,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出 示问题,引发学生思 考,提起学生学习本 文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2)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 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 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 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3) 【设计意图:让学 生们通过自己喜欢 的方式解决生字词, 在提高了学生的自 学能力的同时,也提 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让学生成为了学习 的主人。】 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4) 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 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 5)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 出感情。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 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阅读的 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 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 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 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设 置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并解决,从而理解 课文内容。用这种方 法能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也能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设计意图:这篇文 章写得很美,在朗读 中要把这种美体现 出来,因此朗读指导 非常重要。教师对朗 读进行指导,能提高 学生的朗读水平,同 时也有利于让学生 通过朗读,来把握主 要内容和产生美的 感受。】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且通过朗读,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节 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6)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乌鸦在 yè mù( )降临的时候,飞回了自己的窝。 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 hóng yùn(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 2.蝴蝶飞舞的样子。( ) 3.寒冷刺骨。( ) 三、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夜幕 2.红晕 二、1.心旷神怡 2.翩翩飞舞 3.凛冽 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 文章。 板书:四季之美 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 9)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降临 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和谐 扫兴 【设计意图:设置 复习这个环节,能 检验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情况,并 为 进 行 新 课 做 准 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 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0) 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 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 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板书: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 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 11) 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夏夜萤火虫----迷人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2) 板书: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乌鸦归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 情怎样。(出示课件 13) 【设计意图:在朗 读的过程中通过阅 读重点句子来品味 四季之美,让学生 获得美的感受。】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落雪----闲逸 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 季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作 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 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 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 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的?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5)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春、夏、 秋、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 顺序来介绍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 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 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 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出示课件 16)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 过程。 【设计意图:探讨 写作顺序,对学生 习作进行指导,能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力。】 【设计意图:理论 联系实际,把所学 的知识运用到实际 写作中,提高写作 能力。】 板书内容 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时间顺序 四季之美 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冬天-----早晨(落雪—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窠 果)里 (淋 凛)冽 安(逸 益)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 ) 2.那闲适..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 3.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里。 1. 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 A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B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C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 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 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四、选择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 A 时间 B 空间 C 逻辑 参考答案: 一、窠 凛 逸 二、1.明亮 2.忙碌 3.助兴 三、1.B 2.A 四、A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 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在朗读 的基础上抓住这些描写,来体现四季之美。同时,我还对写作进行了指导, 效果良好。 2.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问题 引导学生们进行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层层深入的 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 图。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 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 描写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清少纳言(966~1025)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 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 原定子身边的女官。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的 《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lí míng( )前的天空 yù fā( )黑起来。 2.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景色都那么令人 xīn kuàng shén yí ( )。 二、选词填空。 固然 必然 1.这件事( )是他不对,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错处吗? 2.他们( )会经过这里,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仿写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的 美,体现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 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 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 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 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 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 动态 B 静态 C 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哪个季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黎明 愈发 2.心旷神怡 二、1.固然 2.必然 三、1. 天空飘着彩云。 2.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风景也是不一样的。 四、春 夏 秋 冬 喜爱 五、1.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2.A 3.闲适的心情 六、示例:我喜欢冬天。冬天雪花漫天,银装素裹,世界一片洁白, 非常美丽。 《圆明园的毁灭》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 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 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 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 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 2-4 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 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 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 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 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 2-4 自然段,好不好? 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 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 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 赞叹 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 痛心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 8 个生字,会写“毁、拱”等 15 个生字。掌握“毁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 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 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1.会认“珑、剔”等 8 个生字,会写“毁、郊”等 15 个生字。掌握“毁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 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 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 8 个生字,会写“毁、拱”等 15 个生字。掌握“毁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 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 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 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 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 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用雨果的 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 起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 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 2 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 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 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 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 3 自然段。 细读第 3 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 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设计意图:用自学的 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 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 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 参与度。】 【设计意图:采用逐个 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能 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 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 握课文内容。通过对重 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 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 想象画面。(出示课件 4) A 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 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 课件 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 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 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 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 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 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三、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 生通过查看资料、阅读 文字等方式了解圆明 分钟 园的建筑风格,能加深 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 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 习 了 运 用 资 料 的 方 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ǐ huài huī huáng gōng diàn líng yuán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 )( )拱月 ( )( )闻名 ( )( )剔透 奇( )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风格独特,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B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它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C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 【答案】 一、毁坏 辉煌 宫殿 陵园 二、众星 举世 玲珑 珍 宝 黄山的景色举世闻名。 三、1.正月十五赏花灯,有传统手工的七彩灯,也有光电效果制作的金牛灯;有浮于水面的 荷花灯,也有悬挂屋檐的蟠龙灯。 2.他不但聪明,还非常勤奋。 四、C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 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 11)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设计意图:用填空 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 的内容,非常简练,又 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 12) 1.指名读第 4 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 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 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 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 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 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 13)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 的 4 个生肖铜首,2000 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 9000 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 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 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 馆。 三、研读“毁灭”。 (出示课件 14)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 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 5 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 的感受。 第 5 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 1860 年 10 月 6 日和 10 月 18 日、19 日。10 月 6 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 园;10 月 18 日、19 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 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 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 15)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 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 16)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 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 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 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 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 17)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 句子进行解读,把握句 子中蕴含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这样能引起共 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 悟写法,对学生理解作 者的情感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对学生的习作 进行了指导。】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 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 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 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 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 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 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 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风格---美 举世闻名 赞叹 历史文化---珍贵 毁灭----痛惜、痛恨、悲哀(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字形对的后面打√。 殿下( ) 铃珑( ) 波澜( ) 灰烬( )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 3.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 三、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对圆明园的美,是_______的,对侵略者的破坏,是_________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建筑宏伟,并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 B 圆明园于 1860 年 10 月 6 日被英法联军焚毁。 C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答案】 一、殿下√ 波澜√ 灰烬√ 二、1.毁坏 2.依照 3.肆意 三、1.赞美 痛恨 2.B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 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 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 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 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 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 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 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 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 王英琦:安徽寿县人。作家。1982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 17 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 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 1987 年全国优秀散 文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 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 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 350 多公顷,建筑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 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 宫”。 圆明园,在清室 150 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 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 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 与艺术的典范”。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 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 终变成一片废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各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宫殿 玲珑 B 剔透 坡澜 C 陵园 红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们在 jiāo wài( )建造了一座 jīn bì huī huáng ( )的行宫。 2.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商品都 tǒng yī( )xiāo huǐ( )了。 三、根据意思填成语。 1.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 2.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 3.珍异难得的宝物。( ) 四、读一读,完成练习。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 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段文字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圆明园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 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座园子于_________________(时间)被________ 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重点段落品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 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 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 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 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A 总分总 B 分总 C 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圆明园毁灭了,我们的很多文物流落海外,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面对这 种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郊外 金碧辉煌 2. 统一 销毁 三、1.众星拱月 2.不可估量 3.奇珍异宝 四、比喻 大而美 喜爱和赞美 五、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 圆明三园 1860 年 10 月 6 日 英法联军 六、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 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 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七、示例:圆明园的毁灭告诉了我,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使我们损失了巨大的财富, 也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想,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到侮辱。我要 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建设我的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创新教案 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 明方法。 3 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 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太阳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 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录音)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 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 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 公公说的话不清楚。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 1~3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 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 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 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 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 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 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 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 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 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一百 三十万个地球等于一个太阳。 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 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 较。”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 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 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太阳的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 样写的好处。 四、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 5-7 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展现太阳作用之大。 提问: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五、练笔。 1.今天,我们用学到的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月 亮。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 800 天,骑自行车要 400 天,坐飞机要 200 天,49 个月亮等于 1 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的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 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板书设计: 远 特点 大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太阳 热 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关系密切 形成风 杀菌能力 课题 太阳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摄、殖”等 4 个生字,会写“抵、氏”等 9 个生字。理解并掌 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 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 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摄、殖”等 4 个生字,会写“抵、氏”等 9 个生字。理解并掌 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 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 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 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 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用猜谜 语的方式导入课文,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一探究竟 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 【设计意图:设计 初读课文的版块,目 的是引导学生自学 生字词,锻炼学生的 自学能力,初步把握 课文内容,为下面的 环节做准备。】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版块,目的是让学 生了解课文内容,明 确课文的结构。】 段意。(出示课件 4)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 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 些特点?(出示课件 5)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 的作用吗?(出示课件 6)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 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 渡句的作用(出示课件 7)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 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 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8)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 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 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 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 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9)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 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 环节能夯实这节课 所学的基础知识,还 能通过查找资料,扩 大学生的视野,并为 下节课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乡下的爷爷说,今年的地里打了很多 liáng shi ( )。 2.我估计他们是用这种方法 shā sǐ( )了 xì jūn( ),保住了这 些生物。 二、选词填空。 预防 预期 1.我们可以用它来( )疾病。 2.大家( )的效果没达到,心里感到非常失望。 繁殖 繁育 3.这种动物的( )能力很强。 4.这个地方是大熊猫( )中心。 三、填空。 太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太阳和我们的关 系非常密切。 参考答案: 一、1.粮食 2.杀死 细菌 二、1.预防 2.预期 3.繁殖 4.繁育 三、远 大 热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 些特点?(出示课件 12) 【设计意图:通过 复习,能巩固和检 测上节课所学的知 识,并为本节课的 授课打好基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学习 1---3 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2)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 “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 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 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 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 找句子,并汇报 【设计意图:分段 品读,在抓课文的 主要内容的同时, 把握重点句子,明 确重点句子使用的 说明方法,这样做 能使同学们有针对 性,能快速理解主 要内容和说明方法 的作用。】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 一个盘子那么大。) A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 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 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 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 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 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 解。 三、学习 4---8 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 的密切关系。(出示课件 18)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 5---7 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 关系密切在哪里。 A 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 资料图片。 B 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 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形成风 杀菌 C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 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 成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 问题引导学生读课 文,能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 而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让学生 由课内走到课外, 能 扩 大 他 们 的 视 野。】 板书 内容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特点 大 列数字 太阳 热 列数字 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关系密切 形成风 杀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è( ) zhǐ( ) láo( ) tiān( ) 摄.氏 繁殖. 治疗. 黑炭. niè( ) zhí( ) liáo( ) tàn(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吸收---( )( ) 生存---( )( ) 密切---( )( ) 温暖---( )( ) 三、想一想,填一填。 A. 列数字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D. 打比方 1、130 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2、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 3、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参考答案: 一、shè zhí liáo tàn 二、吸取 释放 生活 灭亡 紧密 疏远 暖和 寒冷 三、1.C 2.A 3.B 教学反思 1.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我使用了谜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他们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 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很快地把握了内容,明白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效果良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段解决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分 段把握的方式,让他们理解主要内容,明确主要说明方法。同时,在教学中, 我还通过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把控得不够好,致使一些同学没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个同 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 8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假设、作比较、打比方等方 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 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 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 系的密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 99.86%。太阳 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 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太阳表面的温度有六千 shè shì dù( )。 2.他们在这里种 shū cài( ),种 liáng shi( ),收成 都很好。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太阳)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两千五百倍。(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 3.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加 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用加点的 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说明方法,向 我们介绍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告诉我们太阳和 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五、重点段落品析。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 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 里的小水滴越聚(jǜ jù)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 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 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lē liáo) 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 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 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 界。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用横线画出能体现太阳重要作用的一句话。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太阳和人类的 密切关系,从而介绍太阳的重要性。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太阳为地球、为人类散发着光和热,无私地奉献自己。看到这些, 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摄氏度 2.蔬菜 粮食 二、1.预计 2.亲密 3.飘荡 三、1.这么远,箭射不到。 2.虽然我们的距离远,但是我们的心离得很近。 3.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我们不会获得这么多知识,也不会成为社会 的栋梁。 四、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远 大 热 五、1. jǜ lē 2.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杀菌能力 六、示例:一想到太阳是那样无私,那样伟大,我就想到了和太阳一 样无私伟大的人。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不求回报。他们让我感动, 我要向他们学习。 《将相和》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 2.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 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 行动)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 得最精彩? (一)研究“完璧归赵” 品读语言 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 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 有几处,先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品读语言 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 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 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 由。”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品读语言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 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 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 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引导: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 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二)研究“渑池之会” 品读语言四: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师引导:你发现特点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 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 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秦国的妥协, 赵国的国威。 (三)研究“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 又搞了一个渑池之会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 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 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 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品读语言五: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 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 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 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 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 如的话。 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 么新的感受? 品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感受廉颇的性格特点。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 2)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 廉颇:对比。 3)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 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 (板书:体现个性) 4)说来说去,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 ——和好。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写话:想象一下,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 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 (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啊, 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 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 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 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建议你去买一本《史记》来读,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 同魅力。 板书设计: 将相和 蔺相如:完璧归赵---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渑池之会---不顾安危,维护国体 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廉颇、蔺相如的共同点:识大体顾大局,爱国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将、璧”等 16 个生字,会写“召、臣”等 12 个生字,掌握“进攻、 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 系。 教学 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 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相、璧”等 16 个生字,会写“召、臣”等 12 个生字,掌握“进攻、 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 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 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 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 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 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 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设计意图:用问题 导入,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简介背景能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把 握题目,通过题目初 步理解课文。把握整 体,弄清课文的主要 内容。这样的方式有 助于让学生快速把 握课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 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 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 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 “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 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 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 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 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 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 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 【设计意图: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展现 人物性格。把这个作 为教学重点,有助于 帮助学生把握人物, 理解主题,还有助于 学生的写作。】 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 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 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 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 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 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 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 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 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 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 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 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 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 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 【设计意图:总结、 预习有利于帮助学 生夯实基础,并为下 节 课 的 讲 解 做 准 备。】 们预习“渑池之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 zhào jí( )dà chén( )们 shāng yì( )出兵的时间。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答案】 一、召集 大臣 商议 二、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 好地归还主人。 三、3 4 2 5 1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故事,弄清三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 示和教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 13)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 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 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 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设计意图:设置 复习检查这个环 节,可以巩固上节 课所学内容,同时 引出这节课要讲的 内容。】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 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 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 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 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生答,师总结: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 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出示课件 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 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 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 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 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 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 意识,又能提高参与 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 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 类题目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先 把握内容,再分析 人物性格的方法, 能帮助学生很好地 理解课文,把握人 物的性格。】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个小故事。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 16)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 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 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 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 16)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 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 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 品质? (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 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 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 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 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出示课件 19)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 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 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 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 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 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 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 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 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 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 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 生把自己的感想抒 发出来,能让学生 梳理思路,表达感 受。】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炒 抄)写 二、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 、 . 。 三、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 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 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 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 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 【答案】 一、献 抄 二、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语言描写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 四、A 教学反思 1.《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 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 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 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 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 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 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 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 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 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 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 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 个事件。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 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 将”。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 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 104 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 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 14 年,才得以完成。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 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 和氏璧: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 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 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士大夫: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 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 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他向我们 xǔ nuò( )一定会带礼物回来。 2.我们对 fàn zuì( )分子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惩。 3.他们 liǎ( )非常胆小,一到这个时候就露 qiè( ), 真让人无奈。 4.当年,在天安门 jǔ xíng( )的开国 dà diǎn( ), 非常壮观。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 2.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 3.(他)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理直气壮”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三件事,展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廉颇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特 点 。 本 文 告 诉 我 们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 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 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 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 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 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乘 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 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 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 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 语言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动作描写 3. 从 “ 负 荆 请 罪 ” 这 故 事 中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蔺 相 如 是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 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许诺 2 犯罪 3.俩 怯 4.举行 大典 二、1.商量 2.赞美 3.许诺 三、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四、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识 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热爱国家,顾全大局 五、1.严厉 必须 2.A 3.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六、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廉颇这样性格直爽、知错就改 的人。那是我的邻居张大叔,他脾气有点暴躁。有一次,他看到我们 单元门口的自行车被砸坏了,非说是我干的坏事,直凶我。后来,经 过了解情况,发现是别人而不是我干的。为了这个,张大叔还专门到 我家来给我道歉呢。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 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 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 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 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 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 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 1900 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 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 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 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 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 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 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 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 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 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 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 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 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 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 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 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课题 少年中国说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等 7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 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重点 和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 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等 7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 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 义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 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 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 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用充满感 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 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 起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2)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字 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 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 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 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 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 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 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 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 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 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 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 4)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 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 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 【设计意图: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 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5)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 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 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 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 7)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 —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 少年? 【设计意图:在自读课 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 8)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9)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ín( ) háng( ) zhāi( ) 鳞 惶 哉 líng( ) huáng( ) zāi( ) 二、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 yí xiè( )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 lǚ bó bīng(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答案】 一、lín huáng zāi 二、一泻 如履薄冰 三、红日 河出 潜龙 乳虎 鹰隼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出示课件 12)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 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设计意图:复习上 一节课的内容,有利于 夯实基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出示课件 13)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 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 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 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 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 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 下列表格。(出示课件 14) 少年 中国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 引导下,同学们自主学 习,详细地研读文章, 把握文章内容,这样有 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 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 的兴趣。】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 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 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 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 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课件 15)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 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 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出 示课件 16)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 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 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 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 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7) 【设计意图:本文第二 自然段非常有韵味、有 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感 悟,能加深理解。】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 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 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 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8)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 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 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 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 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 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 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鱼(鳞 麟) (潜 替)水 (胎 肽)儿 (从 纵)横 二、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 故( )A 因此 B 顾念 C 故事 翕张( )A 张开 B 闭合 C 一张一合 履( )A 踩、踏 B 职务 C 履约 三、按原文填空。 (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初胎,矞矞皇皇。( ),有作 其芒。( )戴其苍,( )履其黄。纵有千古,( )。前途似海,( )。 四、作者分别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鳞 潜 胎 纵 二、A B A 三、红日 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天 地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四、作者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作者把中国 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的生命力,点明中国前途无量。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 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 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 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 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 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 一读。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 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 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 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 603 名举 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 运动的开端。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 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条大河 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的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 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 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 四、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 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 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 排比 B 比喻 C 拟人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泻千里 二、1.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2.宝剑从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责任 红日 河出伏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四、1.A 2.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中 国也像少年一样前途无量。 五、示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 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创新教案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体会作者读书的心得。 3.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道理。 4.学习本文运用时间顺序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读书的心得。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就看看著名作家冰心读书时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忆读书 二、新授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 1. 师范读课文 1~8 自然段,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在读的过程中, 要求:画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2. 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小组活动,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 年;1989 年。 2. 对于读书,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画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画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 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水浒传》-------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红楼梦》----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西游记》---- 精彩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 -----烦琐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 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 准。 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 11 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 3 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给同学们 2 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 (先从课文中找依据) ——A 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 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 各本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 书不要读,注意选择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B 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 (三)总结: 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 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 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开卷有益 忆读书 (经历 感受) 多读书 博览群书 (时间 对比) 读好书 择善从之 课题 忆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浒、传”等 16 个生字,会写“津、豪”等 14 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 兴趣。 教学 重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 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 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 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浒、传”等 16 个生字,会写“津、豪”等 14 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一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 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 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 影响,从 1919 年 9 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 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 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 年开始,受泰 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 水》,为文坛瞩目。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 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 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 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设计意图:用谜 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 习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 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 5) 全文 1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 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 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 【设计意图:采用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 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 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 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 作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 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 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 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 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 的写作顺序。】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 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 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 的布置,能夯实本节课 所学的知识,又为下节 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 shà( ) guàn( ) yú( ) 浒 煞 寇 栩 hǔ( ) shā( ) kòu( ) xǔ(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 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 kān wù( ),他就 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ǔ shà kòu xǔ 二、1.这篇 烦琐 2.刊物 津津有味 三、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2.他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8)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 的内容,夯实基础,同 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 准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 8)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 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 件 9)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 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 《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 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读书获得快乐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 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 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 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 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 学作品的兴趣。】 明白大道理 (出示课件 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 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 “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等词语。 三、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四、1.齐读课文第 1 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 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 13)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 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 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 14) 2.默读课文第 2—13 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 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 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 “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 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是让学生们在细 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 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 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6) 1.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 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 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 是好书?(出示课件 17)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 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 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 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出示课件 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 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 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 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 读的兴趣。】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 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 件 20)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板书 内容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读书获得快乐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明白大道理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2.在读书中,作者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 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 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三、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给孩子们怎样的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时间 2.获得快乐和懂得大道理 二、A 三、告诉孩子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 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 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 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 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 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 1919 年 9 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 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 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 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 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 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 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 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 历 22 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 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 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 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斩首 凯旋 水浒 B 传记 煞气 敌冠 C 派遣 报利 呻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 fán suǒ( )。 2.他们家非常 háo huá( ),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 shuāi ruò( )。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 我听得津津有味....。( ) 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 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 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 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 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 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 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 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 思考-----( )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 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经常读书吗?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繁琐 2.豪华 3.衰弱 三、1.索然无味 2.呆板 3.死气沉沉 四、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五、1.观赏 2.思索 2.A 3.总结读书的好处。 六、示例:我经常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在读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许多做人 的道理。读书还让我静下来,由一个假小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淑女。 课题 快乐读书吧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 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民间故事,体会蕴含在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重点 教学 难点 通过读或听民间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的民间故事 吗?你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把你知道的民间故事的名字 告诉大家吧。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民间故事的名字: 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老师给你们列出几个: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 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快乐读书吧中出现了哪些民 间故事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感知故事。 1.同学们,谁知道《田螺姑娘》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 讲。(出示课件 3) 生讲故事,师提出问题 2.同学们认真想一想,真会有田螺姑娘吗?这反映了古 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出示课件 4) 现实中是不会有田螺姑娘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 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引导学生回忆 所听到或读到的民间 故事,提高他们的兴 3.这个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我希望大家 有时间读一读这本书,这部书中有动人的情节、精彩的人 物,还蕴含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5) 板书:动人的情节 美好的情感 4.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5.大家还知道哪个民间故事?故事中包含了主人公怎 样的愿望或情感? 在学生讲完故事后,师适当做出评价。 民间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老师给大家推荐一 些:(出示课件 6)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 非洲的《非洲民间故事》 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让同学们对民 间故事有一个清晰的 认识,从而引起学生们 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拓展。 中外民间故事有很多,请同学们上网搜自己喜欢的 民间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们听。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 的设置,可以通过在网 上搜寻民间故事来开 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动人的情节 快乐读书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美好的情感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导入这个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正文的把握上,我采 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了解《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中 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从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推荐外国的民间 故事。 2.在对民间故事的把握上,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其中 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期盼和情感,让他们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民间故 事的情感。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民间故事,学生们了解得不太详细,因此在让他们讲民间 故事的过程中,气氛不热烈,同学们反应不积极。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快乐读书吧》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向学生们介绍并推 荐民间故事的。材料先由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民间故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 民间故事,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中国的民间故事以至于到外 国的民间故事,让学生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 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 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民间故事是 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 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 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合理的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 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相传古 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善妒,因王后行为不端, 将她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 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 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 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 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 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 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 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 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 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慈母情深》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 11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 12 个生字。理解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通过品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 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 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关于母爱的诗歌,大家还记得吗?(师生共同 背诵《游子吟》) 2.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美的。梁晓声是怎样赞美自己母亲的?就 让我们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下吧。 板书:引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 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 精读课文。 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 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 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 板书: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 1—4 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 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 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 苦于家境贫寒,得之很难。) 四、 入景融情,感悟情深 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 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可是文中的 “我”拿到钱,却是什么反应?(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2.为什么鼻子一酸呢?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课文中 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请用笔恭恭敬敬地画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3.交流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1)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很差) (2)“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聋 了。) (3)假如这样的噪音向你扑面而来是什么感觉?(很难以忍受) (4)可是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一起读。 从“我”去到离开,这噪声停止过吗?读…… 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后天? 作为儿子看到这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滋味?(很心疼、很难过) 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一个令人烦躁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 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 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极其瘦弱、弯曲、烤”) (母亲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母亲很辛苦) (2) 母亲的背已经是极其得瘦弱了,当“我”看在眼里时,是什么 感受?(心像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 (3) 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了。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 此刻,看到母亲你是什么感觉?(吃惊、心酸) (2)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啊! 仔细观察这些句子,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使用三个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出现在句子后面)对比读。有什么不同? (反复强调“我”的吃惊,母亲的疲惫、劳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灵,他从心底发出呼唤,所以“我的母亲”连续出现)请你带上这样 的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听老师范读,指名读。 (4) 如果“我”今天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母 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离观 察母亲,“我”又怎会懂得母亲的疲惫,读出疲惫。这般辛苦的母亲 不禁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如果说这句话是慢镜头的话,那你能找到一组快镜头吗? D.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 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读完这句话,带给你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忙碌) (2) 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立刻又)你能给“立刻”找个 近义词吗?(马上、立即等) (3) 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 让整个句子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是吧?你把这些近义词 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个立 刻,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指名读 (4) 母亲你是如此的憔悴,你就不能停一停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瘦 弱,你就不能歇一歇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疲惫不堪,你就不能喘口气 吗?(不能,我还得养家糊口,还要供你们上学,还要……) 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 他爱看书的!” (1)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2) 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呢?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 体会母亲是怎样塞的?(毫不犹豫、使劲、坚定……) (3) 你说这是怎样的一塞?放进去,读一读。 是的,不要小看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说明母亲在塞钱的那一刻, 她想过吗?(没有)是啊,这是迅速地塞,这是使劲地塞,这是毫不 犹豫地塞,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母爱) 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 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 五、 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母爱的古诗词,感受母爱的伟大。 课题 慈母情深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魄、抑”等 11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 12 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 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 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魄、抑”等 11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 12 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 铺垫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 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 山式的开头,能让学 生尽快进入课文的 学习。清楚明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 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 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 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 军》的事。)(出示课件 3)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 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 1-4 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 信息?(出示课件 5)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 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 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 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 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 负担。” 【设计意图:用自学 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能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用简洁的话概 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提高学生的概括 能力。】 【设计意图:精读课 文,引导学生通过理 解重点句子的方式 来理解文章的写法, 简洁易懂,同时也有 利于对人物的把 握。】 ③读第 4 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出 示课件 7)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 “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 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 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 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出示课 件 8)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 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 “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 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 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 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 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 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 节有利于夯实基础, 同 时 为 下 文 做 铺 垫。】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 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 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 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ēng zhèng 1.爸爸每天出去打工挣.( )钱,非常辛苦。 2.到底去还是不去呢?他在内心不断地挣.( )扎着。 guī jūn 3.我很喜欢这只小乌龟.( )。 4.天太冷了,很多人的手都龟.( )裂了。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非常有 pò lì( ),经过这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工厂里出现了令人欣 喜的局面。 2.爸爸这几天非常 máng lù( ),连嗓子都累哑了。 3.虽然遭遇了灾难,但他挺直 jǐ liáng( ),直面苦难的人生。 4.这盆 diào lán( )真漂亮。 三、选择题。 前四个自然段,反复强调自己家穷,其作用是( )。 A 衬托母爱,为下文做铺垫 B 交代家里的实际情况 C 说明家里真的很穷 参考答案: 一、1.zhèng 2.zhēng 3.guī 4.jūn 二、1.魄力 2.忙碌 3.颓败 脊梁 4.吊兰 三、A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热爱与崇敬。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 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 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 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 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出示课件 12) 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 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出示课件 13)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 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 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 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 【设计意图:在深入品 读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 理解重点句子,并通过对 重点句子充满感情的朗 读,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 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性 格特点。】 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 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 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 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 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出示课件 14)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 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 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 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 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 吗? ⑤读,小结: 辛苦 忙碌。 (出示课件 16)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 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 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 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 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 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 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 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出示课件 17)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 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 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 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 形式展现人物内心,体会 人物的情感,从而达到对 “母亲”这一形象的把 握。】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作业。(出示课件 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设计意图:作业这个 环节,拓宽了学生的视 野;写一写更是锻炼了学 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 进行梳理并表达出来。】 板书 内容 买书---贵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 慈母情深 录音机---进肚子 母爱伟大 工作环境 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我”的心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她尝了一口这个果子,不禁皱起眉头,发出感叹:“真 suān( )哪!” 2.他挺直了 jǐ liáng( ),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惫——( ) 忙碌——( ) 耽误——( ) 立刻——( ) 三、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酸 2.脊梁 二、疲劳 繁忙 耽搁 马上 三、虽然瘦弱,但是坚强、勤劳、对孩子充满爱。 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 的悟读为手段,通过展示文章重点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 思想感情,感悟人物(母亲)的伟大、无私形象。 2. 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文章开头的衬托,然后就是直接描 写,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 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效果较 好。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因此,对学生 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是编者加 上去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事。作者在为一元五角的书去找 母亲,最后得到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 黑龙江哈尔滨市。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 《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和《父亲》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 奖。 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19 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 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 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 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 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 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 英勇斗争的事迹,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于一 九四五年出版后,立即受到了苏联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次年 获得苏联国家奖。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苏联青年的英雄形象,成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对这一代人的成长产生过广 泛而积极的影响。所以作者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以至于想 得整天失魂落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一带的 zào yīn( )非常大,让人忍受不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quán lì( )和义务。 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心神不定,极度惊慌)。 __________ 2.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 大)。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填空。 A 贫苦的母亲 B 辛劳的母亲 C 通情达理的母亲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巴巴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 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 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 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 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 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 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 A 环境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请和大家分享一 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噪音 2.权利 二、1.失魂落魄 2.震耳欲聋 三、1.A 2.B 四、贫穷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儿子买书 感 激、热爱、崇敬 五、1. zhēng 振 2.A 3.“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六、示例:我的母亲热情大方,心地善良。我非常喜欢我的母亲。 创新教案 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 1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习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长生果”是什么吗? 板书:我的“长生果”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读书:看小画片 读连环画 读文艺书籍 大部头小说 写作:作文常居全班之冠 《秋天来了》获得好评 《一件不愉快的往 事》 道理:构思要别出心裁 落笔也要与众不同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 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明确: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生总结,汇报, 师: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 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在我们眼前再现。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 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哪!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 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在书中的收获。 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说一说你认为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七、积累拓展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并积累起来。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情感: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 如情入境 写读书笔记 习作:构思别出心裁 写真情实感 借鉴模仿 课题 我的“长生果”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 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置问 题,引起学生兴趣,激 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钟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新课 教学 ( ) 分钟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3)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 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 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 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 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 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 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 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设计意图:让学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 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提高参与 度。】 【设计意图:细读课 文,根据问题的引导, 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把握文章的中心。】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 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 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 “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 7)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 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 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 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的?(出示课件 8) 板书: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如醉如痴 这 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 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 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回到题 目,首尾呼应,既能揭 示“长生果”的特殊含 义,又能为学生解决疑 惑,一举两得。】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出示课件 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 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 收获。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0)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 伸到课外,既能梳理学 生的思路,检验学生的 所得,又能指导学生进 行习作,提高写作能 力。】 板书 内容 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博览群书,入情入境 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 做读书笔记 我的“长生果” 会借鉴运用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如醉如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比(欲 喻) 上(引 瘾) (卓 桌)越 书(级 籍)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2.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3.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4.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喻 瘾 卓 籍 二、1.如醉如痴 2.浮想联翩 3.囫囵吞枣 4.牵肠挂肚 三、1.满天繁星像闪光的宝石,像眨着的眼睛。 2.书籍难道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吗?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道理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解决基础知识,然 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重点句子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延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感受, 进行习作练习,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又能指导学生习作,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希望在今后 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满含深情 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 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 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 强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 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 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作者介绍】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 1942 年 11 月 4 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 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diàn() guì( ) jiào ( ) lì( ) 甸 馈 酵 沥 jù( ) kuì( ) xiào ( ) lí( ) 二、补充词语。 如( )似( ) 千( )一( ) ( )光( )彩 ( )欢( )合 心( )理( ) ( )肠( )肚 别出( )( ) 不( )而( ) ( )( )有味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 2.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3.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给 写 作 带 来 的 启 发 , 作 者 对 写 作 的 感 悟 有 两 点 , 一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 后,当大多数同学( )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 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 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 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 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 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 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 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 ( )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 赠。 1.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成语。 2.用横线画出“我”对写作的感悟。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眼中的秋天。 A 拟人化 B 比喻 C 象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在写作上有什么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iàn kuì jiào lì 二、如饥似渴 千篇一律 流光溢彩 悲欢离合 心安理得 牵肠挂肚 别出心裁 不谋而合 津津有味 三、1.愉快 2.报酬 3.赠送 四、构思要别出心裁 要写真情实感 五、1.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2.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 心裁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A 六、示例:在写作上,除了构思要别出心裁,要写真情实感之外,我 觉得还要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搭石》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汛、挽”等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 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 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重 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 受的习惯。(难点) 教学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出示课件)师:我们看这个美丽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 那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过的小溪,非常美丽。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 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搭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写搭 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 的句子来说说?(请一生说)你找得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还 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 挽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 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 起来的意思。)那脱鞋挽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 挽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师评价: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很不方便,甚至会感觉辛苦,那些都 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了解什么是搭石后,读了课文后,搭石又留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搭石——普通的石头——成为一道风景(给 予很高的评价)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 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 几遍。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 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 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 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发出的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 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 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 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4)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漾”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 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 (5)这哪里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 看大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 亮的,优美的……)指名板书:美丽。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 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重点句子: 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 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 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你们会 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 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 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你在背人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感受? 背人者:背着人,我觉得有种责任感。虽然身上很沉,但是心里 却非常快乐。 师: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实,心里充满感激。 师:说得多好哇!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 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 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 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 ,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______ 。 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 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 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 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 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 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 传小,以小学老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 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 风,还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 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 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 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 的一份乡情?(难忘) 5.作者在这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同学们请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 发现的美。(教师点评)请同学们在课后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结: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 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 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 的亮丽人生。 板书设计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美丽) 搭石 一处民风,一份乡情(尊老) 课题 搭石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 7 个生字,会写“汛、挽”等 10 个生字,掌握 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谴”等 7 个生字,会写“汛、挽”等 10 个生字,理解“无 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 受到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 (出示课件 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 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 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设计意图:用问题 导入,能激发学生兴 趣,引发他们一探究 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 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 课件 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 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 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 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 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 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 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 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 【设计意图:设计精 读课文这个环节,目 的是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在自由学习的基础 上,学会独立解决问 题。】 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 2-4 自然段。(出示课件 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 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 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 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 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 问题。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 )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 lǎn duò( )的毛病,目的是 wǎn huí( )自己在大 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 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答案】 一、1.汛期 2.懒惰 挽回 二、谴责: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 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 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 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 7)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 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 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 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 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1 (出示课件 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 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 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 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 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 【设计意图:教师 借助课件,针对中 间句、段,设计相 应 的 问 题 加 以 引 导,能让学生自主 解决问题,提高自 学能力。速读课文, 训练学生的速度能 力。】 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 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 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 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 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 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 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2 (出示课件 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 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 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 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 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 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 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 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 了搭石的美? 3 (出示课件 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 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 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 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 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 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 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 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 读出来?(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设计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 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 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 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 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 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 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 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 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 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 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带感情朗读,有利 于让学生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并受到 熏陶。】 【设计意图:针对 本课的写作方法进 行总结,能让学生 了解写作方法,为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学 生 的 写 作 打 基 础。】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 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作业 的布置能巩固所学 知识,并把所学知 识应用到实际中, 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 )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一、衡 协 二、1.闻名 2.勤劳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们心灵美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 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 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 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 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 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 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 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 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 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 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1939 年 1 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 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 章散文选》等诗文集 28 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 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 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 平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为了保持 píng héng( ),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 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 xié zhù( )小明改掉 lǎn duò( )的 毛病。 3.xùn qī( )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 huí( )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 隔开 1.这座山把他们( )。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 )正合适。 唯独 孤独 3.大家都有,( )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 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 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用 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_搭石,_____搭石,______ 搭石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更体现出乡亲们的____________ 美。 五、重点段落品析。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 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 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 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 引用 B 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 一件事物来体现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平衡 2.协助 懒惰 3.汛期 挽回 二、1.隔开 2.间隔 3.唯独 4.孤独 三、1.无论怎样生气,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他就会笑逐颜开。 2.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3.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摆 修 走 景色 人性 五、1.天网恢恢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 齐地排列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 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笔头,还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无名岛 课题 无名岛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 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无名岛”?(一座孤零零漂 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无名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 生在无名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 我国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 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 350 万平方公里, 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 3 倍,其中中国领 海总面积约 210 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 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 1212 米,最大深度 5559 米。我国 南海广泛分布着 252 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 25 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 “无名岛”,看一看在“无名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无名岛)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质疑 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 意愿。】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出示课件 1:自学提示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 文之前先带领学生认 识本文的生字词,以便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 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 2:瞒 域 艇 矛盾 哼 喉咙 勺 搅 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 3)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 1 自然段。 出示课件 4:你从第 1 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无名 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板书:驻守无名岛 环境恶劣) 2. 抓重点词句仔细研读第 2—36 自然段。 (1)快速浏览 2—36 自然段。 学生们更好地阅读课 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出示课件 5:课文 2—36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将军登上无名岛视察的经过以及战士在艰 苦条件下热爱无名岛的思想感情) (板书:将军登岛视察 战士热爱海岛) 出示课件 6:小组讨论交流,将军是个怎样的人?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将军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将军是个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的 人。) (板书:关心战士 不搞特殊 不给海岛添麻烦) 关心战士——语言:“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动作: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 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 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 外貌:“喉咙哽了一下”。 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 【设计意图:在阅 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 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 描写感悟文本,有助于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 解。要善于引领学生走 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 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 灵,体验文本的情境与 情感。通过智慧的相互 碰撞、情感的相互引 发、心灵的相互交融, 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 中引导,在引导中感 悟,抓住细节演绎精 彩。不仅要让学生有知 识的建构、方法的生 成,更要让学生有疑惑 的萌生、情感的流淌、 心理:留宿无名岛了解战士的生活 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 守岛部队都吃上新鲜蔬菜。 不搞特殊——“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不给海岛添麻烦——自定规矩:必须返回军舰吃住。 “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一句中“重重”的本意是什 么?文中含有什么意思?(用力 很生气) 出示课件 7: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战士们热爱无名岛 的呢? 战士们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在无名岛种菜。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全而不畏艰苦。 (板书: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中国版图式菜地、 不畏艰苦)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艰苦的? (天气炎热;蔬菜很难生长;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一周吃一次蔬菜。) 3.默读 37—38 自然段 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素 质的提升。】 出示课件 8:思考: (1)为什么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祖国 版图的形状像雄鸡一样。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 表达了他们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将军“看到那片雄鸡形的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 太阳正在升起。”有什么象征意义?(象征祖国蒸蒸日上) (3)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这一自 然段既表达了将军为无名岛战士所感动的崇敬心情,又表 达了将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 顺序记叙的。) 拓展延 伸、升华 情感及课 堂小结 ( ) 分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及课堂小结 1.展开联想 此时此刻,你想对“将军”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 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日夜坚守在小小的无 名岛上。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无名岛的思想感情以及将军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 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设计意图:拓展延 伸,设置情境,让学生 升华情感,从而更好地 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 象。】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无名岛 驻守无名岛 环境恶劣 关心战士 将军登岛视察 不搞特殊 不给海岛添麻烦 从老家背土 拿蔬菜种子 战士热爱海岛 中国版图式菜地 不畏艰苦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菜地 ( )的太阳 定下 ( ) 一阵 ( ) 二、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无名岛发生的故事。 【答案】 一、绿油油 鲜红 规矩 沉吟 二、略 教学反思 《无名岛》教学反思 《无名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无名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 反映了无名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 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行间洋溢 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努力达成高效课堂。 一、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上课伊始,我先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问, 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论语》 中共有 117 个问题,其中 109 个是弟子问孔子的,7 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 1 个是孔子问 学生的。这对我们应有所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这种发 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与鲜活。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一,教法服从学法。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教师的一切行 为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这是向学生传授学法的最好 形式。从学生学会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设计教路,每个程序中,既有要达到的目标,又有达 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按这样的顺序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达到学懂学会。久 而久之,经过反复训练,这种教法逐渐会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第二,练习紧扣学法。学生有了学习方法,还应转化为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 的情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给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方法的契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感悟文本 语言。如,语言描写:“战士们有蔬菜吃吗?”“走,去看他们吃什么!”“我给大家分 菜,每人一筷子。”动作描写: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把菜 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外貌描写:“喉咙哽了一下”。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心理描写: 将军留宿无名岛了解战士的生活;将军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 新鲜蔬菜。学生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将军是一个关心战士,与士兵平等的人。 四、给学生主动探索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如果担心学生不会学习,如果总是不敢 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怎么能学会学习?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 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创造合作学习 的机会。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留意课文中的细节,把 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无名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 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无名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无名 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 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 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 练的好文章。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 省区,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 350 多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 3 倍。北部有珠江、红 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南海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 油。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 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 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 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 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 356 万平 方公里,相当于 16 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普母暗沙距大陆达 2000 公里 以上,这要比广洲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 约 1212 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 5567 米,如果把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 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 700 米的距离。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词填空。 凝视 注视 1.他站在岸边( )着远处的点点白帆。 2.升旗仪式上,他目不转睛地( )国旗。 拘束 约束 3.他定了约法三章来( )自己。 4.她见了生人很( )。 二、按课文填空。 他向着( ),向着那片( ),也向着( ),行了一个标 准的军礼。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队长很矛盾,不太情愿地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身体……” 联系 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矛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不远处,白白的礁石冒出海面聚成一堆,像一片白云在天边浮着。这个句子 运用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写出了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学了课文,你一定有许多感触,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凝视 注视 2.约束 拘束 二、太阳 绿色 无名岛 三、队长想让将军住下,但又考虑到无名岛上条件艰苦,吃不好,住不好, 担心将军的身体吃不消。 四、比喻 礁石 白云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五、略 此页面预览技 创新教案 月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在寻月过程中人物内心的变化。 教学难点: 1.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方法: 品读、讨论、赏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经常用“月”来表达思乡情感,同学们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 (生自由答) 中秋之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人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进 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中秋之月的。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 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 注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生朗读课文,总结,汇报 时间:中秋的夜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事件,并说一说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生读课文,并总结。 归纳:盼月----寻月---议月 其中,寻月是重点。作者详细描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等。 3. 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生总结,汇报 归纳: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心理变化过程为:失望——争执——神奇——满足 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 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 板书:追求美的过程。 4.重点把握:快速阅读“寻月”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特点 5. 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孩子的眼里究竟是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表言论。 ⒍ 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 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 华。 四、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题?你能给文章换个题目吗? 五、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题 月迹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认“袅、嫦”等 7 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 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 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 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 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 【设计意图:用诗歌 导入,激发学生兴 趣,激起学生一探究 竟的欲望。】 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 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 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 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 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 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 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 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 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 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 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 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 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 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 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 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 么?(出示课件 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 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 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 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 示课件 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 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 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 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 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 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 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 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 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 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 方法。)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 内容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月迹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 月的过程。(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月亮无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处不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横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iǎo jí hù cí 袅 嫉 妒 瓷 xiāo jì dù chí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 都不说话。( ) 2.没有边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 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niǎo jí dù cí 二 1.面面相觑 2.无边无际 3.嫉妒 三、1.星星还在天上眨着眼呢。 2.净沙闪着银光。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 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 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 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 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 议月的过程。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 时分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 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告诉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 得到的道理。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 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用“凹”替代“娃”。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 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 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lěi( ) jǐ( ) gū( ) 累 几 骨 lèi( ) jī( ) gǔ(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桂树 ( )的骨朵儿 ( )的感觉 ( )地爬高 ( )地溜进来 ( )地闪着银光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 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足迹, 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 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 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 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 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 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 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 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 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 ) 粗糙----( )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 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 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 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几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积累 几个 骨朵儿 很累 几乎 骨头 二、高高 累累 奇妙 渐渐 悄没声儿 灿烂 三、1.拟人 2.拟人 四、中秋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只有想方设 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五、1.兴致 粗劣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课题 松鼠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1.认识“驯、矫”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等 11 个生字。掌握“乖 目标 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 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 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驯、矫”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等 11 个生字。掌握 “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 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课件 1)(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 【设计意图:用 松鼠的图片导入,生 动活泼,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 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 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 2)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 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 4)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出示课件 5)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 6)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设计意图:带着 问题自学生字词,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且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 【设计意图:在精读 课文的基础上理清 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 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 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 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 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 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 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 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 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课件 8)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作者的思路,有利于 让学生把握课文内 容,明白课文的重 点。】 【设计意图:采用填 空的形式来理解课 文内容,锻炼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概括能 力。】 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 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出 示课件 9)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 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 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 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 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 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 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 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0)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 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只 sōng shǔ( )小巧 líng lóng( ),真惹人喜爱。 二、选词填空。 驯良 善良 温顺 1.对他们来说,这种( )的动物是最好看的。 2.鹿是一种性情( )的动物。 3.妈妈是个非常( )的人。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鼠面容_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四肢轻快,非 常敏捷,非常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松鼠 玲珑 二、1.驯良 2.温顺 3.善良 三、清秀 闪闪发光 矫健 机警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 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出示课件 13) 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 (遮蔽) 游戏、玩耍。 (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 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 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用复 习 的 方 式 导 入 新 课,既能复习旧知 识,又对新旧知识 有 一 个 很 好 的 衔 接。】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出示课件 14)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 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 活 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 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 了松鼠的特点?(出示课件 15)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 搭窝 (聪明 警 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 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 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 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按照 顺序介绍松鼠的生 活习性,并且抓住 重点词句来理解课 文内容,有利于帮 助学生把握课文, 学习写作方法。】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 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 2 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 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 地介绍动物呢? (讨论) (出示课件 17)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 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能巩固 学生这节课所学的 知识,同时把所学 的知识运用到实际 写作中,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8) 1.完成课后第 3 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 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板书 内容 面容---清秀 外形特征 身体---矫健 松鼠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胆小 活动时间 活动范围 性格特征 行动 储存粮食 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繁殖 生活习性 换毛 爱干净 准确生动的语言 合理清晰的结构 鲜明的事物特征 恰当的说明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正确的字的下面打√。 (狭 侠)窄 (骨 滑)动 (歇 揭)息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 ) 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 3.它们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 三、在括号里注明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它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参考答案: 一、狭 滑 歇 二、1.笨拙 2.微弱 3.狭窄 三、1.举例子 2.作比较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我充 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我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词也作为重 点,在字词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松鼠的特征,这样 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与评价显得不够及时准确,影响 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不够兴趣盎然。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 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 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课文以清晰的脉络介绍 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层次清晰。 另外,课文的语言堪称经典。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 还是对搭窝时系列动作的连贯描述,都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无疑 对学生以后的习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作者介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iǎo qiǎo líng lóng( )的松 shǔ( )在树上搭 wō( )。 2.他一不小心 huá( )了一下,摔倒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锐—————( ) 锐利—————( ) 通常—————( ) 暖和—————(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 它不是肉食动物。(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 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用加点的关联词造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换个说法,保持意思 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松鼠的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体现出松 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重点段落品析。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ún xùn)良,很讨人喜 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 子、榉实和橡(xiǎng xiàng)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 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 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 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 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用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体现出它乖巧、 驯良、漂亮。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它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小巧玲珑 鼠 窝 2.滑 二、敏捷 锋利 平常 温暖 三、1.松鼠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但是它不是肉食动物。 2.这个小女孩儿既聪明又漂亮。 3.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四、外形 生活习性 乖巧 驯良 漂亮 五、1. xùn xiàng 2.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3. 饮食 外貌 六、 示例:我喜欢小狗。它的眼睛圆圆的,晚上的时候好像还能发 光呢!它的尾巴上翘着,毛绒绒的非常可爱。它那四条小短腿特别搞 笑,跑起来一撇一撇的,有趣极了。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生字,理解“至 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 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 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8 个生字,理解“至 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 课件 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 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 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 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 桂花雨) (出示课件 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 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 童文学作品 40 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 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 歌导入,既能复习学 过的知识,又能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环节,有利于增加 学生的文学常识,提 高 学 生 的 文 学 修 养。】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 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 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出示课件 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 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出示课件 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 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 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 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 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设计 初读课文这个环节, 既能锻炼学生的学 习能力,又能锻炼学 生的总结能力。】 (出示课件 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 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 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 知课文,有助于帮助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内容,小组交流讨 论,有助于提高学生 参与度,提高学生兴 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我非常喜欢 lán huā( ),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 2.这个卖 dà bǐnɡ( )的 pó po( )非常慈祥。 3.你越动,它就 chán( )得越紧。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我喜欢..的是桂花。( )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四、下面没有在文中出现过的事是( )。 A 摘桂花 B 摇桂花 C 思桂花 D 捡桂花 【答案】 一、1.兰花 2.大饼 婆婆 3.缠 二、1.厌恶 2.放心 3.残缺 三、只要我们保护环境,大自然就会给我们许多惊喜。 她心地善良,所以她经常帮助别人。 四、A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 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设计 复 习 导 入 这 个 环 节,能复习上节课 的内容,并加以巩 固,同时对这节课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 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 老师汇报。) 是 一 个 有 效 的 衔 接。】 【设计意图:听写 这个环节的设计, 能检验同学对上节 课所学生字的掌握 情况,同时也能检 查学生课下学习的 情况。】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 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 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 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 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设计意图:把重 点句子的理解作为 重点,能有效地帮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 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 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 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 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 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 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 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 助学生把握作者的 思乡情感,并给学 生 带 来 深 切 的 体 验。综合采用各种 阅读方式,有利于 学生更深地把握课 文内容,加深情感 体验。】 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 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 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 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 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 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 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 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 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 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 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 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 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 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 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 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 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 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设计意图: “写 一写”这个环节是 让学生把所学运用 到实际的一个有效 的办法,能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 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 (箩 萝)筐 (羔 糕)点 (缠 庙)住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 )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 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 【答案】 一、箩 糕 缠 二、1.开放 2.担忧 3.姿势 三、1.× 2.×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 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 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 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 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 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 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 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者介绍】 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 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40 余本,主要 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 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桂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 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 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月圆之际,把酒赏桂,清香扑 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颇为 可观。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用 zhú luó( )把 pó po( )送给我的 bǐng g ān ( )和 gāo diǎn( )带回家。 2.家里的水管漏了,家具都 jìn pào( )在水里。 二、选词填空。 姿态 姿势 1.兰花的( )非常优雅、迷人。 2.他摆出这个( )是想告诉大家,他不同意这样做。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填空。 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载体,通过描写摇桂花、思桂花,来表达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句段品析。 (瑶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 怎么还不摇(佳 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 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字。 2.选文讲的是_________,一个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 心情。 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课题?用横线画出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写出你熟悉的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竹箩 婆婆 饼干 糕点 2.浸泡 二、1.姿态 2.姿势 三、1.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放弃学习。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的。 3.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能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四、桂花 思念家乡 五、1.瑶 佳 2.摇桂花 乐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六、示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题 父爱之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栈、冤”等 13 个生字,会写“蚕、考”等 14 个生字。理解 “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 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 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 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 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栈、冤”等 13 个生字,会写“蚕、考”等 14 个生字。理解 “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 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 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 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 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 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 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设计意图: 用充满感情的语言 导入,激起学生的兴 趣,提高他们学习的 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 3)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 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出示课件 4)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 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 “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 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在 自学的基础上解决 生字词,既能提高学 生的自学能力,又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参 与 度。】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5)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 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 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 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6)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 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 写下来。 生总结 汇报(出示课件 7)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 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 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 【设计意图:从 整体把握课文,能了 解课文内容,让学生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 的把握,有利于更深 一步理解文章。】 “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 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 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出示课件 8)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 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 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 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 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 “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 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 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9)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 句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作业的 布置既能夯实基础, 又为下节课的教学 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án( ) xiè( ) jià( ) 蚕 屑 嫁 chán( ) xuè( ) jiā(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哥哥用玻璃、zhǐ xiè( )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 2.是姐姐 péi( )我去的 kǎo( )场。 三、 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cán xiè jià 二、1.纸屑 2.陪 考场 三、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 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1)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 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回 忆上节课的内容,能 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 印象,从而把握课文 内容,同时,也为进 行下面的内容打下基 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 一个场景。(出示课件 12)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 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 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 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 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 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呢?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3)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 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 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出示课件 14)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 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 【设计意图:从 各个场景入手,引导 学 生 感 悟 人 物 的 情 感,有利于帮助学生 把握人物感情,体会 作者的中心意思。】 的爱?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5)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 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 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 爱?(出示课件 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 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出示课件 17)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 们感受到什么? 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 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出示课件 18)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 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出示课件 19)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出示课 件 20)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 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 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 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设计意图:明 确文章的写作方法, 并指导学生根据这种 方法进行习作,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 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 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 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 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 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 爱。 【设计意图:把 知识转化成技能是我 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感受父爱的基 础上,在把握文章写 法 的 基 础 上 完 成 写 作,理论联系实际, 能让学生提高写作能 力。】 板书 内容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写 第三个场景 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订( ) 兼( ) 陪( ) 钉( ) 廉( ) 赔(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大----( ) 珍贵----( ) 领略----( ) 轮换----( ) 心酸----( ) 启迪----( ) 三、下列对父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爱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B 父亲溺爱儿子,家里条件那么差,还想方设法满足儿子。 C 父亲非常懦弱,不懂得反抗儿子。 参考答案: 一、订书 兼顾 陪着 钉子 廉政 赔钱 二、宏大 珍惜 领会 倒换 心痛 启发 三、A 教学反思 1. 从显眼的词句中深入:在研读时对字、词、句、段上是必须要下功夫 细细体会的,不能轻易放过。《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把握重点词句,同时 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细读,从句子中落实到重点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 品味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读。 2.从熟知的知识点深入:在初读,研读后,从学生能够熟知的知识点切入 课堂教学,那一定能给学生自信心,培养好整堂课的气氛。在这篇文章的处理 中,“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 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就简单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及时,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致有点低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全文以“舟”为线索,紧 紧围绕父爱这一主题,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以从梦中醒来、泪湿 枕边结束,首尾圆合。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的 小事,但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 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 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茧子 庙会 春蚕 B 比业 主席 不屑 C 启迪 嫁妆 上邀 D 上榜 兼职 朝笑 二、读拼音,写字词。 1.他 xiān kāi( )炕 xí( ),从下面拿出了一个小布 包。 2.这里的 sī chóu( ) 非常漂亮,很多人下了订单。 3.他还没 bì yè( )就在这里做 jiān zhí( ),非常辛苦。 三、仿写词语。 千变万化(带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 篇文 章以 ___________为 主题 ,围 绕着 这 个主 题, 介 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等几个场面,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爱。 五、重点段落品析。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 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 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 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 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 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 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 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精致——( )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描绘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 A 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 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 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父母对我们的爱是那样无私,那样令人感动。请你把这种感动表 达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掀开 席 2.丝绸 3.毕业 兼职 三、万紫千红 千疮百孔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四、父爱 “我”的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 父 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 父亲雨雪天 送“我”上学 鹅山高小为“我”铺床 无锡师范送考 无 锡师范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五、1.依然 精巧 2. 无锡师范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3.A 六、示例: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是那样无私,是你们给我撑起一片蓝 天,是你们给了我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爱你们。 《牛郎织女(一)》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 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 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 织 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 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 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 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 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 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课题 牛郎织女(一)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恳、筛”等 9 个生字,会写“爹、嫂”等 14 个生字,会写“嫂子、 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 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恳、筛”等 9 个生字,会写“爹、嫂”等 14 个生字,会写“嫂子、 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 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 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 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 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 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 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 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 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 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 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 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 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 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 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 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 自学积极性,进一步培 养学生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用小组合 作、探究的形式,能激 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 究意识,提高参与度。】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 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 习。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作业 的布置能夯实基础知 识,同时为下节课做准 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嫂(sǒu)子 牛郎(liáng) B 好歹(dǎi) 酿(niàng)酒 C 瞌(qù)睡 拘(jū)束 D 诚恳(gěn) 筛(shī)子 二、读拼音写字词。 我偷偷去 yóu yǒng( ),遭到了 diē niáng( )的惩罚。 三、仿写词语。 一五一十(带数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AABB)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B 二、1.游泳 爹娘 三、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 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 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 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 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 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 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 交流。 3.交流。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 郎?(出示课件 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 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 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 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 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 来安家。 【设计意图:问题 提得较大,便于学 生大胆思维、主动 探究,要求教师的 引导更灵活。】 。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 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 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 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 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 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 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 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 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 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 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 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 河、牵牛星、织女星。 【设计意图:设计 拓展活动这个环 节,能扩大学生的 视野,增加他们学 习语文的兴趣。】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一)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织女 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生字组词。 爹( ) 纱( ) 挨( ) 爷( ) 炒( ) 抬(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2. 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 ) 3. 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牛郎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织 女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一、爹娘 纱衣 挨打 爷爷 炒菜 抬头 二、1.恋恋不舍 2.一五一十 3.眉开眼笑 三、勤劳、善良 善良,心灵手巧,喜欢自由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牛郎织女》故事的节选,主要介绍了牛郎和织女这两个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 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 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美中不足的是,我对于个别同学的关注不够,致使个别同学的基础不够扎 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 事。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 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牛郎星: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 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它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天鹰座β、 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 牛郎织女是很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也来源于两个星辰。牛郎星 是属天鹰星座,织女星是属天琴星座。 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 第二明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它与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样,是非常 靠近地球的恒星,距离地球只有 25.3 光年;它也是太阳附近最明亮 的恒星之一。在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神话中,织女为天帝孙女, 故亦称天孙。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善良美丽的女子嫁给了范喜良。结婚当天, 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结果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孟姜女悲 痛万分,心酸大哭,结果一段长城被哭倒,孟姜女终于看到了丈夫,不过他已经 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聪明美丽的祝英台化装成男子去书院读书,结识了志 同道合的梁山伯。当梁山伯去祝英台家拜访时发现祝英台是女孩,打算求亲,结 果祝英台父母不同意,硬是要她嫁给有钱人家的公子。梁山伯万念俱灰,一病而 亡。祝英台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口子,祝英台跳入坟墓,坟 墓合上了。这时候一对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白蛇传》: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化为人形在西湖游览,忽然遇到大雨,许 仙把自己的伞借给了白蛇,并互相产生爱慕之心,最终结为夫妇。后来许仙去金 山寺上香,法海老和尚对许仙说白娘子是妖怪。最终白蛇和法海在金山寺大战一 场,结果白蛇被收进法海的金钵中,压入雷峰塔。小青逃走后苦练本事,最终打 败法海,将他逼入螃蟹腹中,救出白娘子。从此许仙和白娘子以及他们的孩子幸 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他和哥哥 sǎo zi( )坐在同 yí liàng( )车 里,又说又笑,高兴极了。 2.我们这 yí bèi( )的人里,出现了很多有志之士。 3.这个 hǎn jiàn( )盛况,吸引了很多人。 二、选词填空。 劳累 劳作 1.他( )一天很( ),所以吃完饭就赶紧休息了。 亲热 亲切 2.她( )地抱住老师,感谢老师这么多年来的( ) 教导。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用 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介绍了_______和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 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五、重点段落品析。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它亲密;二来呢,他想,牛 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他呢?他总是挑很 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 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 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 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 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密——( ) 干净——( )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心句,总领全段。 B 过渡句,承上启下。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如果你是那头老牛,受到牛郎这样细心的照顾,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嫂子 一辆 2.一辈 3.罕见 二、1.劳作 劳累 2.亲热 亲切 三、1.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眼神出卖了他。 2.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不必恋恋不舍。 四、牛郎 织女 幸福 自由 五、1.疏远 肮脏 2.A 3.勤劳、善良 六、牛郎,感谢你对我这么细心的照顾,你的勤劳、善良让我感动。 课题 牛郎织女(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偎、衰”等 9 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 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 重点 1.认识“偎、衰”等 9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 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 女(二))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 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 习 的 兴 趣 和 探 究 欲 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 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 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 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设计意图:让学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 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 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 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 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 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 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 2 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 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 7)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环节,培养学生根 据具体情节和人物 的描写,感受人物形 象,同时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 2.分离 自读课文 3、4 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 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 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 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 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 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 5—8 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 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 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 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 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 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 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 2 月 14 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 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 10) 2. 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 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 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 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 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 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 11)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 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 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课件出示 11) 【设计意图:设置 “质疑,深化”这个 环节,能让学生们感 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感受人们对幸福、自 由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从而让他们明 白,即使是神话传 说,也应该基于现 实。】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 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 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 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想象基于现实。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补充音节。 w_____ sh______ t_______ sh_____ h______ 偎 衰 泰 珊 瑚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 2.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 ) 三、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母,冷酷无情。 B 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 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答案】 一、wēi shuāi tài shān hú 二 1.缺憾 2.年轻 三、B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 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 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 即使是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 美中不足的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母: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 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 罚恶、预警灾害的长生女神。 七夕: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 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 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 磋女红、乞巧祈福。“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 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 自己的姻缘美满。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 人为主角的节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偎(wēi) 衰(suāi)弱 B 泰(dài)国 珊(sān)瑚 C 竹筐(kuāng) 拗(niù)不过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 严。( ) 2.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到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 次面。(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幸福生活,体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 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 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 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 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 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 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我国民间有四大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损坏 2.答应 三、示例: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却非常排斥这些。他不喜欢做伤害别人 的事,他喜欢帮助别人。 四、牛郎 织女 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1.风尘仆仆 生机勃勃 2.A 3.示例:我不喜欢王母娘娘,因为她太冷酷无情。 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猎人海力布》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 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2.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 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板 书:猎人海力布。) 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是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 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 情地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根据问题,交流学习所得。 (1)在文中找出对海力布和小白蛇的语言描写,说一说,从中 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善良、为他人着想。) (2)详细阅读海力布跟乡亲们说的话,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 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 四、复述 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我们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需要我们进 行创造性地复述。怎样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 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 复述。 指名复述,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 五、总结检测 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 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 呢?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 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 儿,得到宝石。 海 力 布 劝 乡 亲 们 搬 家。 为了救乡亲们,海力 布变成了石头。 人物形象:善良 舍己为人 课题 猎人海力布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牺”等 4 个生字,会写“酬、珍”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酬 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 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 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 救人的高贵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牺”等 4 个生字,会写“酬、珍”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酬 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 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 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 者感人至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讲给 同学们听。 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民间故 事,那就是(板书:猎人海力布) 【设计意图:在 学生实际讲故事的过 程中,锻炼学生抓住线 索,理清条理,弄清大 意的能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 容。(出示课件 2) 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板书: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等方式)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 请教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 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并给课文分段。 生总结、汇报: 课文总共可以分为四部分:(出示课件 4)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帮助大家,大家 都非常敬爱他。 第二部分(3—4 自然段)故事的起因。写海力布救了 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 第三部分(5—8 自然段)故事的经过。写海力布借着 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 第四部分(9—11 自然段)故事的结果。写乡亲们得救 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二、初步自学。 (课件出示 5) 1.自学提示: (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看谁用的 字少。 生总结、汇报: 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 变石头这几件事。 (板书:救白蛇 得宝石 听鸟语 救乡亲 变石 头)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 6)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7) 1.背写课后生字。 2.熟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3.思考: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妈妈再三 dīng zhǔ( )我,出门在外一定要懂得感恩,zhēn xī ( )别人对我们的真心。 二、选词填空。 感激 感动 1.我很( )这位叔叔对我的帮助。 2.这太令人( )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海力布救了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___,所以他能听懂鸟兽的话。他 知道了灾难的来临,最后牺牲自己,拯救了乡亲们。 【答案】 一、叮嘱 珍惜 二、1.感激 2.感动 三、小白蛇 宝石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复述故事。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 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10)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我请一位同学再把这个过程讲一 讲。 (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 复习的环节,能让 学生再次熟悉课 文,为下文的复述 做准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合作交流。 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海力布是个怎 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 11) 生交流、总结、汇报: 行动:把猎物分给大家 语言:告诉大家灾难就要到来 结论:通过语言、行动可以看出海力布是 个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救人) 2.人们对海力布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出 示课件 12) 生总结并汇报: 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受到人们的尊 敬。 当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大家非常后悔、非 常悲痛。 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人们 非常喜爱海力布,因为他是那样善良,那样舍 己为人。 三、讲故事,练习复述。 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把这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通过把握重点 词语和重点句子的 方法来了解人物形 象,有助于培养学 生自学的能力。】 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出示课件 13)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述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 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自由练习。 3.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样对待 身边的人? 【设计意图:学以致 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 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 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 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 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5) 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 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能提升 学生的分析、表达 能力,并使学生得 ( ) 分钟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6) 1.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2.找一找其他的民间故事读一读。 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 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到情感的提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 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报(酬 酒) (誓 世)言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 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 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 2. 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 ) 3.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 三、选择题。 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 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 A 小白蛇对海力布非常关心,同时也点明石头的作用和危害,为下文做铺垫。 B 小白蛇不希望海力布拿走宝石。 C 小白蛇说话非常啰唆,不讨人喜欢。 【答案】 一、酬 誓 二、1.敬爱 2.感谢 3.谎言 三、A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从 课文内容入手,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学。我通过设计问题,并让学生用合作探究的 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如,在了解海力布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 我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效果比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让学生复述的环节,我指导得有点多,限制了学生 的合理发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得到一块宝石,拥有了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 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故事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 入胜。本文充分体现出民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 有神话色彩。它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民间故事: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 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 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 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合理的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看到他把老人 fú qǐ( )来,我羞愧极了,很 hòu huǐ ( )没能及时帮老人一把。 2.他在国旗面前 fā shì( ),一定要维护国旗的尊严, 维护国家的尊严。 3.妈妈告诉我,shuō huǎng( )可不是好孩子。 二、按要求仿写词语。 千真万确(带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世世代代(AAB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用加点的关 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介绍了主人公__________,救________,得_________, 劝_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__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力 布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五、重点段落品析。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 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 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 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 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 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 块僵硬的石头。 1.根据要求写词语。 迟延 近义词( ) 镇定 反义词 ( ) 2.选择并填空。 选文采用了( )描写,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人。 A 动作 B 语言、心理 3.想象一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民间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扶起 后悔 2.发誓 3.说谎 二、千奇百怪 一清二白 前前后后 老老实实 三、1.只要你用心,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 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怎么是容 易的事呢? 四、海力布 白蛇 宝石 乡亲们离开 石头 善良、舍己为人 五、1.推迟 慌张 2.B 善良 舍己为人 3.示例:人们非常后悔,热泪盈眶,他们扑向石头,叫着海力布的名 字,久久不肯离开。 六、示例:我熟悉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织女为了幸福偷偷下 界和牛郎结婚,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可是王母娘娘知道后,把织女带 回天庭,并关起来。牛郎带着孩子追了上来,王母娘娘就画了一条银 河阻止他们相聚。最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们会搭鹊桥让牛 郎织女相会。 课题 珍珠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蔓、幽”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蔓、幽”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 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 课件 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 《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 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 发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 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 10 个 生字。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 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 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 3 个问题。 (出示课件 5)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 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 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 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 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 “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 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能让学 生在阅读中思考,从而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设计意图:在提出疑 问的前提下,学生们通 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 式解决问题,能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以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地位。】 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 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 班讨论。 (出示课件 7)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 —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 情感变化,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 “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出示课 件 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 们什么?师生交流。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 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的理解写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 置,不仅能增加学生的 积累,还能把所学的知 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加 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并 体 会 生 活 中 的 美 好。】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珍珠鸟 怕 喜 近 亲 爱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一连。 màn háo āi xiǎng jiǎn péi móu zā 豪 蔓 享 挨 睑 咂 陪 眸 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丛林 ( )的鸣叫 ( )的绒毛 ( )的境界 ( )的吊兰 ( )的球儿 三、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A 信赖能让人心里感到非常美好。 B 这是作者的感觉,别人不一定有这种感觉。 【答案】 màn háo āi xiǎng jiǎn péi móu zā 豪 蔓 享 挨 睑 咂 陪 眸 二、幽深 清脆 嫩黄 美好 茂盛 蓬松 三、A 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 导学生理解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赖,往往 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旨,效果较好。 2.在对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过重点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点句 包含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板书,让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问题我统得过死,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 参与到讨论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 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文章,是一篇略 读课文。作者冯骥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 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 人、亲人、爱人,最后与人和谐相处的经过,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 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 慨。 【作者介绍】 冯骥才:男,1942 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 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他大力推动了很多 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有多篇文章入 选中小学、大学课本。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珍珠鸟: 金山珍珠的别名,学名叫斑胸草雀,也叫胁草雀、锦花鸟、锦华 鸟、小珍珠、锦花雀等。原分布于澳洲东部和印尼东部热带森林中。中国大约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现已繁殖培育出骆驼色、白色、花色等多 个品种。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 世界的人工繁育鸟。在国内有些养鸟专著将金山珍珠另立一种,实质上金山珍珠 与斑胸草雀是同种异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豪(háo áo) 享(hēng xiǎng)陪(bèi péi) 睑(jiǎn liǎn)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易——( ) 茂盛——( ) 轻易——( ) 立即——( ) 三、我会把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_____________。 2.它躲进藤蔓,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了鸟儿对人________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怕人、喜 人、近人、爱人,最后与人完全融为一体的过程,作者不禁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感慨。 五、重点句段品析。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 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 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 停了,生怕吓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 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 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 ) 友好——( ) 2.用横线画出小家伙睡着后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足见小家伙对作者的信赖。 B 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说明小家伙太困了。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信赖的事让人感动。把你身边的一件关于“信 赖”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áo xiǎng péi jiǎn 二、简单 茂密 容易 立刻 三、1.一只蓬松的球儿 2.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四、信任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1.粗糙 敌视 2.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3.A 六、 我们那里有个卖糖葫芦的摊子。这个摊子上没人看着,你想买 糖葫芦,就自己把零钱放在旁边的盒子里,然后拿走糖葫芦。虽然没 人看着,但是钱从来没少过,糖葫芦也没有被多拿走过。这就是人与 人之间的信赖。 课题 白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等 7 个生字,会写“鹤、宜” 等 10 个字。掌握“精巧、 配合”等 1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7 个生字,会写“素、宜” 10 个字。掌握“精巧、配合”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 美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 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 【设计意图】运用 ( )分 钟 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 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 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 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 年赴日本留学。1918 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 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 1942 年 10 月 31 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 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 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 诗歌积累。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 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 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 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 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 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 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 也 是 在 扫 清 阅 读 的 障 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 析 课 文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 的教学打下基础。】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 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 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 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 白鹭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 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 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 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 xiá zi( )里装着一只 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 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 口哨 2.白鹤 二、1.爱好 2.嗜好 三、1.我们 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 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 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 12) 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3.抽查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 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 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 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 础知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 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 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 13) 1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 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2 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 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3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 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 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 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之情,从而明 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 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 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 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 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 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 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 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 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 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 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 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 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 同?(出示课件 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 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 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 件 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 吗? 意识,又能提高参与 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 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 类题目的方法。】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 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 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 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 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 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 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 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 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 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镶(嵌 倩) 适(宜 以) 白(鹤 贺) (兼 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 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 常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 一、嵌 宜 鹤 嫌 二、1.适合 2.平常 3.悠闲 三、1.A 2.B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 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 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 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 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 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 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 年 11 月 16 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 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 代社会研究》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 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 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 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 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 全长 79 厘米左右,体重约 1.8 千克。体羽 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 稀世珍禽,至本世纪 70 年代野外已无踪影。至 1995 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 35 只,饲养种群有 25 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 极为常见的水鸟。身体细瘦。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 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 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里四季如春,很 shì yí( )休养。 2.我们欣喜地发现,bái hè( )的数量增加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 更好了。 3.他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进 xiànɡ kuànɡ( )里,保存起来。 二、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陪合 口哨 B 韵味 朱红 C 清澄 歉气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致、巧妙( )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3.安闲、闲适的样子。( ) 4.普通,一般。( ) 四、完成下列练习。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 且 太 不 寻 常 了 。” 这 句 话 运 用 了 ______________ 的 手 法 , 突 出 了 白 鹭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 辞 方 法 , 表 现 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 达 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描绘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情。 六、重点段落品析。 ①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 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 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 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 A 适宜 B 配合 C 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 美。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白鹭是那样惹人喜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请说说你的建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适宜 2.白鹤 3.相框 二、B 三、1.精致 2.美中不足 3.悠然 4.寻常 四、1.对比 大小适宜 2.比喻 田园之美 喜爱 五、图画之美 悠然之美 清澄之美 赞美 喜爱 六、1.bèi yì jián 2.A 3.蓑毛 流线型结构 长喙 脚 七、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 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 《落花生》创新教案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落花生的好处多,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比喻做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 人。抓住这一主题,更利于学生弄懂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 6 个这个生字,会写“亩、播”等 8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 “便”,理解“播种、浇水”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重 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 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 fu)[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 或命令),课文中指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形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 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 之心] 2)巩固字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 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 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 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 济于事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 人”这一最重要的点便抓住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 生很可能会迅速地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 10 自然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 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 10 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学生自由读之后填 表) 位置 外表 颜色 印象 花生 桃、石榴、苹 果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像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④结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美,使人一看便心生爱慕,做这样的人是一种现 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 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像桃、石榴、苹果一样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是不对的,这样的人并不 是有用的人。]只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既要做一个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课题 落花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榨、榴”等·6 个生字,会写“亩、播”等 8 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 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 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榨、榴”等 6 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 8 个生 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 年 2 月 3 日-1941 年 8 月 4 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 【设计意图】运用 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 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 诗歌积累。 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 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 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 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 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 谈一谈?(出示课件 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 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 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 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 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 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 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 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 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 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 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 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 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 基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 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 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 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 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 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 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 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 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 10 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1.我现在不方便.(biàn piá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àn pián)宜 了。 2.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 二、辨字组词。 亩( ) 播( ) 亭( ) 母( ) 翻( ) 停( ) 三、用下列加点词语造句。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过几个月,花生居然..收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 biàn pián 2. zhà 二、一亩 播种 亭子 母亲 翻开 停止 三、1.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2.我居然也能做出可口的饭菜,真是太神奇了!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 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 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 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 节的设置,既能回忆巩 固上节课的内容,又能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 重点,有的放矢。】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 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 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 自然段) 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 自然段)讲从谈 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 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 论人生。(出示课件 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 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 空:(出示课件 10)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 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 种 事 物 , 父 亲 认 为 虽 然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让 人 一 见 就 ________ , 但 是 和 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 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 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 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 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 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 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 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 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 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 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采用理解 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 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 到启发。】 (出示课件 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 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 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 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 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 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 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 示课件 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 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 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 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 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 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 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 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 读课文,有助于让学生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 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 2)(出示课件 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 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 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 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 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 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 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 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 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 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 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 章的主次。 把握内容,明确文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并且从 中受到启发。】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 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 会到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设计“拓 展延伸”这个环节既能 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 识,又能引导学生把自 己的感悟或体会加深 分钟 理解,运用到实践中 去,提高学生的能 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收花生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浇 饶)水 (吩 粉)咐 爱(暮 慕) 高(矮 委) 二、选词填空。 居然 必然 1.人生道路上( )会遇到挫折,我们要乐观面对。 2.这道题他( )做对了,太出乎意料了。 三、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 做人不能炫耀自己,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B 要做一个能挣钱的人。 C 要做一个会做事的人。 四、请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浇 吩 慕 矮 二、1.必然 2.居然 三、A 四、示例:我喜欢梅花。它不像桃花、杏花那样喜欢热闹,也不像荷花那样高傲,它有自 己的风骨,它用严寒磨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 真正的主人。 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 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 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 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 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 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 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 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 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作者介绍】 许地山 (1894 年 2 月 3 日-1941 年 8 月 4 日),名赞堃,字地山,笔 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 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 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 年考入北京大学文 学院,1926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 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运动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 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 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 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 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 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 故事》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落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荚果,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 褐色、褐色或黄色。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是生产食用植物 油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 zhǒng( )、jiāo shuǐ( ), 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获。 2.妈妈 fēn fu( )我去那座 tíng zi( )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二、用斜线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价格便.(pián biàn)宜。 2.我家楼下是超市,买东西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 4.山里的空.(kōng kòng )气真好。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2.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 3.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用加点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描写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点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只讲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 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 A 语言 B 动作 C 心理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请你 代表大家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播种 浇水 2.吩咐 亭子 二、1.biàn 2.pián 3.kōng 4.kòng 三、1.开垦 2.竟然 3.爱戴 四、1.花生不仅味道很美,还可以榨油。 2.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是我们的心离得很近。 3.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五、借物喻人 朴实 默默无闻 有用 体面 六、1.A 2.她虽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朴实,要做有用的人,要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 七、示例:你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你们是那样伟大,那 样值得敬佩。我要向你们学习,也做一个这样的人。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设计意图:通过导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 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 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 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 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 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 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 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 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 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 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 3)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 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 4)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 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 “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 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 和”写句子。(出示课件 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 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 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 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 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 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 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 初步了解多义词—— 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 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 语的能力。】 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 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 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 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 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 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 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 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 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 年)三月,李白得知孟 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 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 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 课件 9)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 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 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 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 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 10)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 1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 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 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 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 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 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答案: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 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 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 为“王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 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 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 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 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 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 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 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 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 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 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 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 难点 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 让我们去看看这个语文园地都有哪些内容吧! 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直接 导入课题,清楚明了,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 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 1)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 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2) 师:这两段都是景物描写。第一段作者采用 动静结合的写法,抓住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 滴”,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榕树的赞美; 第二段文字,描写了月亮的动态,把月亮慢慢升 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板书: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 3)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要配上好看的图画,看 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①收集有关元旦祝福的句子。 ②为元旦晚会设计一个海报。 ③在海报上写上一条打动人的宣传语。 生制作海报,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编写的宣传语。 板书: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的方 法,既能锻炼学生自学 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合 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出示课件 4) ①读句子,体会每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 别。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5) 师:这两组句子中,每组的第一句都描写得 比较概括,不生动,第二句在第一句写景的基础 上进行细化,比如,“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这 句话,第二句把“夕阳西下”进行了细化,并且 用“斜照”体现出夕阳的特点以及夕阳对万物的 “感情”;在描写“乌鸦归巢”时,作者更是赋予 乌鸦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点明乌鸦回家 时内心的焦急,给人无限遐想,同时作者还用“动 人”点明看到这样的景物时的感觉;“点点”则形 象地写出了乌鸦往家飞时的形状。综上所述,第 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板书: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情 ②根据例子,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6) 师对学生们仿写的句子进行点评。 示例: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示例: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优雅地在眼 前流过。 【设计意图:先找出句子 的不同之处,并体会出表 达效果的不同,然后再仿 写,能给学生在理论指导 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运 用,这样能让学生深入理 解,并能巩固所学。】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示例:可爱的小狗在公园碧绿的草坪上尽情 地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示例:寂静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 满了浓浓的阴云。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 7) 学习《渔歌子》这首诗。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8) 张志和(730 年(庚午年)~810 年?),字子同, 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 “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 词人和诗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 好地掌握这首诗,并当 堂完成背诵。】 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 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 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 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出示课件 9)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 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还积累了古诗词,更学会了制作海报,可以说是 受益匪浅。 板书 内容 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语文园地 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情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渔歌子》,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 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 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句子的特点,让他们把握通过动态描 写能把景物写活,能让景物更生动形象。在仿写这个环节,我鼓励学生把自己 仿写的内容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及时做出评价。效果较好。 2.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讲解,让他 们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的景物的描写,突出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 诗歌的鉴赏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对海报的制作指导得不够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详细进行每一 步,让学生在每一步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渔歌子》这首词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 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 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 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 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 父,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 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 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 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 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能激发学生兴 趣,激发他们一探究 竟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 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 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 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创编故事 (1) 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 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 一谈。(出示课件 3) 【设计意图:通过引 导学生学习创编故 事的方法,指导他们 的习作,提高他们的 写作能力。】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 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 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 加完整。 (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 说。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 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4)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 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 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 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如:一毛不拔 铁公鸡 【设计意图:让同学 们在自学的基础上 把握词语、段落的特 点,提高他们对词语 运用的能力以及写 作能力。】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杞人忧天 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 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 6) A.读 44 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 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 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 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 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 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 写得详细一些。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 (出示课件 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 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 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 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 “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 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上把握诗歌的意思, 从而达到对诗歌的 理解。】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 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 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 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 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 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 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 模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 达到当堂成诵。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 学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 详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这首诗简 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 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 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 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 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 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 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重点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难点 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 来到语文园地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吧!(板书:语文园地二)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 2) (板书:速读)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 速读。(给出一篇附问题的短文,请同学速读。)对于速读, 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 1: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生 2: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 句地读,也不能回读。 生 3: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生 4: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 用的信息。 生 5:多练习。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习速读,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 生们的合作意识。】 久而久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 阅读过程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 3) (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a 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 思考每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c 学会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生总结,交流(出示课件 4) 第一句表达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第二句主要体现出光的速度快。 第三句主要体现地道多。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在阅读的时候,我们 要善于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和 阅读效率。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我们能用到这个方法。 (板书: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板书: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出示课件 5) 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 中重现文中描写的内容。现在,我们就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比如成语,我们要边读边把成语的内 容具体化,这样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 速读的过程中,及时把 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提 高阅读的速度,从而提 高阅读效率。】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出示课件 6) a 小组活动。读文中给出的例句,看看是怎样体现“左 右为难、奋不顾身”的,再照样子,描述“喋喋不休”“悠 然自得”。在描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清 楚,然后再去描述。 b 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现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探讨、交流 左右为难:句子中的“不能上当”和“怕他派兵来进 攻”表现出他的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句中杨靖宇不顾伤 势,打击敌人,体现出了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生 1: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刚才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个 老太太,有一个中年人给她让座,可是她嫌座位在车尾而 没有坐,非要坐到前面去。可是前面又没人给她让座。这 个老太太就开始念叨起来:“我说,你们这一车人什么素质, 看到我这样的老人家也不说让座,就是让座也这么靠后。 你们家的大人们没有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吗?……” 生 2:体育课上,大家比赛跳远。小红怕跳不远丢人, 就躲在后面。直到体育老师叫她,她也还是不想上。后来 没办法,她闭着眼睛一跳——没及格。之后她就一直念叨: “我说我不跳,你们非让我跳,这下丢人了。”放学到家了, 环节,能让学生快速理 解词语的意思,提高阅 读速度。】 她还在说着这一番话。 悠然自得: 生 1:秋高气爽,墙外的菊花开了。各种颜色的菊花傲 然挺立。我哼着歌,把菊花采下来,拿在手里。抬头望向 远处,一座青山矗立在那里,和近处的菊花相映成趣,好 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 2:夏天的夜晚,爷爷把躺椅摆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后, 躺在了躺椅上,旁边是冒着热气的茶。这时候,爷爷一边 听着戏,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喝着热茶,真是快乐无比呀! 师总结:同学们描述得真好。这说明大家都理解了这 些成语的含义。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重现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 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 9) (板书:珍惜时间) (1)朗读这几句名言,体会名言的意思。 (2)思考,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 下。 生总结、交流 生 1:这些都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非常宝贵,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生 2: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懂得时间的宝贵,都知道 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生 3:我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生 4:我不会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完成了,真正 做到珍惜时间。 生 5:我还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 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总结: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把 握住现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怎样提高阅 读速度,明白了怎样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知道了怎样用具体的情景描述成语,还知道了一些珍惜时 间的名言。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与 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速读------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语文园地二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设计较为容易理解的题, 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如,在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把成语的意思弄明 白,然后再用具体情景展现成语的意思。这样的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名句的朗读上,这样,学生们在这 节课就能背过。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我只注重朗读、背诵,而把句子的具体含 义一带而过,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解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 掉这个毛病,尽量做到细致。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陶渊明:(352 或 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岳飞(1103.3.24-1142.1.27),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 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 之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 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 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一位享祀孔庙,位列 大成殿十二哲者的非孔子亲传弟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 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 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3.积累名句。 教学 重点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 积累名句。 教学 难点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现在,让 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 2)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 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如《父爱之舟》通过 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 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 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 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 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 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板书:场景 细节 心理 2.词句段运用。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出示课件 3) ①大声朗读这几段文字。 ②说说结尾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自 主学习,合作交流这 个环节,是让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下,通过 自学、合作的方式把 握内容,明确意图,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 学能力,提高学生的 参与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 上体会段落的意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明 ③请你也写一段结尾吧。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 4)师:同学们说得好。这三段文字 都是文章的结尾。但是,我们发现,结尾的方式 不一样。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 然而然地结尾;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 情来结尾;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 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 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 板书:结尾的方法 (2)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话。 ②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③思考:这两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 的场景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6) 生总结,汇报 师:第一段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场景描 写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 易,反衬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更能 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段场面描写,详细 确写作的目的,这样 双管齐下,能让学生 很好地把握特点,从 而指导他们进行写 作。】 描写了庙会上热闹的景象,重点突出了卖小吃的 场面,表现出“我”当时对吃的渴望,从而表现 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很多文章都会用到场景描写, 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来把握场景描写的 作用。 (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 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出示课件 7)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②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8) 师: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由“第一次”而发 出的感慨,点明“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特殊体 验,体现出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生自由展示成果。 3.日积月累。 板书:日积月累 这几则名言以“勤俭”为主题,告诉我们要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出示课件 9) (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 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朗读 的基础上先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意思,这 样能锻炼学生的表 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在解释意思的 (3)谁知道类似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0-12)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 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 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 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 困难。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 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 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 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 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基础上背诵,能减轻 背诵的负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几种结尾方式, 知道了场景描写的作用,还学会了写一写自己“第 一次”的独特体验,背诵了有关勤俭的名言,可 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 内容 场景 细节 心理 语文园地 结尾的方法 日积月累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一背日积月累的四则名言,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参考答案: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 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 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 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 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采用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深入理解, 从而形成能力。 2.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名言,然后引导他 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名言的意思。在老师翻译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翻译,找问 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言的印象,有利于背诵。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激励性评价有点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 中多用激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 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 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 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 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设计意图:用图片 的方式导入,能激发 学生兴趣,并有利于 引 导 进 入 本 课 教 学。】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 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 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环节,能帮助学生 梳理学过课文,把握 课文的感情,并对朗 读做出指导。】 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 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 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 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 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沉痛 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 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 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 5)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 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 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通过合作探究的 方式,让学生把握每 道题的意图,提高学 生自学能力、提高参 与度。】 加上标点。(出示课件 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 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 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 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 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 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 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 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 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 号小。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 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 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 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 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 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 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 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 11)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 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 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 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社会动荡不安的 情况下,人们悲惨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在太平盛 世,我们生活幸福,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设计意图:指导学 生进行书写练习,能 让学生书写合理、美 观。提高书写的美 感。】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 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 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 沉痛 高昂 语文园地四 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 顿号、逗号的异同 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住词语、句子的意思,并根据要求完成练习,这样的 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一些 成语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其意思,让学生对成语有个较为 深刻的认识。这样训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致使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同学 理解不透彻。 创新教案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 会认“桨、桩”等 3 个生字,会写“桨、律”等 11 个生字,会 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中 描写的“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 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在人们印象中,“天堂”是怎样美好的存在? 板书: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想象: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 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画出有关 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1)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①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 加引号?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 ④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 的眼睛骗了我”? 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 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 “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 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将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 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 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1)指导朗读: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抓住:茂盛、全部生命 力、簇、堆、翠绿、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美丽等重点词语。 (2)想象: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 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 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啊长的!请同学 闭目想象。 3.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 么喜欢这个地方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 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 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 无虑地生活、繁衍。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 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你的同伴呢? 小结: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 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哇!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 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 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 留恋之情) (2)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 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 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 2.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 同学们,“鸟的天堂”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 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受到人类保护。可怕的是,让鸟 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多了。如果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鸟儿 的叫声,看不到鸟儿的飞翔,大自然会变得多么寂寞、冷清啊!因此, 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为它们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八、作业: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 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桨、桩”等 3 个生字,会写“桨、榕”等 10 个生字,会 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 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 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桨、桩”等 3 个生字,会写“桨、榕”等 10 个生字,会 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 1~4 自然段,把握这 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 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 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用课件 导入,生动形象,能 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 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 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 【设计意图:设置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 们在自学的基础上 初步理解课文,同时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 力,提高学生合作的 精神。】 件 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 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 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在朗读 的基础上初步把握 这部分内容,提高学 生的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小结(出示课件 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 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 节能让学生夯实基 础,同时为下节课做 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拨动 chuán jiǎng ( ),在这狭窄的 róng shù( )的 缝隙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3.树上变得热闹..起来。( ) 三、填空。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 修辞方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船桨 榕树 二、1.稀疏 2.喧闹 3.冷清 三、比喻 划水的声音 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 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 9) 白茫茫 规律 榕树 纠正 错误 片刻 天堂 应接不暇 错过 兴奋 留恋 【设计意图:用复习 导入,既能检测上节课 所学的知识,又能引起 学 生 对 这 节 课 的 兴 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 5~14 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 课件 10) A 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 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 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 11)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 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用读的方式通过抓文 章的重点,突出作者写 作的特点,让学生明白 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 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 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 件 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 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 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 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 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 14 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 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 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 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 人鲜明的印象。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 20)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让学生们梳理 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和 获得的情感体验,同时 对学生发出号召,提高 学 生 的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板书 内容 去鸟的天堂玩 榕树:大 美(静态美 动态美) 鸟的天堂 天堂 对生命的热爱 鸟:多 欢 (热闹景象 动态描写) 和赞美 离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枝叶繁茂。( ) 2. 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 ) 3.高兴到极点。( ) 二、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战士们( )三天不眠不休,辛苦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2.上课了,同学们( )走进教室。 3.短暂休息了一会,我们( )往前走去。 三、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下面这件事的看法。 我叫白鱀豚,被誉为“长江女神”。但是现在你已经见不到我了, 早在十年前,人类就宣布我功能性灭绝了。人类围湖造田,使我家 园面积减小;修坝阻隔了我洄游路线;长江水污染使我食物严重不 足,免疫和生殖系统也受到了伤害,我们就这样消失了。 参考答案: 一、1.茂盛 2.应接不暇 3.兴奋 二、1.连续 2.陆续 3.继续 三、我对白鱀豚的功能性消失感到难过,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惭愧。我们应该像课文中大榕 树那里的人那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为小动物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明确 鸟的天堂的特点。同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突出鸟 的天堂的独特的美,从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2.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样 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我通过“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层层深入 地了解文章,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对这篇文章课后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深、加宽 对文章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眼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 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 和赞美。 【作者介绍】 巴金(1904 年 11 月 25 日—2005 年 10 月 17 日):男,汉族,四 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 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 国民主人士。巴金 1904 年 11 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 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 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 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 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棵 róng shù( )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条 jiū chán( ) 在一起,非常壮观。 2.他 pāo kāi( )杂事,加入到这个团队。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计可数....。( ) 3.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三、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 1.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 2.一部分树枝吹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3.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突出了榕树___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鸟_______、______ 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 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 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 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 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 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 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 )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A 动态 B 静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我们怎样使鸟的天堂更加热闹、更加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榕树 纠缠 2.抛开 二、1.展现 2.不计其数 3.改正 三、1.× 2.× 3.√ 四、大 美 多 欢 生命力 五、1. 假 xìng 2.鸟儿们很多。 3.A 六、示例:我们要保护鸟的天堂,不准人们捕鸟,不准人们破坏当地的植物,给 鸟儿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