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年级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4、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1、欣赏图片。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滕州绿化图片。)‎ 欣赏后学生说感受。‎ 师介绍:绿色植物有美好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园林绿化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感受,是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 ‎2、统计表。请看,这是滨州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年 份 人 均 公 共 绿 地 面 积 ‎(‎ ㎡ ‎)‎ 城 市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滨海市 ‎11.5‎ ‎10.5‎ ‎14.5‎ ‎16.0‎ ‎18.5‎ 临江市 ‎7‎ ‎9.8‎ ‎8.5‎ ‎11.4‎ ‎16.0‎ 观察统计表,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独立观察后,交流从统计表中所得到的信息。)‎ ‎2、提出问题。你能把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引导得到:可以制作成统计图。)‎ 二、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卡(1)上滨州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学生活动)‎ ‎【学习卡(1)】‎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 ‎ 2014年11月 情况统计图 ‎0‎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年份 ‎( )‎ ‎( )‎ ‎( )‎ ‎2、班内交流。屏幕展示学生制作的条形统计图,重点说说绘制方法。‎ ‎3、识图。(学生汇报展示后,教师用课件出示(图1))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 2014年11‎ ‎ 图1‎ 引导学生得出:最大、最小面积如何看出的及面积的变化情况。‎ 1、 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明显的表示面积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换一种形式表示,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静静地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如下:在原条形统计图上将直条隐去,在直条顶部闪烁数据点--依次连接数据点)。(图2)‎ 师:同学们见过这种统计图吗?哪里见过?它叫什么名字?(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你看懂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你现在还能看出每年的人均面积是多少吗?你是如何看出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点---数量的多少。)‎ ‎ (图2)‎ 师:你能说说面积变化的情况吗?‎ 引导学生用“增加”“减少”“保持不变”来描述数量的变化,用“迅速”“明显”“缓慢上升(或下降)”来描述数量变化的幅度。(教师板书:线---数量的变化趋势。) ‎ 师:我们从“点”与“线”两个维度,看懂数量的多少及数量的变化趋势,同学们你还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吗?‎ 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引导学生预测2013年、2014年的气温。)‎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点?‎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汇报时大致分为以下两点:‎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变化情况。‎ 不同点:(1)方法不同,‎ 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线是用点与线的。(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折线统计图画起来比条形统计图简单。‎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课件展示)‎ 2、 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3、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对锻炼成绩做出合理分析。在推测第八周的成绩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 ‎4、总结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统计图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也演变出形式各样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 折线统计图 ‎ ‎ 点 线 ‎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变化趋势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准备了许多有关的生活素材,注重从观察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这节课在设计中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 ‎2、使用建议:‎ 如有学生熟悉的、合适的其它情景,可替换下滨州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的情景。选取更具时效性、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课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否还需要学生现场绘制?是不是老师可以直接呈现?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