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 题是《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一、说教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 2 课我们学习了用 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 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 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 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 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 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 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 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 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钩 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二、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 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 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 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 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 理和分析。 五、 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 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 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 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 最后归纳总结。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 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 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 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 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六、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 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 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 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 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七、 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 (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 来,变回原来样子。) 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 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 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 (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 8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 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 2.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 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 3.出示 2 组动图,教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 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 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 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 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 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计 18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 (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 2.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 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 3.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 问题①:橡皮筋缠绕时,怎样算一圈? 问题②: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 问题③: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 问题④:每组实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 4.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有所了解了,老师这 还有一段完整的实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在做一次梳理。(播放 微视频) 5.学生分组活动,10 分钟。 (三)、研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计 7 分钟) [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 1.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 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3.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 上的时间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 4.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预设: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 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 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预计 4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钩码] 1.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如果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 么现象?(预设:橡皮筋会被拉长) 2.教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 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哪如果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那 什么程度?(预设:拉长一倍……) 3.教师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别挂两个、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现象,随即提问: 如果一直王橡皮筋上加钩码会如何?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产生的弹力越大 作用的时间越长 以上是我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节课的说课。 弹 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