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备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教学重难点 ‎ 1.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教学措施 ‎1.分析重点字词来理解古诗大意。‎ ‎2.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意境,悟诗情、明诗理。‎ ‎3.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4.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继续的方法。‎ ‎5.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海滨小城》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39‎ ‎ ‎ 教学内容 ‎17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来个小组背古诗比赛,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多。(生背)‎ ‎2.看来,同学们会背的古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三首古诗,一起来听一听,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读完古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播放三首诗,学生跟读。(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三首诗都是描写景物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释题。‎ 39‎ 望:看,往远处看。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诗句。‎ ‎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1)根据诗意,并结合课件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色。(天门山隔江对峙,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而下,被峭壁阻隔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断”“开”这两个动词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那气势不可阻挡。‎ ‎4.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出来。生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5.评画。通过互评、师评,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39‎ ‎(2)更正错误。‎ ‎3.同学们还知道李白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全班交流)‎ 五、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六、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相机认识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ǒ”。‎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想象诵读,感受意境 ‎1.引导想象: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西湖的美景。想起了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美丽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因此,在诗人眼里,西湖与西子一样美。‎ ‎2.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八、背诵古诗 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引入课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认识“庭”字。‎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39‎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镜、未、磨、遥、银、盘”的读音,其中“磨”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ó”。)‎ ‎2.指导写字。‎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注意走之底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①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②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洞庭湖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全班齐读)‎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银光点点……(指名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我们把诗的“眼睛”称作诗眼。‎ 39‎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①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③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④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积累名句,布置作业 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请课后搜集一些写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总相宜 望洞庭 光 、色——和(柔) ‎ 课堂检测:‎ ‎1.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句“中断” 的意思是 ,突出长江水的 ;“回”的意思是 ,突出表现了山势的 。 ‎ 39‎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 B. 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 “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 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 ),看到“空蒙”能想到 ( ),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 B.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 ‎2.活学活用 ‎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 ‎ A.《望天门山》 B. 《饮湖上初晴后雨》 C. 《夜书所见》 D. 《望洞庭》 ‎ ‎(2)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 诵 起 代 诗 人 的 古诗: ,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39‎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2.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播放视频(多媒体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大约1分钟),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设计意图:‎ 看地图和观看视频的教学环节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体验,学生在图片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海边。学生课前对西沙群岛有了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39‎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学多音字“参”时,课件出示“人参、海参”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理解“参”在“人参、海参”等词语中读shēn,在“参加、参与”等词语中读cān。在“参差不齐”等词语中读cēn。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识字?‎ 预设:看到“武”字,脑海里就出现了“武术”这个词语,让我想到了中国功夫。‎ 预设:“辈”这个字我能联系生活去理解,我奶奶是家里辈分最高的。‎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淡 岩 宝 贵 优 浅 错 虾 挺 鼓 数 厚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优 浅 错 挺 淡 左右同宽:鼓 数 虾 上下结构:岩 宝 贵 半包围:厚 ‎(4)易错字指导:“优”最后一笔是点;“贵”上面不是“虫”字;“挺”字右边部件不是“王”;“鼓”字左边部分的最后一笔是提。‎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39‎ 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课件出示:‎ ‎1.课文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2.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可爱。按照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4.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5.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1)默读这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1: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的位置。‎ 生2: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设计意图:‎ 通过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子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抓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二课时 39‎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复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你能说一说西沙群岛的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 生1:物产丰富。‎ 生2:风景优美。‎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指名读。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温习旧知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1.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指名读。‎ ‎(2)读到这段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四到五张西沙群岛上各种颜色的海面的图片。‎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指名读)‎ ‎(4)海水真美呀!为什么这么美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海水五光十色。‎ ‎(5)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6)指导朗读:语调要上扬,读出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欣赏。(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39‎ ‎2.学习第3自然段。‎ ‎(1)说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出示填空:‎ 海底有( )、( )、( )。‎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课件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动态图片。‎ 请你从文中各找一个能准确描写出它们样子的词,在书上画出来。(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威武。)‎ ‎(4)体会词句,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 海底的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挺威武。‎ 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出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的。(抓住“有的……有的……”,体会珊瑚的多、美;抓住“到处”“懒洋洋”,体会海参的多和它的样子;抓住“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体会大龙虾的威武。)‎ 过渡:海里的物产还真丰富,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你喜欢哪种动物?把描写这种动物的语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4自然段。‎ ‎(1)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2)用横线画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鱼的视频。(大约1分钟)‎ 同时指导朗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部分,体会鱼的美。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说明鱼形态各异)‎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鱼的数量多。)这是讲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4.学习第5、6自然段。‎ 39‎ ‎(1)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西沙群岛天上飞的是鸟,树上停的是鸟,地上落的还是鸟。这里到处是鸟,这里是鸟的天下,鸟的天堂!‎ ‎(3)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天下”的?‎ ‎(4)小组讨论交流:第5自然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后写了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5)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预设:我眼前浮现出鸟儿们开“演唱会”的场面,只见,最左边的鸟儿们唱着低音,最右边的鸟儿们唱着中音,中间的鸟儿唱着高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们的“歌声”曼妙,比人们唱的还好。那歌声在空中打了个转儿,传进我的耳朵,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的心中盘旋着,挥之不去,我深深地陶醉在这歌声中,身子也不由自主地摆动。‎ ‎(6)指出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与第1自然段“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7)指导朗读:读出对西沙群岛的赞美。‎ ‎5.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 预设:生1:我最喜欢海底这一部分的描写。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生2:我最喜欢海面这一部分的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十分美丽。‎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段和重点句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及阅读了解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与赞美。‎ 39‎ 三、回顾全文,读写结合 ‎1.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不愧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2.仿写练习。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课后图片)‎ 预设:‎ 海里的鱼真多啊,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3.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这种写法不仅在课本中充分体现,在其他文章中也可以见到。(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香港,璀璨的明珠》,学生找出中心句)‎ 设计意图:‎ 通过读写结合和拓展阅读,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并进一步强化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做到了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r          ǔ          l           ī          f 富饶           岛屿          产卵           栖息       鸟粪 二、拼一拼,写一写。 wēi  wǔ        xínɡ  zhuànɡ          yú 39‎ ‎   yè          zǔ   bèi (         )       (            )       (           )       (          ) pī  jiǎ          yán  sè          féi   liào      jiǎn  bèi  ké (         )        (         )         (         )      (            ) 三、文中找宝。 (         )的海水         (         )的珊瑚        (         )的鹿角 (         )的眼睛         (         )的形状        (         )的鸟粪 四、读读填填。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                 ,               :有          的, 的,           的,          的。一块块,一条条,           着。因为海底            ,有山崖,有峡谷,海水                    ,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找出这段话中的反义词。 (       ) —— (       )          (       ) —— (       )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学反思:‎ 39‎ 教学内容 ‎19海滨小城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题读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又要走进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随机教学“滨”‎ ‎(1)读准前鼻音。‎ ‎(2)指导书写:左窄右宽,穿插。  ‎ ‎(3)看偏旁,猜字义。三点水旁的字大多与水有关,滨就是指水边,举一反三理解:湖滨指湖边,江滨指江边,海滨指海边。  ‎ ‎3.这座海滨小城在哪儿呢?  ‎ 出示句子:我的家乡在广州,是一座海滨小城。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走进林遐笔下的广州,一睹这海滨小城的风采。‎ 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哪些地方,并全出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学习多音字:胳臂的臂)(正音:凳、逢) 3.交流:作者描写了海滨小城的那些地方?‎ ‎(1)相机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地点。‎ 39‎ ‎(2)你从哪里找到这些地点词语的?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想想: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夸夸它吗?‎ 出示: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指导朗读。全文正是围绕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介绍了这五个地点的景象。‎ 三、创设情境,感受美景。‎ ‎(一)创设情境,提取景物。 1.读文拍照。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如果你们就是小小摄影师,来到海滨,会拍下哪些喜欢的镜头? 2.交流分享。‎ ‎(1)根据汇报随机板贴学生拍摄的镜头: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军舰 白色的、灰色的海鸥、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 金黄色的脸和胳臂 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2)学生借助“朗读小锦囊”自由练习读板贴的镜头。‎ 妙招一:把“的”字读得又轻又短;妙招二:用上轻快的语气;妙招三:边读边想象画面。‎ ‎(3)展示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镜头给同学们听,相机指导读好“的”字短语,并读好带多音字“臂”的词语,结合图片初识“机帆船和军舰”。(二)同伴交流,谈谈发现。 1.质疑:读着这么多这么美的镜头(闪亮儿童网www.smtxjs.com)‎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1) 发现一:色彩丰富 顺势积累关于色彩丰富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2)发现二:海滨特有 2.整理镜头。海边特有的这么多的镜头,色彩那么丰富,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它们有顺序地展现出来的?联系课文想一想,排一排。‎ ‎(1)学生上台排列并说理由。‎ ‎(2)在排列的过程中发现景物的描写顺序:从远到近,从大到小。 ‎ 39‎ ‎3.配乐引读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镜头的美妙。 四、图景对比,积累语言 ‎(一)图景对比,发现不同 1.出示学习单 2、集体交流。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以下句子:‎ 句子1: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句子2: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句子3: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1)聚焦“来来往往、飘着、飞翔”,感受语言的生动。‎ ‎(2)借助微视频理解“镀”字,感受语言的奇妙与生动。‎ ‎(3)发现不同,指导读好句子。‎ ‎(二)学法迁移,欣赏美妙 1.独学。默读第3自然段,寻找静止镜头拍不出来的内容。 2.合学。将自己发现的妙处与同伴交流。 3.展学。全班展示交流 ‎ ‎ ,在交流过程中,聚焦一下词语:‎ ‎(1)聚焦“寂寞”。创设情景,感受文字带来的情趣。‎ ‎(2)聚焦“喧闹”。想象文字背后丰富的画面,感受海滨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3)朗读。读出有趣、热闹的感觉。‎ ‎(三)欣赏美景,积累语言 1.将第1-3自然段提炼成诗歌的形式,配乐朗读。这么有趣的画面,静止的照片是拍不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奇妙的文字去欣赏海滨特有的风情。  ‎ ‎(1)配上插图,分小节开火车读诗歌。‎ ‎(2)齐读诗歌。 2.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3.结课说“满载”,相机指导书写“载、栽”:注意笔顺、将斜钩写舒展。 4.留疑。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海滨,看到了一个个美丽的镜头,感受到了文字的奇妙。那么小城又有哪些美丽的镜头?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小城。‎ 39‎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海滨 满载 安静 喧闹 整洁 海天交界 银光闪闪 绿绒大伞 2.自由读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上色彩丰富的景象,有时安静有时喧闹的沙滩,庭院,公园,街道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品读悟法,体会庭院之美 ‎(一)找关键句,知大意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找到相关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交流并板贴:树多 小结: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 ‎(二)抓关键词,品树多 1.聚焦句子: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指名读,相机正音:凤凰树、亚热带(图文出示:亚热带树木,拓展认识别的亚热带树木。如:红豆杉、樟树、水松……‎ 指名说这句话是写树的什么多?了解树的种类多。‎ 圈出“有……还有……”“许多”,这些词说明树的种类非常多!让我们感受到庭院的树很多。(板贴:种类多)‎ 齐读句子。 2.聚焦句子: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读着读着,你好像闻到了桉树的什么?(香味)‎ 那香味怎么样呢?划出关键词语:满街满院 引导质疑:满街满院跟树多有关系吗?这是从哪方面写出树多?(板贴:香味浓) 3.聚焦句子: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笼罩”。抬头往上看,庭院上空是一片片红云,公园上空是一片片红云,街道上空是一片片红云,整个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39‎ 指名读,这一片片红云就是?(凤凰花)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凤凰花开得多的样子,来表现庭院树多。(板贴:花很多)‎ ‎(三)回归段落,悟写法  ‎ ‎1.配《小城故事》音乐朗读。老师读第1句,同学们读2-4句,从整体感受小城庭院的郁郁葱葱、迷人风光。 2.整理板贴,梳理思维导图 第4自然段围绕“庭院树多”这一意思主要写了树的种类多、叶香浓、花多这三方面的内容。读懂这段话,我们是借助“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个关键句来理解的。‎ 像这样,当一段话的其他句子都围着一句话展开写,这句关键的句子我们就称它为“中心句”,当它的位置在开头时,我们又称它为“总起句”。 3.拓展阅读:《花钟》第1自然段。再次明确: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它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4.小结学法:读课文--找关键句--圈景物--梳理思维导图--再读课文 三、迁移学法,读懂第5、6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小城庭院的美丽,下面,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 1.出示学习单 2.交流,相机教学:“绿绒大伞”“密不透风”“每逢……总是……”引导小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 3.配乐师生合作朗读。‎ 四、拓展运用,围绕关键句表达 过渡:抓关键句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一段话的意思,还可以帮助我们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家乡美景图,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围绕一句话从多个方面来表达一个场景。 2.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习得方法。 3.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前期观察到的美景进行交流,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或自己积累的词语,对景物进行简单描述。‎ 板书设计:‎ ‎ ‎ ‎ 19 海滨小城 ‎ ‎ 海滨: 大海 沙滩 39‎ ‎ 小城: 庭院 公园 街道 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海滨(bīn bīng) 胳臂(bì bei) 理睬(cǎi chǎi)   ‎ 栽(zāi zhāi)树 喧(xiān xuān)闹 除(cú chú)了 ‎ 二、比一比,再组词。   ‎ 宾( ) 睬( ) 密( ) 笼( )   ‎ 滨( ) 踩( ) 蜜( ) 拢( ) ‎ 三、在下面左右的括填上合适的词语。 ‎ ‎( )的大海 ( )的海鸥 ( )的贝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 )的绿绒大伞 ( )的树叶 ( )的大路 ( )的街道 ( )地响 ( )地躺在那里 四、根据原文完成填空。 ‎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 )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 ),树叶( ),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 )坐满了人。‎ 教学反思:‎ 39‎ 教学内容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导语并配小兴安岭的图片。‎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1.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解题)‎ ‎2.引读“怎样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在题目中读一声,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个“兴”字还有一个读音是四声,可以组什么词?(高兴)‎ 39‎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图)看老师的资料和你们课前搜集的是不是一样。‎ 课件出示:‎ 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山势平缓,长约4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林中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沙松等,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拉近了小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出示地图,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和教师指导。‎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乳”“梢”“舍”是翘舌音,“融”“兴”是后鼻音,“欣”“浸”“显”“临”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兴”是多音字,在“兴奋”中读xīng,在“高兴”中读xìng;多音字“舍”在“宿舍”中读shè,在“舍弃”中读shě。)‎ 课件出示:‎ 小练笔:‎ 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 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了同学们的兴( )趣。‎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分类写字。‎ 39‎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脑 挡 视 线 坛 材 软 刮 袋 实 显 严 库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脑 挡 视 坛 上宽下窄:实 左右等宽:线 材 软 独体字:严 半包围:库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 指导易错字:上下结构的字“袋”,左右结构的字“线、软”。“袋”下边部分“衣的上部穿插在“代”的中间,因此“代”的斜钩要写得平缓舒展,为“衣”腾出空间;“线”右边部分的两横稍斜,撇要穿插到左边绞丝旁的下面,托稳整个字;“软”字中“欠”的长撇穿插到“车”的提下面,使整个字结构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理解词语意思。‎ 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严严实实: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xì)。‎ 名贵:著名而且珍贵。‎ 来临:来到;到来。‎ 39‎ 诱人:吸引人的。‎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难读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字词障碍,落实读通读顺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读顺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把表示时间的词画出来。‎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读文后交流汇报。(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的。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第1自然段概括地叙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木多、森林面积大;第6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2.指导学生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 39‎ 有意识地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有条理性的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复习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品读赏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1)自读这一自然段。‎ 思考:第1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小组交流汇报。‎ 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非常美丽的特点。‎ ‎(3)(课件出示:林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进行描述。‎ 39‎ 生: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而且很绿,仿佛就是绿色的海洋。‎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朗读指导,建议用卡通学生的泡泡语呈现并配小兴安岭的图片。‎ 指导朗读:抓住“数不清、绿色的海洋”等词语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思考:在春天的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用“”画出这些景物。(教师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学生说树木时,教师适时引入: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抽出”与“长出”相比,用在这里更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课件出示朗读指导)指导朗读:带着欢喜的感受读一读,把握句子的重音、节奏和语调,读出小兴安岭的美丽。‎ 预设2:学生说积雪和小溪时,教师适时引入:‎ 39‎ ‎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②如果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你会觉得更有滋味,读读看。(学生读相关句子)‎ ‎③谁想一个人读?(指导朗读)‎ ‎④你听出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⑤全班跟着读一读。‎ 预设3:学生说小鹿时:‎ ‎①教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高兴)‎ ‎②你是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的呢?(欣赏)‎ ‎③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就更有滋味了,同学们快快找到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学生找句子自读)。‎ ‎④老师给你们一点儿提示: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大家应该都找到了这个句子吧?会读吗?(指名读)‎ ‎⑤听着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鹿,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呢?能不能做一下动作给老师看。‎ ‎(3)小结:是啊!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得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全班学生都举手)原来大家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读吧,注意要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读,教师在旁边引导做动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指导读出愉快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39‎ 课件出示:‎ ‎①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汇报。‎ ‎①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 ‎②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字词感受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3)“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得准确?为什么?‎ 教师指导:“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汽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一个“浸”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读书方法。‎ ‎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 ‎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 ‎4.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 ‎(1)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2)学生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39‎ 课件出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 在林间飞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秋天让你感受到——(教师板书:松柏苍翠落叶飞舞)‎ ‎(4)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5)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6)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呢,请读:“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7)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厚雪没膝)‎ 雪下得可真厚呀!来,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这“雪花飞舞、厚雪没膝”的情景吧!(师生齐读:冬天……没过膝盖)‎ ‎5.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教师指导: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设计意图:‎ 39‎ 引导学生在读文的同时,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理解和感悟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向学生渗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 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2.总结写法。‎ ‎(1)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抓住每个季节特有的景物特点。‎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 预设:秋天,因为森林有酸甜可口的酸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秋风吹来,落叶飞舞,十分清爽。‎ 四、家庭作业。‎ 我们的学校也很美丽。让我们以学校为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一写,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学校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介绍。在充分想象、感悟的基础上,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美景,使课内阅读得到一定的延伸。‎ 39‎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到了,高大的树木抽出了绿色的枝条,dǎng  zhù(    )‎ 了人们的shì  xiàn(    )。树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十分  róu  ruǎn(柔     )。‎ ‎2.huā   tán(      )的边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nǎo   dai(      ),xiǎn  de(      )很有趣。‎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海洋    (   )的叶子    (   )的野花 ‎(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   )的脚掌 三、照样子,写词语。‎ ‎1.又香又脆 ‎ 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2.葱葱茏茏(AABB式)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句子训练营。‎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习作:这儿真美 课型 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具体地介绍景点的特点,习作语言规范、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唤起感知 ‎1.出示课件,谈话引题。‎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中的小青蛙) ‎ 39‎ 师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坐井观天》中的小青蛙吗? 小青蛙因为天天坐在井里,才闹出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笑话。它非常后悔,决定跳出井口,到各地旅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希望同学们能给他当小导游,同学们愿意吗?‎ ‎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邀请:请同学们给我当小导游,介绍一下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吸引你的地方吧!‎ ‎3、板书课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 二、了解要求,开拓思路 ‎1、(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请求)小青蛙:请你向我介绍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地方找出图片,根据图片说说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例如:三峡风光:“雄伟”用一句诗形容:三峡天下雄。‎ 黄山奇石:“奇特”用一句诗形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西湖美景:“美丽”用一句诗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创设时机,由说到写 ‎1.小组交流,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多好玩的地方啊! 多吸引人的地方啊! 赶快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你想介绍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你?‎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你介绍的地方有趣吗?从哪里看出很吸引人? (景区名字来历、景物山清水秀、民俗风情、物产丰富、儿童乐园……)‎ ‎3、分享交流,增强自信。‎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你觉得你的好朋友说得精彩吗?他介绍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推荐(或自荐)你认为说得好的同学向大家展示展示。‎ ‎4.铺垫过渡,由说到写。‎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大家刚才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地方,我真高兴! 我建议你们写一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39‎ ‎(1)指导学生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掌握写作顺序。‎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师小结:地点的转移顺序,又叫空间顺序。我们写一个地方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师提出疑问:这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总结。‎ ‎(3)学生习作,教师随堂关心和帮助学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按照我们掌握的习作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出来,一写为快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鼓励“以说促写”‎ ‎1、师:请同学们把上次交流的内容,按照习作要求,稍加整理,继续完成习作!‎ ‎2、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欣赏,分享自信。  ‎ 小伙伴青蛙:同学们写得可好了! 小青蛙等得不耐烦了,谁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同桌交流读;发现补充读;抽生展示读;点拨欣赏读……)‎ 二、指导修改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 ‎2.同桌互改。‎ ‎3.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好的作文。围绕“顺序  抓特点  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来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 板书设计:‎ ‎ 习作:这儿真美 39‎ 围绕一个意思写 课堂检测;‎ ‎ 当堂完成习作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3.会读会背关于天气的谚语,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热爱观察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39‎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 【识字加油站】‎ 导语引入 ‎1.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呢? 2.指名说。 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夏天的词语。 二、初识生词 1.课件出示园地识字加油站,指名带拼音读。 2.翻开课本P77页,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边读边画出生字。 3.认读生字“棍、瓜、汤、蚊、蒲、扇、椅、萤、牵、织、斗”。 4.小组读、带读、齐读。 5.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认读生字“棍、汤、扇、椅、萤、牵、织、斗”。三、认读生词 1.指名读,开火车读。 2.拓展识词,全班交流。‎ ‎【展示台】 过渡:除了前面识字加油站外,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识字途径,比如:商店名称,商品广告,食品品称等等。请看: 一、展示台识字 1.课件展示食品图片。 2.自由读图片上的字,不认识的同组帮忙。 3.指名读,全班交流。 4.思考:这些词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5.指名说。 师总结:商店里,超市里,小卖部,家里都可以见到这些字,看来,我们想认识字宝宝,有很多途径呀! 二、拓展识字 1.你在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字?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3.全班交流汇报。共同评价。‎ ‎【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割草。 2.指名读,说说这个句子是怎么组成的。 3.生汇报交流,指名回答:谁在干什么? ‎ 39‎ ‎4.指名说几个类似的句子。 5.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6.指名读,这个句子又是怎么构成的呢?你能举个相同的例子吗? 7.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第二句多了个“在山坡上”,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比第一个句子说得完整一些,具体一些。师举例。 8.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9.指名读句子,思考:三个句子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10.生回答,师总结:第三句说得更清楚更具体,今后我们在说话时,也应该像这一句一样。要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就要学会把句子说具体。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说话或者和别人交流时,如果要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就要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那么,我们见过的标点有哪些呢?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标点 :,。?! 4.师简单介绍四种标点的基本用法,并举例,例句用课件展示。‎ ‎【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P79页谚语二、背诵,拓展含义 1.组内尝试背诵。不会背的其他同学帮忙。 2.师指导背诵,指名背。‎ 板书设计:‎ ‎ 语文园地六 ‎ 识字加油站 展示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39‎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3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