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页)复习专用: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66页)复习专用: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观潮 课题 1、观潮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 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 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新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 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 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 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 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 《观潮》(板书课题) 新课 教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 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 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 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 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 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 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初读感知。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 语方面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 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 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 3、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 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 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 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 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 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 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新课 教学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 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 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 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 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 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 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 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 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 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 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 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 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 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 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 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 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指导背诵。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 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 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 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 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 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 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 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 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 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课堂小结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 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内容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来时: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观潮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2.走月亮 课题 2.走月亮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鹅、卵”等 7 个生字,会写“牵、鹅”等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 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 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 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 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 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 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 葡、萄、稻、熟”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 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 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 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 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 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 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 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 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 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 多奇妙的想法。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 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 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 身体会。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 怎么样,好听吗?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 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 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 1 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 来的吗?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 2 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 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 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 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 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 4 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 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 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 6 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 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 6 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 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 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 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 找。 第 3 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 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 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 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 4 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 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 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 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 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 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 6 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 “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 “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 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 8 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 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 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 “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 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 抱。(教师板书: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 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 师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 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 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 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 间的深情。 板书 内容 2 走月亮 “我”和阿妈想到: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闻到:阿妈的气息浓浓亲情 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教学反思 3 现代诗二首 课题 3 现代诗二首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 6 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 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 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 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 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 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 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 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 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 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 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 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 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课堂小结 拓展延 伸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 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 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 节) 板书 内容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教学反思 4 繁星 课题 4 繁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昧、坠、怀”3 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 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 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 (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 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 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 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 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 《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 大的社会影响。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模型、楷模 模 mú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 的星星 仿佛回到母亲 的怀里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 的蓝天 仿佛和朋友对 话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 的星 仿佛睡在母亲 的怀里 (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 南 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 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 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 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 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 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 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 3 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 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 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 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 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 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 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的。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 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板书: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 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 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 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 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 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5 小田鼠佛雷德里克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 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 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 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 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 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 内容 4 繁星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热爱大自然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后反思 课题 5 小田鼠佛雷德里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找到课文中该字的组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不出声,不指读。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弄 懂,并能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的体会,加深理解感受。 教学 难点 组织好生生交流,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究,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 和情感认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加强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哪些?(出示课件) 2、通过预习,小田鼠是通过什么方式过冬的? 3、收集学生预习单,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引导提问做 准备。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 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2.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理解文本的内容,使孩子们的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同样重要。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质疑。 1.是怎样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请找出有关 语句读一读。 2.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6 蝙蝠和雷达 课题 6 蝙蝠和雷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 13 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 14 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3、默读课文,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 问题吗?学生自己读课文,并把问题写下来,写上自 己的名字。 4。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你觉得弗雷德里克和其余四只小田鼠相比, 谁的工作更重要?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 内容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玉米 栗子 甘草 物质 阳光 色彩 语言 精神 教学反思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 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 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 习第 6 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 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 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 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 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 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 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 “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 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 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3.小结并质。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 想知道些什么?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 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 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 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蚊子系着驾驶研究苍蝇证明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 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新课 教学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 3 自然段,看 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 记。 (一)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 3 自然段。 a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 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 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 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 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 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 4、5 自然段。把表格 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 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 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 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 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 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 7 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 7 自然段。 a 老师根据回答画出 2、4 两句。 b 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 吗? c 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嘴超 声波障碍物耳朵) d 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 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 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 7 自然段。师 1、3 生 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 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 7 自然段) 过渡: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 法自读第 8 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 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 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 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课堂小 结拓展 延伸 四、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 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 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板书 内容 6 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反射耳朵 天线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教学反思 课题 7 小电影院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电影胶片以及电影放映机的构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个问题分类,并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交流从中 收到的启发。 教学 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 教学 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读会写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嘛?今天,老师就带 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板书课题:小电影院) 2.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7 小电影院 新课 教学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和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的生字词。 3、指导书写。 三、概括内容,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针对内容质疑问难。 同学们自己读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交流。 4、课文结尾没有说“我”有没有把铜板还给表弟, 你觉得“我”会怎么做呢?和同学分享你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了解现代电影院和电影放映的模式。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板书设计 小电影 放映机 影片 放映室 经理 经营意识 童年乐趣 教后反思 8.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8.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技、获”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 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 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 读能力。 教学 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 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 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获、赖”等 12 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 13 个生字。正 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 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 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 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新课 教学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 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 100 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 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 究竟。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 的? 3.交流感受:你觉得 20 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形近字识字:唤—换亿--忆素—索质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隹,鸟雀)(又, 抓持),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质量哲学 2.出示会写字: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 善 易错字:“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 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 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 2.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新课 教学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 1、2 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 1 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 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 科 学 技 术 。 人 类 靠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呼 风 唤 雨 。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为什么说 20 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 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 2、3 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 3、4、5 自然段。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 3、4、5 自然段,给每一 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 读几遍。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1)昨天的幻想(第 3 自然段)。 (2)今天的实际(第 4 自然段)。 (3)明天的憧憬(第 5 自然段)。 4.出示研读方法: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 料。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 3 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 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 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 想。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 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 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 4 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海底洞察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 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 2. 汇 报 交 流 第 5 自 然 段 ─ ─ “ 明 天 的 憧 憬”: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 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 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 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汇报读书感悟 3.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 20 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 为 21 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 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 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 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 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 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 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 的梦想吧! 板书 内容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 世纪 潜入深海 20 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因特网 教学反思 9 古诗三首 课题 9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 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 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 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 后一笔不是点。 3.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 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 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 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 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 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 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 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 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 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板书 内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 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 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 输”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 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 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 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 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 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 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 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 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 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 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 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教师板书: 横岭侧峰)(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 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教师板书:远 近高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 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 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 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 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 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 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 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 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 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 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 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 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 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 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 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 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 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 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 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 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 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 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 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 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 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 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 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 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 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 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 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 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 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 来欣赏。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 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 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 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 屈,好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板书 内容 教后反思 10 爬山虎的脚 课题 10 爬山虎的脚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 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 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 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 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新课 教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多音 字,读 qǔ和 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 茎、柄、萎、瞧、固”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 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 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 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 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 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 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 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 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 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二、研读第 2 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 (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 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 3、4、5 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 3、4、5 自然段,思 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 3 自然段。你读懂了什 么? (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 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 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 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 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 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 (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 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 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 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 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 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 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 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 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 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 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 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 去观察,去发现。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 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 内容 爬山虎的脚 位置颜色样子 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脚 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教学反思 11 蟋蟀的住宅 课题 11 蟋蟀的住宅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 “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 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 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 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 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 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 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 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新课 教学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 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 置、骤、抛”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 专、寸、卫、钳、较、锯”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 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 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 9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 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7~9 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 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 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 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 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 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 时集体订正: 住宅临时选择住址优良卧室 大厅洞穴专家卫生钳子较大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 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 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新课 教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 的住宅。自由朗读 2—6 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 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 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 2 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 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 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 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 的丰富内涵。 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比喻的手法) 平台——平坦(教师板书:隐蔽平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 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 3.齐读第 5 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 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 么?(学习第 6 自然段)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教师板书: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 7—9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 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 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 时间:十月) 挖掘过程: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 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 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 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 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 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 内容 蟋蟀的住宅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住宅特点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动工时间:十月 如何建筑挖掘过程(勤奋) 不断整修 教学反思 12 盘古开天地 课题 盘古开天地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 7 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 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 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古代神 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 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 盘古开天地) 新课 教学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 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 奔、茂、滋、宗”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 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 (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 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 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 (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 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 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 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 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 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 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 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新课 教学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 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 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 片。 没有。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 段。 4.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 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 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 件,学生看图想象。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 3 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 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 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 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双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肤——;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变成了的。(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 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 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 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 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 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 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 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 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 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 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 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 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 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 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 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 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 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 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 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 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 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 内容 12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反思 13 精卫填海 课题 精卫填海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 6 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 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 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 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 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新课 教学 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 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 (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 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 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 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 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 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 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 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指导书写:“帝”的 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 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 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 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 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 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 卫填海) 新课 教学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 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 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 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 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 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 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 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 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 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 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 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 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 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生 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 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 21 世纪小 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 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 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 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 内容 13 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教学反思 14 普罗米修斯 课题 普罗米修斯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斯、惨、败”等 11 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 1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 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趣导入 1.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 古代神话传说?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 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 “普罗米修斯”。 3.(板书: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 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 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败、惩、佩、恕、坚、锁、遭、 恶、愤”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舌 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 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 既、狠、著、愤、获”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消、佩、抗、环、锁、狠、 愤”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 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 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 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 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 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 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 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 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 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 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第二课时 教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新课 教学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 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 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 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 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 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感情地读第 1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 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 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 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 斯的惩罚。(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 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 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板书:勇敢的神)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 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 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 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 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 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 6、7、8 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 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 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 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板书: 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 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 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 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 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 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 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 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 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有正 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 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 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 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有正义感)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 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 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 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 添加,师作引导)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 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 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 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 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总结拓展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 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 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 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 读。 板书 内容 14 普罗米修斯 勇敢的神 普罗米修斯值得敬佩 善良的神 火神 有正义感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教学反思 15 女娲补天 课题 女娲补天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 6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 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 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 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 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 很愉快的。 新课 教学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 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 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 熄、冶”,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 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 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 (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 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 来痛苦。 学生 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 船救出人们。 学生 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 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 生活。 学生 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 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 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 2 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 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 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 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 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 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六、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 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 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 3 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 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七、齐读第 5 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 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 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 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 雄。(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 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 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 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九、拓展延伸 1.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 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 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 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 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板书 内容 15 女娲补天 起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陷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烧起大火发洪水造船救人 爱心 吃苦 勇敢 教学反思 16 风筝 课题 风筝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 4 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 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 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 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 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 快乐吧!(板书:风筝)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 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 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 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 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 “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 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 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新课 教学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 1 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 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 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 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 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 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 “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 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 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 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 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 3 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 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 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 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 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 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 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 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 3 自然段,想 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 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 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 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 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 4 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 4 自然段,能发现“我 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可表演。(板书: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 5、6、7、8 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 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 请读读 5、6、7、8 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 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 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 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 象说一说。 b 全班交流 c 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 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 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 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 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 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 写心情的重点句。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 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 内容 16 风筝 做风筝放风筝幸福鸟兴奋、激动、自豪 继续 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教学反思 17 麻雀 课题 麻雀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 7 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 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 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 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 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 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 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 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 新课 教学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 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 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 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 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 4、5、6 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 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 7 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 走开了。 其中第 1、2、3 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 4、5、6 自 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 7 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 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 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 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 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 篇课文。 新课 教学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 2 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 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 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 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 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 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 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 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 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 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 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 4 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 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 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 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 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 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 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 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 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 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 下来?(板书:斗) 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 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 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 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 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 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 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 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 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 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板书 内容 麻雀 小麻雀 救 吃 老麻雀 强大的爱 斗猎狗 教学反思 18 牛和鹅 课题 牛和鹅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 8 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 1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 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 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重点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 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 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 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 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 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 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 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最后写了 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 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 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 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 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 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 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 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 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 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 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 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新课 教学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 1—4 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 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 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所以鹅不怕人。)(板书:从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 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 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 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对鹅-害怕)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 5—12 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 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 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 “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 住呼救)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狼狈不堪) 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 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 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 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 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 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 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 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 助威。 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 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 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 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 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1)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 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 鹅提了起来。 (2)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 池塘里,向远处游去。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 而逃) 7.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 13—15 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 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 强呀!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 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 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 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 会正确的认识生活。(板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 它强!)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 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 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 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 事情。(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 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 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 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 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 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 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 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 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 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 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 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习惯。 板书 内容 18 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从牛的眼睛看人:从鹅的眼睛看人: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觉得人比鹅小,我们比它强! 所以牛是怕人的。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对鹅-害怕 逃跑 被鹅咬住呼救 教学反思 19 和时间赛跑 课题 和时间赛跑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 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 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 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 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 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大留意时间的流逝,时 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 法吗? (这样说是不对的,时间是有,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时间) 文中的作者是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孩子,由于他对时 间的执著,这个长大后的孩子要告诉她的孩子: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_________。(课件)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我们仔细学习课文。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析课文 (一)出示思考题 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 了什么话?画在书上。 2、作者当时是怎样想的? 3、作者又是怎样感到时间流逝的? 4、小组合作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不懂的问题。 反馈: 1、小组派代表说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 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 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 了…… (课件打出上面的话)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新课 教学 二、阅读质疑 三、交流反馈: 1、小组派代表说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 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 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 么小的童年了…… (课件打出上面的话) 2、作者当时对这句话是不理解的,认为那是一 个谜,而且感到害怕。 教师指导:把课件上爸爸的话读一读。说说什么 意思? (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 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 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 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 了一个谜。) 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现的关于时间的谚语,说说 是什么意思? (“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 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可以从中体会到时 间的宝贵。) 3、爸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作者是怎样明白的? (作者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 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 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 复返。) 4、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作者小小年纪看到时间过得飞快,心里非 常着急,而且还很悲伤,他决定和时间赛跑。 1、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 的?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 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 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2、通过小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好像也和作者一样高兴,自己能够跑在时间 的前面了;这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孩子;我认为我 应该学习这位小作者……) 3、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 出来。 4、作者和太阳赛跑了二十年,请你想象一下, 做什么事情时,作者还可以和时间赛跑? (做题、坐不同的车、……) 5、由于作者的坚持不懈,他因此受益无穷。 (三)为什么作者要与时间赛跑,并要告诉他的 孩子们? 当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活经历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而受益无穷, 所以他会告诉他的孩子这个道理。) (自豪、高兴)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看 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的 事例来说明。 课堂小 结拓展 延伸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 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板书 内容 19 和时间赛跑 忧伤————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教学反思 20 滴水之恩 课题 陀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本课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金龙的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了解我对金龙的感情 的变化。 3.能从课文中感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 4.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 重点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金龙的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了解我对金龙的感情的 变化。 教学 难点 能从课文中感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关于滴水之恩的故事。 板书课题“滴水之恩”(读)指导书写“恩”。 理解课题:怎么理解课题?(小小帮助)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情况 (一)、1.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组词: 恩 脾 昏 担 庆 规 愣 滋 存 善 2. 课件出示词语,理解。 担忧 规定 斯文 深藏 滋润 沉稳 保存 善心 3.作者简介: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儿童文学》主编。出版作品 600 万字,其中包 括《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和《会跳舞的向 日葵》等 50 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奖,很多作 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很多作品被发行到海 外。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 课文讲了两件事——金龙肚子痛 大合唱表演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了解我对金龙的感情的变化,明白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新课 教学 二、研读课文 1、“我们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 起得富丽堂皇,性格却有些古怪。”——从这句话 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金龙的性 格与一般人不同,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为下 文发生的两件事做铺垫。 2、“他脾气火爆,谁要是冒犯了他,立马瞪眼睛, 很有点儿吓人。他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从不 拿正眼看人。他的家里比较贫困,学习成绩也不是 太好。” 明确 :脾气不好 形象不好 家庭、学习不好 3、找出文中描写我性格的词语,用蓝线画出来。 ——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 明确:这里描写自己的性格,是为以后自己要去 接触金龙时心里的抵触情绪做准备。 师:找出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说说事 件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件事:金龙肚子痛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这件事发生的人物 是? 明确:时间地点是我值日,教室。人物是我和金 龙 事件起因:我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 经过: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我保 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像金龙这样的人,甚至连 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 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 情况严重。 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没有办法了 事件结果:我拿出手绢给他擦,他只用手抹来抹 去。原来,他肠子有病,怕父母担忧,从不对家里 人说,每次发病都靠自己的抵抗力慢慢挨过去。 第二件事:大合唱表演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这件事发生的人物是? 明确:过不了多久,班里排演大合唱,要在国庆 节参加演出,地点是演出场地。人物是我和金龙。 事件起因:金龙不参加大合唱,没有白衬衣。 事件经过:由我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 衣给金龙穿。 事件结果:他先是一愣,随即伸手推开,脸涨得 通红,可最后还是接受了。金龙不随意接受别人 的帮助,但为了不影响班级大合唱,就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把衬衣还给了我。想不到他居 然把衬衣叠得整整齐齐,就像是一个非常斯文的 男生。这叫我非常惊奇,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 可憎。 ——金龙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改变了对金 龙的看法。 金龙的小册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据说那是个黑名 单,上了那个名单的人可要倒霉了。也有说金龙 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我对金龙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淡。 许多年以后,我和沉稳温和的中年金龙相遇—— “你为什么在本上记下我的名字?” 金龙:“那都是曾经帮过我的人,我想以这种方 式表达深藏于心中的感谢和敬意。” 想一想:我对金龙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没什么交往——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没那么可 憎——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 本文主题: 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永久保存这一份善意,是 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篇文章语言简单,通过描写我帮助金龙,金龙永 记在心,表现了我的善良,金龙的感恩。 词语积累(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 古怪 火爆 胆怯 斯文 沉稳 温和 选词填空:冷淡 冷漠 1.这两种说法都让我感到可怕,我对他又恢复了往 日的( )。 2.我表哥性格内向,对人异常( ),从不对人多 说一句话。 课堂小结拓 展延伸 1 雷锋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 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 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 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 10 元钱。 2、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 个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 8 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 11 个生字,理解 “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 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 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 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 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 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 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塞、秦、征” 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 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 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 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 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 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 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 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 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 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 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 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 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 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 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 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 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 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 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 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 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 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 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 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 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 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 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 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 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 —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 啊。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 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 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 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 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 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 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 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 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 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 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 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 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 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 良将,渴望和平。)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 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 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 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 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 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 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 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 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 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 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 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 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 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 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 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 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 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 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催、醉”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 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 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 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 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 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 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 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 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 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 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 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 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 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 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 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 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 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 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 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 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 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 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 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 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 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 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 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 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 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 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 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 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 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 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 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 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 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 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 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 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 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 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 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 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 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 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 1127 年,李清照途经 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 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 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谁读得好?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 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 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 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 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 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 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 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 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 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 从容自刎,时年 31 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 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 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 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 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 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 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 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 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 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 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 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 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 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 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 么要写这首诗。)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 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 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 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 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 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 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 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 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板书 内容 21 古诗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关 秦汉人未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教学反思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 11 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 15 个生字, 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 重点 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 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 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 “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 故事。 (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 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 词语。 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淮, 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 疑、惑、凡、顾、训、斥、辱”。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 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 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租界麻烦胸怀屈辱 热闹非凡左顾右盼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 生读词。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 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 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 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 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 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 (不知道。) 师:请看这幅图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 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 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 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 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 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 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欺 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 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 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 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 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 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 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 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 什么不同。 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 立志“振兴中华”(7-8)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 华”两个字。)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 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词: 简洁,抓重点。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 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 写:立志“振兴中华”。)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你来想一想:自己 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 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 了谁? 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了中 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 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 这位伟人。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直入新课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 法?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生自己读。 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 疑问。请问,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 理解读读文章,就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能理 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 新课 教学 二、自读,学习课文 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 事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尝试质疑,解疑 (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 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 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 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 说你的理解。 (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 (主持公道。) (就好像当法官。)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 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 非常不讲道理!)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 狗仗人势。)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 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 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 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 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 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 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 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 妇人饱受欺凌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 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 了么?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 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 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人饱受欺凌 中华不振为中华崛起读书 巡警丧失尊严 教学反思 23 梅兰芳蓄须 课题 梅兰芳蓄须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 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 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 (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 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 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 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 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 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 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 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 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 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 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 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 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 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 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 (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 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新课 教学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 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和思想感情。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 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 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 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 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 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 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 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 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 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 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 些。 师小结: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 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 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 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 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 一下?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 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 我们来读第 3 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 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 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 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 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 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 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 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 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 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 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 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五、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 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 像旁边。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 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 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 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 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 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 手抄报。 板书 内容 23 梅兰芳蓄须 拒绝登台 香港拒演强烈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卖房度日 蓄须明志崇高的民族气节 自伤身体 教学反思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 9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 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 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 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 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 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 1939 年至 1943 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 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 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 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 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 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新课 教学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 煌、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媚”读(mèi)“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 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 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 ang 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 字都有 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 煌、翔、想、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 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 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 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 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 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2)分组讨论、交流。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 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 下来的目标。】 (3)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 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 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 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 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当年八路军 120 师 359 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 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 歌颂 359 旅的。 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 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 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 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 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 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 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 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 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 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 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 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 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 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 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 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 ang 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 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拓展运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 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 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 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 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 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 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 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 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 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 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 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板书 内容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教学反思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本课“戎、诸、竞”3 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 个字,理 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 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 品质。 教学 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 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 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 不错!)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 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 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新课 教学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 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 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 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ū)不能读成(zhǔ)。 (2)书写“戎尝诸竞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 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 成“日”加“儿”。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 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 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 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 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 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 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 。 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 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 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 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 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 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 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 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 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 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 900 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 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 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 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 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 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 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 新课 教学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 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诸:多) (尝: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 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新课 教学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 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 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 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 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 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 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 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 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 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 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 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 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 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 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 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 什么动作?做动作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 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 2:哇,果然很苦! )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 善观察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 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 4 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 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 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 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 样的发言。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 “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 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 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 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 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 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 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 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 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 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 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板书 内容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善观察 王戎:唯戎不动勤思考 教学反思 26 西门豹治邺 课题 西门豹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豹、芜、娶”等 12 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 13 个生字,理解“田 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 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 式介绍一下自己吗?点名叫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 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 的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他的 姓有两个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 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芜、娶、媳、巫、绅、 旱、徒、磕、淌、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徒”读(tú)要读成(dǒu),“媳”读 (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 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豹、魏、派、娶、媳、妇、淹、硬、逼、 浮、旱、徒、饶” 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旁,“派”的左半部窄, 右半部宽。“旱”的上半部是“日”不要错写成“目”。 “徒”的偏旁是双人旁。“媳、妇”人女字旁横不出头。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2)汇报 理解词义。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担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 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 开凿:挖掘、开垦。 旱灾: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 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生: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 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 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 重又繁荣起来。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 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 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 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3.段落结构: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 1—9 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 细。 第二层(10—15 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层(第 16 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 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三层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层(1—8 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 的情况。 第二层(9 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 第三层(10—16 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 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 旱灾。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 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 怎么做? (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提升 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 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 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在这里面文中的意思,学习本课描 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分析西门豹人物形象,了解西门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面如土色担心吊胆旱灾 磕头求饶娶媳妇开凿 2. 复习,确定专题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 (巧妙为民除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 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新课 教学 二、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 看到了什么? 1.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画出相关的 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年年闹 旱灾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 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 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的原因吧? (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座位合作学习 2) 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 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板书) 3) 指名回答 板书: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 (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写上“巧妙 1、巧妙 2……”) 2.小组合作。 师: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 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三、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 又该怎么研究? 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安排周密 不动声色。 假戏真做。 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 了? 师:请同学们找到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 子。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 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学生朗读,画出 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 体会的?(指名说)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 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 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 呢?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 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 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练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 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 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 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 来。(指名说) 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 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 法的确巧妙呀! 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 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师小结: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 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 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神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5.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 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 场面,想说什么呢? 7.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说说西门豹管理邺做了哪三件事? 五、布置作业 1、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 事? 2.完成小练笔。请展开想像,续写“巫婆和几位 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 做?” 板书 内容 26.西门豹治邺 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 (天灾) 教学反思 27 故事二则 课题 故事二则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拜、桓、敷”等 7 个生字,正确理解“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 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 难点 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 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导入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 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师:(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 李时珍,张仲景。 师:(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 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扁鹊原名 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 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 鹊治病》。(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 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 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 段。(生自由读课文) 课文中有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呢?(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 (提示)“蔡桓侯”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出 示两字)“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在文中读 huán, 第二声。 髓,读第三声 suǐ,不要读成第二声。 拴,是翘舌音 shuān,不要读成 suān。 剂,读 jì不要读成 qí。 师:齐读词语。(生齐读) 三、再读文,引导概括课文大意。 (过渡)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 再默读一遍篇课文,想想主要说的是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 侯病死了。) 师: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 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 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 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我们了解故事,还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 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地想为蔡 桓侯治病。) 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指 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 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 “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这可见扁鹊 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师: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 什么? (蔡桓侯很傲慢。)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评):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 (生读) (蔡桓侯很自以为是。)(板书:自以为是)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 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 —感悟性格)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 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自学,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 点。 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 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作为蔡桓侯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 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侯怎么样? (固执。)(板书:固执己见) 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 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 医德高尚) 师:(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 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 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 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课件出 示以下表格)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 番作为,可惜年仅 44 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 (板书)。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酿成大错。 (师小结)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 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知道了寓意,在学习方 法上有什么收获?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 多。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纪昌学射》这则寓言, 你会明白更多的道理。 (板书:纪昌学射) 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 不宜的付出。 3.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跟师书空。 (3)认识“虱”①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 吸血的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4. 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 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 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 ——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 ——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 ——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 ——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 小时后 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 (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 书:坚持不懈)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过渡: 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 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 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3)引导读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 头大汗地——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 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 指导读 3.联系生活理解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 怎样放箭。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 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 基本功的重要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 导。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三、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坚持不懈的故事? 师:达芬奇学画;孙康映雪;海伦·凯勒双目失明、 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 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板书 内容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开始:很累、很酸 纪昌学箭(射箭能手) 后来: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