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三下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三下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单元 一单元 课题 ‎2、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咏柳》‎ 学习 目标 ‎1.随课文学会认2个字,会写裁、咏、妆、剪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咏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 难点 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课前 准备 查阅有关诗人贺知章的资料。‎ 学习方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歌唱《春天在哪里》。‎ 2、 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各小组指名抽读古诗、正音(板书),读准读通古诗。‎ ‎2、组内从后四个方面交流自学结果,从一个方面汇报、展示。‎ 三、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 ‎(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1、 知诗人:‎ 贺知章 ,唐代诗人, 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2、 解诗意:‎ ①诗题: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时歌颂、‎ 赞美的意思。‎ ‎②字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③诗句:‎ 前两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从树 ‎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实景)‎ 后两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啊?(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教师点拨: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学生1: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学生2: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学生3: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入诗境:‎ ①学生闭目想象意境。然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②观察书中的插图,激发想象。‎ ③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 ④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2、 悟诗情:‎ 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练习。‎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可以互相说说柳 按照预习提示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掌握基本方法。‎ 树的样子。(同桌说、指名说)‎ ‎2、把你说的写下来,两三句即可。‎ 五、指导写字。‎ ‎1、我会认: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根据字形去指导记忆,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2、我会提醒: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汇报:“咏”的右半部分是“永”,而不是“水”;“裁”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衣”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我会写: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师范写:“裁、剪”。‎ ‎4、我会用: 指导写字。‎ 形近字:咏——泳 裁——载 学生诵读时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板书 设计 ‎ 咏柳    碧玉妆成 写实 咏柳 绿丝绦 赞美春天 ‎ 谁裁出 想象 ‎ ‎ 春风似剪刀 ‎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          ‎ ‎ ‎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单元 一单元 课题 ‎2、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春日》‎ 学习 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认2个字,会写泗、滨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春日》。‎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暮春时节万紫千红的迷人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 准备 查阅有关诗人朱熹的资料。‎ 学习方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1.背诵《咏柳》。‎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日》。‎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各小组指名抽读古诗、正音(板书),读准读通古诗。‎ ‎2、组内从后四个方面交流自学结果,从一个方面汇报、展示。‎ 三、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 ‎(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1.知诗人:‎ 朱熹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春日》《观书有感》。‎ ‎2.解诗意:‎ ①诗题:在春天里。②字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教师点拨学生不理解的。‎ ‎(1)胜日——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 按照预习提示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掌握基本方法。‎ ‎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散步、游玩,心情当然很舒畅)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诗人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地方才叫风景,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同时还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意思是说,春风来了,得意洋洋。也就说明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指的是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于是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③诗句:‎ 前两句: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后两句: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教师点拨: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入诗境:‎ ①观察书中的插图,激发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引导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万紫千红的美景。 ‎ ④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4.悟诗情:‎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现在老师来告诉你: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 “劝学”就是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多读书。(指着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你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能把春日的寻芳与书海求知联想在一起呢?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因此说,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所以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指导写字。‎ ‎1、我会认: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根据字形去指导记忆,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2、我会提醒: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汇报:“滨”的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的下面不是“系”。‎ ‎3、我会写: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师范写:“滨、紫”。‎ ‎4、我会用: 指导写字。‎ 形近字:滨——缤 紫——柴 课堂检测:1.默写两首古诗。 2.默写故事大意。‎ ‎3.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 设计 ‎ 春日 ‎ 寻芳泗水边 光景一时新 虚写 春日 赞美春天 ‎ 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 实写 教学 反思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