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8)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 4 课。主要的 知识点属于《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的第 2 点“生命 的共同特征”中的内容。 这课虽有涉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但主要是侧重“绿叶能制造营养”这 方面的知识,对“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一知识只是略略 介绍。虽说“绿叶能制造营养”对将来建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 者”做了铺垫,但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认识 “绿叶能在光合作用中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有意义,原因在于:⒈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知识 中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个角度切入“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更符合学 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⒉充分认识这部分内容,更能让学生理解植物与其它 生物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植物、爱护植物的主动 性,初步建立植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的意识。 因此,作者对课标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要求做了拆分,重新设计了本课教 学的内容,并拟了一个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课题——《叶子为什么冒泡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⒈ 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听说过“光合作用”这个名词,个别学生也可能知 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但对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 认识还比较模糊。 ⒉ 能力方面:我校从二年级就开设科学课,经过一、两年的科学学习,学 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合作习惯。另外,学生从一年级就有信息技术课,能熟练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⒊ 年龄特点: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分析 “光合作用”是一个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本课教学尝试通过信息 技术为学生建构一个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具体教学思路如下图: 四、教学策略分析 任务驱动策略: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驱动性问题——“在阳光 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会冒泡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欲 望。 小组协作学习策略:通过 2 人一组协作完成仿真实验,为生生交流搭建平台,让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练习策略: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方法:在本课中,信息技术成为了情景创设的工具、 探究学习的工具、交流协作的工具。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教学环境下,本课建立了 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 新型教学结构。 五、教学目标 ⒈通过解决真实问题,阐明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 释放出氧气。 ⒉通过数字化仿真实验,收集、记录和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⒊意识到绿色植物能提供动物、人类所需要的氧气,动物、人类呼吸排放的二氧 化碳又能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从而产生爱护植物、关注植物的情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阐明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 难点:能分析仿真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并利用该结论分析现象。 七、教学准备 ⒈学生学习资源:装有光合作用网络课程的电脑 22 台 ⒉教师准备资源:课件、学习任务单(43 份) ⒊教学环境资源:电脑、实物投影、电子白板、应答器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参与 1.放视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阳光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 会冒泡泡? 2.组织学生大胆猜测,分析猜测的 合理性。 观看并思考 提出猜测、 交流讨论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 激发学生研究的兴 趣,带出本课研究主 题。 探究 ⒈ 认识数字探究设备,初步设计 实验方案。 ⑴ 介绍数字探究设备。 问:有了猜想,我们有办法求 证吗? (示 PPT)述:有些仪器可以 帮助我们检测这些气体。这是测量 水中氧气含量的溶解氧传感器,用 它连接上数据采集器就可以检测 水中的氧气含量。水中的二氧化碳 很难直接测量,不过,我们可以利 用 PH 传感器间接检测水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的变化,如果 PH 值变小, 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含量增多, 如果 PH 值增大,说明二氧化碳在 水中的含量减少。(简单板书)有了 这些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怎样设 倾听 思考 ⒈向学生介绍探究 设备,鼓励学生尝试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设计交流也为 学生后续开展仿真 实验做好铺垫。 计实验呢?) ⑵组织学生简单讨论实验方案,帮 助学生明确实验所需材料及实验 方法(如:装含二氧化碳水的容器、水 生植物、传感器设备等,了解对比实验 的方法)。 ⑵ 提出实验的相关要求。(PPT) (述:检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 的时间比较长,我们暂时可以利用 一个仿真实验开展研究,仿真实验 所用的设备和实验材料与真实的 一样,你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中的 提示进行操作,收集数据进行分 析,验证自己的想法。 述: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需 要完成相关的实验记录(出示实验 任务记录单),请先阅读实验记录表, 看看有没有问题。 ⒉组织学生开展仿真实验,完成实 验记录,得出结论。 讨论 倾听 阅读、提问 实验、记录 ⒉利用实验任务单 及相关练习,帮助学 生发现绿叶在光的 作用下吸收二氧化 碳释放氧气的现象。 解释 ⒈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以及实 验分析。 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什么? 2.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PPT)。组 织学生回顾引入的情景,讨论确定 水生植物旁的气泡是植物光合作 用产生的气泡。 交流汇报 倾听 讨论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 交流,帮助学生建构 光合作用的相关概 念。 迁移 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通 过应答器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效 果,及时引导、点拨。 ⒉组织学生交流绿色植物在地球 上存在的意义。 观看、回答 交流 ⒈ 通过应答器的统 计功能,帮助老师及 时了解学生学习情 况并调整教学。 ⒉利用不同层次的 练习,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绿色植物与 其它动物的关系。 评价 ⒈ 组织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⒉ 问:人通过吃食物获得能量, 支持呼吸和其它的活动,植物得到 的能量可以支持什么活动呢?植 物需要呼吸吗? 交流 思考 ⒈培养学生及时反 思自己学习情况的 意识。 ⒉提出新问题,引发 学生进一步探究植 物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 溶解氧传感器:测水中 O2 PH 传感器:测 PH 值变化 PH 值 水中 CO2 PH 值 水中 CO2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次关于概念教学的探索。通过对学生课堂交流情况、堂上练习的 反馈以及学生实验任务单完成效果等几方面的分析,可了解 80%的学生能理解理 解绿叶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 象。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我认真思考与分析了一下,觉得是以下的一些 做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⒈ 通过不同的真实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本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不少真实生活的情境或案例:水生植物 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会冒气泡;被阳光照射的水族箱里面的鱼和水草能存活比较 长的一段时间……。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时,必然会运用他们已有的知 识(前概念)。在已有知识不能很好地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必然会引发他 们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交流,最终帮助他们达到建构概念、形 成概念的目的。 ⒉ 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理解概念 中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比较弱。为帮助学生自主开展仿 真实验的探究,我设计了实验任务单(见附件),并在实验任务单中通过简单练 习、半开放式的支架帮助学生发现和归纳实验结论。另外,我还设计了不同梯度 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理解概念。 ⒊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式 本课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其有效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 一个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 式。例如:⑴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 境——“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上为什么冒出了那么多泡泡?”,引 出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求证的欲望。⑵在探究环节中,教师 考虑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容易在一节课内看到现象,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做中学” 的方式进一步解决认知冲突,建构概念,教师在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仿真实验。 该实验仿真程度很高,能让学生模拟操作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开展研究,同时学 生可以从仿真实验中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初步建 构“光合作用”的概念。⑶在分享交流环节中,信息技术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学生对实验结论的交流,师生、生生对案例的分析,学 生逐渐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⑷在应用迁移环节,电子白板软件的应答功能, 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形成 概念。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应用迁移环节中,生生讨论时间还不够 充分,应该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另外,本课教学是否还可以尝试增加一 些直观的实验演示?这些问题都还很值得我进一步地思考。 虽然“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我觉得,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 知水平,抓好概念建构的切入点,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持下,学生不但可以顺 利完成这类抽象概念的学习,不少学生还能轻松地在原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附: 实验任务单 年 班 第 组 姓名: ⒈问题:为什么在阳光照射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会冒泡? ⒉猜测: 。 ⒊实验:请按照仿真实验的提示进行研究,并记录实验数据。 ◆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在实验中,受到光照的水草与黑暗中的水草相比,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 变的条件是什么,请选择相应的编号填入横线中。 不改变的条件: 改变的条件: ⑴水草的数量 ⑵水量的多少 ⑶容器(即烧杯)的大小 ⑶ 线的强弱 ⑸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⑷ 实验数据记录表: Plants subject to light 受到光照的水草 Initial reading 开始的读数 Final reading 最后的读数 PH DO(mg/l) Plants subject to light 被遮光的水草 Initial reading 开始的读数 Final reading 最后的读数 PH DO(mg/l) ⒋实验分析(用“√”选择答案): ⑴参考实验记录表中的 PH 实验数据。 哪一组水草的 PH 读数上升了? ①受到光照的水草 ②被遮光的水草 ⑵PH 读数的上升意味着水里的二氧化碳失去了一部分! 参考上题答案,思考是哪一组水草用了一部分的二氧化碳?是哪一组水草进行了 光合作用? ⑶根据上题的答案,请指出植物若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两种物质。 ①光与氧气 ②二氧化碳与氧气 ③二氧化碳与光 ⑷参考实验记录表中的溶解氧(DO)实验数据。 哪一组水草的 DO 读数上升了? ①受到光照的水草 ②被遮光的水草 ⑸DO 读数的上升意味着水里的氧气量增加了。请问这多余的氧气从哪里来?(可 参考第 4 题答案) ①DO 传感器 ②受到光照的水草 ③被遮光的水草 ⑹在题目 2,你得指出进行光合作用的水草,在题目 5,你得推断多余的氧气从哪 儿来。根据你这两个题目的答案,请列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物质。 1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用上二氧化碳的水草 进行光合作用的水草 ⑴ 受到光照的水草 被遮光的水草 ⑵ 受到光照的水草 受到光照的水草 ⑶ 被遮光的水草 受到光照的水草 ⑷ 被遮光的水草 被遮光的水草 备注: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一种生命过程以制造食 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会用上二氧化碳。 ⒋ 实验结论: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我发现,受光照的水生植物的水里 含 量变少了, 含量增加了。因此,我推断,在阳光照射下水生植物的叶子 会冒泡的原因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