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7《爬天都峰》教案

‎ 17.《爬天都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教学难点:学习体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经典诵读: ‎ 馀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猷(yóu),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yú)声也。(《琴赋》)一、揭示课题。‎ ‎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  二、初读课文。‎ ‎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  3.检查自学情况。‎ ‎  (1)检查读音。‎ ‎  陡攀辫决勇 ‎  (2)字形难点。‎ ‎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  (3)理解词语。‎ ‎  犹豫:拿不定主意。‎ ‎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  汲取:吸取。[来源:Z+xx+k.Com]‎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峰 陡 链 似 苍 仰 咱 奋 辫 呵 勇 居 推荐书目:《窗边的小豆豆》‎ 教后小记:‎ 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如“陡、链、攀、呵”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3.拓展阅读:黄山抗战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体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来源:学科网ZXXK]‎ 课前经典诵读: ‎ 馀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猷(yóu),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yú)声也。(《琴赋》)‎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来源:学,科,网Z,X,X,K]‎ ‎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  学生练读,评读。(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难以攀登,我缺乏自信,退缩的心理。)‎ ‎  4.小结。‎ ‎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  2.出示句子:‎ ‎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两个人为什么互相询问?)‎ ‎  学生分组讨论。‎ ‎  集体汇报、小结。‎ ‎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重点体会一会儿,一会儿,终于几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3. 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联想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是怎样相互鼓励的?)‎ ‎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拓展阅读:‎ 安徽黄山:三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3位老兵回忆他们当年亲历的抗战故事。‎ 张炳殿:银屏山战役负伤 张炳殿是一名95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前不久,记者在市老干局见到了他,听他讲述经历的抗战故事。‎ 张炳殿是安徽庐江人,1940年5月加入新四军,隶属江淮游击纵队,“我小时候在大户人家做帮工,后来听说新四军来了,老百姓的救星来了,我就逃了出来,逃了一天一夜,没吃饭,终于找到了新四军。一开始我的个子太小,不能扛枪,只能做后勤工作,1940年我20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军。”‎ ‎1942年3月,日军发动6000余人的大规模围剿,从东、西、南三面对安徽省巢(湖)无(为)抗日根据地银屏山地区进行扫荡。“当时我是新四军7师19旅56团2营5连的士兵。敌人十分凶残,用合围的战术,想要把我们一窝端。这一次是日本人主动出击,规模很大。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打埋伏、打突围。”经过两周激战,毙伤敌300余人,粉碎了扫荡。在战斗过程中,张炳殿的左臂负伤。据老人回忆,银屏山突围后,他负伤留了下来。“当时我负伤了,伤口开始化脓,最后被一位当地的大娘救回家,用开水和盐救治伤口,才活了下来。”在负伤后的几年中,张炳殿被安排到7师19旅担任通讯班班长。‎ 毕观林:亲见战友为国捐躯 现年94岁的歙县中学退休教师毕观林是一位抗战老兵。‎ ‎1938年秋,还在读书的毕观林报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对空通讯班,从此走向抗战前线。将近一年的战斗,当时的空军虽然战绩辉煌,但也损失惨重,无力再到前方助战,因此对空通讯班取消。“教官就带着我们,赴浙东前线参加陆军79师。记得1939年12月间,战斗中我第一次负伤,右手上臂被敌弹击中骨折,经师部医生包扎后转送后方医院,次年6月返前线。1940年8月,鬼子集中兵力妄图攻占诸暨打通浙赣铁路,我师配合其他部队,保卫浙赣铁路。我所在的九连是团预备队,黑夜奉命进入山头阵地阻击敌人。天刚蒙蒙亮,猛然发现敌人约一个分队也窜上山来,双方相距不足50米。这是山地战,敌人坦克用不上,敌机也受限制,鬼子在我们的奋勇阻击下,拖着伤员缩下山沟。为了报复,鬼子的炮火轰击不断。我身边的七班上士班长孙金贵被一块弹片飞来击中头部,为国捐躯。”‎ 像这样的战斗毕观林还经历过多次,在一次与日军交战中,他的背部又被弹片击伤。“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毕观林激动地说。‎ 柳清众:年少曾在解放区工作 家住屯溪区的柳清众今年87岁,除了腿脚不便,记忆力还相当不错,在抗战时期,他对自己在新四军7师财经处工作过的那段岁月至今仍记忆犹新。‎ 柳清众是浙江余姚人,从小生活在上海,十七八岁就在上海华北煤业公司当学徒。“那时候日本人占领上海,在桥上设岗,中国人过桥还要向他们低头鞠躬,我们都不愿意过桥。”‎ 柳清众说,公司老板是开明人士,他的不少师兄弟都参加了革命,那时的他也受到影响,经常看一些进步书籍。“1945年春天,公司里的师兄带我们到了解放区无为县,新四军7师的根据地,当时的师长是谭希林。那时条件艰苦,我们住在牛棚隔壁的房间,没有床,就在地上铺着稻草睡,过了一两晚,7师财经处开大会,欢迎我们几个新来的同志。”又过了几天,他被分配到无为县汤口镇大江银行中路货币代换所工作。‎ 那时候一个所就他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吃住就在当地老百姓家,后来所里又增加了两个人。没过多久,代换所取消,他又调回汤口镇大江银行总部。“代换所紧靠芜湖,对江都是日本人,经常过江骚扰,抢掠财物。有一次,幸亏老百姓过来通风报信,说是日本人过来了,让我赶快走,我整理好就到农村去了,没有和日本人正面冲突。”柳清众清楚地记得,得知抗战胜利,整个集镇一片欢腾,到处放鞭炮。此后他一直从事地下交通工作,1948年来到徽州地区。后在市人大常委会离休。‎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汲取力量 爷爷 推荐书目:《窗边的小豆豆》‎ 教后小记:‎ ‎     由于同学们经常去爬山,对爬山的感受有比较深刻,感同身受。所以学起来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讲到第三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时,同学们都被这一老一小感动了。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学生在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读到“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作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他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同学们都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感受中苦中有乐的滋味,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我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熟悉的事,他们学起来就特别有劲,效果也特别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