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语文教案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语文教案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如下: ⑴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 ⑵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