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9《古诗三首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知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复习上节课所学字词 yù wàng líng hún jiè shū ( ) ( ) ( ) hē jiǔ mù tóng hé chù ( ) ( ) ( ) 欲望 灵魂 借书 喝酒 牧童 何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自读课文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识字解词 xiōng bèi 兄 倍 我会认 xiōng dú yì jiā 兄 独 异 佳 我会写 (1) 根据拼音读一读 (2) 开火车认读生字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上面的口字要小,下面的儿字要舒展 。 兄 组 词 :兄弟 兄长 造句 : 他们兄弟姐妹相处的很好。 xiōng 音序: X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儿 书写指导: 注意右半部分 “ 虫 ” 的一点别忘了。 独 组词 :独立 单独 造句 :我们要独立完成作业。 dú 音序: D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犭 书写指导: 注意 “ 巳 ” 字第三笔要堵住口。 异 组词 :怪异 异样 造句 :他写了许多怪异的小说。 yì 音序: Y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廾 书写指导: 注意右半部分两个 “ 土 ” 字下边一横要长一些。 佳 组词 :佳作 佳偶 造句 :李白的很多佳作流传至今。 jiā 音序: J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 / 异乡 / 为 / 异客, 每逢 / 佳节 / 倍 / 思亲。 遥知 / 兄弟 / 登 / 高处, 遍插 / 茱萸 / 少 / 一人。 新知讲解 解读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 解读题目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 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 “ 老人节 ” ,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题目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 独自 他乡 他乡的客人 更加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是什么意思呢? 我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异客 ” 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 独在异乡 ” 在诗中说明了什么? 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 独 在 异 乡为 异 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一个 “ 独 ” 和两个 “ 异 ” 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更加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的感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 思亲。 “ 倍 ” 字用的妙,你能说说妙在哪里吗? “倍”字写出了思念之深、思念之重,是连接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 登高的时候 都 缺少 萸 茱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枝、饮菊花酒、登高的风俗,认为这样可以避灾。 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这两句诗你怎样理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人。这两句是全诗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想象着亲人们欢聚重阳节时,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游子,实际是写他一直在思念家乡,一直在想象着家里的情况。 诗中哪两句话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全文释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 —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知识拓展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好诗佳句 静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好诗佳句 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阅读 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 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古人以九为阳,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故名重阳。 重九、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   2、插茱萸是为了除虫防蛀,登高是为了小秋收,类似例子如端午吃雄黄酒是为防虫咬。)    3、登高的高含步步高升高寿之意。 4、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 课堂练习 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回 忆 (yì)    异 乡 (yì)    B. 佳 节 (jiā)    登 高 (dēng) C. 茱 萸 (yǘ)    兄 弟 (xiōng)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__ 。 遥知兄弟登高处, ________________ 。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外的孤独寂寞及对远方亲人的活动场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点明诗人孤独寂寞的环境。 — 想象重阳亲人欢聚的场景,衬托出思乡情。 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 、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