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 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 趣。‛ 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研读探究, 让 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 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 40 分钟时间, 让学生多读, 并且积累词句, 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 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 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 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 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 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 标 ‎1. 学会生字, 生词, 理解词语意思。‎ ‎2. 能够流利、 有韵味地朗读、 背诵文章。‎ ‎3. 理解故事内容。‎ ‎4.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 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 生词, 理解词语意思。‎ ‎2. 能够流利、 有韵味地朗读、 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 独立思考的精神。‎ 8‎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 今天天气真不错, 咱们一起去郊游吧! 快看, 路边 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 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 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 我都馋得流 口 水了 。 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 师顺势做采访)‎ 师: 这位同学, 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 , 你为什么不去呢? 随机 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 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 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 未经允许, 不能随便摘别人 的东西。‎ ‎2. 野果子不卫生, 会吃坏肚子, 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 树上有这么 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 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 如果学生答出, 大力表扬一番, 和古人的智慧有不 谋而合之处, 如果学生没有答出, 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 教师示范, 指导朗读 ‎1. 老师范读课文, 配乐。‎ 师: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 对于古文的朗诵, 和 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 因此, 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 的熏陶, 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 注意模仿, 才能达到效果。)‎ ‎2. 老师领读, 请同学们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 朗读文章, 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 注意句子的读断 和韵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 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 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 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 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 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 此在老师范读听音,‎ 8‎ 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 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 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 男生读, 女生读, 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朗读, 重在以点带面, 通过典型个例, 再 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 通读全文, 理解文意。‎ ‎1. 读一读:‎ ‎(1) 出示原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 能读懂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 ‎(试读课文)‎ ‎(2) 同学们要读准字音, 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 让我们试着 读一读 108 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 要读好文言文, 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 示, 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 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 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 , 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 这篇短文共有几句? (指名答) 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 出句子的序号。‎ ‎(5) 那我们请四位同学, 每人读一句。 其他同学仔细听, 他们 读得准确、 通顺吗? (指名读)‎ ‎(6) 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 我们男生、 女生比赛读吧, 男生 读一、 三句, 女生读二、 四句。(男女生分工读、 交换读)‎ ‎(7) 男生、 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 真好听呀! 我们四个小组各 读一句, 好吗? (分组读)‎ ‎2. 翻译:‎ 8‎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了 这么多遍, 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 一定很清楚了 。 我们来试试吧!‎ ‎(1) 指名逐句翻译原文。(2) 同学们翻译得对吗? 让我们打开 课文, 说说意思吧!‎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 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 株李子树, 结了 很多李子, 枝条都被压弯了 。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 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 说:‚这树长在路边上, 还有这么多李子, 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 尝, 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相机板书: 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 同学们太棒了 , 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 ‎(3) 理解了 文意, 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 我们 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 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 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 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 , 尝与( ) 游。 看道边李树( ) 折枝, 诸儿 ‎( ) , 唯戎( ) 。人问之, 答曰: ‚树在道边而( ) , 此必( ) 。‛‎ 取之, ( ) 。‎ ‎4. 背一背: 谁能把它背下来?‎ ‎(1) 自己试背短文。‎ ‎(2) 指名背短文。‎ ‎(3) 齐背短文。‎ ‎5. 说一说:‎ ‎(1) 同学们 , 积极动脑, 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 字在古 代有四种意思, ①知道、 懂得。 ②认识。 ③识别; 辨认。 ④知识、 见 识。 题目 ‚王戎识李‛ 中的‚识‛ 是哪种意思? (指名答③)‎ ‎(2) 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 (指名答)‎ 8‎ ‎(因为在路边, 如果是甜的, 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 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答)‎ ‎(板书: 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 王戎, 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 ‎(王戎观察仔细, 善于动脑筋, 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 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 信然‛ 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 他是一个 聪明、 机智、 善于动脑的孩子。 板书: 观察、 聪明、 动脑)‎ 看来, 文章的题目 真是文章的眼睛呀, 一个‚识‛ 字看出了 王戎 的聪明、 机智之处。‎ 师小结: 是呀, 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 正 因如此, 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 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 之 一, 而且做了 尚书令、 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 让我的宰 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 参与体验, 拓展延伸 ‎1. 《世说新语》, 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 它在古代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 书中有许多小故事, 历经千年, 依然鲜活生动。‚孔 融让梨‛‚王戎识李‛ 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 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 太丘与友期》。‎ ‎3. 同学们还想了 解更多的小故事吗? 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 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 的故事或视频, 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 总结全课 师: 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 什么启示?‎ 板书 王戎不取道旁李 8‎ 王戎---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 选自《世说新语》, 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年仅七 岁, 就能够根据环境来分析, 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 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 积累一 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学习古人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了 解《世说新语》‚志人‛ 的特点, 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 的兴趣。‎ 一、 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 标, 我取得了 以下教学效果:‎ ‎1. 加强了 诵读, 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 自读, 齐读, 表演读)‎ 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 感悟, 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 含的道理,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 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 巧妙地搞好了 课堂动态生成,‎ 达到了 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 按照教学预设, 出示问题: ‚怎样评 价元方这个孩子? ‛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聪敏机智、 懂礼识义‛,‎ 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 友人已经感到惭愧, 并下车牵元 方, 元方仍然‚入门不顾‛, 也是不懂礼貌。 我马上组织讨论, 学生 发表了 很多见解:(1) 只要求别人, 不要求自己, 确实不懂礼貌。(2)‎ 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 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 元方只是一个七 岁的小孩, ‚入门不顾‛ 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 很自然的反应, 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然后我很自然地引 导学生要学会客观、 公正、 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 注重了 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 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将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 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8‎ 二、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 对自己的观 点进行阐述, 从中对‚王戎识李‛ 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三、 不足之处 环节设计过于全面, 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 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 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 应留有 空间。 没有空间, 就没有遐想与深思; 没有遐想与深思, 也就少有个 性与创新。 有时留下空间, 就是留下期待, 留下余韵, 留下创造! 古 人讲:‚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 与知识, 能力并重。‎ 四、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首先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译读课文, 把握内容。 接着译读课 文, 把握内容。 教师提示, 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然后自读自译: 学生 对照注释, 利用工具书, 理解词句, 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 学生读课文, 读注释, 尝试翻译文章, 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 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最后悟读主旨, 质疑探究: 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 什么道理。‎ 8‎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