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蟋蟀的住宅《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
11 蟋蟀的住宅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知道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习作: 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文章表达更有情趣的写作方法。 人文主题 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 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 2.观察蟋蟀,搜集蟋蟀的图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根据课后习题默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3.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 课时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知道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听,谁在唱歌? (播放音频) 2.出示图片。蟋蟀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蟋蟀有关的课文——《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 3. 书写生字“宅”。(屋檐宽、底座平、房子稳) 4.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为什么题目是“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窝”呢? 5.总结:人的住房称之为住宅,作者把蟋蟀这种小昆虫的住处称为住宅,是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了。(板书: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梳理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反馈检查,纠正读音。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同桌互读纠正,再全班交流: 住宅 隐蔽 毫不 慎重 住址 优良 挖掘 搜索 倾斜 骤雨 布置 抛出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宅”是翘舌音,“慎”是前鼻音。 (2)课文中的许多生字都集中在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提问: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结合回答,相机板书“住宅特点、修建过程”。 三、品读特点,初识“伟大”,感受细致观察 1.抓关键词句,感受住宅的特点,体会“伟大”。 学习第5~6自然段。 (1)默读勾画。 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先勾画出表现住宅特点的句子,再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根据关键词思考从这些地方看出了住宅的什么特点? (2)交流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并板书。 ①外部特点: 选址——向阳倾斜、便于排水;样子——弯弯曲曲,大小适宜;环境——洞口隐蔽,平台平坦。 ②内部特点: 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朗读感悟。 点拨:一个小小的洞穴居然从内部到外部具有这样多的优点,这样精巧的设计,巧妙的构建,难怪作者会称赞“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请尝试将你们的赞叹之情融入朗读中。 2.品味语言,体会准确表达,感受细致观察。 (1)提供范例,对比品味,体会表达的准确,感受观察的细致。 ①感受表达的准确。 点拨:作者对蟋蟀住宅特点的描写十分准确。老师把下面这句话改了改,请你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发现了什么。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通风,又便于进出。这样表达更准确、更清楚。 ②体会观察的细致。 点拨:这样准确清楚的表达和作者的观察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缩放至实际大小,让学生感受到蟋蟀洞穴极小,不易观察。 点拨:瞧,蟋蟀不过三至四厘米长,洞口也就二至三厘米宽,而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从这一个“半”字,你还体会到什么?你仿佛看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引导学生体会:正是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把住宅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楚。再让学生想象描述法布尔长时间俯身观察的情景,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精细,表达的准确。 设计意图: 教学分两步:先通过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准确的表达中感受观察的细致;再放手让学生找出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③引入名言加深感受。 出示达尔文对法布尔的称赞:“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赞叹。 (2)自读勾画,合作交流,体会表达的准确,感受的观察的细致。 引导:文中像这样写得准确,又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找一找。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批注交流,体会感悟。 预设1: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向阳,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仔细、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 预设2: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2.重点指导书写:临、慎、卧、较。 五、布置作业 1.订正预习卡。 2.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品读语句,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明确学习要求 出示句子“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引导: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仅仅是因为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结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再来看一看。 二、学习修建过程,感受工程伟大,体会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1.默读勾画,理清修建过程。 学生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 (1)用横线勾画出表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时间阶段的语句。 (2)结合这些时间,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学习挖掘过程,聚焦挖掘工具,感受工程伟大。 学习第7~8自然段写挖掘工程的内容。 (1)默读第7~8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蟋蟀修建住宅时所用的工具,用波浪线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结合这些动作想象蟋蟀修建住宅时的画面,说一说蟋蟀挖掘住宅的情景。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时间的梳理,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持久;再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激发学生想象法布尔三十年如一日观察昆虫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感受作者的执着与快乐。 (3)出示蟋蟀图片,观察蟋蟀的挖掘工具,体会其细小、柔弱、简单。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住宅的诸多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3.关注时间,拓展背景,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出示法布尔的简介,引入他写《昆虫记》的背景,感受作者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耐心细致的连续性观察。 (1)思考:将这些时间与作者的观察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发现?(恒心、耐心、细心) (2)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多媒体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出示法布尔在荒石园观察并写《昆虫记》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的哪些文字打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结合资料,聚焦“三十年的观察”,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在荒石园观察昆虫的情景。 播放音乐,引导:三十年,那是多么漫长的岁月,三十年里法布尔与昆虫们朝夕相处,他忘情地伏地观察着眼前的昆虫,屏息凝视,和大地融为一体。蝴蝶以为他是一截树桩,停在上面休憩;蚂蚁以为他是巨大的食物,呼朋引伴地前来搬运。轻风为被,黄土为床,他的世界中只有钟爱的昆虫。 瞧,清晨太阳刚刚探出头,你仿佛看到法布尔在怎样观察昆虫?(学生想象补充。) 正午太阳高照,炎热难耐,你仿佛看到法布尔在怎样观察昆虫?(学生想象补充。) 夜深人静,大家都已熟睡,可是法布尔还在怎样观察昆虫?(学生想象补充。) 寒来暑往,瞧啊,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法布尔都没有放弃观察,他还在……(学生想象补充。) 正如他所说的——“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他书写的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三、阅读延伸,迁移运用 1.拓展阅读,欣赏美文。 (1)出示拓展阅读:课后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进一步感悟如何进行观察。 (1)出示:阅读链接“燕子窝”(《森林报·夏》)。 (2)学生朗读。学生谈感受:选文好在哪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随堂练。 2.摘抄文中描写生动、准确的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将语文要素与文本紧密结合,《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它将科学严谨的观察与情趣盎然的表达结合在一起。针对本文的这一特点,教学时首先结合课后第一题,通过默读思考,勾画批注,从蟋蟀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两方面读懂课文内容。接着带领学生品读文中写得准确生动的典型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入微、持之以恒的观察。最后,在深入理解课文后,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把住宅的诸多特点和柔弱的挖掘工具、漫长的修筑时间相对比,体会工程的伟大,感受蟋蟀出色的建筑才能,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