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2)
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境。 2.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积累。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学着说有新鲜感的句子。 3.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之中,给予形象直观的扶梯对于孩子们的文本理解特别重要,因此本课采用多给扶梯的方式,让孩子们自主攀爬、自主理解,譬如:读的时候先老师示范或同学示范,重难点理解的时候先创设情境,难以理解的地方直接做出了动画效果的视频辅助理解,缺乏生活经验的地方给予图片、音频实例等垫脚石,仿说仿写部分也是确保课文理解后,再给予图片支架,以保证孩子们的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三年级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增强,本课努力尝试让孩子们主动说从文段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画面,说不上来的请同学互相帮助或由教师引导说、点拨说,并尽力让孩子们自己从文本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吟诵散文诗生动的语句体会文中的画面美,体会在作者眼中把万物都当作人来写,这样的表达会让文中读起来充满生气,找一找这样的语句,学习使用这样的语言创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孩子们入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篇散文诗,本单元的语用重点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 不管是从思维方式,或是对陌生化语言的理解,抑或是从生活经验来讲,此译文对于孩子们而言都是比较难理解的。幸好此文脉络清晰,孩子们比较容易发现文章呈现了“花儿狂欢”“花儿上学”“花儿放假”“花儿回家” 7 四个部分,因此在第一课时后就可以让孩子们结合文本框架绘制思维导图。 在此基础上,可将都是描写天气与花儿的段落合并处理(即“花儿狂欢”与“花儿放假”),并将之再三诵读,如用赛读、带动作读等理解富含新鲜感的表达,然后借助于板书,为孩子们直观呈现文本所表现的画面,借此引导孩子们读出画面感、读出新鲜感。“花儿上学”与“花儿回家”都是与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部分,可以归类处理,激发孩子们想象花儿的校园生活与体验爱妈妈的情感。“花儿上学”可联系自身,进行德育渗透,明确认真学知识是很重要的。“花儿回家”是本文理解的难点,也是突破文章主旨的重点,此部分长句子较多,可由师示范读,然后请学生自主提问,互相解疑,并借助孩子们自身放学回家时紧紧拥抱妈妈的经验突破花儿爱妈妈的情感,再由“花儿的妈妈是谁呢?”引导孩子们了解“大自然是花儿的妈妈”,明确花儿爱妈妈就是爱大自然的主旨,把握此文表达了爱妈妈、爱大自然的主题思想。 最后再结合本单元的语用点、本课的课后习题,为孩子们创造说带新鲜感句子的机会。我提供了两幅根据泰戈尔《新月集》之《对岸》中的句子意境绘制的图,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后,再出示泰戈尔的原句,以此激发孩子们用含新鲜感语句表达的兴趣,再顺势引出泰戈尔的个人简介与读物推荐。 【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回顾旧知,整体把握 1.开火车复习易错的生字词。 2.展示孩子们上一节课后完成的思维导图,复习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将易读错的词集中起来再次开火车可以瞬间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能再次正音,多次反复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对于孩子们而言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孩子们多动脑筋,主动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也即在此课前孩子们已经主动学习了一遍文章,这样可以促使本课效率有效提升。】 二、反复诵读,精读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带着本单元的语用重点有目的地读文,使本课需积累的词句得以在孩子们脑海再三复现,便于记忆。】 7 2.接龙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划上三角号。 【设计意图:本课含新鲜感的句子基本都是因动词用得出彩,布置此任务,是提醒孩子们关注动词的使用,也是为后续文章的理解与语用点的运用做铺垫。】 3.感受画面,理解文本 (一)感悟语言的工具性——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1)学“花儿狂欢”,体验新鲜感 A.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将觉得新鲜的语句画下来。 B.师生合作读,相机板贴雷云、风、竹林、草地、花儿们,为学生厘清本段呈现的画面。 C.交流反馈有新鲜感的语句,理解文本。 预设学生关注的词句: ①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将此句与“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在荒野吹着”互相比较,体会原句的新鲜感与画面感。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激发想象:花儿是怎么跳舞、狂欢的? b.以师引读,生复沓诵读的方式,体会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感觉: 师:微风,微风,轻轻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师:大风,大风,重重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师:狂风,狂风,狠狠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c.呈现微课视频,直观感受雨后一群一群花儿往上冒的画面。 D.对本部分还有疑惑吗? 预设:口笛是什么?提供照片、口笛的音频予直观的感受。 湿润是什么意思?同学互助解答,明确可以用偏旁猜词义的方法。 E.结合板贴的画面支架,再读,读出画面感,读出新鲜语句的趣味。 7 【设计意图:此部分是本文语句富含新鲜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本课讲得最细的部分,主要想让孩子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能主动迁移本部分所运用的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自学、自悟。在讲的过程中,我以板书板贴的方式提供画面支架,如此孩子们便能准确地把握文章表达的内容。此法将抽象的语言可视化,降低了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难度。再用两个意思相同的句子进行对比,明了拟人手法是句子富含新鲜感的重点,使孩子们清楚把一样东西当人写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老师引读,学生复沓诵读的方式能让孩子们了解花儿之所以跳舞、狂欢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激发他们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由此促使他们理解“读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就是读出画面感。因本文理解难度较大,对“本文还有什么疑惑”的提问,能让孩子们主动说不懂之处,此举实则是激发孩子们的自我思考,清扫孩子们的理解障碍,确保孩子们对文本理解到位。】 (2)学“花儿放假”,理解新鲜感 A.找出同样是描写天气、花儿的段落,反馈。 B.自由读,读出画面。 C.同学赛读,读出动作。生互评。 D.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反馈交流。 E.带动作读。理解“雷云拍着大手”是“打雷”,体会花孩子冲出地面的开心心情。 F.师引读,板贴树林。 【设计意图:此部分与“花儿狂欢”部分特别像。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我逐渐放开,让孩子们用读出动作的方式理解文章。借由带动作读的演绎,孩子们对语言具有新鲜感是因为把它当做人来写这一重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后面仿说有新鲜感的语句起到了埋下伏笔的作用。】 (二)感受语言的人文性——体会爱妈妈、爱自然的情感 (1)学“花儿上学”,明奇特想象 A.自由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B.交流反馈。 C.花儿上学,跟我们一样吗? 预设:一样,他们做功课也是要关起门来,认认真真的。【德育渗透】 7 一样,如果他们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是要被罚站墙角的。【引导学习很重要。】 不一样,他们是在地下的学校上学。【引导从地下出来就是生长。】 不一样,他们一下雨就放假,我们下雨不放假。【点拨:台风、暴雨天气才放假。】 D.用“一……便……”想象说话。 E.边读边想,读出共鸣。 【设计意图:此部分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联系得特别紧密,因此采用“花儿上学,跟我们一样吗”的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1.花儿与我们一样,让孩子们对花儿的校园生活引起共鸣时,也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们进行了要认真学习的德育渗透;2.花儿也与我们不一样,引导他们理解花从地下往上长,明确这是作者的奇妙想象。“一……便……”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条件句,在理解文段的“雨一下,他们便放假了”后,我为孩子们呈现了图画支架,孩子们就可以利用画面进行合理想象,这个条件句的“说”就能比较有效地开展。 “花儿上学,跟我们一样吗”说得充分,孩子们自然就能读出共鸣。】 (2)学“花儿回家”,悟爱母情深 A.师示范读,读出长句的断句,读出情感。生边听边思考疑惑之处。 B.交流反馈:你有什么疑问?师引导生互相解答,相机点拨。 预设: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点拨:向上生长。】 “那儿”是“哪儿”?【点拨:家。】 为什么他们那么急呢?【点拨:努力向上生长。】 为什么说他们扬起双臂来?【点拨:伸展着枝叶向上生长。】 他们的妈妈是谁?【点拨:可能是天空,可能是土壤,但都属于大自然,应该理解为大自然。】 C.联系班上同学放学时扬起双臂拥抱妈妈的图片,感受“爱妈妈”的深情,明确花儿“爱妈妈”就是“爱自然”。 D.再读第七到九段,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7 【设计意图:此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老师先行示范,在读中读出长句的断句,读出情感,孩子们就对此部分应该怎么读有了基本的认识。此时,让孩子们自行提出内心的疑惑,老师再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疑问,实在解决不了,老师再相机点拨。此处也有可能孩子们根本提不出这么多问题,因为一旦有人提出“花儿的妈妈是谁呀”这个问题,在明了花的妈妈是大自然后,其他所有此部分难以理解的地方全都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迎刃而解。运用孩子们放学时紧紧拥抱妈妈的照片能促使孩子们理解花儿爱妈妈的情感,由此领悟本文爱妈妈、爱自然的主旨思想,孩子们就能读出深情来。】 三、复读文本,积累运用 1.全班配乐合作读,读出画面感。 2.再读富含新鲜感的语句,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语言的妙处。 3.看图,学着说有新鲜感的语句。 4.出示同一幅图下,泰戈尔笔下的富有新鲜感的原句,激发孩子们用含新鲜感语句表达的热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复读文本,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整体把握,然后再次复现本课的重点——几个富含新鲜感的句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动词的使用能使句子具有新鲜感,而后提供由泰戈尔散文《对岸》中截取的句子而绘制的图片,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且能用富含新鲜感的话语说。在畅所欲言后,将泰戈尔的原句出示,激发孩子们也做一个富有想象的小诗人,顺势引起孩子们对泰戈尔的好奇,然后引入作者简介与读物推荐。】 四、作者简介,读物推荐 1.介绍泰戈尔(代表作、《新月集》写作背景、孩童式口吻的写法)。 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与冰心的《繁星·春水》。 【设计意图:在简单的介绍中回应孩子们对泰戈尔最好奇的地方,并趁机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女儿出生时),便于孩子们感性地理解文章不断出现的“妈妈”“妈妈”这种宛似与妈妈对话的写作手法,即孩童式口吻写作方法。读物推荐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散文诗这类题材的作品与再次了解作者本人。】 五、布置作业 必做:1.根据课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7 2.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至《小书虫》积累。 选做:找《新月集》《飞鸟集》《繁星春水》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作业设计落实了本单元的语用重点。完善思维导图的作业与第一课时的思维导图作业互相呼应,促使孩子们自主、深入地再次回顾本课所学,巩固本课内容,落实本课的学习重点,扎实把握本课的学习难点。】 六、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设计意图:板书为孩子们提供了理解文章的画面支架,引导孩子们理解“读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即为读出画面感,使本课的朗读指导有抓手。】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