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5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 5 课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 篇第二(一) 内容二 行路难(其一)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篇第二(一)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四)》。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王风·大车》《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二、尝试初读 ( 一)初读《论语·为政篇第二(一 )》,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譬、众星共( gǒng )之、蔽、道( dǎo )之以、十有( yòu )五、踰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 ( 四)师生拍手齐读 。 (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2.1 1. 文白对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 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政,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2. 素解文意。 链接: 古人发现,北斗七星是以北极星为中枢,众星拱卫着北极星。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像都听北极星的指挥,跟着它,绕着它转动。这是几千万亿年固定的一种变动,绝不错乱。 点拨: 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无懈可击。就像北辰一样,在那里不用动,只需发号施令,其他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跟着你的方向转动。德就是道德,德政是儒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你自己先依着王道做,谁敢不依着正道做呢?”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 学习 2.2 1. 文白对读。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 孔子说:“《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纯正。” 2. 素解文意。 链接 : “诗三百”是指《诗经》,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其中有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被称为“笙诗”。《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 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 2.3 1. 文白对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 孔子说:“用政法来引导,用刑罚来整顿,民众能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规范,民众就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2. 素解文意。 点拨: 在这里,“道”是“领导”的“导”。孔子认为法制虽然能产生吓阻的作用,但这只是表面功夫,使人不敢为非作歹。只有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人自律。犯法就惩罚,用法制来管理人民,这样一来“民免”,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还会自鸣得意,无羞耻心。这和《老子》里的“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孔子主张以礼教化,这也是儒家精神的体现。 链接: 《唐太宗以德治国》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2.4 1. 文白对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 :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做事有了把握,四十岁,思想上没有了疑惑,五十岁体会到了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越出规矩。” 2. 素解文意。 链接: 孔子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叔梁纥,只是地方上的小官,地位不高,根据《史记》记载,他的母亲不是叔梁纥 的正妻,孔子是庶出。孔子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随后,母亲被正妻驱逐出门,带着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谋生,孔子便学会了很多技艺和本领。 点拨: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是合理的: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 行的融合,要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 孔子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有这个目标,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行路难(其一)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 为政 篇第 二 ( 一 )》。 二、解诗题 (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乐府”就是能够配乐的歌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 (二)李白少年时期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元年(742),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玄宗皇帝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他进宫,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随同,让他凭借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令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后来,在小人的挑拨之下,玄宗疏远了李白。李白幽愤出京,在朋友为他送行的酒宴上,写下了这首《行路难(其一)》。 三、正诗音 (一)初读《行路难(其一)》,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樽、箸、冰塞( sè )川、歧、沧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 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 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 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 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二)字词释义。 ①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②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③箸:筷子。 ④“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⑤安:哪里。 ⑥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⑦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五、品诗味 (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品味: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 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出他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品味: 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但诗人紧接着又恍然神游于千载之前,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的经历。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链接 : ①《姜太公钓鱼》 ②《伊尹扶汤》 (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诗人在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真切地传达出他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造成的阻遏,反映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链接: 《乘风破浪》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形象地反映出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复杂变化,因此显得内容丰富,气势纵横,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尤其是最后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实现理想抱负的积极乐观精神。 九、本课总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