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麻雀》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麻雀》教案

‎16 麻 雀 ‎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寥寥数笔就能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得十分清楚,且叙述生动,读来扣人心弦。‎ 课文的插图呈现了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图中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猎狗的机警与贪婪、小麻雀的弱小与无助、老麻雀的惊恐与无畏,有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急和老麻雀的勇敢果断。‎ 本课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习题直接指向了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并懂得这样写有利于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第二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知道写事的时候,不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嗅、奈”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嗅、呆”等生字和“打猎、猛烈”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摇撼、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的写法。‎ ‎3.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强大力量,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强大力量,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的写法。‎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巢、齿、躯、幼”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教学“嗅、掩、护、搏”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呆、奈”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简单的字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字,如:“嗅”和“庞”要注意不要漏掉最后一点;“幼”字注意左偏旁的写法;“搏”字注意右上方的点不要漏写,以及右上的“甫”不出钩。‎ 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阅读教学 课文以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三者的对峙交锋为主体,突出描写了猎狗和老麻雀之间的力量悬殊,营造了深刻的矛盾冲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各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联系课文插图,感受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和老麻雀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果敢力量。‎ ‎3.写法借鉴 文中不仅具体清晰地写出了作者的所见,还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的所闻、所感,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场景,可以勾画出作者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细读并感受当时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写事的时候,不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 还可以适时创设练笔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个具体的场景,写清楚所见、所闻和所感。‎ ‎1.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嗅、奈”等生字,会写“嗅、呆”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弄清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的写法。‎ 板块一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 ‎2.谈话: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清晨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学生回答)没错,说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麻雀。麻雀是一种极普通的鸟,它们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动听的歌声,因此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一只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3.介绍屠格涅夫,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屠格涅夫(1818一-1883),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中篇小说《阿霞》等。‎ 板块二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嘶”为平舌音,“拯、巢、齿”为翘舌音,“拯、愣”为后鼻音,“奈”为鼻音。‎ ‎4.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归类识字。‎ 扌:掩(掩盖)—护(保护)—搏(搏击)—打(敲打)‎ 口:嗅(嗅觉)—嘶(嘶哑)—喊(喊叫)—吹(吹动)‎ 广:庞(庞大)—度(度过)—庄(庄严)—庆(庆祝)‎ ‎5.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6.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嗅”右下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奈”下部两点左右对称,“示”的竖钩不要出头。‎ ‎“巢”上部撇点注意间隔均匀,下部“果”的竖笔起笔在竖中线上。‎ ‎“躯”左右大小相当,左部“身”的最后一撇不要穿过横折钩。‎ ‎“掩”右上部撇捺舒展,右下竖弯钩不宜展太开。‎ ‎“幼”左部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右部“力”撇画舒展,横折钩收笔利落。‎ ‎“搏”左窄右宽,右部上边的“甫”不出钩,下边的“寸”写得短些。‎ ‎“庞”外面的“广”撇舒展,内部是“龙”,不要漏写点或撇。‎ ‎7.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打猎 猛烈 无可奈何 拍打 嘴角 分明 牙齿 绝望 尖叫 身躯 掩护 幼儿 搏斗 庞大 安然 强大 力量 ‎8.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角色?‎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写作顺序划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1)“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课文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1~3自然段)即起因:打猎回来,“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4~6自然段)即经过: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 ‎3.小结: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晰明了地写出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庞大的猎狗,这场面多么令人震惊啊!我们知道本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后面还写道:“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那么鸟儿的英勇到底表现在哪里?“它的爱的激情”又是指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虔敬之情的?下节课我们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小麻雀、猎狗、‎ 老麻雀的形象写清楚的。‎ ‎2.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强大力量,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领略作者对老麻雀的形象刻画,去体会课文中所说的“一种强大的力量”。‎ 板块二 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同时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句段1: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指名读第2自然段,理解字词。‎ 句段2: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①这段话中的“野物”指什么?‎ 小麻雀。‎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嗅”的意思。‎ ‎“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区分气味。‎ ‎(4)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句段。‎ 句段3: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②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用了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来描写小麻雀。“呆呆地”“无可奈何”是神态描写,表现了小麻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多么茫然无助。“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是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小麻雀刚出生不久,表现了小麻雀稚嫩幼小,无力自救。‎ ‎③这句话中的“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小麻雀为什么会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嘴角嫩黄,头上还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还不会飞行,所以它没有办法,只能呆呆地站在地上。‎ ‎④引导学生体会“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一句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猛烈”“摇撼”写出了风力之大。风大树摇,为后文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当猎狗嗅到这只野物,发现了小麻雀时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语段。‎ ‎②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并明确)‎ 猎狗想要伤害小麻雀。“大嘴”“锋利的牙齿”显示了猎狗威猛的形象,与弱小无助的小麻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 ‎③指名读第4自然段第2、3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感受老麻雀的坚决。‎ 句段4: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A.引导学生抓住“突然”一词,感受老麻雀的到来的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B.这2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飞落时用力之猛、动作之快,充分反映了它着急、紧张的心情,也显示出它的勇敢果断。‎ C.通过“挓挲”“绝望地尖叫”感受老麻雀的伟大母爱。‎ ‎“挓挲”指“手、头发、树枝”等张开,伸开。老麻雀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刻画出了面对强敌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表明老麻雀虽然深知自己与猎狗力量悬殊,几乎无获胜可能,但依然通过“尖叫”表明自己定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些词语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还是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表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伟大母爱。‎ ‎(2)过渡:老麻雀拼命想保护自己的幼儿,但是面对的却是猎狗这样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进行深入诵读和感悟。‎ 句段4: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老麻雀为何会紧张?又为何会发出嘶哑的声音?‎ ‎②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它深知自己并没有保护自己和幼儿的能力,因此,它十分紧张,以至于浑身发抖。但是,它保护自己幼儿的意志又十分坚决,它下决心绝不退缩。“嘶哑的声音”中既有老麻雀的紧张与恐惧,也有它准备正面迎战的决心。‎ 句段5: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②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安然”的意思是“平静;安定”。自己的幼儿有生命危险,因此尽管在猎狗面前自己是如此弱小,老麻雀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安危而丢下幼儿不顾。“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准备与猎狗进行殊死搏斗的精神,指的是伟大的母爱。这句话赞美了存在于老麻雀身上的那种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 ‎(4)过渡:面对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5)提问: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的勇气所震慑,因此慢慢地往后退。此处以猎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了老麻雀身上表现出的母爱的伟大。‎ ‎(6)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爱啊!凭借着伟大的母爱,弱小的麻雀也能让猎狗退缩,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3个自然段,共同感受这份伟大的情感吧!‎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过渡:作者亲眼见到了小麻雀的弱小和无助,猎狗的攻击与退缩,老麻雀的惊恐与无畏,也亲耳听到了老麻雀面对强大的猎狗时发出的嘶哑的声音,那他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读一读第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2)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为老麻雀果断、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的精神所感动,为老麻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所感动,也出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板块三 课文回顾,学习写法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麻雀挑战敌人救儿女强大力量显母爱 ‎2.小结:本文以事情的发展顺序为序,清晰地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不仅描写了作者的所见,还描写了作者的所闻和所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心。请你尝试写一个具体的场景,写清楚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  1.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3.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