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带刺的朋友》课件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带刺的朋友》课件 (4)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带刺的朋友 23 第 二 课时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重点) 2.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难点) 学习目标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呀!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串珠问题 1 ) 为什么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核心问题)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出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串珠问题 2 ) 作者按 ___________ 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事情发展 跑 摇 爬 掉 归 滚 驮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 缓慢 地往树上爬 …… 不能去掉。“缓慢”一次形象地表现出 那个 圆乎乎的东西爬得很慢,十分小心。 “缓慢”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 爬 向老树杈,又 爬 向伸出的枝条 …… 这两处都是写到它爬的动作,省略号表示省略重复的动作,既能突出我注视他的时间长,不放过它的一举一动又能表现它爬得极慢,极其谨慎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段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 摇 晃吧,树枝 哗哗 作响,红枣 噼里啪啦 地 落了一地 。 这 句话中“哗哗”,“噼里啪啦”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那个东西摇得特别用力,“一地”体现枣落得多。 这一句是对小刺猬摇动枝杈、震落枣子的侧面描写。“掉了一地”表示的是从高处下落又快又重的样子,好像是砸下来的,那样的话枣子就烂了。而“落了一地”表现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得慢,很轻,似乎有点飘飘悠悠的感觉,还能体会到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与前面的“弯下来”相对应。 作者为什么用“落了一地”而不用“掉了一地”呢?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 噗 的一声 掉 了下来。 “噗”声音很响,形象地表现出那个东西“掉”的很突然,摔得很重。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 归 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 滚 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一串连贯的动作的描写,刻画出利落敏捷的小刺猬。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 驮 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 跑 去了 …… 刺猬偷枣的动作。 积累: “ 急火火”用来表现十分着急的 样子 ,我能用它说一句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燕子匆匆地飞来,急火火地叫着:“要下雨啦!要下雨啦!” 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串珠问题 3 ) 惊讶、喜欢、敬佩、好奇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我非常 惊讶 ,赶忙贴到墙根, 注视 着它的一举一动。 “注视”说明我把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到那往树上爬的“东西”上。 那圆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它爬到树上干什么? …… “我非常惊讶”,猜猜“我”会想些什么?    我暗暗 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由衷地赞叹: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 驱使我 蹑手蹑脚 地迫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蹑手蹑脚”表现出“我”的小心谨慎,丝毫不愿惊动到小家伙,正是上文钦佩的一种表现。 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表现出“我”对小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更多的去了解他,关注他。这样的安排,同样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深入的去了解小刺猬。 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自然段连续提三个问题? 积累: “蹑手蹑脚” 是含有身体部位 的 ABAC 式词语,我还知道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探头探脑 轻手轻脚 笨手笨脚 呆头呆脑 爬 -- 树上 枝杈 枝条 停 -- 哗哗作响 落 掉 -- 噗的一声 动 -- 爬来爬去 归拢 打滚 扎 驮 跑 带 刺 的 朋 友 聪 明 伶 俐 原因:枣多、诱人 结果:钦佩 聪明 经 过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的聪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 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4 ) 抓住动作,细致描写 本课作者抓住刺猬偷枣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使刺猬的既小心谨慎、又机灵敏捷,还心思缜密的特点跃然纸上,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比如:课文中“爬、停、掉、归拢、打滚、扎、驮、跑”等动词的准确运用,在加上适当的修饰,比如慢慢地爬,急火火的跑,就更生动了。 举例: 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绒球,觉的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拔毛绒球,毛绒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象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绒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毛绒球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的走了。 这段文字抓住小猫玩毛绒球时的动作,“伸”、“拔”,“追”“抓”、“抖”准确生动地突出它的认真,表达出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练一练: 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种小动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它的动作进行描写,突出它的特点 。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我尝试了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课堂小结 读了本文,我们对小刺猬聪明伶俐的举动更加喜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小刺猬。 主题延伸 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 我偷偷地躲在树丛的背后。 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到刺猬的影子,我忐忑不安起来。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 …… 不,爸爸说过,刺猾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它准会饿坏了。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理: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 …… 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 …… 带刺的朋友(二) 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的了。 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儿,顺着墙根,直向枣树底下跑来。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 我偷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小刺猬闻声,愣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变化,又壮起胆子,再次准备上树了。我又扔过去一粒小石子。这回,小刺猾兴许预感到了不祥的征兆,转过头,赶忙向水沟眼儿跑去。 我心里暗暗高兴:跑吧,跑吧,带我去找你的家吧 …… 我赶忙绕过墙头,来到水沟眼的跟前,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哈,薄薄的沙面上,留下两行清晰的小脚印。那脚印,顺着墙根,一直向前延伸。 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拣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 不 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 “ 嗡”地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打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 携儿 带女的,搬到哪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 来 的 一 撮撮 绿茸茸的 苔藓, 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 鼓囊囊 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 —— 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 —— 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 怦怦 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带刺的朋友(三)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胆胆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噘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看孩子,像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很快调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 —— 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思考: 小刺猬的哪些举动吸引了“我”?它还有哪些高明的本事? 马哈多是一名护林员,他养着一只猎狗。 有一次,他带着猎狗上山巡逻。在一处草丛中,猎狗咬住马哈多的衣角,汪汪汪地叫起来。 马哈多向前走了几步,拨开草丛,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受伤的乌鸦。马哈多把乌鸦带回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乌鸦的伤很快就好了。从此,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小伙伴。 好伙伴 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时,乌鸦就守在家 里。护林回来,乌鸦就会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 日子过得很快乐。 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马哈多两天两夜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乌鸦飞进飞出,也显得焦急不安。更令马哈多惊奇的是,乌鸦把他放在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 马哈多心里想:它把肉叼到哪里去了呢?我得弄明白。 乌鸦叼着肉在前边飞,马哈多紧紧地跟在后面。乌鸦落在一口枯井边,把肉投入井中。马哈多往井里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他心爱的猎狗掉进了枯井,井太深了,它爬不出来。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思考: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流下了眼泪? 以“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为开头,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参考答案 :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只见它先悄悄地爬上老树,不紧不慢地爬上了枝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条慢慢地弯下来了,刺猬见机停住了脚,接着它用力地摇晃着枝丫,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刺猬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匆匆忙碌着,哦,原来它爬来爬去,是把红枣一颗颗归拢在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把红枣扎在背上,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最后驮着红枣,急火火地跑走了。 这是课后第 2 题哦!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这是课后第 3 题哦!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 • • • • • • • • • • 点拨: 我们可以先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再看看“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称呼它的,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参考答案: “我”对刺猬的称呼的变化为“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那个东西”是在“我”不清楚爬上树的圆乎乎的是什么,很好奇时对它的称呼;“那个家伙”是“我”惊讶它怎么让令人眼馋的红枣落了一地呢,猜想它是个坏家伙时的称呼,但当它掉下来,似乎摔得挺重,“我”又有点儿担心;“小东西”是“我”知道它是刺猬并看到它偷枣的过程,发觉它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谨慎,伶俐敏捷充满智慧,“我”的钦佩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喜欢上了它! 1.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仿写比喻句 ) 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格外平静,如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仿写含有连续几个动作的句子 ) 小刺猬 ________ 红枣, ________ 它们,急火火地 ________ 向黑洞洞的水沟眼儿去了。 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跑 巨大的银镜,映着瓦蓝的天空,映着雪白的云彩 扎上 驮起 1.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2.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 我更喜欢第 2 句。因为这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枣的数量多,颜色鲜,味道香,更富有吸引力。 比较下面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 PPT 谢谢 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