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1
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 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 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 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 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 1084 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 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 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 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 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 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 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 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 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 空间。 2.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 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 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 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 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 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 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 这首诗时的情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自读、齐诵、轮诵、 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作铺 垫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大家明白了 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 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 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 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 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自己往往不能发现, 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3. 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 反复地读诗,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 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 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 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 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 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 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三、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 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 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 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古诗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 进行 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感受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然后采用多种 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 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 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 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