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 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重点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想一想这两个小朋友,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是因为我们不能在水中呼吸,所以必须将头探出水面才可以。 其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 思考: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播放视频《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与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 观看视频 通过观察两个小朋友的活动,指向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呼吸。 展示“人体器官示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人体呼吸时主要参与的器官:肺、气管和膈肌。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是气体流通的通道,而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出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感受我们的呼吸过程。 1.呼吸的过程 实验步骤: (1)把双手放在肋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部的变化。 (2)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腹腔的变化。 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实验分析: (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实验结论: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认真听讲 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呼吸体验,逐步了解呼吸过程,并将呼吸过程中的原有认知与真实体验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呼吸实验强化呼吸时: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也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们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探索二: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 实验材料:小气球、橡皮筋、吸管、小塑料瓶 播放视频《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 实验步骤: (1)手放在小塑料瓶外壁,按压外壁观察里面气球气管有什么变化。 (2)松开手,观察里面气球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 手按压小塑料瓶外壁时,里面气体被压缩去挤压气球,气球内的气体顺着吸管排出;松开手后,小塑料瓶内的气体扩展,在气压作用下,外面的气体引着吸管进入气球内。 实验结论: 手按压塑料瓶外壁模拟呼气,手松开后模拟吸气。 准备实验材料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更加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了人体在吸气时各部分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让学生操作呼吸模拟器,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上建构对呼吸器官参与呼吸作用的科学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呼吸的兴趣和欲望。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呼吸器官的作用进行思考,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每个呼吸器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人体内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2)咽、喉能让气体进入气管。 (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段分为左、右支气管。 (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许多更细的支气管。 (5)肺里密布着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6)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可以帮助呼吸,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研讨二: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1) 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慢? (2) 不同的人呼吸的速度一样吗? (3)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相关的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思考关于呼吸的的问题。 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植物呼吸也需要氧气: 人和动物都必须呼吸,否则就会死亡,植物也不例外。植物每天也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 碳。不同的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量的氧气。这时候,虽然它们也呼出二氧化碳,但是排放的氧气是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可是到了晚上,植物继续呼吸,在吸入氧气的同时,会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卧室尽量不要放绿色开花植物,以免晚上与我们争夺氧气。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我们进行了人体呼吸 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课题 呼吸与健康生活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重点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交换的“中转站” 难点 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片展示 我们知道,我们静静的坐着的时候呼吸平静,运动后呼吸会变的急促,想要把嘴巴张大一些呼吸。那么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 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 根据情景感受呼吸变化。 观察图片,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图片里学生运动后的呼吸的变化,提出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阅读资料 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播放视频《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 思考,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观看视频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 调取学生元认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对图形分析及总结。 图形分析: 氮气的含量是不变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了5%,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 97% ,其他气体的含量增加了1.03%。 总结: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探索二: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实验材料:秒表、记录表 实验猜想:在不同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实验步骤: (1)4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计时员),1名同学进行活动(实验员),1名同学测量呼吸次数(测量员),1名同学负责记录(记录员)。 (2)测量实验员在安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三次。 (3)计时员发出指令,实验员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和跳动2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要休息5分钟。 (4)测量员测量实验员每分钟的的呼吸次数,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倾听,认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思考,回答:不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条形图,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实验真实的感受到呼吸次数的改变,注重实验的结论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 实验结论: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分析数据,哪些活动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观察下面的图片,能否使我们的呼吸次数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会使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运动越剧烈,呼吸次数变化越明显。 有一些活动能减少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团目静坐一段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最少的。 研讨二: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比较强大,很少锻炼的人肺部功能较弱。 学生观察,回答。 交流、讨论。 通过研讨环节,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对于实验的内容及结论进行回顾,并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回答研讨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以及表述表达能力。 教师点拨: 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量也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养料。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研讨三: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也会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需要心脏跳动进行血液循环将氧气运动到全身各处。这说明人体各系统是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学生回答:感受到了,心跳也加快了。 学生对于运动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这个认识是有的,但是他们对于其中的原理并不清楚,通过研讨,教师点拨,学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4.拓展提高 1.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剧烈运动后,身体中的一部分盐随汗液排出体外,如果此时大量喝水,会导致汗液增多,继 续丢失盐分。人在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血液都参与到活动的肌肉组织中,内脏器官中血液相对减少,如果此时大量喝水,会额外增加心脏、胃、肾脏等器官的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剧烈运动后先休息片刻,再补充适量的淡盐水。 2.我们为什么必须吸入氧气?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肺里再透过一层很薄的肺泡膜到达血液里,与血液里的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顺着人体血液循环的轨道,把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中。于是氧气在各部分组织中与摄取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能维护人体的正常体温,供给人体生活的能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液结合经过静脉回到肺中,并呼出体外。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消耗氧气0.75千克,排出二氧化碳0.9千克。一般人只要几分钟停止呼吸,生命就会停止。 3.肺与我们的健康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器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质量,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开窗透气;(2)出门带口罩;(3)不吸烟,远离二手烟;(4)常用淡盐水漱口;(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6)扫地前洒水;(7)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树立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个器官能够完成的,是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活动的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交换的“中转站”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板书 2.2 呼吸与健康生活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3《测量肺活量》教案 课题 测量肺活量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难点 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你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吗?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吸入最多空气后,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来尝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有哪些方法能比较两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吹哨子来测试我们的肺活量:深吸一口气,吹响手中的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书课题) 肺活量 明确肺活量的概念 吹气球、憋气等 明确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2. 科学探索 探索: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我们可以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 实验步骤: (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实验记录: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记录。 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实验结论: 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也越大。 肺活量与健康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播放视频《用排水法测肺活量》 播放视频《肺活量的测量》 体检时一般用高精度电子肺活量测试仪。 播放视频《肺活量测试仪使用方法》 明确肺活量与健康的关系 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3. 科学研讨 活动: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研讨一: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 教师点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800毫升~2000毫升。结合你测量的数据分析,符合标准,说明你的肺活量是达标的;如果低于标准,那么就要注意了,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就运动起来,加强锻炼吧! 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通过比较,能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为什么能提升肺活量。 研讨二: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 教师点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肺部的收缩力量和增大胸廓活动范围,呼吸能力就会提高,肺活量也会增加。另外,体育锻炼还促进了呼吸系统的发育,增进呼吸系统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抵抗呼吸道传染病。 播放视频《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你打算今后怎么办? 教师点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正确的站姿和坐姿有利于呼吸顺畅,增大肺活量。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大肺活量。如可以深呼吸后屏住呼吸5~10秒再呼气,每天坚持10分钟,就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要远离烟雾,尤其是香烟和二手烟。 我们运动时呼吸会加快,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次数会增加,如果空气质量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猜测、交流答案 观看视频 多锻炼身体、多参加体育活动。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肺活量。 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知道肺活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大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显著的增大肺活量。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肺活量是不是越大越好? 肺活量代表着人体的心肺功能,可以用来鉴别呼吸是否有阻塞。通常来说肺活量越大的人供氧能力越好,例如:体育运动员的肺活量就非常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高原上如果肺活量过大,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就会很多,但是由于氧气稀薄,有可能会造成缺氧。 猜测答案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学会了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知道增加肺活量 的方法;知道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3 测量肺活量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4《一天的食物》教案 课题 一天的食物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 重点 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 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你每天都吃什么食物? 除了呼吸以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 每种食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颜色、软硬、味道、所含的营养等。 你能判断出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吗? 【明确】 食物:核桃、馒头、鱼、马铃薯、小麦、水 不是食物:石头、木材 板书课题《一天的食物》 学生回答 硬的、软的、香、辣等 判断回答 要研究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认识食物,并对食物进行研究。 通过出示一天食物的图片,进一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在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一天饮食情况探究的欲望。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利用记录表,统计一天的食物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我们每天每顿都离不开食物。说说我们一天中吃过哪些食物? (1)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 记录顺序: 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可以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不是正餐时候吃的食物可以记录在其他栏目中。 我一天中吃的食物记录表 (2)讨论 下面的食物可算作几种食物? 【小结】 交流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 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记录、整理一天食物,发现食物非常丰富。 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温馨提示】 ①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②吃过的零食也应该记录下来。 ③喝的水也要记录下来。把同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数一数共有多少种食物。 小组汇报统计全班一天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食物,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拓展】生活小贴士 营养师建议:食物的搭配要合理。 早上:不宜吃凉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 一定的影响,吃好为宜。 中午:可适当的搭配凉的食物,但也不宜多,适中吃饱就可以了。 晚上:不宜多吃,适当补充食物即可。 探索二:给食物分类 1、这么多的食物,我们怎么进行分类?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食物分成哪几类? 【小结】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2、给食物分类会方便我们的研究食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快去试试,你吃过的食物该怎么分类呢? 【小结】 记录卡片 整理卡片,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阅读资料 交流回答 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为食物进行分类的兴趣 (1)按食物的来源分,食物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植物类食物,又叫素食,包括蔬菜、水果和谷物等。 动物类食物,又叫荤食,包括肉、蛋和水产品等。 【注意】 野生动物不要食用。 (2)按照食物的作用分,食物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 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等。 鱼、肉、蛋、菜、豆制品等称为“副食”。 (3)按照食物的生熟分,食物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 生食:指海鲜、蔬菜、水果、谷类等不经过烹饪直接生吃。 熟食:经煮熟而吃的食物。 请把食物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 自己确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记录分类结果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食物分类,整理记录分类结果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一天中,我们吃了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 研讨二:面对这么多食物,我们可以根据什么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按照熟食和生食给常见食物分类: 交流讨论一天中吃的食物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我们一天吃了多少食物以及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持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一天也要吃多样的食物 来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4 一天的食物 一天的食物 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给食物分类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课题 食物中的营养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重点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人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食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板书课题《食物中的营养》 交流讨论 带着疑问探究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科学探索 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人体的生命活动, 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播放视频《食品中的营养》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1)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和植物两类。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食物油、豆类、蛋黄、奶油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脂肪。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占80%,其中主要是淀粉。其种类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3、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1)维生素的种类非常多。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维生素按A、B、C的顺序排列起来,一直排列到L、P、U共有十几种。 (2)矿物质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食盐、优洛乳、矿泉水等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观看视频 认真听讲,随时回答老师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大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占细胞鲜重91%~92%。如果一个人的失水量达到20%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每人每天需要摄入2升左右的水。 二、在一天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看看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1)要求 查阅资料,将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中,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 (2)自己吃的食物主要营养查阅 【例如】 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营养成分 食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资料】部分食物营养成分一览表 3、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交流 按营养成分分类 阅读资料 回答:没有 通过查阅资料、分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均衡饮食,不能偏食。不能挑食。 (1)我们吃的食物中,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2)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4、小结 每餐都会吃的米饭、馒头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一种糖) ;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它们的含量并不像淀粉那样多。不管营养含量的多与少,都是我们生长的需要,所以不能偏食、挑食,造成营养不良。 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别? 【温馨提示】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一)脂肪与水 1、脂肪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①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②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2、 试一试:怎么辨别水和脂肪 (1)实验方法 ①在白纸上涂食用油。 ②在白纸上挤 压、滑动肥肉。 ③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④在白纸上滴一滴水。 (2)实验结果: 脂肪会在白纸上的三道油渍;水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但干燥后痕迹就没有了。 (二)淀粉 回答:有 实验、查阅资料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巅峰 1、淀粉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①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②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试一试 ① 在淀粉糊中滴加碘酒。 ②在面包片、 土豆、馒头等食物上滴加碘酒。 ③观察实验现象。 (三)蛋白质 蛋白质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1)用量筒分别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释液和双缩脲试剂A。倒入同一试管中,振荡均匀,液体仍为无色。 (2)再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可见试管内出现紫色,这就表明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六种食物(固体食物可以捣碎榨取浆液或用蒸馏水制成浆液)。 (四)看标签或资料 看标签或相关资料,也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学会看食品标签 播放视频《食品标签的秘密》 小结: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要合理饮食。 观看视频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成分。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研讨二: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但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其中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通过观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可以发现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是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研讨三: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在食物表面滴碘酒来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交流、讨论、回答:六大营养成分 回答:没有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如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注意到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科学 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在白纸上涂抹并观察来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教师寄语: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要合理饮食。 认识饮食要多样。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5食物中的营养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6《营养要均衡》教案 课题 营养要均衡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目标: 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 重点 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难点 有效的处理营养需求量和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的搭配食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家长经常告诫我们不要挑食和偏食,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因为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蕴含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使我们获取更全面的营养成分。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各种营养必须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思考】 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 板书课题《营养要均衡》 挑食、偏食会营养不良。 交流讨论 从营养均衡的科学概念入手,激发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兴趣。 2. 科学探索 活动1:了解“平衡膳食宝塔” 1.“平衡膳食宝塔”是每天进行均衡膳食搭配的标准。是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适合我国普通健康老百姓的膳食搭配建议。 “平衡膳食宝塔”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阅读“平衡膳食宝塔” ①“宝塔”中哪类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能量? ②哪类食物能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③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 ④“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阅读指导 (1)“平衡膳食宝塔”,按照食物的营养成分,把食物分成哪几类? 【明确】 共分五类: ①谷类 ②蔬菜水果类 ③禽畜肉、鱼虾和蛋类 ④奶类及奶制品和豆类及豆制品 ⑤油脂类。 (2)每一层食物的用量是多少?说明了什么? 【小结】 ①第一层五谷类:主要含糖类,能提供能量。每餐都应该多吃。每天应吃300克-500克,差不多3-4碗饭。饭、粥、各种粉面、面包、饼干、玉米、番薯等也属于这一层。适当多吃粗粮,如糙米等。 ② 阅读“平衡膳食宝塔” 学生回答 回答,交流 具体认识膳食宝塔各层信息。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各式蔬菜水果组成,含有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每天我们应该多吃,蔬菜400克-500克(2-3盘);水果100克-200克(1-2个苹果的量)。完整的蔬果比鲜榨的更有益,因为含有更多的纤维。 ③第三层禽畜肉、鱼虾和蛋类:吃得要适量:畜禽肉类50克-100克,鱼虾类50克, 蛋类25克-50克。这一层食物含有大量蛋白质,能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帮助肌肉生成。鱼类是最值得推荐的。既能提供蛋白质,又含脂肪较少。 ④第四层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我们每天应适量吃,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这一层食物含有大量的钙质,能帮助我们的骨骼和牙齿健康成长。 ⑤第五层油脂类:热量高,能提供人体能量。我们每天应少量吃:25克。油炸类食物也含有大量的油脂。脂肪对人体同样很重要,缺乏会间接造成湿疹等皮肤病,极度缺乏会导致发育迟滞等。 (3)“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宝塔”中各层的面积和食物在“宝塔”中占据的位置各不相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 说明了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4)水,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我们每天至少喝多少水,才能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 【资料】 我们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 讨论 查阅资料 (5)盐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食物。有的人喜爱菜淡一点,有的人喜爱咸一点。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小结】 多吃盐也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建议每天食盐量为3-6克。 播放视频《食物中的营养》 4.认识平衡膳食算盘 橘色算珠表示谷物,每天应该摄入5~ 6 份; 绿色算珠表示蔬菜,每天 4~5 份; 蓝色算珠表示水果,每天 3 ~ 4 份; 紫色算珠表示动物性食物,每天 2~3 份; 黄色算珠表示大豆坚果奶制品,每天 2 份; 红色算珠表示油盐,每天 1 份。 儿童跨水壶跑步,表达了鼓励喝白开水,不忘天天运动、积极锻炼身体的推荐 播放视频《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活动2:依据“平衡膳食宝塔”检验自己“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对应“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名称,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摆好。看一看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各种食物的使用量与宝塔中的使用量是否接近。 谈观点 观看视频 阅读资料 观看视频 通过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算盘,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人体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需要合理搭配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用自己一 天中的食物搭配与整体需要与“平衡膳食宝塔”比较,来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对应到“平衡膳食宝塔”中。 同学们分析一下,今天的食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点拨:肉类偏多,蔬菜水果类明显偏少,而且晚餐总量不够,饮水量缺乏。 总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交流、讨论 能利用所学合理配搭膳食营养。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平衡膳食宝塔“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 人体每天都在进行各种活动,所以对提供能量的食物需求量最多;维生素和无机盐在食物中含量比较少,需要适当地食用含有这类营养成分的食物;为了让我们身体更健康,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 研讨二:说一说自己在饮食上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问题。 肉类偏多,蔬菜水果类明显偏少,而且晚餐总量不够,饮水量缺乏。 研讨三: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对一天食物做哪些调整? 教师点拨: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搭配标准,我们给“一天的食物”记录中所吃的食物进行改进和调整,适量地增加了水果和蔬菜以及汤,这样就能达到营养均衡。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平衡膳食宝塔”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通过对一天的食物的分析改进,知道 我们要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4.拓展提高 营养不合理会有怎样危害? 多吃盐,血压高 肉类吃多,易血脂高 暴饮暴食,消化不良 糖果多吃,牙疼 猜测 交流 讨论 了解营养不合理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在科学探究中,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6 营养要均衡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课题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了食物、食物的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吃进去的食物在人体内还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化成养料和能量供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承担消化工作的器官叫消化器官。本节课要研究食物在消化第一站——口腔中的变化。 聚焦板块通过回忆一天的食物,并思考“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出学生对消化器官的探究。 探索板块分两大活动,活动一主要通过观察食物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变化,了解口腔的初步消化功能,并体验牙齿、唾液的作用。活动二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了解口腔内牙齿、舌头和唾液的协调作用。 通过探索活动后的研讨,学生可以认识到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以及口腔各器官的功能,并进一步理解口腔的消化对整个消化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食物被咬碎、嚼烂等,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牙齿的类型和作用,但是对食物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真正细致的观察很少,对食物中看不见的变化更是了解不多,口腔内唾液的作用也容易被忽略。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的特点、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完善对牙齿结构及运动特点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原有观念进行补充或修正。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 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重点 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难点 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首先进入了口腔,食物在口腔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吃食物时,食物首先进入口腔,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今天一起学习《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板书课题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被咀嚼、融化了... 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意识,并认识到口腔是人体消化的开始。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咀嚼一块馒头,观察、描述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准备:馒头、镜子 观察方法:咬一口馒头,对着镜子咀嚼5下,先观察馒头的变化,接着一边咀嚼,一边感觉馒头发生的变化,并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变化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 观察分析: (1) 牙齿用来撕咬、切碎、嚼烂食物。(2)舌用来搅拌食物。(3)唾液中有溶菌酶、淀粉酶等,除了用来清洁口腔、消化食物,还有润滑作用。 观察总结: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在咀嚼食物时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思考】馒头为什么吃起来甜甜的呢?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观察方法完成观察实验 记录数据 思考问题 观察馒头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变化过程。 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逐步低进,研究口腔中食物的变化情况。 【点拨】馒头是面粉做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这种物质可以把淀粉转化成麦芽糖等,因此在咀嚼过程中,我们感觉有甜味。 探索二:观察牙齿 播放视频《了解牙齿》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开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探索三: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硬纸板 实验猜想:牙齿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舌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 实验步骤: (1)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 (2)学生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和“舌”。 (3)观察“馒头”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 实验分析: 吃“馒头”时,门齿和犬齿会将“馒头”切断、撕碎,让“馒头”进入口腔,舌将它送到臼齿处磨碎,并搅拌食物。 实验结论:牙齿的功能是切割、撕碎、咀嚼食物,舌的功能是传送和搅拌食物。 观看视频 了解牙齿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清楚牙齿特点和作用为后续模拟实验做准备。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经历了哪些过程? 交流、讨论、回答 【点拨】食物在口腔里的牙齿、舌和唾液共同作用下变成湿软细小的食物糜。在口腔里经过牙齿撕咬、切碎、嚼烂;舌配合传送和搅拌食物;唾液使食物湿润,并通过溶菌酶、淀粉酶等初步消化食物。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需要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食物在口腔中经历了变小、变软、水分变多等变化。 研讨二: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拟活动,说一说牙齿和舌都担负了什么工作? 【点拨】牙齿中的门齿切割食物、犬齿撕碎食物、臼齿咀嚼食物,舌起到传送和搅拌食物的作用。 研讨三: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还有其他参与者吗? 【点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口腔会在咀嚼的过程中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多种消化酶将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水解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 研讨四: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咀嚼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是预先消化一部分食物,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唾液分泌还有利于食物的湿软,不至于伤害到食道,有利于下咽。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牙齿、舌和唾液的功能。 4.拓展提高 播放视频《爱护牙齿》 1.牙齿会生病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在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脱钙和有机质分解使牙齿组织破坏、崩解,在牙齿上形成龋洞的一种疾病。龋齿的患病率在儿童中可达90%以上。 猜测 交流 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龋齿以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形成条件: 细菌、食物、宿主(牙齿)和时间 龋齿的成因: 人口腔中牙菌斑或唾液中的细菌利用糖类发酵,经过新陈代谢后产生酸,长时间与牙齿接触进而破坏牙齿表面,使牙齿产生脱钙及龋蚀。 龋齿的危害 当龋病破坏了牙釉质侵入到牙本质时,患者遇冷、热、酸、甜的刺激时会感到牙齿疼痛,此阶段若不治疗,龋洞会强渐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这时出现自发痛,还可能引起同侧头痛,患者坐卧不安。若再不治疗,炎症继续向牙根方向发展引起牙根部肿痛、牙齿松动、咬痛、牙周流脓,严重者面部肿胀、、发烧、张口受限,细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症而危及生命。此外,龋齿多,必然会影响嚼碎食物,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引起胃肠疾病。 2.保护牙齿的方法: ①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坚持早晚必须刷牙、漱口。有条件者,每餐之后应立即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 ②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错误的刷牙方法会造成牙面损耗和牙龈萎缩,所以我们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还要讲究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注意不能有遗漏的区域,不能只刷牙齿的外面,要彻底地刷干净牙,用力要轻柔。 ③不要过多地吃甜食。 培养学生爱护牙齿,保护口腔健康对身体是有益的。 过多地吃甜食容易出现蛀牙,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强口腔黏膜的抗病能力,同时对牙齿起到机械洗刷和摩擦的作用。 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牙齿是否存在疾病,牙齿有病者要及时就医,这样对牙齿的长久健康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我们还了解了食物在口腔里经历的初步的消化过程,知道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 消化,它们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我们知道了牙齿会生病,保护好我们的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案 课题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8课。本课主要在学生对消化知识原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和模拟实验,认识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及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次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由《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引入,让学生思考并有依据地推测“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后,会经历怎样的旅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部分“探索” 环节,在学生提出自己对消化过程的想法以及对照人体消化器官图的活动过程中,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并着重引导学生修正或完善原有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对食道和胃两种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将消化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表现出来。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在经历画图、比对、模拟实验等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模拟实验中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并描述食物在消化器官中所经历的路线与发生的变化。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消化器官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一般知道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名称,对其功能也有初步的认识,如:知道食物从口腔进入,会通过食道到达胃进行消化等。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关注,所以学生有些认识并不正确,如:会认为食物的营养是在胃里被吸收的,对食物先经过小肠还是大肠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的特点、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完善对牙齿结构及运动特点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原有观念进行补充或修正。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 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重点 通过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比对消化器官图及进行模拟实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难点 体验到食物消化的过程是由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建立系统和有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展示小女孩吃饭的图片 你有过肚子饿、被食物噎到、胃痛、肚子痛的经历吗?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 食物在身体内会经过哪些器官?食物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板书: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意识,自然聚焦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期望学生能有依据地推测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绘制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图 1.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画出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分小组交流,选出认为画得合理的食物“旅行图”,说出“合理”的理由。 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一起认识下消化器官。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食物的“旅行”路线称为消化道,“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做消化器官。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在人体的头部,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开口。它的作用是把食物磨碎、口腔软化,有利于吞咽。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咽部:吞咽食物 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绘制旅行图 认识消化道和消化器官。 认识各消化器官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暗箱”,可以利用图片、人体模型、课件等材料,将“暗箱”可视化,以帮助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名称及消化的过程。 (位于胸腔,它是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和胃。食道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只是将食物从咽喉传送到胃中。) 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在人体的腹腔上部靠近左边,形状像个大皮口袋。胃的肌肉很发达,有食物时就会不停地蠕动。胃是食物的储运场和加工厂,是食物消化的器官。胃能分泌大量强酸性的胃液。经过口腔粗加工后的食物进人胃,通过胃的蠕动搅拌和混合,加上胃内消化液里大量酶的作用,最后使食物变成粥状的混合物,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人体腹腔的下部,上面与胃相连,下面连着大肠。小肠较细、很长,有5~6米,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 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的吸收时间。) 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小肠中没被吸收的食物又进人大肠,大肠比小肠粗,约有1.5米长,大肠的末端是肛门。剩余的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又被大肠吸收,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经过肛门排出体外。) 肝:产生胆汁。 (肝脏、胆囊、胰腺:食物虽然不流经这些器官,但是它们也是消化器官。肝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会通过小肠前端的十二指肠的共同开口处流人小肠中,参与食物的消化。) 播放视频《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比较。在肯定学生合理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正原先错误的认知,并逐渐建立较为完善的认识。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指一指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有条件话可以让学生穿上印有消化器官的围裙) 分析: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及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构成食团,然后借助吞咽活动,将食团经食道送入胃中。在胃里通过胃壁的蠕动以及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使食团成为粥样的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完成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余下的残渣进入大肠,其中的水分等被吸收,剩余的残渣逐渐腐化成粪便,最后经过肛门排出体外。 食物的“旅行”路线:食物-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探索二:模拟消化器官的工作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管一根、一小块馒头 实验步骤:(1)在透明塑料软管内预先涂一些润滑油,然后装入一小块馒头。 (2)用手捏动透明塑料软管上方,使馒头向下移动。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实验现象: 捏动馒头上方的透明塑料软管,馒头会向下“蠕动”,最终到达“食道”的出口处。 实验分析: 当我们用手向前捏透明塑料软管时,我们发现馒头在光滑的透明塑料软管内向前移动,这和我们消化器官中的食道很相似,我们用手捏透明塑料软管,就好像食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蠕动一样,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实验结论: 观看视频 学生互相指一指 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进一步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以及工作流程,从而认识食物是沿“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样的路径“旅行”的。 探究食道输送食物的过程。 食道的功能是通过食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蠕动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探索三:模拟胃的工作 实验材料:一个塑料袋,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水 实验步骤: (1)在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 (2)反复揉挤这个袋子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胃的工作》 实验分析: 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渐渐被磨碎、揉烂,这个袋子很像我们身体里的胃,当我们用手揉挤这个袋子时,就好像胃的肌肉在不停的收缩、蠕动,把食物进一步磨碎和分解。 实验结论: 胃的功能是磨碎和分解食物,帮助消化。 思考问题: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这个器官带来哪些麻烦? 【点拨】如果到达胃里的食物是较大块,而且不柔软,会加重胃的负担,消化速度会减慢,会有一些食物无法彻底消化。 思考问题: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点拨】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如果食物在这里经过仔细咀嚼、磨碎,将其研磨、搅拌成糊状,有利于食物在胃里被进一步消化,提升营养吸收的比例。 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探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结合模拟实验及追问交流,既让学生在了解器官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对消化器官的保护意识,又让学生认识到食物消化过程是需要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责、协同完成的。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 研讨二: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点拨】湿润软化的细碎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 易被运输。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的作用是把食物磨碎、软化,有利于吞咽。唾液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研讨三: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要经过哪些器官?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点拨】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及舌头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构成食团,然后借助吞咽活动,将食团经食道送入胃。在胃里通过胃壁的蠕动以及胃液的化学消化,使食团成为粥样的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完成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其中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被吸收,剩余的残渣逐渐化成粪便,最后经过肛门排出体外。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食物的旅行路线;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以及作用。 4.拓展提高 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播放视频《保护肠胃应该吃些什么》 (1)饮食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猜测 交流 讨论 观看视频 (2)吃饭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饭后适当走一走。 (3)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4)不暴饮暴食。 (5)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6)每天足量饮水,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水的帮助。 (7)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8)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9)多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认识消化器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分析具体的饮食行为习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把正确认识落在实处。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认识到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健康生活可以保护消化器官。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