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5课茎越长越高教学材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5课茎越长越高教学材料

第5课茎越长越高(一)背景和目标从风仙花的生长看,植株在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了。因此,这时植物茎的生长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他们知道了植物所需水分和“食物”的来源,但是根吸收的水分、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需要的呢?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本课引领学生重点关注风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同样是从交流活动开始的。与前面几节课的交流活动不同,前面的交流是在展示实际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的事实层面上进行的。这次的交流活动“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是以整理观察记录结果为主要日的的,试图通过制作植物茎高度变化统计图表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茎的高度生长变化规律。关注了植物茎的生长变化现象,从中引发的思考会是茎有什么作用?“植物茎的作用”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在学生对于茎的作用的原有经验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教科书只安排了认识茎运输水分作用的实验,这是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的。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生长了四周左右的风仙花。为全班学生准备:光合作用的课件(或挂图)。学生准备:三周前风仙花生长变化记录单。(三)教科书说明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包括两部分内容。在研究了植物根和叶的作用之后,伴随着植物茎不断长高,教科书将视角转向了茎的研究。第一部分: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这是一个学习整理观察记录信息的活动,重点整理风仙花出土以后,有关茎的观察记录,包括两个活动。第一,“风仙花茎的生长变化” 表,引领学生进行运用图表处理信息的活动:按时间的顺序,将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茎的颜色、硬度、高度等方面的特征整理到表格中。表格列出了三个方面,如果学生还观察到了茎的其他方面特征,应鼓励学生整理出来。将不同生长阶段茎的特征进行比较,容易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这就是整理信息的意义。第二,“风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植株高度变化数据制作高度变化的柱状统计图,学习用绘制图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在统计图中相应的位置画出植物的高度,不要求学生独立制作柱状图。后面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析统计图,希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发现植物茎生长变化的规律,并依此推测未来几周时间内风仙花高度的变化趋势。第二部分:植物茎的作用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第一段文字教科书直接给出了探究的问题。两个学生的科学记录单呈现了学生对于植物茎作用的初始想法,启发学生可以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可视为学生对问题答案的猜想或假设。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运输的,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植物茎不仅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还有运输养料的作用,这里只要求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茎能将水由下往上运输。“参考下面的方法做一做”提示学生这只是参考方法,可以按此方法做,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实验。第13页图呈现了水分向上运输在叶柄上留下的痕迹,一条一条似一个个管道;叶柄的横切面图上的一圈小点,是红色水流经的一个一个导管。插图意在帮助学生了解茎内有许多运输水分的管道,无须让学生用导管来描述。“我们的观察结果”科学记录单,引领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在探究茎运输水分的活动后,教科书描述了茎的运输作用,这些作用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提示”是教科书的第三部分,对课后的观察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日的在于督促并指导学生的观察活动。(四)教学建议1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活动引人: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风仙花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指导:(1)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每过一周,风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尤其是高度的生长变化情况,如果学生关注了茎其他方面的特征,应鼓励学生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2)利用风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的风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实际上是一个柱状统计图。由于制作统计图的内容在4年级一5年级的数学课中才涉及,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制作统计图的技能,现在学习起来也有些吃力。因此,组织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直接根据时间和植物的高度,在教科书的统计图表中画出植物的高度就可以了,或事先自制统计图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在上面画出植物的高度,而不要让学生通过画横纵坐标自制统计图表。画好以后,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统计图叫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分析柱状统计图提供给我们的有关植物高度变化的信息,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时间里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2植物茎的作用。活动引人:我们知道了风仙花随着植物的生长,茎不断长高长粗,它总是将植物的根和叶连到一起。那么,植物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使得它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活动指导:(1)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以及对风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思考有关茎作用的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至于是怎样运输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或画在记录本上。(2)教师要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里进行实验验证的主要日的不是帮助学生构建对于茎的作用的完整认识,而是以茎具有运输水分作用的研究为载体,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因此,教学时,无须引领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茎具有运输养料的作用。3本节课结束前,教师依然要提醒学生继续观察记录风仙花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风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