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6 发布 |
- 37.5 KB |
- 17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部编版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与反思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绝句》。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难点)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几幅春景图,配乐,学生说感受)2.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简介杜甫)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1.播放配乐诗《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2.读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读准音调)迟日泥融燕子沙暖鸳鸯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默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春日)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绿草)(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3.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泥融”是什么意思?(这里指泥土变湿软)你们从这两句诗中又读出了什么?(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3)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4.朗读背诵,体会感情。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筑巢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景图。(板书:春光无限)5.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资料)四、指导书写1.仔细观察“融、燕、鸳、鸯”这几个字的结构,重点指导:(1)“燕”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2)“融、鸳、鸯”这些字笔画繁多,书写时笔画要轻细,使其密而不挤。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并背诵。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难点)一、复习导入1.背诵《绝句》,默写最后两句诗。(同桌互评)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来看看春天的江水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板书诗题,教师简介惠崇和苏轼)二、初读古诗,理解词语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汇报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指名读)3.学习重点词。(课件出示重点词的意思)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欲上时:指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4.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1.再读一读古诗,思考:我们能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3.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指名读。(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回暖。)4.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5.描述全诗画面,背诵古诗。四、归纳学法1.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2.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 (1)初读感知。(2)理解诗意。(3)体会意境。(4)反复吟诵。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崇户+艹=芦牙+艹=芽)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惠”: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芦”:下部是“户”,不是“卢”。“崇”:上窄下宽。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3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三衢道中》。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三衢道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难点)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曾几写的古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曾几)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1)(课件出示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2)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3)开火车读,齐读。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划分朗读节奏的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问题)(1)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小组交流。(3)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1)课件出示问题。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________,给人以__________的感觉。(日日晴喜出望外)(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写了什么。(指名回答)点拨:“却”在这里是“再,又”的意思。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3)哪句诗写了诗人沿途所见?(课件出示第三、四句)想象画面,交流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不减”“添”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正当诗人游兴高涨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诗)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4.齐诵本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比较:海—梅喊—减眨—泛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溪:右部是“爫+幺+大”。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学板书]1古诗三首绝句景物:迟日、春风、花草动物:燕子、鸳鸯春光无限惠崇春江晚景画中景物:竹、桃、鸭、芦芽……景中联想:鸭知水暖、河豚欲上三衢道中梅黄→日日晴溪→泛、山→行不减→添[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再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时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先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燕子[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语文要素】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和燕子的外形美。(难点)3.背诵第1自然段。4.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一、出示燕子图,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燕子图,引导交流: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了解燕子吗?(学生交流对燕子的了解)2.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读生字并组词,说说书写生字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相机提醒“纤”“散”两个字的读音)(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组长归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记录下来。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全班交流,探究问题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2.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地方,合作解疑。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的外形)2.课件出示:()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3.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画面?是怎样的画面呢?4.出示短语,边读边想象燕子的外形。(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5.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的画面。6.指导学生借助短语,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7.师小结:在第1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内容。第2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欣赏燕子伶俐可爱、轻盈自由、闲散有趣的样子,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难点)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难点)4.背诵第2、3自然段。一、复习导入1.背诵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2.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课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燕子?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思考: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勾画有关语句。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轻、细、小的特点)(2)读中体会:“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引导学生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体现春雨的细、轻,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3)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呀,草呀,叶呀,“赶集似的聚拢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赶集”一词)学生交流,自由发言。(4)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板书:平添生趣)3.为什么小燕子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呢?(动静结合,春天更有生气了)4.课件展示景物图片,学生对比欣赏,说说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美丽的春景。(光彩夺目、烂漫无比)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说说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时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燕子的飞行)2.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展示燕子飞行的图片。(1)一个“斜”字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2)“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句话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3)“掠”是什么意思呢?(轻轻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动作的轻快和飞行时优美的姿势,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 (4)除了“掠”字,在第3、4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字、词也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来读一读,圈一圈。(“沾”用得很好,说明燕子的动作十分灵活。“荡漾”用得很美,平静的湖面因为燕子的到来变得美丽。)3.小结:这一部分课文写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燕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燕子飞行时非常灵巧,动作轻快,姿态优美。)4.自由朗读。(读出燕子动作轻快,姿态优美的特点,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四、继续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1.全班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燕子的什么。(板书:燕子休憩)2.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休憩”“几痕”等词语。(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2)辨析“休息”和“休憩”。(“休息”指工作、学习等暂停,歇息使精力恢复;“休憩”多用于书面语中,如在游廊或树荫下休憩。)(3)辨析“闲散”与“悠闲”。(“闲散”形容生活的状态;“悠闲”形容心境,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鸟类,这样才能时常看到它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六、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忆生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聚”“倦”等字。[教学板书]2燕子燕子的外形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休憩喜爱 [教学反思]《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和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在朗读每一自然段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读,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感悟作者的心情。 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语文要素】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重点)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第1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难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就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吧。(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①翩翩起舞②挨挨挤挤③清香④饱胀⑤破裂⑥姿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探究交流。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以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组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自由读、指名读)(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2.观察结构,识记字形。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佛”)4.形近字辨析: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5.书写练习,自评互评。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难点)2.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3.背诵第2-4自然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标出你认为描写荷花最美的句子。二、品读美文,欣赏荷花1.同桌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并说说喜欢这句话的理由。(1)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和荷叶旺盛的生命力。)(2)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思考:这句话美在哪里?(“冒”字用得好)这句话连接了荷叶和荷花的描写,如果把“冒”字换成“长”或“钻”行不行?(不行。因为“冒”指在荷叶之中露出头来,高出其他部分,突出荷花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钻”和“长”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课件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排比句,写了荷花刚开、全开、将要开时的三种状态,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2.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美?(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形态万千)(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句中“一大幅活的画”指什么?“画家”指的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教师小结:是啊,这还是一种生命的美,充满活力的美。正是因为大自然那鲜活的力量才有了这样富有生命力的画卷。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人在画中游的感觉)5.欣赏了荷花那优美的姿态,一池的荷花将作者深深吸引,他陶醉其中,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了。谁来读读作者的想象和感受?(学生自愿举手朗读)6.师生合作:在池塘边,驻足观望,此时,“我”也是一朵荷花了,“我”觉得……“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教师总结:“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看来作者被这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7.齐读第4、5自然段(配乐),体会荷花的美。三、回顾整体,小结全文1.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作者通过先写看到荷花,欣赏荷花,后写想象自己成为荷花,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融入语句中,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大家也都被这美景陶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吧。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板书]3荷花闻到清香看到荷花的样子和姿态想到自己仿佛就是荷花回到现实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语句优美,充满丰富的想象。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课文语言的美,我运用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图文对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融入荷花的美景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荷花的美。 4*昆虫备忘录[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积累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中四种昆虫的显著特征,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3.指名分部分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三、互相交流,学习第一部分“复眼”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3.教师评议,相机小结。(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4.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5.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从“想必是”可推测出作者是在猜想)(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近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6.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7.再读课文,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8.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四、互相交流,学习第二至四部分1.出示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2.各小组自主探究。(1)“花大姐”探究小组。花大姐的外形和生活习性: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③习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2)“独角仙”探究小组。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深色、坚硬④头部尖端有角⑤力气大(3)“蚂蚱”探究小组。蚂蚱的外形、特点和种类:①别称“挂大扁儿”②形态好画③飞起来咯咯作响④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⑤土蚂蚱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4.制作《昆虫备忘录》。(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习性等)(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习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教学板书]4*昆虫备忘录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吐口水讨厌(土蚂蚱)细致观察描写准确[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习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习。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教学目标]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教学重难点]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的好去处,并能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2.学会倾听。[教学课时]1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幅春游场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到了哪里,开展了什么活动?承接两幅情境图,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春游去哪儿玩。二、读题,明白要求1.围绕主题,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课件出示话题要点)(1)推荐的地点。(2)推荐理由。2.除了课本上提到的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说清楚?(自由补充)三、出示范例,引导交流1.师:我们应该怎样说才能做到以上几点呢?老师先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范例:我建议大家去中山公园。我的理由有四个:首先,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玩;第二,公园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游乐设施;第三,公园离学校不远,步行15分钟就到了,玩的时间比较充足;第四,公园里有古老的建筑,我们在玩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一举两得。2.师:大家觉得老师说得怎么样?老师是怎样把这件事说清楚的?预设1:老师表达得很清楚。老师先说推荐游玩的地点,然后再说推荐的理由,最后说公园里可以组织什么活动。预设2:老师用了“首先、第二、第三、第四” 等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了。四、分组讨论,互相补充1.小组讨论,小组内先达成共识,推荐一个地方。2.小组成员针对他人的发言互相补充,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并做好简要记录。五、汇报交流,选出最佳1.各小组代表轮流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1)汇报者的要求:说清楚去哪儿;说清楚去那儿的理由。(2)倾听者的要求: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可以等别人说完后提问或补充材料。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3.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预设1: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建议讲清楚。如理由比较多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可以……还可以……”“第一、第二……”这样能更好地讲清楚自己的意思。预设2:我的收获是在别人发表看法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说完后再进行补充。[教学反思]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出示示例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目标]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记录卡将自己喜欢的植物描绘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2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前段时间,我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交到了什么植物朋友呢?(学生自由交流)二、指导写作1.出示教材范例,指名说一说这张记录卡记录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其他”包括桃花开放的时间、开花后结的果等内容。)2.学生仿照示例自己制作记录卡。3.师生评价。4.借助记录卡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5.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清楚并且能吸引别人。(1)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如开头:写自己要介绍的植物是桃花;中间:写桃花开放时的不同形态,再写一写自己闻到的、基于画面想象到的;结尾点题,表达对桃花的喜爱之情。)(2)学会想象,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五片椭圆的花瓣围着一个小柱般的花蕊,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3)可以是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是摸到的。(我把鼻子凑近桃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一股悠悠的清香沁人心脾。) 提示:不能直接把记录卡读出来,每一个部分之间还要有过渡,再写写自己的感受。6.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出示)7.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三、分享评议,自主修改1.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有没有写清楚这种植物?有没有把观察时的感受写清楚?反复朗读,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修改。3.誊写作文。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教学板书]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本次习作的教学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记录卡把熟悉的植物用文字描述出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植物的特点。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使用了如下方法:一是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为写作奠定基础;二是仿照示例制作记录卡,根据记录卡中的内容,将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点用适当的语句依次连接起来;三是让学生写清楚观察时的感受。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2.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并运用。3.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按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语文要素】4.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词意。[教学重难点]学会按偏旁归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交流平台”,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重点)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识记9个词语。一、学习“交流平台”1.小组内交流本单元优美生动的语句。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思考: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1)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2)我仿佛看到了荷花马上就要开放的样子,能体会到作者独特的感受。(3)“落”“折”“收拢”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让小瓢虫仿佛飞到了我的面前。3.教师小结:阅读时遇到优美的语句,只有反复品读,才能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指名读以上几句话,师生评价)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读一读,记一记”中的生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2.教师总结评价。(1)3组生字都有相同的部首,同时每组生字中也有形声字。第一组:左形右声,“援、掷、捞”,“扌”表示形,表示与手做出的动作有关。第三组:下形上声,“资、贡、贷”,“贝”表示形,表示与钱财有关。(2)你们还学过哪些形声字?举例说一说。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并运用,并按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重点)2.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词意。(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1)小组交流,选择词语,并说明理由。(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3)教师评议:词语辨析可以从词性、词义程度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也可以反复将词语带入语境中朗读,通过语感判断。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1)自由阅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2)教师评议:第1句用“乌黑”“轻快有力”写出了燕子羽毛的颜色和燕子翅膀的特点,将“尾巴”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尾巴的特点。第2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独角仙头部尖端的角的特点。(3)试着填一填:一身(雪白的)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白兔。(4)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二、学习“日积月累”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忆江南》,释题,简介背景。(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3)小组开展朗读比赛。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1)课件出示词语注释。(2)小组交流,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词的意思。(3)教师小结: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已十分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江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3.背诵《忆江南》,课外积累《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词。[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给了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补充了一些与“语文园地”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学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5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语文要素】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了解文意。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又从故事中懂得了哪些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1)重点指导“耒”。(课件出示“耒”字的汉字演变图)(2)学习生字“冀”。(与“翼”比较不同之处)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4.齐读。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插图翻译句子,并交流探讨难理解的句子。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3.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难点)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难点)3.背诵课文。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1.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2.师引导想象:(1)“兔走触株”中的“走”字是什么意思?(跑)兔子当时是怎样跑的?(特别快)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闪电、疾驰、飞奔等)(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地跑?(有可能它遇到了猛兽或者猎人,正在逃命。)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农夫的地里,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所以这只野兔撞死在农夫地里的树桩上是一种巧合。(3)农夫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高兴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他会怎样处理这只野兔呢?(他可能会将兔子卖了换钱。)(4)农夫将野兔捡回家后,他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他又是怎样做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他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想:我就守在这里,等到下次再捡一只兔子回去。)(5)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怎么评价呢?结果会怎样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6)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3.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鼓励学生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4.指名讲故事。(配上图片,给予提示)5.师总结: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会更加具体生动。三、感悟道理1.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不要幻想不劳而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期望。2.配乐朗读,熟读成诵。四、阅读链接1.学生默读故事,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呢?(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离楚国越来越远。)2.那么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意孤行,不听别人劝告)3.故事中的人由于不听别人劝告,犯下了错误。生活中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自由讨论,互相说一说)4.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课件出示道理)[教学板书]5守株待兔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放下农具守株待兔结果:兔不复得被人嘲笑 心存侥幸一无所获[教学反思]在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疏通文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想象,找出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分析其过程和最终结果。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真正的寓意。 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谦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的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重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位主人翁,一位叫陶罐,一位叫铁罐。(出示陶罐、铁罐图片)2.大家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同桌之间互相检测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师生互评。4.分段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的橱柜里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却谦虚礼让。若干年后,陶罐被人们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描写它们神态的词语画出来。(1)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2)指名朗读第一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铁罐很傲慢,看不起人,没有礼貌。板书:傲慢)(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铁罐说的话读一读?(指名读)(4)铁罐明明知道陶罐易碎,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发问,目的是什么?(嘲笑陶罐)(5)通过铁罐的行为,谁能猜测“奚落”的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6)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板书:谦虚)(7)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8)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两组对话。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后面的两组对话;②注意圈出需要重读的部分;③思考:铁罐和陶罐的情绪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出示两组对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注意铁罐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2)学生自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懦弱:柔软,软弱。轻蔑:轻视,看不起。恼怒:气恼,发怒。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和睦相处:彼此友好地相处。)(3)铁罐为什么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教师小结:面对 铁罐的恼怒和无理,陶罐一直表现出平静友好的态度。铁罐也由刚开始的傲慢、轻蔑、恼怒,到现在的火冒三丈、恼羞成怒……5.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三组对话的内容。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骄、傲、谦、懦、捧、弱、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尘”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虚”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三笔是横钩。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难点)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精读课文,总结升华1.学习第10-17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覆灭:全部被消灭。覆盖:遮盖。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掘土。)(2)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如何?(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朗读相关句子)(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它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发言,全班交流)2.总结全文,感悟道理。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后,你喜欢谁呢?为什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3.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创造想象,训练表达 被摆放在博物馆里的陶罐,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它与铁罐相见了。想象一下,铁罐见了陶罐,会对它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段对话吧,要求写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气或动作。[教学板书]6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谦虚傲慢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带领学生具体分析铁罐与陶罐的第一次对话,获得学习方法后,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学习后面的两组对话,我只在旁边适时引导,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我再运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了解故事的发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7鹿角和鹿腿[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3.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2.体会故事的寓意,初步学习复述故事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3.了解课文大意。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梅花鹿)2.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经历了一件事后,它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一只鹿原来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自己的四条腿长得难看。后来当它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美丽的角让它差点儿送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帮它狮口逃生。) 三、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预设:(1)鹿十分欣赏自己的角,认为它精美别致;(2)鹿抱怨自己的腿太细了。2.欣赏鹿角的美丽。(1)鹿角到底美在哪里呢?请你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画下来。(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句子)(3)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两束美丽的珊瑚)“精美别致”是什么意思?(精致美好,而且很特别)(4)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心情怎么样?(兴奋板书:鹿角美丽)(5)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鹿自我欣赏时兴奋、陶醉的语气。)3.抱怨鹿腿的难看。鹿悠然自得地欣赏美丽的鹿角时,忽然觉得自己的腿很难看,它开始抱怨了。它是怎样抱怨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板书:鹿腿难看)(2)这时候鹿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导学生读出不满、嫌弃的语气。)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2.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故事有关的说法表达自己的看法。(难点)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品读课文第5-7自然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请学生朗读,并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2)问题过渡:难看的腿让鹿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却差点儿送了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板书:险些送命狮口逃生)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惊险。4.课件出示:①咦,这是我吗?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此时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死里逃生的鹿此时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它的角和腿呢?(后悔、叹息、感激)5.小结课文。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6.将本课与《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这两篇课文的共同点。(两篇课文都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的道理。像这样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的文章,称为“寓言”。)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小小辩论会。(1)出示: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2)学生读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2.教师总结:事物各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1.指导学生写字,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观察字形,识记字形。2.集体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重点点拨、范写。(“鹿”注意“比”的写法)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板书]7鹿角和鹿腿鹿角鹿腿美丽难看险些送命狮口逃生物各有所长全面看问题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表现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态度不同的相关句子,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到鹿态度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接着,我以课后习题作为主题进行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用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8*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启发思考:联系生活,你们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寓言诗,看看诗中的池子和河流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自主读文,学习交流1.初读寓言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再读寓言诗,把握重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3.三读寓言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思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4.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课件出示: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①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②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它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池子认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2)课件出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的是什么?(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3)课件出示: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①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②河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利益?(学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评价)师过渡:池子认同河流的话吗?结果又是怎样的呢?(4)课件出示:河流的话果然应验。①河流的什么话得到应验?(河流给人们带来利益,受到尊敬,光荣无比。池子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②从哪里可以看出河流的话得到应验?(课件出示相关句子)5.朗读最后一小节,联系全文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更赞同文中池子与河流谁的观点。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想象池子与河流对话时各自的动作、神态。2.小组交流:(1)各代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现状,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2)读完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3.教师评议并小结:人不应该荒废年华,应当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将来会一无所获。[教学板书]8*池子与河流池子河流贪图安逸负重前进不思进取创造幸福淤塞枯干长流不断多作贡献增添光彩[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学完课文后,我提出了“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教学重难点]1.与别人交流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2.学会耐心倾听,尊重别人的想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了解班情,引出话题师:哪些同学在班级中长期担任班干部?哪些同学曾经担任过班干部?哪些同学从未担任过班干部?(课件出示三年级(2)班上下学期班干部图表)刘杰浩所在的班级,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书课题)二、独立思考,讨论交流1.四人一小组进行“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讨论。(课件出示讨论要求:对别人的想法不要加以指责,但可以礼貌地进行客观的评价。)2.师:如果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明确:提醒学生在发言前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多想几条理由,想充分,然后发言。可以列举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作为支撑,并用上“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使表述更清晰。(1)若同意轮流制,试着想一想:对班级活动的开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轮流的时间怎样安排才更合理?一个月轮换一次,还是一学期轮换一次?为什么? (2)若不同意轮流制,那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如老师指定制、班级竞选制、抓阄制等。从中选择一个,说说这个制度的好处;也可以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热衷于为班集体服务,有的学生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三、全班交流,说清观点和理由1.各小组依次派选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明确:引导学生围绕“该不该”和“为什么”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发言。另外,小组推荐的代表不一定是说得最好的同学,也可以采取轮流制或抓阄等方法,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1)对发言者的要求:发言的时候先表明观点,再说清楚理由。(2)对倾听者的要求:认真倾听,边听边想;尊重不同意见。2.师生共同总结两种观点。四、评议评价,提升能力1.在刚才的发言环节,很多同学的表现值得称赞,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吧!(课件出示评价标准:发音、语速、内容、语气、神情)2.投票选出本次讨论会的“好口才”和“礼仪之星”。五、课堂小结其实对于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和理由,但不论是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就行,没有对错之分。[教学反思]课前我进行了班情调查,为本次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课中,我又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和评选个性获奖者活动,这些有趣的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今后可以多加尝试。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语文要素】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学重难点]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教学课时]机动一、勾连单元课文,把握阅读方向1.课前布置任务:(1)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则故事,制作图文并茂的寓言小报,内容包括标题、情节(山形图、流程图等)、道理、启发等。(2)学生的寓言小报都展示在图书角里,每人拥有三张星星贴纸,给最欣赏的小报投票,在点评交流中分享阅读乐趣。2.导入: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今天,老师研发出了实物“魔袋”。(1)“寓言魔袋变一变”,首先变出第二单元的四则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2)接着,请学生简要复述四则寓言的故事内容,说说蕴含的道理。相机理解“小故事大道理”的意思——故事短小,道理深刻。二、共读古代寓言,感悟阅读方法1.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教师选取《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曲突徙薪》,与学生共读,请学生找一找故事里的人物,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提问。预设: 生:(提问)我想问问主人,为什么你第一次不听客人的劝告呢?生1:因为主人觉得这是个啰唆的客人,太烦了。生2:主人以为客人在骗他。生3:主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听了客人的说法反而心情糟糕。教师借机提问,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么做?预设:生1:我会听他人的劝告。生2:我会知错就改,及时地消除隐患。生3:我会感谢曾经给我建议,帮助过我的人。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经历感受。3.教师小结阅读两个寓言故事的方法要点:(1)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2)要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三、交流已读寓言故事,运用阅读策略预测1.首先进行“寓言故事猜猜猜”游戏。学生从自己的寓言魔袋中拿出提前制作的三张小卡片。卡片上内容各不相同,分别用图片和文字写明寓言故事的角色、情节、语言、道理等,每张卡片对应一方面内容。(1)学生抽出一张卡片,让小伙伴猜这是哪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预设:有位学生出示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小伙伴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截竿入城》《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2)师点拨:不同的寓言故事,有时候也会反映相似的道理。2.(课件出示:《小故事·大道理·新发现》阅读单)课前,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分别记录了三则最喜欢的寓言及自己的阅读发现,独立完成学习单。(1)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汇总,剔除重复或错误的“发现”,形成小组汇总单。(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进行补充或修改。预设:全班交流中,绝大多数学生关注到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多数题目中含有角色;《中国古代寓言》以人物为主,《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3.教师引入学生还未读过的《克雷洛夫寓言》,呈现故事目录,让学生借助“预测”策略,通过章节的标题预测故事内容。4.师生共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仁慈的狐狸》。 预设1:很多学生根据题目都预测这只狐狸心肠特别好,会做善事;但读到狐狸劝说其他鸟类救助小知更鸟时,学生对结局的预测产生了分歧。生1:狐狸可能会把小知更鸟养大,因为它们没有妈妈了,而且题目讲狐狸很仁慈。生2:我预测狐狸把它们的妈妈救回来了。生3:我觉得结局可能不好吧,前面提到让杜鹃拔毛,斑鸠也没妈妈管,岂不是乱套吗?预设2:对故事原来的结局,多数学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只狐狸竟然把小知更鸟吃了,原来它是假仁慈。只有少数学生预测到这一结局,而且有依有据。生:狐狸本身就是狡猾的,不会因为小知更鸟失去妈妈而改变性格。我从很多寓言故事中看到过狐狸,比如《狐狸和鹳》。狐狸为了不让鹳喝到汤,故意用浅浅的盘子来装,还假惺惺地问鹳汤的味道怎么样。5.通过联系已读的有关狐狸的寓言故事,学生合理地推测出狐狸狡猾的性格。师追问:为什么寓言中总出现狡猾的狐狸呢?预设1:作者希望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狡猾。预设2:有时候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狡猾的人,我们不要轻信他们。师进一步点拨:狐狸这一反面角色代表了某一类人。寓言故事大多以讽刺为主,这样揭示的道理更容易引人深思。阅读时可以这样进行比较,探索寓言的特点与规律。6.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四、展示创编的寓言作品,指导学生课外创编1.教师分享一篇创编的寓言故事,启发引导:我们读了不少寓言,只要留心生活,就能创作出我们自己的作品。2.指导学生课外创编寓言故事。[教学反思]课上,我通过“寓言魔袋变一变”导入课堂,接着,请学生简要复述四篇寓言的故事内容,说说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在脑海中勾连起已学的课文,而且自然把握了阅读方向,理解了“小故事大道理”的意思。阅读的乐趣之一在于互相交流分享,《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里有上百篇故事。为此,我设计了猜谜游戏、探索发现环节,让学生感受好玩的情趣和沉思的理趣。游戏竞猜环节能够唤醒学生对已读的寓言故事的记忆,《小故事·大道理· 新发现》阅读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寓言的特点,提升思维能力。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发挥想象,将人物的动作、语言描述具体。【语文要素】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教学重难点]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重点)2.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发挥想象,将人物的动作、语言描述具体。(重难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你放过风筝吗?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指名说)2.导入课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有关放风筝的文章。(板书:看图画,写一写)二、确定顺序,观察图画1.指导看图的方法。(1)有序观察,把握图意。(由远及近,从天空到地面,从景到人)(2)从图上可以看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3)在仔细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2.指导看图。(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例文片段: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老鹰风筝、蝴蝶风筝、金鱼风筝……(2)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出示例文片段:小方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带来的风筝,请小强帮忙一起放。只见小强双手托举起风筝,小方右手拿着线轴,向前小跑着,等到放出一米来长的线时,小方喊了声“放”。小强立刻松开双手,风筝便乘风而上,慢慢地,小方越跑越快,风筝也越升越高。(3)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具体而又形象生动。明确:看图作文的重点应是写看到的,三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这一点,把想象部分写得很多,偏离主题,图画上的内容很少,从而导致习作重点不突出。提醒学生把观察到的写清楚之后,适当加入一些想象即可。(4)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三、明确要求,内容具体1.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板书:明确要求)(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语。(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心情、语言)结合提示语,把图画里的内容介绍给大家。(2)说之前,仔细观察图画(板书:观察图画),想一想:①这是什么季节?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2.指名讲述,师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丰富内容。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2.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上节课同学们围绕图画进行了探究交流,并完成了习作构思。这节课我们来全班交流学习,完成习作。二、指导写作,落实表达 1.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大家想给自己的习作拟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2.确定重点:在写放风筝的过程中,要想一想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想些什么。3.动笔写作: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再写下来。三、独立修改,展示习作1.自读修改。(自己读自己的作文,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3.誊抄习作: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修改一边誊抄。4.佳作展示:选出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将其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板书]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心情语言[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通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构成一段话。最后,我组织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选出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语文要素】2.培养学生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4.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8个字。5.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教学重难点]1.学会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重点)2.培养学生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重点)一、学习“交流平台”1.提问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2.从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预设1:《守株待兔》——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抱侥幸心理。预设2:《鹿角和鹿腿》——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预设3:《陶罐和铁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 预设4:《池子与河流》——做人不能贪图安逸,虚度年华。3.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1)提问:课文中这些有趣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呢?(2)学生自由交流。4.过渡:寓言的世界多有趣呀!还想去寓言王国旅行吗?课外,让我们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词语积累。(1)课件出示:①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②无忧无虑无边无际(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①叠词:AABC式②无……无……)(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2.句子练习。(课件出示两个例句)(1)学生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么。(2)全班交流。明确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句,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适当加上动作、表情。(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5)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6)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三、学写通知1.读样例,了解通知的写法。(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①时间:②地点:③参加人:④事情:⑤通知人:⑥通知时间:(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分两行写署名和日期。2.学写通知。(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8个字。2.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难点)一、学习“书写提示”1.课件出示:艳植舞最静霜扁集2.互相交流找到这些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3.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艳”“最”。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二、学习“日积月累”1.自主认读,读准字音。(1)课件出示成语。(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师生评议。2.讲述成语所包含的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成语,交流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的寓意。(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情,补充讲解学生不了解的故事。3.熟读并背写。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智子疑邻、郑人买履……)[教学反思]在整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段运用”中词、句的特点,让他们体会词、句的作用,培养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学会在写话时加上细节描写。此外,我还带领学生书写通知,让学生学会书写通知,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把写字、学词、语言实践联系起来,达到了一个好的学习效果。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背诵。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此时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7.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2)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指导“符”字的书写: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第八笔竖稍短些。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息。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第2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板书:清明)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节奏。(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学习生字1.学习古诗第一、二句。(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2)课件出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的解释,并配以相应图片。(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个个失魂落魄的。)(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2.学习古诗第三、四句。(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3.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4.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逝世的亲人)5.自由朗读古诗,背诵古诗。6.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7.请学生观察“欲、魂、借、酒、何、牧”这6个生字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魂、借、酒、何”左窄右宽,“欲、牧”左右同宽)8.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3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背诵。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让学生齐读诗题,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简介诗人王维。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1.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2.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简介重阳节)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2)谈话过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加强烈了。(3)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2.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插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3.感受古诗的韵律: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四、记忆识字,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识字。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独”的部首是“犭”,“异”的上半部分是“巳”。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板书]9古诗三首元日春节热闹欢快清明清明节怀念亲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思亲、思乡[教学反思]本课三首古诗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交流读完古诗的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 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保存、欧洲”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切”“便”“鲜”。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累、切、便、鲜”,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齐读。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明”的。(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那时候人们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后来,人们就在帛上写字。(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板书:麻纸)(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板书:造纸术蔡伦)(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及其意义。)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1个生字。(重点)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难点)3.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一、复习导入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种类时间用料优点缺点造纸术发明以前帛麻纸2.结合上表,研读第4自然段中描写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并将其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纸”进行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通过对比,用蔡伦的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3.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纸的广泛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说: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纸的重要作用,来体会纸在各领域中无法替代的作用。 4.为这一发明作出贡献的人是谁?(蔡伦)5.句子探究:(课件出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交流:把句子中的“之一”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中国其他的伟大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2)师引导:所以说明性的文章用语一定要准确,“之一”一词就体现了这种准确性。(3)举一反三,思考:“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一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6.延伸交流: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发生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三、记忆生字,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术”最后写点,“社”先写点。)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学板书]10纸的发明竹片:笨重帛:轻便、太贵麻纸:粗糙不能普及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对比阅读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的纸和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的伟大贡献,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被传承普及的原因。我通过设计表格、对比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等,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1赵州桥[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创举”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爪”。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语文要素】3.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按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2.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爪”,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祖国各地现代化大桥的图片与介绍,学生自由交流对桥的认识。2.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检查反馈。(1)课件出示词语,读准字音。读准多音字“爪”。(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3)理解词语。(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冲毁:冲破。创举: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赵州桥的,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坚固而美观、历史文化遗产。)2.自学第1自然段,这段话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3.小组讨论交流。4.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桥的形状,还写了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5.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会闻名于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相互交流书写难点)2.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1)“县”字上部的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2)“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3)“慧”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多写或少写了笔画。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重点)2.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点)一、复习导入,问题激趣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世界闻名)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会闻名于世界?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赵州桥非常雄伟。板书:雄伟)(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课件出示相关句子。)(3)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①小组交流: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突出桥坚固的优点。板书:坚固)②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高度称赞它?(创举。因为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他的首创,没有先例。)(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的前4句,读出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2.读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的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师小结: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3自然段接着介绍桥的“美观”。像这样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连接作用的句子叫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从哪里可以看出桥十分美观呢?(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2)引读有关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各种姿态的句子。(3)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龙的各种姿态。(4)通过动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缠绕、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的意思。(5)思考:怎样理解“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6)师小结:就是这样精湛的雕刻,让赵州桥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着这几幅画面,再齐读这一段。(配乐)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过渡: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板书:智慧才干)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请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教学板书]11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智慧才干[教学反思]《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这三个特点。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去充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积累多音字“乘”“笼”。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语文要素】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幅画,这不是普通的画,而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教师解释“名扬中外”的意思。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3.赏读,展开想象。(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描写出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边读边作批注。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所包含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夫,画出来的画很了不起。板书:人物多) (2)画上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内容丰富。板书:街市热闹)(3)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传神)四、看图交流,内容拓展1.《清明上河图》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看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2.教师小结: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北宋人民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板书]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人物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古都风貌生活情景[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紧扣阅读提示,半扶半放地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我用图文对照、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重点)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难点)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也深入地了解了这些节日的风情。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你记忆最深的、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写出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将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请学生自读教材第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任务。2.指名反馈交流。3.引导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的事例。(1)指名交流自己家中所过的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2)学生用简要的话写出想要选取的事例。(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点拨:如果仅仅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4.指导梳理写作提纲,帮助理清写作思路。 (1)学生回忆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可以按什么顺序写。(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将自己选择的事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单罗列。第2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习作例文进行习作训练。2.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二、例文引路1.课件出示例文。2.自由阅读。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人物。(2)认真观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3)边看边想,发挥想象。(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心理变化。三、完成习作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习作讲评。指名读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誊抄。[教学板书]习作:中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典型事例时间、地点,气氛、人物活动、自我感受[教学反思]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及自己在家度过节日时欢乐的场景或事件。然后提示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内容,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价与引导,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认识7个生字。2.积累有关“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3.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重点)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一、学习“交流平台”1.课件出示《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片段,互相交流。2.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3.教师小结:(1)在以后阅读中应注意这种写法,便于理清文章结构。(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写法。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最后想想怎样有条理地把这几个方面写具体。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招牌图片。2.学生互相交流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招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记招牌上的文字。 3.学生交流其他识字途径。(课外阅读、菜单、电视节目……)4.小结: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汉字。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2.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重点)3.积累有关“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以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例,指导口头介绍造纸的过程。2.小组内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组内互评。3.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开展小组间的相互评价。4.学生按照评价结果自己练习介绍,再进行小组交流。5.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段话。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两段话的特点。(都是先总后分的段式;都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仿写句子。7.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二、学习“日积月累”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正音)(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四字词语的含义。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③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2.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词语对对碰。比如,一人说“文房四宝” ,另一人就要对“笔墨纸砚”。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在平时阅读或学习中积累到的这样的词语。[教学反思]对于“语文园地三”的教学情况,我的反思如下:一、要启发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二、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渐渐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三、仿写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习惯。【语文要素】2.以适当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3.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用不同方式展示成果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传统节日里。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2.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1.分小组合作,合作要求:(1)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找到对应小组,自由组合。(2)小组内交流资料内容,派选一位成员作为代表发言,师生评议。2.小组展示。(1)春节组展示。(关于“年”的故事表演、贴春联、年画习俗讲解、《元日》古诗朗诵)(2)元宵节组展示。(猜灯谜游戏、元宵节传统食物介绍、元宵节习俗活动介绍)(3)清明节小组展示。(介绍清明节的相关习俗)(4)端午节小组展示。(播放赛龙舟、包粽子视频来介绍节日习俗)(5)中秋节小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诗朗诵结束展示) (6)重阳节小组展示。(讲故事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发出“看望孤寡老人”爱心活动的倡议)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4.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研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分享。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太神奇了!生2:了解一个传统节日的同时还能读到很多著名的诗词。师小结: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来历,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就能更好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3花钟[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芬芳、争奇斗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语文要素】3.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教学重难点]1.结合语境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含义。2.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自然段的大意。(难点)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出示图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2)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成员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2.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和花的名称。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读读第1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4.你读我写。(教师在黑板上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1)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2)第1自然段给我们介绍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板书:现象)(3)引导学生找出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开花、欣然怒放、苏醒过来、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开花、含笑一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效果。5.学生自读,互读,感悟。6.小结:通过第1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先用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意思,然后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和开放的姿态。7.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四、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分析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端正。如“修”“强”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第2、3自然段,能借助关键词句说出第2自然段的大意。(难点)2.能仿照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句子,写一写其他的花。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二、精读第2自然段,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板书:原因)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小组交流,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光照)3.教师小结,揭示原因: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4.第1、2自然段中,哪句话分别提示了本段的主要意思?(课件分别出示)(1)指名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总结段意,全段围绕这一个意思写)(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男女读、齐读)三、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花钟的形成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花钟。板书:应用)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3.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大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体现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四、课后拓展,巧妙运用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其他花开放的时间。2.理解运用。用课本中学到的句式表现花是怎样开放的。(什么花)(怎样开)。五、教师小结作者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探索美丽的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教学板书]13花钟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应用: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再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奇妙、大自然的奇丽。 14蜜蜂[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等词语。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教学重难点]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2.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读准字音。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放在纸袋里,带到四公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蜜蜂能飞回来,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做个实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三、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教师重点指导:“蜜蜂”不要写成“密峰”;注意“辨”与“辩、瓣、辫”的区别。)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2.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一、复习导入请大家默读课文,说一说: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这次实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学生自由举手回答)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做实验的句子。2.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实验过程,同桌之间互相补充。3.质疑探究。(1)法布尔为什么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白色的记号?(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2)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想到了什么?(做实验应该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会得到科学的结论。)(3)法布尔来到陌生的地方放飞蜜蜂时,看见它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怎样推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4)放飞了蜜蜂后,“我”的想法是什么?“我”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同桌互相讨论)(5)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4.文中的实验步骤任意去掉一个行吗?小组讨论。(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三、细读感悟,探究结果1.学习第3-4自然段。思考:实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不能)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我”想,它们看不到遥远的家。)(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两只)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长时间?(大约三刻钟,一刻钟是十五分钟)(3)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第3-4自然段。2.学习第5-7自然段。思考:第二天,法布尔在检查蜂窝的时候,又发现了什么?(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1)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来的呢?(出示相关句子)(2)学生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蜜蜂的赞叹)3.学习第8自然段。默读课文。(1)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2)思考: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是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实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学习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1.出示句子:①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②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更好?圈出句中你觉得用得好的词。预设:第一句好,“左右”“好像”表示不确定,用词精准,表达出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圈画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或句子。预设:几乎、大概、将近、大约、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小结:通过圈画、比较和对比朗读,可以感受到课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板书]14蜜蜂[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先让学生归纳实验的几个步骤,从实验步骤的重要性来引导学生推论出法布尔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然后带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强化了语言表达意识。 15*小虾[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语文要素】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教学课时]1课时一、认识生字,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1.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3.小组长用生词卡片检查各小组同学认读生字的情况。4.学生交流、反馈。(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5.默读课文,谈感受。生字的障碍已经被大家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爱的小虾。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小虾的句子,谈谈作者对它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达)二、互相交流,整体感知自学指导: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小虾的?(生活环境、外貌、习性、性格)2.请小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画出来。(1)课件出示: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2)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虾的有趣?(日常活动生气)(3)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小虾被打扰后的表现?(动作)(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和课文配图) (4)从作者的描写中,你对小虾留有怎样的印象?(十分有趣指名读、自由读,读出小虾的有趣)3.教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小虾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观察细致,而且用词恰当,描写生动,所以让我们感觉小虾是那样的有趣、可爱。同学们课下可以将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摘抄下来。三、拓展,升华主题1.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小虾,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了,这是因为作者喜爱小虾,和小虾成了好朋友,对它们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再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小虾的特点。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小动物,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像作者一样把它们写出来好吗?用“真”为开头写一个片段,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3.交流展示。(展示部分优秀作品)[教学板书]15*小虾生活环境样子很有趣日常活动生气喜爱[教学反思]这篇文章比较浅显,我注重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积累生字词,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并且我还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语文要素】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表记录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2.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实验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2.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并写下自己在实验时的发现、感受和思考等。(重难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平时做过小实验吗?谁能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简单介绍给大家?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心人,会主动去动手实践。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写进作文里。(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1.小组同学根据下面的表格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实验结果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1.题目要求。(1)选择你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2)语句要通顺、连贯。(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感受或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2.审题要点。(1)确定习作范围。自己做过的生活小实验、自然小实验、科学小实验都可以作为写作内容。(2)题目限定“一项小实验”,就只能写一项,不能写多项。3.习作内容。(1)大家选择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内容写。(2)习作的重点: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按先后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3)写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实验的步骤,确定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做到分步分节。(4)“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注意要穿插在实验过程中,分散地写,写出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板书:我的感受)第2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习作例文进行习作训练。2.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一项小实验”进行了探究交流,梳理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习作。二、阅读例文,探究写法1.出示小片段。(关于小实验的作文)互相交流,说说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关于写小实验的方法。并谈谈你的感受或对短文的评价。(抓住具体的句段谈对写法与内容的理解,说说短文什么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教师做引导、点拨与提升。)2.教师小结,指导写作。(1)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实验前“我”的准备,实验中“我”和小伙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一步一步很有条理。(2)“我”做的每一步,都写得很具体,不仅详细描写了实验的动作、与伙伴交流的语言,还穿插了面对实验现象发生变化时心情变化的描写,这样就把实验的过程写活了,读起来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小作者不但把实验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还告诉了读者实验的原理。三、明确写法,独立写作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互评习作,尝试修改1.让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2.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3.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4.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品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板书]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先……接着……然后……最后……我的感受实验结果[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我从审题目要求、审习作内容、例文展示、探究写作方法这几方面指导学生写作,然后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独立修改。教师的适度指导,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语文要素】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教学重难点]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习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重点)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一、学习“交流平台”1.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2.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1)(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1)(课件出示《花钟》第1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第2句话)(2)(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段话。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互相交流,分析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2.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独立练写,教师个别辅导。4.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重点)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1.课件出示病句。小组交流,进行修改。①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同学”。)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2.认识修改符号。(课件出示本次要求掌握的“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的图片)①②③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4.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二、学习“日积月累”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1)课件出示古诗。(带有节奏划分的诗句)(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1)课件出示重要词语注释。(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全班交流,出示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雨,河水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面上。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放手把教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次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双手,就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16宇宙的另一边[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语文要素】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2.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难点)一、话题导入,感受“神奇”1.读一读《颠倒歌》。出示: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打哆嗦。镜子照妹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2.师生交流:(1)说一说你认为有趣的地方。(2)想一想,这些有趣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3)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身边的状况变成了这样,会怎么样?二、提取信息,梳理“神奇” 1.学文识字,读通课文。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正音。提示:“淌、栋”是后鼻音、“篇”是前鼻音。“绪”和“吁”声调不同。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想象中的宇宙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这一边宇宙的下雪冬天太阳东边升起石头没有生命“我”上楼,向左走加法、乘法、作文另一边(关键词)夏季西边向右3.竖着看表格,说一说你的发现。讨论: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想象了哪些方面?师生交流:自然:下雪、日出、石头;“我”:上学;学习:加法、乘法、作文。小结:这些内容是“我”的生活与学习内容。4.横着看表格,说一说你的发现。师生交流:这些现象是相反的,是不同的。追问:宇宙的另一边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作者是如何想象的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三、整合信息,说出“神奇”1.小组合作,结合表格的内容,以“宇宙的另一边”为主题,整体说一说宇宙另一边的景象。提示:梳理整合表格中“另一边”的关键信息,围绕主题说一说。师生评议: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谁说得更通顺流畅。四、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观察字形。2.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相机指导。(1)“秘、密”这两个字结构不同,其中“必”的写法也有区别。“秘”中的“必”要写得舒展一些,与左边高低相平。“密”中的“必”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宝盖,盖住下面的“山”。(2)“乘”要注意笔顺,前三笔是撇、横、竖,最后撇、捺要舒展。(3)“越”书写时要注意走字旁里面部分的斜钩上有一撇。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难点)一、激发兴趣,鼓励表达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似乎一切都与这一边不同。那么,宇宙的另一边真是这样吗?只有这样一种情形吗?师生交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作者那样展开想象,拥有属于自己的神奇的“宇宙的另一边”。二、借助支架,尝试迁移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想象的神奇景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的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借鉴。1.第一类: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师生交流:(1)宇宙的另一边的景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反。作者的猜测和想象很有趣,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拥有了生命特征。(2)梳理表达方式:自然现象(相反)+猜测(问句)。(3)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在宇宙的这一边,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那么,______________。在宇宙的这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类: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生交流:(1)想一想我们学习的加法和乘法是什么样的,结合作者的想象,指出“神奇”在哪里。 (2)梳理表达方式:“现象”加上“现象”等于“一种现象”。“诗句”乘以“诗句”等于“诗句”,又等于……(3)你能用上提供的诗句,写出有趣的加法或乘法吗?(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第三类: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师生交流:(1)我们写作文时是如何进行的?说说作者的想象有趣在哪里。(2)在你的想象中,写作文是怎样进行的?比一比谁的想象更有趣。(3)在宇宙的另一边,应用题是如何解答的?运动会是如何开展的?……三、发挥想象,写出故事1.你想象中的“宇宙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的呢?发挥想象,写一写你想象中的故事。2.学生练笔,明确要求:(1)以身边生活或学习的内容为序,想好要写哪些内容。以“倒影”为想象的方法,充分地展开想象。(2)借鉴本篇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出你想象的世界。(3)鼓励运用从其他书籍中学到的更加独特的表达方式。3.师生交流。[教学板书]16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边宇宙的下雪冬天太阳东边升起石头没有生命“我”上楼,向左走加法、乘法、作文另一边(关键词)夏季西边向右[教学反思]《宇宙的另 一边》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三下的习作单元。从教学价值来看,本文具有阅读教学的价值,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走进作者描绘的想象世界,提取信息,梳理宇宙的另一边的各种秘密,并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同时,本文还具有习作的示范价值。作者围绕“倒影”这个思路尽情地想开去,写了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学习内容,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思路,为学生写想象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文本示范。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语文要素】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想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假如你也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预习。(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这棵大树就是她。)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②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课件出示句子)②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课件出示句子)②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师重点指导:“继”字注意笔顺,最后一笔为“竖折”;“狐狸”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犭”,写的时候注意要左窄右宽。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重难点) 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1.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2)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3)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2.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课件出示妈妈住进“我”的鸟窝的片段)(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我”的心里十分矛盾)“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3)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3.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我”有什么表现?“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饿了,想吃饭)(1)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了一棵大树吗?(不是)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你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一位爱孩子的妈妈)(2)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后悔,在朗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的特点。4.课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2)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3)“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4)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5.读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终究还是妈妈。(2)“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终究还是妈妈的?(“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3)“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4)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1.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学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不想吃饭变成树妈妈、小动物住进鸟窝饿得流口水妈妈最了解我[教学反思]《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母亲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紧扣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的说话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创作的灵感,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语文要素】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交流读过的有关想象的课文,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通过按手指印想象事物、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课时]1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竖线、圆和点)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奇思妙想”的游戏吧,看谁能根据课件上的图形想象一个故事。2.大胆想象的世界魅力无穷。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大胆想象的,把你认为有意思的想象与大家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4.在写想象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的写法又有哪些特点呢?(立足生活、大胆想象和拟人化的写法让想象故事更有吸引力。)二、学习“初试身手”过渡:你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很多奇妙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初试身手。1.课件出示: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1)学生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画得新奇。(2)展示学生作品,由小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师生评议。2.课件出示: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给出的开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开头编故事。(2)师引导:第一个故事需要抓住“瞌睡虫去寻找自己的朋友”,想象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事;第二个故事需要抓住关键词“颠倒村”,那里的事物与现实完全不一样,小牧童在颠倒村又会发生怎样惊险有趣的故事呢?(3)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分组,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起接龙编故事,派小组代表讲故事,选出最佳小故事。(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将“初试身手”中的故事接着写完,当作本单元的习作。3.总结:小故事,大智慧。希望同学们能掌握方法,走进想象的世界,创作出自己的精彩。[教学反思]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大胆想象可以拥有奇异的经历,实现美好的愿望。在“手指画”的教学中,我通过绘画、说话及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在“接龙编写故事”的教学中,我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掌握了续编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目标]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语文要素】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语文要素】3.能欣赏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学重难点]1.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2.能欣赏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重点)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重难点)一、审题引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自由读一读作文题目,说一说你产生了哪些遐想。(指名说)2.解题导入:几个作文题目,就引发了同学们无穷的遐想,可见想象的世界真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想象世界的旅行。二、范文引路,激发想象力(一)旅行第一站:《一支铅笔的梦想》1.大家猜一猜:铅笔要是有了梦想,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支铅笔的梦想究竟是不是跟大家想的一样呢?播放《一支铅笔的梦想》的录音,找出铅笔的5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里,躲到菜园里,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3.联系课文旁边的批注和插图,思考: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预设1: 伞、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外形相似,想象合理、自然。预设2:铅笔“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过河的蚂蚁当木筏”等,展现了一个调皮、贪玩、善良、向往自由的铅笔形象。4.认真读铅笔的5个梦想,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讲这几个梦想的,理清例文的想象思路。(先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接着提出“知道我要做什么吗?”的问题,然后给出答案,最后用“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表达自己的感受。)5.读一读课后练习,发挥想象,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是什么。(提示:想象铅笔还可以变成什么?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二)旅行第二站:《尾巴它有一只猫》1.自由读例文,思考:猫能有尾巴,可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2.引导学生读两个批注,明确: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常规思维下不可能发生的事,反方向去想象就能实现。)3.展开想象说一说:除了猫,尾巴还能有什么呢?三、教师小结1.想象要合情合理,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中,铅笔和豆角、丝瓜等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板书:想象合理)2.想象要大胆,能想象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如《尾巴它有一只猫》一文中,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事物,产生合理的联想。(板书:大胆想象)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欣赏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的旅行历经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站,这节课,我们来一场自由行,自由选择你想去的想象故事空间。二、分析题目,碰撞思维1.学生齐读习作要求和各个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2.思维碰撞,明确习作思路:你喜欢的题目是哪一个?为什么喜欢这个题目?这个故事里会有哪些主人公?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预设1:我喜欢的题目是“手罢工啦” 。有一天,我的手抱怨每天的工作太累,所以集体宣布罢工了。这个时候,我一点都不怕,因为我有智能机器人,洗脸、穿衣服、吃饭、智能驾驶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帮我顺畅地完成。预设2:我喜欢的题目是“躲在草丛里的星星”。一颗星星在天上待腻了,不喜欢每天被爸爸妈妈约束着。于是,它变成一颗流星,趁机逃离了爸妈的掌控,落到了草丛里,并且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它觉得很开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颗星星却开始想念爸爸妈妈了……三、构思作文,教师指导1.学生独立构思,完成习作。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讲评习作,鼓励分享与修改1.集中评讲。出示待展示的学生习作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读哪个故事,并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再让文章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评一评,说一说谁想得更有趣。2.习作互评。同桌互评。(要求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欣赏的地方,还要给同桌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3.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贴在墙报上,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故事投票。[教学板书]习作例文与习作想象合理/大胆想象[教学反思]课堂中,学生的表达兴趣很浓,尤其是我对他们进行思路点拨后,许多学生能根据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大胆想象,但有的学生的想象仍然不够大胆。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绝对不仅仅是本节课的任务,平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和文本进行碰撞交流,细心观察生活,这样学生想象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语文要素】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1.能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重点)2.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的画面。3.背诵《溪边》。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难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2.引导交流:同学们在童年时一定都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在小组内读诗歌并互评、正音,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场景)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由朗读《溪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溪边钓鱼)3.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画出来与同桌交流。(1)课件出示: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句话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绿”吗?(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溪水变绿了,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也被染成了绿色。)(2)课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笑声”能“蹦跳”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小朋友们钓到鱼的喜悦之情。)4.师范读诗歌,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2.师范写“墨、爽”,讲解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3.生练习,师巡视,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并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江上、林中的画面。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难点)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背诵《溪边》。2.今天,我们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1.自由朗读《江上》《林中》这两小节的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简要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板书:江上戏水林中采菇)2.这两小节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画出来,与同桌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1)课件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两排银牙”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呢?(“水葫芦”本义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伙伴;“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这里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孩子们戏水时快乐无忧的场景。)(2)课件出示: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孩子戴斗笠采蘑菇的样子,把他们融入了大自然。)三、总结延伸1.自由朗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谈一谈你的感受。(板书:快乐幸福)(1)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的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3.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教学板书]18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快乐幸福[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之后,细细品味诗句,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出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林中采菇的生动画面。在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联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写下来、画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9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语文要素】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理解文章题目“剃头大师”的含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重点)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师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分小组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注自然段序号,画出课后生字词。(3)同桌相互检查。2.自学检查。(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的小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他的头发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2.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沙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呢?(胆小、怕鬼、怕喝中药、怕剃头)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难点)2.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一、复习导入1.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1.分小组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原因。2.趣事一: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1)小沙每次是怎样去理发的呢?(姑父押进理发店,手执尺子)(2)“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3)小沙每次去理发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一读吗?(难受)师过渡: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4)课件出示: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5)“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说剃头师傅是“害人精”呢?(6)面对“害人精”,小沙是怎样做的呢?他为什么对理发“耿耿于怀”?(规规矩矩地让老师傅剃头。小沙感觉剃头像受刑一样难受,而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他的父亲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3.趣事二:“我”为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1)快速浏览第7-16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2)小沙为什么“央求”“我”为他理发呢?(头发长,不想去理发店“受刑”,害怕姑父)(3)“我”在为小沙理发时,小沙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惊慌——兴奋——无所谓)(4)课件出示: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①为什么“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小沙信任“我”,让“我”为他理发;当“我”闯祸后,听到小沙说没剪破耳朵就无所谓时给了“我”鼓励;“我”自认为有剃头的天分,把自己当“剃头大师”。)②“我”为小沙理完发后,小沙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呢?(头上坑坑洼洼、像梯田)(5)课件出示: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①为什么小沙会大叫一声?②“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4.“倒霉”的结局。(板书小标题)(1)齐读最后一段,想想“倒霉”的含义。(2)“我”是“剃头大师”吗?为什么?5.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三、升华总结,回顾课文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最喜欢文中哪个部分?为什么?3.读完文章,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小沙机灵、顽皮;“我”天真、可爱)4.作者能将童年趣事写得具体、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留心观察,感受生活,抓住事件发展过程将事件写清楚,并将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小结:我们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将身边的趣事记录下来。 [教学板书]19剃头大师小沙理发“我”为小沙理发“倒霉”的结局天真、可爱、顽皮[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在字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它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同时,让他们围绕课文叙述的两件事,感受童年的快乐。最后,为学生点拨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奠定基础。 20肥皂泡[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积累多音字“和”,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语文要素】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2.能用多种方法尝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多音字“和”。(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都很爱玩游戏,童年时期的冰心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她最喜欢吹肥皂泡。(板书课题)我们去看看她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小组交流,互检课后生字、词语的读音。3.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指名读、领读)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 ——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乐趣)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小时候最喜欢干什么?“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课件出示:(1)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2)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①你们玩过吹肥皂泡的游戏吗?(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师不予以评价)②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读出快乐、期待的感情。2.肥皂泡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去制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记忆生字,书写指导1.出示田字格生字,生自主识字。2.师范写,讲解“廊、悠、仰、婴”的写法与结构。生练写。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重点)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难点)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制作肥皂泡的?将表示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读一读。(板书:放/加/和/弄)(2)肥皂泡制作好了,“我”又是用什么方法将它吹起来并且不让它破裂的呢?勾画出相关词语。(吹——蘸提扇)(3)“我”吹泡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慢慢地、轻轻地”可以体现出“我”吹泡泡的动作十分轻。) (4)指导朗读,读出动作的轻,泡泡的轻、软。2.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乐趣。(1)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肥皂泡是什么样子的?将相关词语圈画下来。(五色的浮光、玲珑娇软、光影零乱)(板书:看——美丽)①你能读出肥皂泡的美吗?(课件播放相对应的图片)②刚才还有一些被吹散的小泡泡,就像淘气的孩子玩捉迷藏,一起来读出这种快乐无忧的感情。(2)当泡泡快要消失时,大家是什么表现?出示第4自然段最后两句,指导学生加动作读。读出紧张、欢喜、遗憾的情感。(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喜欢哪句话?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①课件出示: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那么透明,那么美丽。a.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肥皂泡非常可爱,作者特别喜欢肥皂泡。)b.练习朗读,读出肥皂泡的可爱,读出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②课件出示:借着扇子的轻风……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a.飞到明月、夕阳、熟睡的婴儿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还是孩子们的快乐、骄傲与希望。板书:想——快乐/骄傲/希望)b.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3.启发思考:假如你也变成了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象,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学生自由发言)三、总结全文,感悟升华1.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儿时的冰心不但制作、吹了肥皂泡,还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吹出的肥皂泡。后来她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文章。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轻音乐)[教学板书]20肥皂泡吹——蘸/提/扇 看——美丽想——快乐/骄傲/希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文章结构明显。教学时,我将文章分成“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三大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最后以拓展练习来落实学生的想象。 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序号。(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当天要在家教朋友小珍叠花篮,于是拒绝了父母劝她改天再教的建议,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就这样坚定地要留在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①课件出示: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板书:盼着)②哪个短语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就盼着)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师过渡:宋庆龄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3)你从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在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5)宋庆龄等来小珍了吗?(6)课件出示: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①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②联系生活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2.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四、讨论深化1.假如你和好朋友约好去游乐园玩,好朋友却失约了,你会怎么办呢?(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学生评价,教师随机总结)2.小结: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信守承诺的好孩子。[教学板书]21*我不能失信盼着/坚决/留下/诚实/守信[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紧扣阅读提示,设计出合理的自学要求,并针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将能辅助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设计,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的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目标]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语文要素】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教学重难点]写一个身边有特点的人,并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重难点)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孙悟空)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教师小结:你们能抓住老师出示的句子中的重要信息来联想,说明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今天,我们也来说说身边熟悉的人。(出示课本中气球里的词)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谁呢?(板书课题)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自由阅读习作提示,弄清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2.汇报交流,教师给予评价。3.课件出示本次习作要求:(1)选择自己生活或学习中接触过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2)选择一件能表现他鲜明特点的真实而具体的事例。(3)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4)题目自拟。(板书:确定人物/抓住鲜明特点/典型事例) 三、拓宽思维,丰富选材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气球里的词,说说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她)。(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派代表发言,师生评价)2.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选择写工作认真的老师、热心肠的同学、乐天派的班长、宽宏大量的表哥……这些人物都能写进本次习作中。4.怎样才能把人物写好、写活呢?(同桌讨论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四、指导写作,写好人物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2.抓住人物的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方面去考虑。3.选用典型事例。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来写。4.运用细节描写。五、动笔书写,完成习作1.课件出示写作的注意事项。(1)要写身边有特点的人。(2)要选择一两件真实而具体的事例。(3)要写出他(她)的鲜明特点来。(4)要给文章拟一个适当的题目。2.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准确运用细节描写,选择典型事例进行写作。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好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自读修改。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5.同桌交流,互评互改。6.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选取了身边特点鲜明的人,运用“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来写人”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这节课我们围绕同学们的习作情况进行交流,并修改习作。二、读文交流,集中评改1.品读欣赏,师生互评。(1)教师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2)提出评议标准:①写好人物的形象,抓住人物特点,运用细节描写。②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③重点评议习作中人物特点是否突出,说出理由与建议。(3)评议完,归纳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方面有哪些。2.学生根据评议要求再次修改作文。三、独立修改,展示习作1.学生根据评议要求,独立修改作文。2.小组交流修改好的作文,教师随机指导。3.誊抄作文。(将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4.佳作展示。(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贴在展示栏)[教学板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确定人物/抓住鲜明特点/典型事例[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打开学生的思路。再通过出示写作方法、自主修改作文、互评作文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把握要求、动手实践、反复修改、展示评议等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2.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语文要素】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教学重难点]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重点)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重点)一、学习“交流平台”1.课件出示:①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②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2.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含义的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3.除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呢?(查资料、向别人请教)师小结: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注意把“缆、锚” 读正确。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增强海洋意识。4.你能将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写一段话吗?将你想象到的画面呈现出来。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2.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3.朗读和背诵4句有关“改过”的名言。(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2.交流自己的发现。(1)指名说说“熟”和“味道”这两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熟: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表示程度深)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2)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熟”“味道”这两个词语还有其他意思。例如:他们认识5年了,彼此非常熟。(熟悉)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程度深)(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的某个意思练习说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3.下列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1)(出示课本上的两个例句)读句子,了解每个句子分别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们高兴极了”)(2)自由选择,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例如:“小丽多才多艺……”小丽多才多艺,她不仅能歌善舞,能写会画,还会弹钢琴、拉二胡!(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2.简单理解。(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哪个人能没有过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3.小结: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4.拓展其他关于“改过”的名言。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司马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5.朗读并背诵。[教学反思]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对于“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对名言名句加以积累,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会逐步理解和感悟名言名句中的道理,同时也会受到一定的熏陶。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语文要素】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的奇妙之处的。(难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你眼中的世界的图片,下面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你的发现与感受吧!2.(出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眼中的世界的图片,大家看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彼得·西摩,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讲解“奇妙”的含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分—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天空”和“大地”)(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4.再读课文,说说第2-8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1)奇妙一:日出,天空颜色发生变化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升起来了。(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奇妙二:云彩,千姿百态①出示不同形状的云彩的图片。②用“有的像……”练习口头造句,想象云彩形状的多变。(3)奇妙三:日落,五彩的晚霞①天空又出现了哪些颜色?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4)奇妙四:夜幕,群星闪烁①出示星空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师小结:作者通过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观察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景读一读第2-8自然段吧!(边读边播放相对应的图片,配乐)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3.学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评价作品并展示。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地的奇妙之处的。(难点)2.能结合生活经验,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好的事物。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天空的奇妙变化。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一)感受大地的奇妙。1.朗读第9-16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大地的奇妙之处。(春、夏、秋、冬)2.重点品析。(1)春天的世界——植物生长的奇迹①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②指名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生机勃勃)(2)夏天的世界——绿荫、乘凉夏天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吗?你最喜欢在夏天干些什么呢?(3)秋天的世界——神奇交流作者认为奇妙的地方。(指名读)(4)冬天的世界——冰雪、寒冷指名朗读第16自然段,感受冬天的美。(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善于观察、寻找)(2)课文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2.联系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三、布置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写一写它们的美。[教学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早到晚)大地——(春、夏、秋、冬)总—分—总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品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最后,我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3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差”。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含义。3.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差”,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重点)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景色的。(重点)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播放视频)同学们,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涌起的层层浪花,多美呀!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小结:课文开头提出疑问,结尾给出回答,首尾呼应。三、引导交流,理清层次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指名回答)预设:(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2)水越深光线越暗,深海里有光点。(3)海底有动物在窃窃私语。(4)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5)海里植物的差异很大。(6)海底的资源很丰富。2.出示第2、3自然段,提问:海底的光线怎么样?那里有声音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自由交流回答。4.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进一步体会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5.出示第3自然段第一、二句话。(师生合作读)(1)提问:联系上文,谁能说说作者提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2自然段介绍了海底很宁静。)(2)追问:作者自己回答说:“不是”又是因为什么?(第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动物会窃窃私语。)(3)小结:这句话承上启下,起到了过渡的作用。6.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动物声音的特点?(1)追问:“窃窃私语”说明了什么特点?(声音很小)(2)追问:海底动物的声音除了“轻”,还有什么特点?(声音很多声音很有趣)(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四、记忆生字,书写指导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2.师范写,讲解“参、险、迅”的结构、写法。3.生先书空,再练习,师巡视评价,展示优秀作品。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重点) 2.理解“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含义。一、复习导入,引领学习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指名回答)二、海底世界物产丰富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海底丰富的物产。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中各种动物活动场景的图片。(1)本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介绍了哪些动物呢?(2)“反推力”是什么意思?(当物体受到阻力时向相反方向的推力)(3)那么多的海底动物,作者为什么就列举了这几种?(因为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很有特点,具有代表性。)(4)齐读第4自然段。3.海底动物活动的方法真有趣,海底的植物又如何呢?(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海底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师生评议,师小结:差异大。(3)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海底的植物差异大?(举例子、列数字)4.齐读第6自然段。(1)“稀有”是什么意思?(很少有的,极少见的)(2)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呢?(板书:矿产丰富)5.总结:海底世界的物产可真丰富呀!不仅有各种,有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还有。三、激励拓展1.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教学板书]23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宁静/光点闪烁黑暗/窃窃私语物产丰富动物/多种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矿物/蕴藏丰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并抓住重点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火烧云[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模”和关于颜色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模”。(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火烧云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火烧云》这篇文章,跟着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景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2.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领读,学生齐读。教师相机指导“盈”“彤”“跪”“檀”“模”的读音。)3.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呢?用“”画出描写顺序的词语。(上来了、变化、下去了)2.读读第1-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火烧云?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呢? (1)课件出示: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课件播放相应图片,思考:能将“烧”换成“红”吗?为什么呢?(“烧”是一个动词,不仅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还给人一种动态的变化之美。)(3)你能读出作者看到这种奇异的动态美景时那种惊讶和喜欢的情感吗?3.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夏天的傍晚、晚饭过后)4.课件出示:晚饭过后,火烧云……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5.大家都变了,这样的变化,大家喜欢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笑盈盈)6.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自主识字。2.师范写“武、威”,注意“武”“威”的最后一笔。3.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师巡视,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2.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难点)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像火一般的火烧云,它会有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二、精读课文,直击重点(一)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端的部分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自然段,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做上记号,与同桌交流你喜欢的原因。(1)出示: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①这句话中多次出现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火烧云变化快、颜色多)②你能读出火烧云的变化快、颜色多吗?(指名读) (2)出示:葡萄灰……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火烧云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你还能说一些像“梨黄”这样表示颜色的词吗?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二)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端的部分1.指名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变成了什么?你最喜欢哪种变化?与同桌交流。(1)你从哪里看出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接着、一转眼”说明变化快,“马、狗、狮子”说明形状多。)(2)火烧云的形状可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2.火烧云形状变化这样快,这样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变化多端……)3.指导朗读第4-6自然段,感受火烧云变化的有趣。(三)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怎样的感受?1.出示: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1)“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看不真切,模糊不清)(2)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太阳下山了,火烧云快消失了)2.师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十分多,也十分快,所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三、总结全文1.你喜欢火烧云吗?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这美丽的自然景观吗?2.你还观察过什么样绮丽的自然景观呢?3.学完课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呢?[教学板书]24火烧云上来了像火烧一样变化多端颜色五颜六色形状千变万化快、多下去了一会儿工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火烧云特点突出。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设计出几个大方向的关键问题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渲染与朗读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之美。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站在别人的角度劝告别人。[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来劝告别人。[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2.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同学的行为,你会怎么做呢?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告)二、互动讨论,感知劝告1.组织讨论:对这位同学的不当行为,应该怎样进行劝告?(1)出示教材中的三种不同的“劝告”。(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更乐意接受谁的劝告呢?为什么?2.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在劝告他人时要采用合适的语气,注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的劝告更容易被接受。三、实践尝试,巩固要点1.创设情境,练习劝告。(1)提出问题:这周轮到我们班执勤,如果你看到下列现象,会怎样劝告呢?课件出示情境:①下课了,一年级小朋友在走廊里追逐打闹。②午饭后,几个高年级同学随手把餐盒扔在地上。(2)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话题练习。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辨析:哪些劝告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些劝告是不成功的?可以做哪些改进?(提醒学生依据“ 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展开点评,提出改进建议。)3.刚才的劝告都是发生在校内的,如果在校外看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劝告他们?①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②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2)小结:注意劝告的场合要适宜,在劝告的同时,还可以提出建议。劝告有时候未必会成功,在劝告他人时要注意对象的反应,保护好自己。[教学反思]本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创设情境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为后续讨论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然后创设校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练习“劝告”,巩固所学的要点。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语文要素】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正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3.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将大熊猫的特点写清楚。[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重难点)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1.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2.导入:谜底就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二、交流资料,答疑解惑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把你的疑问写下来,一会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网络、书籍、向其他人咨询等)4.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5.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1.过渡:同学们 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空、大地这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2)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第2-6自然段的开头。①引导学生回顾《海底世界》中,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从海底的环境、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的。)②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本段的总起句,全段就是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清楚的。)(3)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色彩丰富、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特点)(4)小结: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我们知道了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介绍,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3.出示教材中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介绍了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这四个方面的信息。)4.小结:我们可以把书中的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大熊猫。如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等,抓住大熊猫的特点进行介绍。5.过渡:如何使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课件出示例子:①“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②“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活泼生动)6.小结:我们在介绍事物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会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四、提出要求,完成初稿1.提出要求:(1)大熊猫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等。(2)可以写大熊猫怎样吃饭、嬉戏、活动、休息等。(3)还要写出自己和大熊猫之间的故事。(写一件具体的事)(4)给文章“化个妆”。( 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的描写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进一步完善文章。)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第2课时◆课时目标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习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评一评,讲一讲。二、互相交流,进行修改1.指名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1)习作评分要求: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最后再眷写习作。[教学板书]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完成习作后,我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做学习写作的主人。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2.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3.学习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4.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5.熟读并记诵4个八字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教学重难点]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学会写简单的应用文——寻物启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重点)2.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难点)3.学习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一、学习“交流平台”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习作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2.学以致用。(1)课件出示: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②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2)学生试着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3.仿说比喻句。(1)课件出示: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2)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了解句子的特点。(比喻句)(3)互相交流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比喻句。(4)仿说比喻句,师生评议。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仿说片段。(1)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世界》的相关内容。(2)教师出示范例:你可知道,落叶有多么奇妙吗?秋风一吹,形状各异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3)阅读范例,根据要求试着自己说一说“山上的石头很奇妙”这个特点,再小组交流。(提示:石头的奇妙可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来表现。)(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评议并小结:这个问句提示了后文的主要内容,后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写的。2.学写“寻物启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小组交流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写法。(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3)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标题: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也可以由文种名称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②正文:a.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b.交代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c.寻物启事是请求他人协助寻找的,所以需要在文中写些表示谢意的话。③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4)教师创设若干情境,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第2课时 ◆课时目标1.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2.熟读并记诵4个八字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难点)一、学习“书写提示”1.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书写提示,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生字,发现特点:一组笔画多,一组笔画少。2.按照提示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课本上的字。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二、学习“日积月累”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1)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师生评议。(2)小组合作读。2.简单理解,把握意思。(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常常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仿说设问句。在教学“写寻物启事”时,鼓励学生自主创设情境去写。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夹”。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复述这个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夹”。(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折叠式口袋书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能按照课件上出示的图片,将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本口袋书,计时两分钟,现在开始。2.(时间到,教师选两位同学上台展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折得好?为什么?(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随机板书)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两位主人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词。(带注音)(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开火车读)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布料一直在柜子里搁着)“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每天都会去找裁缝,告诉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点穿上新衣服。)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开始裁料。)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将课文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三、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2.指名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最后一点,注意“性”和“姓”的不同)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难点)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1.小组合作。(1)分角色朗读,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体会两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相互交流。(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你喜欢哪位人物?为什么?(指导朗读时,“急性子”语速快、紧凑,“慢性子”语速平缓。)3.课件出示: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1)听到裁缝的话,顾客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2)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师过渡:急性子顾客因为裁缝没能及时地用他给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气,可当他听到“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这句话时,他又会有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4.假如他们俩交换一下性格,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发挥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评价并指导)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两人之间的有趣故事。三、总结提升,复述故事1.出示表格: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2.学生看表格说故事,先在小组内练习,组员相互补充,再派代表发言。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师总结: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欢故事里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个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读完故事后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做任何事都不能急躁,也不该拖拉,要掌握分寸,循序渐进。)[教学板书]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急顾客要求多变慢裁缝配合顾客要求[教学反思] 为了让本次课堂活起来,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本文是一篇故事,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他们领悟了文中所传递的思想。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我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与改编,让他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6*方帽子店[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部分内容。[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播放《郑人买履》的故事音频)2.过渡:这则寓言说明了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在课文中结识一位因循守旧的帽子店的主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等到新帽子店出现时,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成了古董。)2.默读课文,找出故事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1)课件出示: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不能改的。”①“从来”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他们认为以前的东西就是最好的)②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主人的固执。(2)课件出示: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①“一直以来”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戴方帽子是正常的、不能改变的)②指导朗读:读出大人们的固执。(3)课件出示:街上人山人海……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①从加点的词句中可以看出什么?(方帽子店的主人认为戴圆帽子是让人吃惊的事情,孩子戴圆帽子是不懂事,方帽子才是好帽子。)②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主人的惊讶、气愤。(4)课件出示:“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圆形帽子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儿子的坚定。(5)课件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小时候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并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指导朗读:读出对孩子们的认可。)(6)课件出示: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慢慢地成为古董。(这里的方帽子成为古董是因为固执的店主不愿改变。)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三、拓展延伸,练习复述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教学板书]26*方帽子店方帽子冬天冷,夏天热圆帽子适合头型,形状多且美观[教学反思]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绝对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略”——粗略与肤浅,而应该是教师教学上的“略”——简约而恰当。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以回答问题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使学生的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27漏[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教师简介民间故事的含义。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检查识字情况。(1)课件出示字词。(带注音)(2)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男女生合作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3)老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老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4)贼和老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5)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3.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2)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点拨)4.交流二: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1)课件出示: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莫非‘漏’比我还厉害?”(2)老虎和贼听了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话之后,有什么表现呢?(老虎浑身发抖,贼腿脚发软)(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老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写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2.朗读课文,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难点)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老虎和贼被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的“漏”给吓跑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交流三: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师过渡: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1)课件出示:老虎想:“‘漏’真厉害……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老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3)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2.交流四:老虎甩掉贼,贼蹿上树。(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老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2)老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老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交流五:贼和老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恐”,感受老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4.交流六: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1)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道理。5.分角色朗读全文。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1.拓展交流。(1)你想对文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你想对文中的老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1)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教学板书]27漏漏——漏雨老公公、老婆婆谈论漏——怪物老虎和贼误解[教学反思]《漏》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从质疑引路、用心倾听、乐于表达、主动探察等四个方面感悟故事的趣味性。总之,通过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28*枣核[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积累“折、涨”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聪明、勇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枣核)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还戏弄了县官。)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将你认为有意思的部分复述一遍。(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见。1.交流一:枣核出生,爹娘发愁。(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3 )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迫切希望——欢喜、激动的心情变化)2.交流二: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1)“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2)对枣核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3)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没有高科技产物,人们靠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枣核这样的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真的很了不起。(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和敬佩)3.交流三: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敬佩之情。4.交流四:枣核戏弄县官。(1)快速浏览课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现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过人的智慧。)(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敬佩。5.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6.集体交流、点评。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同学们都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让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枣核戏弄县官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吧![教学板书]28*枣核聪明勇敢[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导向,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探究的兴趣。语文课堂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创作欲望,我想这节课就能完成教学目标了。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学目标]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2.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爱听,让我们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书:趣味故事会)二、试讲故事,范讲引领1.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故事名字是什么?(指名回答)2.原来大家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些故事都讲了什么呀?(指名讲故事)3.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个,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们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4.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更喜欢听谁讲的故事呢?(学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的语言,注意了语气、表情的变化,还加上了适当的手势,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三、语言训练,弄清要求1.这里有一段话,你们看,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课件出示对话: 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2.指名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3.做出动作和表情,再来分角色演读上面的对话。4.同学们表演得真好,把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带到你的故事里,你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5.用上两分钟时间,回想你的故事,把表情带到你的故事里。谁愿意来试试?(课件出示听故事的要求)(1)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出故事哪里有趣。(3)有问题等听完后再提出来。6.指名学生讲故事。7.如何讲好故事。(根据情况,可在学生讲故事前出示讲故事的要求)(1)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2)故事要生动、有趣。(3)表情要自然、大方。四、小组交流,试讲故事1.任务:分小组练习讲故事,一名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评议讲得好或不好的地方,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其他组的代表进行比赛,评出“故事大王”。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被评为本班的“最佳评委团”。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4.各组同学讲故事。5.学生评价。6.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团”。[教学反思]本次“口语交际”,我通过示范引领,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此外,我还创设了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团” 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语文要素】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作为创编童话故事的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重难点)一、设置悬念,激发想象1.揭示游戏名称: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词语对对碰”。2.揭示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表示事物的词语,你们给它对上一个能表现出它特点的词语。比如我说“星星”,那你们就可以对“亮闪闪”;我说“水牛”,你们可以对“庞大”,明白了吗?3.教师说出课本上插图中的四种动物:母鸡、蚂蚁、老鹰和蜗牛,学生完成互动游戏,教师相机作适当简短的点评。4.过渡:你们有人想过有一天母鸡会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吗?5.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6.揭示课题:瞧,一旦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它的特征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那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同学常常会萌发出很多不合情理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会被称作“胡思乱想”。但是老师觉得,这种“胡思乱想”十分有趣,尤其当它出现在童话故事里的时候。今天这堂课,就需要大家开启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一番有趣的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创设情境,感知想象1.(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仔细观察这四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2.指名交流,发现这些小动物的不同之处。预设:生1:第一幅图中的母鸡,飞得比树还要高。生2:第二幅图中的蚂蚁,长得比树还要高大。生3:第三幅图中的老鹰,在悬崖边,不敢飞,很害怕的样子。生4:第四幅图中的蜗牛,爬得飞快。3.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多么不可思议的四幅图,赶快去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吧。4.学生自由朗读习作要求,揣摩本次习作的要求。5.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吗?预设:这次习作的主角是动物,它们都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我们需要展开想象,写出来的事情要能突出小动物“变异”后的特征。6.这次习作要求我们以这些不可思议的动物为主角,创编童话故事。大家看过、听过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发现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指名交流)7.明确习作要求: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想象大胆有趣,主人公几乎都有超常的能力;故事有一定的顺序;都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三、小组合作,展开想象1.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找找和你有相同想法的小伙伴,组成一个讨论组,大家一起说一说,看看在这种小动物身上,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如果你想以其他小动物为主角,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说一说。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3.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进行表演展示,简单阐述童话故事的内容即可。4.生生互评,教师相机梳理。 四、多样创编,你写我写1.课件出示秘诀:(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你创编的故事才能更加完整。(2)给你的故事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样才能吸引人。2.学生自由创编,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多样化点评。(1)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教师作重点评价。(2)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看看自己写的句子是否通顺。第2课时◆课时目标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一、谈话导入1.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2.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童话故事进行了小组探究交流,在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这节课我们来交流已经完成的习作,并根据交流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二、互相交流,认真修改1.自读修改。(1)自读初稿,运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2)参照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找出不符合、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修改、重写。(3)读一读,看看前后是否通顺连贯。2.小组交流: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组内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或相互帮助补充修改。3.品读欣赏,师生互评。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三、展示习作 1.誊抄习作: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2.佳作展示: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板书]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想象大胆丰富/故事有趣/情感丰富[教学反思]上课伊始,我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阅读习作要求作铺垫。通过讲、练、评的方式,学生能互相学习,吸收同龄人优秀作文的优点,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3.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语文要素】4.朗读并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重难点]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转述别人的话;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重点)2.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重点)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一、学习“交流平台”1.回忆交流: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故事?2.同桌互相提点,把《漏》这个故事复述给同桌听。3.提示学生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4.展示《漏》课后的示意图,学生交流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5.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出示下表:时间/人物/事件 古时候夫妻两人生了枣核大的孩子,就叫“枣核”。一年又一年枣核不见长,很勤快很聪明。有一年衙役们大旱,衙役们把牛、驴牵走了。到了晚上枣核到县衙闹腾,躲在驴耳朵里,赶着牲口回了村子。天一亮县官、枣核枣核被抓到县衙,衙役们打枣核,结果打了县官。学生根据图表复述。6.小结: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也不会遗漏重要情节。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词语。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1)指导读准轻声,如“嗽”在“咳嗽”中读轻声;“唠叨”的“叨”在词语中也读轻声。(2)指导读准“呕吐”,这里“吐”读tù,“吐”在“吐气、扬眉吐气、吞吞吐吐”中都读tǔ。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巧用偏旁归类识字。(1)口字旁的字和嘴巴有关。例如:咳、吐、唠、叨、嘀、咕等。(2)言字旁的字大都和语言有关。例如:谚、语、谣、诫、论等。5.复习巩固词语。(1)抽读词语卡片。(2)找词语游戏:找朋友。6.学以致用。(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再找出几组这样的字词。(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让学生读第一个句子,演一演,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2.比较两个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跳起来”体会“噌的一下子”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的着急。3.让学生读第二个句子,想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的情景,体会表达效果。 4.教师提供几个句子,学生练习在句子中加上拟声词,感受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无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他用力一推,门()开了。他()喝了一大碗水。5.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例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生活中,小鸟急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突然被打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3.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难点)一、学习“词句段运用”(一)感受对比在拟定题目方面的妙用同学们肯定读过许多故事,还记得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题目吗?(学生交流)1.课件出示第2题。2.学生讨论交流,题目有什么特点?课件变色“慢、急、胖、瘦”。(用展示主人公特点的词语,如“慢性子”“急性子”“胖”“瘦”“大方”“小气”等,准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特点;在同一个题目中用意思相反的词语,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3.引导学生将下面的题目补全。课件出示:大个子兔子和()狼大方的魔法师和()的巫婆4.你读过的故事有这类题目吗?和同学交流。(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1.课件出示第3题。2.教师解释什么是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传达给第三者。3.小组交流:怎样转述别人的话?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你”改为“我”。5.(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6.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二、学习“日积月累”1.创设情境解诗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名读“寺”字,学生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大林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大林寺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2.学习字词。(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3.初读感知。(1)四人一组利用课件上的注释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2)指名说诗意,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①指名读,理解词语。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已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②你觉得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惊喜)读一读,再体会一下。③指名读,齐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④配乐朗读,想象画面。互相交流,教师评议。课件展示画面,学生欣赏。(2)课件出示: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①指名读,理解词语。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②你能体会出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吗?(看到春天的喜悦之情)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试背古诗。师:现在老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先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教学反思] 学生的知识必须要通过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得,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