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15)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第46页以及相关练习。教材与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得数,老师课上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学生只要学会了这部分内容,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完全可以迁移过去。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估算、口算、笔算、验算相结合的良好习惯。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点子图等。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一个点子。师: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点子哦!神奇在哪呢?大家点它看看。2、课件显示点子排列。提问:这里有多少个点子?生上台用手点点子,做游戏。生:14×2=学习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首次借助点子图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觉得陌生,为了不让点子图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我以点子作为游戏,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点子图。提问: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道数学问题?2、师:谁来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估一估。4、揭示课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列式:14×12=创设购书情境,既向学生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三、自主学习,探究方法。1、探究算法。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活动并汇报交流。 ①.把你的想法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用算式表示出来。②.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对比算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相同点?3、优化算法。请同学们再仔细比较,你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生1:把12拆成6和6,先算14×6=84(本),再算84+84=168(本)生2:把12拆成10和2,先算14×10=140(本),再算14×2=28(本),140+28=168(本)……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的重要性。在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算法适时提升,找到最优化的方案,突出竖式模型构建的生长点。四、探究竖式,构建模型。1、师:你能不能自己尝试用竖式把屏幕中的口算过程表现出来呢?2、明算理。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28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140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尤其要明确14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14个十,也就是140。3、规范书写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教师巡视,学生板演。生1:生2:……学生根据点子图理解竖式算理。借助点子图把乘法四步口诀背后隐藏的算理讲清楚,在学生已掌握竖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加快竖式的计算速度,对竖式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4、小结。五、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我来当小老师!2、考考你!同桌互相出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1题,引导学生在进一步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巩固计算的算法,知道易错点。第2题,发展学生思维。练习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六、全课总结,个人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4×12=16814×122套书的本数……28……14×2的积10套书的本数…… 14  ……14×10的积16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