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9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品读释疑结构主旨助读资料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唐诗——《暮江吟》。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 色瑟我会写暮瑟mùsè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日暮朝思暮想mù暮暮色瑟索瑟瑟发抖sè瑟瑟瑟 【吟】【瑟瑟】【可怜】【真珠】珍珠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可爱。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我会写暮吟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暮色书写指导:四部分都要写扁,大字要横长、撇和捺舒展,下边的日字稍窄一些。暮mù结构:上下组词:日暮朝思暮想造句:暮色中我隐约看到一只小船驶过来。音序:M部首:艹我会写 吟诗书写指导:口要小,人字要舒展、中间有一小点。吟yín结构:左右组词:呻吟莺吟燕舞造句:小芳特别喜欢吟诗作画。音序:Y部首:口我会写 诗意: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把“铺”换成“照”、“射”好不好?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露水、月亮。打比方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课后第2题哦!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暮江吟》白居易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我们学过哪一些描绘不同季节景物的古诗呢?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古诗达人,一起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相关古诗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三首9第二课时初读感知品读释疑结构主旨助读资料 庐山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重点)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视频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 故我会认缘yuán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缘由无缘无故yuán缘缘故 【题】【西林】【缘】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书写,题写。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因为。 我会写题侧峰庐缘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题写书写指导:日字窄小,下横起笔向上、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左右要写紧凑。题tí结构:半包围组词:主题题字造句:老师为我的小说题写了书名。音序:T部首:页我会写 侧面书写指导:要写紧凑,亻和刂的竖钩要长,贝字稍短、下点要小。侧cè结构:左右组词:侧影旁敲侧击造句:我的侧面坐着的是小芳同学。音序:C部首:亻我会写 山峰书写指导:山字要扁小,右上边撇和捺舒展,下边三横中下横要长、一竖贯穿三横。峰fēng结构:左右组词:顶峰峰回路转造句:跨过这座山峰就到了我们村。音序:F部首:山我会写 庐山书写指导:外边广字三笔都要长,里边是户字、上边的框要扁小。庐lú结构:半包围组词:庐舍三顾茅庐造句:庐山的景色真美啊!音序:L部首:广我会写 缘故书写指导: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从“豕”首撇中点起笔,最后两笔撇、捺相接。缘yuán结构:左右组词:缘由无缘无故造句:因为下雨的缘故,道路很滑。音序:Y部首:纟我会写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横看 横看成岭 侧看 侧看成峰 远看 近看 抬头仰望 低头俯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题西林壁》【宋】苏轼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横岭侧峰变幻莫测远近高低千姿百态从不同角度观察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课堂小结 古诗三首9第三课时初读感知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助读资料 《雪梅》作者:卢钺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背诵课文,默写《雪梅》。(重点)3.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 人色赢我会写sāoxùnshū骚逊输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风骚牢骚sāo骚骚人谦逊稍逊一筹xùn逊逊色 认输输入shū输输赢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临)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读一读:在夜幕即将降(jiàng)临的时候,日本鬼子投降(xiáng)了。..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降】【骚人】【阁】【评章】【逊】同“搁”,放下。服输。诗人。差;不如。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我会写降阁费须逊输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降服书写指导:右上边夂要舒展,下边短横下是撇折、撇短横要长、与上横不相连。降xiáng结构:左右组词:投降降龙服虎造句:爷爷降服了这匹不听话的烈马。音序:X部首:阝我会写 阁楼书写指导:外边是门字、要宽大,不要写成下框,里边各字要小些。阁gé结构:半包围组词:内阁亭台楼阁造句:我家楼上有一个很大的阁楼。音序:G部首:门我会写 费心书写指导: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费fèi结构:上下组词:费神乱收费造句:这件事需要爸爸费心给办一下。音序:F部首:贝我会写 必须书写指导:左边三撇上下排列、下撇稍长,页字上横稍长、短撇靠左,末笔点要有力。须xū结构:左右组词:胡须溜须拍马造句:我今天必须要赶到学校去!音序:X部首:页我会写 逊让书写指导:孙字要紧凑,子字竖钩稍带弧度、一提稍长,小字中竖要长、撇和点居中。逊xùn结构:半包围组词:谦逊出言不逊造句: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要逊让客人落座。音序:X部首:辶我会写 输赢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俞字要写紧凑,人字要扁、下边有一短横。输shū结构:左右组词:认输满盘皆输造句:比赛中的输赢并不重要,重在参与。音序:S部首:车我会写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前两句: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拟人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梅[宋]卢钺雪白人各有所长梅香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课堂小结 雪梅争春的诗有:《梅》王安石,《梅花绝句二首》陆游,《白梅》王冕,《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我国有许多描写雪梅争春的诗或词,请找一找,在班里开个小小朗诵会吧!1.先自己收集不少于3首雪梅争春的诗或词;2.先自己练习朗读,再读给家人听;3.做好朗诵的准备,可以诗配画、也可以做成PPT配上音乐诵读……主题延伸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象“夕阳无限好”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暮江吟(yínjīn)只缘(yányuán)骚(sāozāo)人逊(sūnxùn)色阁(gégē)笔输(sūshū)赢••••••√√√√√√ 二、辨字组词。墓()逊()暮()孙()费()峰()沸()锋()墓地暮色逊色子孙费事沸腾山峰锋利 三、填空。1.《暮江吟》前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诗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题西林壁”中的“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诗人游庐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雪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夜晚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书写,题写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四、精彩回顾。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句中的“铺”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这个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诗句中的“争”字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用“铺”字,很形象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照、射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理解“瑟瑟、可怜、缘”的意思。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3 ——·会认字·——暮瑟缘降逊输mùsèyuánxiángxùnshū骚sāo ——·会写字·——暮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吟题侧峰庐须逊输费降阁缘 ——·字词练习·——一、多音字组词。铺pū()pù()降jiàng()xiáng()铺床店铺降落投降二、比一比,再组词。暮()幕()峰()锋()日暮屏幕山峰锋利 ——·走近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初读感知·——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诗构思妙绝之处,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风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诗意解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注释【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翻译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确像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诗意解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可爱。【似】好像。【真珠】珍珠。注释【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月弯如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翻译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露水像珍珠一样,月亮像一把弯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试体会这两个比喻的妙处。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领悟诗情·——《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积累拓展·——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走近诗人·——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庐山 ——·初读感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抓住了庐山的不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朗读时,整体基调是高昂的,“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感“真”“只”要读重音。 ——·诗意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 ——·诗意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看不清,认不清。注释【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只缘】只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讨论·——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感悟提升·——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雪梅宋•卢钺 ——·诗意解读·——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降】服输。【骚人】诗人。注释【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这里指评价梅花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诗意解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逊】不及;比不上。注释【却】这里指“应该是”,与上句的“须”对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翻译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知识锦囊·——梅花有什么可贵品质?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合作探究·——这首诗一共写了几组对比?分别是哪些?这首诗一共写了3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梅”与“雪”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颜色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香味的对比。 ——·整体感知·——《雪梅》全诗中,作者通过写梅、雪、诗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积累拓展·——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