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古诗三首》课件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古诗三首》课件 (6)

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春夏秋冬 读书要求:1.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2.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hánjìngxiéshuāngzèngliúgàijúcánjūnchéngsòngtiǎo测一测 1.塞外无土,两点做主。2.人人前来,有劲出力。4.一句出口,粮草都有。3.文人带刀。谜语记字 5.一群羊丢了。6.走去关门。8.用手抓住好兆头。7.歹人偷了钱先生的金子。 9.王姑娘已长大,头戴两朵小红花,不慎跌进澡盆里,没有分开合一家。挑tiǎotiāo(挑灯)(挑水) 我的发现:余+斗=斜雨+相=霜贝+曾=赠木+登=橙 开火车组词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寒冷寒窗严寒径直捷径途径姓刘刘海儿刘老师寒霜严霜霜花赠给赠送赠予斜坡斜线倾斜瓶盖掩盖盖章菊花赏菊菊苗残忍残酷凶残君子君王国君橙子橙黄甜橙送别送信护送挑拨挑起挑头 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名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走近作者杜牧(803年-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jìngxié[唐]杜牧在山中行走。景物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人家:白云缭绕处的人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林。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秋季 远白上云寒生山处石有径人斜家,。大意沿在着那石白铺云的缭弯绕弯处曲,曲居的然小还路有上人山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1.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透过“霜叶”写出了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热烈,“红于”不仅点出枫叶色彩鲜艳,而且使枫叶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爱”字表现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停霜车叶坐红爱于枫二林月晚花,。大意我这月不晚的由秋花自的儿主枫还地林要停,红下那。车被来霜,打是过因的为枫太叶喜比欢二 山行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二月花深秋生机盎然喜爱油然而生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比一比再组词。径()斜()赠()送()经()科()增()进()二、给下列句子中的“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tiǎoB.tiāo1.今天的这场争斗是李明挑()动起来的。2.哥哥挑()选了一本名著,准备挑()灯夜读。途径经过科学倾斜赠送增加送别进入ABA课堂练习 一、诗中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里发现的?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寒山”和“霜叶”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秋季。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zèngliú赠刘景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古诗背后的故事:苏轼有一个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荷尽已无擎雨盖,qíng菊残犹有傲霜枝。cányóuào枯萎。举,向上托。荷叶。凋谢。 已无犹有诗人拿荷的“已无”与菊花的“犹有”相对比,歌颂了表达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jūnchéngjú苹果红、山楂红、柿子黄、梨子黄……秋天还有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古诗大意:荷花凋残,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花的菊花残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苏轼要鼓励刘景文,为什么全诗写的却是秋天的景色呢?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诗人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的傲霜斗寒形象,后两句又突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从而表达赠诗的目的——秋虽然萧瑟,但正是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这是其他季节无法可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希望他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夜书所见写。夜里写下所看见的。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shàoxiāotiǎocùlí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见梧桐儿童篱笆灯光风声。动客情。挑促织。所听:所感:所想: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诗人。“客”表示诗人远离家乡,客居在外。孤单凄冷,思念家乡“情”表达的是诗人的情感。古诗大意: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江上的秋风使不禁秋风梧叶萧萧寒气袭人客游在外的诗人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如何判断“挑促织”1.童年时有过“挑促织”的经历。蟋蟀。2.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回想童年倍加思乡古诗大意:料想是孩子们在逗蟋蟀,因为夜深了,篱笆处还亮着一盏灯。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看出来的?二、赏图猜诗句。课堂练习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赠刘景文》可以从“荷尽”“菊残”和“橙黄橘绿”看出来。《夜书所见》从“秋风”可以看出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夜书所见》中哪个字表示了诗人的身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客”字表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身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