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寻找关键句的诀窍,了解关键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现象并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有效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朗读、积累山水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人笔下的自然之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实践运用。‎ ‎2.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写一写某种生活现象。‎ ‎1.集体回顾整理,体会并掌握关键句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初步培养整合学习内容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处,有效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一、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把一篇长文章读“短”,把一本厚书读“薄”‎ 7‎ 的呢?比如,你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要怎么才能跟别人说清楚,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很有趣。当然,你不可能拿着书对别人从头到尾念一遍,除非你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闲。怎样才能用尽量简短的语言叙述清楚你想说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概括。我们平常对“概括”的训练有很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概括某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一段话的中心意思也就是段落大意等。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这有点难,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诀窍,就能很快学会概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从课文学习中找到一种最简便的概括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二、交流平台 ‎1.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片段。‎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自由朗读。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段落第1句话,明确:段落中有些句子能直接概括整段话的大意。‎ ‎2.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自由朗读。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段落第1句话,明确:段落中有些句子能提示整段话的大意。‎ 小结:是的,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根据第1句话的提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比较阅读《花钟》第1自然段与《小虾》第3自然段。‎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 ‎(1)这两段话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 (《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2)比较这两句话在段落中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可靠前也可靠后。)‎ ‎(‎ 7‎ ‎3)思考交流:如何判断一句话是否是段落关键句?(主要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无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小结:关键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固定,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 ‎5.拓展运用:从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一些段落关键句并概括段意。‎ ‎(1)学生自己找一找,与同桌交流。‎ ‎(2)集体汇报交流。指名介绍自己找出的段落及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三、词句段运用(一)‎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两句话。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读一读题目,同桌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观察记录、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1)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2)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3.再读这两段话,说一说,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明确:前半部分是作者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后半部分是作者的思考(提出的问题)。‎ ‎4.教师点拨具体写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过渡:观察时,我们应该像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呢?再回过头看看这两段话。第一段话中的问题是根据具体现象提出的。“我”由蜜蜂飞得低的现象,想到了它们能不能找到家的问题。第二段话中的问题是经过对比提出的。把两条路的情况进行对比,提出了两条路距离较近,为什么情况却如此不同的问题。除此以外,在观察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事物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如看到树的叶子慢慢变黄了,就可以提出:树的叶子变黄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提出问题的角度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主动思考,一定会从生活中找到许多许多“问号”来。‎ 7‎ ‎(1)根据具体现象提出问题。‎ ‎(2)经过对比提出问题。‎ ‎(3)根据事物的变化提出问题。‎ ‎5.学生仿照示例进行练笔,写一写自己的观察记录。‎ 示例:·蓝天上,一架架飞机驶向远方,肉眼看上去就像玩具飞机一样大小。其实,我们在停机坪上见到的飞机可是个长着翅膀的庞然大物哩。飞机那么重,它们是怎么飞上天的?机翼的作用和鸟的翅膀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天黑了,很多动物都进入睡眠状态,猫头鹰却才开始活动,为什么它们的生物钟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呢?‎ ‎6.指名朗读自己的观察记录,师生集体评议。‎ ‎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1.通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不断运用,巩固、积累修改符号的用法。‎ ‎2.朗读《滁州西涧》,想象诗歌画面及意境,感受诗歌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7‎ 一、词句段运用(二)‎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了哪些修改符号?学生交流后出示相关符号。‎ ‎(1) 是(改正)号,用来对文句中的错别字、词进行改正。‎ ‎(2) 是(增补)号,用来增补文句中漏掉的部分。‎ ‎(3) 是(删除)号,用来删除文句中多余的部分。‎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 ‎2.出示第58面习题第一题,完成练习。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进行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 ‎(1)交流讨论:观察一下,这两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明确:第一个是对调符号,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第二个是移动符号,是对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2)集体交流,分析句子还有什么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 ‎4.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尝试修改。‎ ‎5.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修改情况,集体评价。‎ 7‎ 评价标准 做到的给一颗☆‎ 修改的内容是否正确?‎ 修改符号运用得是否恰当?‎ 书面是否整洁?‎ 二、日积月累 过渡: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奇妙的大自然,有在不同时刻开放的花,有拥有神奇本能的蜜蜂,还有活泼可爱的小虾。大自然激发了文人墨客的灵感,他们的笔下流淌出一首首隽永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积累一首山水诗《滁州西涧》。‎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2.出示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1) 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3.学生对照插图,尝试自行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在小组内解决自己的疑问。‎ ‎(2)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推测不理解的词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提出交流过程中的疑问并互助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出示相应的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5.指名说说诗意。教师可逐句出示图画与诗句,根据学生回答明确相应的译文。‎ 诗歌大意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鹂在深密的树枝上啼鸣。春潮夹带着暮雨流得湍急,唯有无人的小船横在江心。‎ ‎6.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看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景物,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7‎ 提示:小草,深涧,黄鹂,深树(由下至上,从视觉到听觉);春潮,雨,舟(由近及远)。‎ ‎7.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独怜、自横。)‎ ‎(2)教师简单点拨,集体赏析诗歌。‎ 诗歌赏析 《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时的见闻。一、二句写春景,独爱幽草而轻视黄鹂,用来喻示诗人乐于守节操而痛恨攀附权贵;三、四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的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过渡: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地朗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注意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对于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我不是局限于对单元学习的简单复习巩固,而是借助几个板块的内容巧妙进行了对学生探究、发现、延伸、内化等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了课内外学习的紧密联系。我在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几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不仅保证了学生在“交流平台”及“词句段运用”两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顺畅地进行学习、认知、内化与延伸,还让他们通过学用结合、反复朗读等方式,将语言文字训练与诗歌文化积累落到了实处。正因为如此,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真正积累了语文知识,更提升了表达能力。不过,由于学生们对于修改符号的类型及用法掌握得还不是特别牢固,导致了他们在自主修改习作时对修改符号运用的情况不是十分理想。‎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